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连城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关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演进过程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2.2024年6月18日,山东省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对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一期)地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进行批前公示。大辛庄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山东省迄今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商代遗址。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①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④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下列小说情节与封建社会的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①贾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黑山村等庄园的地租——地主阶级主要通过地租剥削农民②贾府的仆妇、丫鬟抵制王熙凤的统治——封建社会的仆妇、丫鬟毫无人身自由③元妃省亲,奶奶贾母等全家都要在路边跪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④贾赦为了几把古扇使别人家破人亡——封建社会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必然引发生产及社会生活混乱②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③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④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气势恢宏,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下列对社会主义发展史描述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②巴黎公社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它不再把社会主义看作是某种偶然的、由个别天才人物发明的理想社会制度,而是看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事实和评价正确的是( )事实 评价① 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②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③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探索与变革的历史。维新运动中变革的火花、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的辛亥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发展资本主义的尝试……中国近代史上多次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探索和变革,每一次都承载着对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渴望与追求,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社会之路”在中国行不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③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决定了我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④尝试走资本主义道路没有意义,为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另辟新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品读毛泽东的诗歌《浣溪沙》(创作时间:1950年)。对于诗歌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①长夜难明赤县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②百年魔怪舞翩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③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④万方乐奏有于阗: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某班学生正在以“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为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甲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基本确立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丁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10.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其后我国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同1956年相比,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也建设起来。关于这一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一次结合”②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④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1949—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胜利,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在整个“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保持了年均19.7%的增长速度。1958—1978年,“二五”时期直至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工业经济曲折前行,年均增长7.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 )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③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是党领导全国人民,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经过艰辛探索得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在一百多年的激荡浪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不懈探索,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写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版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对道路的探索,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正确的过渡时期总路线③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④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确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A.②③④①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13.“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致力于推动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自党成立以来,党解决不同现实问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致力于不断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④在改革开放时期,党着眼于解决经济体制僵化和社会发展滞后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是因为( )①设立四个经济特区②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③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5.202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6周年。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内改革迈出关键步伐②1982年,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③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2021年,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中学生小云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时绘制了如下时间轴。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A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和必然趋势②B阶段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开始有了主心骨③C阶段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D阶段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主观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一再证明,资本主义为了生存与发展,积极推动科技革命,努力进行制度创新,意在不断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使得“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看起来似乎“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看起来似乎“腐而不朽,垂而不死”。18.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某校高一学生结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认识中国国情】党的十九大郑重重申,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有力保障了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1)结合材料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多年风雨同舟,40多年披荆斩棘,40多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2)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19.抚今追昔,继往开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某校制作了“回望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展板。【忆往昔】【看今朝】七十五载,我们在筚路蓝缕中奋起,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新时代大潮中奋楫,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全方位改善。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展板“忆往昔”,说明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2)结合展板内容,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刚刚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第一次会议,宣布就职。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传向世界各地。从开国大典至今,新中国已经走过了非凡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已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并正在向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扬帆启程。请从近代中国人民历史任务的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的伟大意义。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A A C D A B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B B D D1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产阶级为了维持统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使得资本主义看起来似乎“腐而不朽,垂而不死”。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8.(1)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9.(1)①1921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②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0.①近代中国人民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