资源简介 海伦一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1. 2022年的中秋节,神舟十四号乘组是在太空中欢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间站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B.核心舱中气体转化系统随着CO2向O2的物质变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C.空间站使用的锂电池充放电过程发生的是可逆反应D.人们的中秋烛光晚餐中,蜡烛燃烧可释放出多种形式的能量2.下列是P4(白磷)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4是磷的特殊化合物,1 mol P4含P—P的数目为4NA(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B.P4是红磷的同位素,P4转变为红磷是物理变化C.1个P4分子转化为4个P原子会放出热量D.P4(s)与O2(g)反应生成P2O5(s)的ΔH<03.工业合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 ΔH=-198 kJ·mol-1,反应过程可用图模拟(代表O2分子,代表SO2分子,代表催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上四步过程中,由过程Ⅱ和过程Ⅲ决定了整个反应进行的程度B.过程Ⅱ为放热反应,过程Ⅲ为吸热反应C.1 mol SO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9 kJD.催化剂可降低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4.在水电离出的c(H+)=1×10-14 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HC、Cl- B.K+、Si、Br-、Cl-C.Na+、Cl-、N、S D.Al3+、N、Cl-、S5.在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要促进CH3COOH电离,且使c(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加适量水 C.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 D.加入0.1 mol·L-1 HCl溶液6.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关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利用图1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B.利用图2装置比较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C.利用图3测NaOH溶液的PHD.利用图4装置测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7. 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 ℃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与水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H2(g)+CO2(g) ΔH=+a kJ·mol-1(a>0)B.CO(g)在反应中既生成又消耗,CO(g)可认为是催化剂C.1 mol CH3OH(g)和1 mol H2O(g)的总能量小于1 mol CO2(g)和3 mol H2(g)的总能量D.选择优良的催化剂可以减少过程中的能耗和反应的焓变8.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图甲表示在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H2的物质的量对该反应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N2的转化率增大B.由图乙信息,10 min末该反应以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N2)=0.015 mol·L-1·min-1C.由图乙信息,从11 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2的量,则n(N2)的变化曲线为dD.图丙中温度T19.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弱酸化学式 CH3COOH HCN H2CO3电离平衡常数 1.75×10-5 6.2×10-10 Ka1=4.5×10-7 Ka2=4.7×10-11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上述三种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三者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为c(CH3COOH)=c(H2CO3)=c(HCN)B.等体积等浓度的上述三种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其关系为a>c>bC.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aCN+CO2+H2O2HCN+Na2CO3D.稀释HCN溶液过程中,减小10. 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C、D、E五点的KW间的大小关系是B>C>E>A>D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的措施是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C.点B对应温度条件下,某溶液中c(H+)=1×10-7 mol·L-1,此时溶液中c(OH-)为1×10-5 mol·L-1D.若处在A点温度时,将c(H+)=1.0×10-2 mol·L-1的醋酸溶液与c(OH-)=1.0×10-2 mol·L-1的氢氧化钾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11. 甲、乙两种醋酸稀溶液,甲的pH=a,乙的pH=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水电离出来的H+物质的量浓度是乙中水电离出来的H+物质的量浓度的10倍B.物质的量浓度:c(甲)>10c(乙)C.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需甲、乙两种醋酸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D.甲中的c(OH-)为乙中的c(OH-)的10倍12.如图是常温下向20.00 mL的盐酸中逐滴加入0.10 mol·L-1 NaOH溶液时,溶液的pH随NaOH溶液的体积V(mL)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所得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原盐酸的浓度为0.10 mol·L-1B.x的值为2.00C.pH=12时,V的值为20.40D.若配制NaOH溶液的固体中含有KOH杂质,则x<20.0013.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 ℃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B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C.第一阶段,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应选30 ℃D.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14.定条件下,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2(g)+H2(g)CO(g)+H2O(g) ΔH>0。调整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测得在一定投料比和一定温度下,该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各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x(CO2)·x(H2)-k逆·x(CO)·x(H2O),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A.B点中,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B.C点中,更换高效催化剂,CO2的平衡转化率仍等于75%C.若A、B两点起始浓度相同,则正反应速率:vAD.E点时=115. 烷烃裂解是石油炼制中获取低碳烷烃和低碳烯烃等化工原料的重要途径。正丁烷(CH3CH2CH2CH3)催化裂解为乙烷和乙烯的反应过程如下(*代表催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为正丁烷的吸附过程B.过渡态TS1、TS2、TS3中稳定性最差的是TS1C.正丁烷裂解生成乙烷和乙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正丁烷裂解生成乙烷和乙烯的决速步骤是反应①二、填空题16.(13分)已知室温时,0.1 mol·L-1的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各问题:(1)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该溶液pH为 (2)升高温度时,K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而氢氟酸(HF)恰好相反,其原因为 。 (3)HA电离出的H+对于H2OH++OH-平衡起到了 (填“抑制”或“促进”)。 (4)加入一定量蒸馏水,上述平衡将 移动,n(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加入少量0.5 mol·L-1盐酸,上述平衡将 移动,c(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0.1 mol·L-1HA溶液中,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水(H+)的 倍。 17.(14分)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通过反应2NO(g)+Cl2(g)2ClNO(g)获得。(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以下反应: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K1②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K2③2NO(g)+Cl2(g)2ClNO(g) K3 则K3= (用K1和K2表示)。(2)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亚硝酰氯的结构为Cl-N=O):化学键 N≡O Cl—Cl Cl—N N=O键能/kJ·mol-1 630 243 a 607则反应2NO(g)+Cl2(g)2ClNO(g)的ΔH= kJ·mol-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按投料比n(NO)∶n(Cl2)=2∶1把NO和Cl2加入一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总压)的关系如图A所示:①该反应的ΔH (填“>”“<”或“=”)0。②在压强为p的条件下,M点时容器内NO的体积分数为 。③若反应一直保持在压强为p条件下进行,则M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p= (用含p的表达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φ)随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A、B、C三点对应状态中,NO的转化率最大的是 点,当=1.5时,达到平衡状态时ClNO的体积分数φ可能对应D、E、F三点中的 点。18.(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制备甲醇。科学家利用CO或CO2和H2都能合成甲醇,同时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知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 ΔH1=+41 kJ·mol-1CO(g)+2H2(g)CH3OH(g) ΔH2=-90 kJ·mol-1(1)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 。 (2)利用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合成甲醇。T ℃时向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H2,反应到t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物质 H2 CO2 CH3OH H2O浓度/(mol·L-1) 0.60 0.40 1.20 1.20如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0,比较t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 (3)向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一定量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反应CO(g)+2H2(g)CH3OH(g)合成甲醇,测得平衡时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p1时最初充入1 mol CO)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p3>p2>p1B.反应速率:v逆(A)>v逆(B)>v逆(D)C.A、B、C的平衡常数大小:K(A)>K(B)=K(C)D.在压强为p1下,反应经过5 min达到B点的平衡状态,则v(H2)=0.35 mol·L-1·min-1②D点时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K= 。 (4)T ℃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相同时间内测得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①c点转化率比a点低的原因是 。 ②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的有 。 A.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HeB.在达到平衡后的体系中移出部分甲醇C.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平衡时再按照原投料比投入一定量的原料D.选择催化效率更高的催化剂③维持温度T2足够长时间,则CO2的转化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点CO2的转化率。 19.(14分)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学生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酚 为指示剂。①排出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 ,(填序号)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②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待测溶液浓度值)偏低的有 。A.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 B.锥形瓶蒸馏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C.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稀盐酸溶液润洗 D.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F.摇动锥形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瓶外(2)常温下,用溶液滴定溶液,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B.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C.若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为红色变为橙色D.若将盐酸换成相同浓度醋酸,则滴定到时,(3)某实验小组为了分析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用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①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放在 (仪器名称)。②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③该实验小组称取补血剂在容量瓶中配成溶液,量取试样溶液,用0.1mol/L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则所测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④若该小组配制溶液和滴定操作时引起的误差忽略,最终所测补血剂中铁元素含量仍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 。海伦一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B C A B C D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B A B C D二、填空题16.(13分)(1)10-9 (2分) 5(2分)(2)增大 因氢氟酸电离放热,升温电离平衡常数减小(3)抑制(4)正向 增大(5)逆向 增大(6)104 (2分)17.(14分)(每空2分)(1) (2)289-2a(3)<(4)A D18.(14分)(每空2分)(1)-49 kJ·mol-1(2)大于(3)①CD ②112(4)①温度等于或高于T4时,反应已达平衡,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2的转化率降低 ②BC ③大于19.(14分)(每空2分)(1)①丙②CDF(2)CD(3)①酸式滴定管②当最后半滴KMnO4标准液滴入,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③46.7%④Fe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消耗KMnO4溶液体积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海伦一中2025.docx 海伦一中2025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