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莱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奴隶制分为古代东方型和古代希腊罗马型。典籍、史书记载,启征讨有扈氏后,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古希腊阿提卡地区,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就全家沦为奴隶。由此可推断出( )①借债关系是奴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当时两地均已出现剥削者③奴隶广泛运用铁制工具进行劳作 ④两地都出现了奴隶制生产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明朝时期,民间流传一首歌谣,歌词为:“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完成下列小题。3.下列对这首歌谣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封建社会剥削关系的真实写照②反映了地方官田赋税过重农民难以承受的现实处境③表明封建社会地主只给农民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④封建地主和农民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民谣是一定时期历史的真实反映。造成民谣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残酷的地租剥削C.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D.封建土地所有制5.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与此同时,资本家也会逐步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工资水平。可见,资本积累( )①会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②会导致以生产绝对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③使资本家占有更多剩余价值并完全占有工人④使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和途径更为隐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莫尔在《乌托邦》中写道:“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猛,以致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傅立叶以他特有的讽刺家的笔调写道:“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建筑师需要一场大火把一个城市的四分之一化为灰烬……”。圣西门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A.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无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C.对未来社会有更加美好的构想D.认识到只有通过暴力才能推翻资本主义7.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行”,就在于( )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③马克思主义从理性和正义原则出发,倡导共同劳动、人人平等④马克思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通过阶级斗争进行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使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①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跨越②是第一次全面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主张阶级调和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不断奋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一事件(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促进其在世界的传播④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供照搬的苏联模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1.2024年5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很多有关中国近代的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小王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产生的感受有(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②工人阶级一直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正确的党史观艺术化再现了1915年至1921年之间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波澜壮阔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进程和命运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革命红旗迎风飘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1963年,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①我国成功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②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④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高一学生小华准备用手机拍摄一部反映我国过渡时期的微视频。以下哪个镜头是最合理的( )A.远景:村委会墙上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红色宣传标语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的电视新闻C.近景:白石村通过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实现粮食大丰收D.特写:村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6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多次召开会议(部分会议如下图),确立了不同时期的改革任务。从“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刻揭示了( )①改革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②改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③改革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④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观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纵观人类文明前行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它就像一条奔腾的江河,时而飞流直下,时而缓缓流动,时而千回百转,唯一不变的是,不管有多少阻隔,浩浩长河总是呼啸向前。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的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至此,社会主又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国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货物出口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板图文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在21世纪,中国以无可争辩的力量与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社会主又发展振兴的中流砥柱和旗帜引领。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神州大地,换了人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顾,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1)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知识,谈谈你对“神州大地,换了人间”的理解。(2)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你所在的学校拟举办一场庆祝活动,请就此设计一个活动方案。要求:自拟活动主题,指出活动目的和形式,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4年6月,《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正式施行。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通道,让青山有“价”、绿水含“金”。“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引领中国经济活力逐发;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擦亮民主法治的底色;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春水,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我国形成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牵引力和推动力,开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的理解。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C B B A B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B D D C16.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17.(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答案示例:标题:庆祝国庆,推动国家发展活动目的: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形式:①举办征文比赛: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文章,文章内容围绕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的紧密联系。②举办“辉煌足迹”图片展: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建设成就、科技发展等图片,供师生参观学习。③举办“红色故事会”:组织学生以小品、朗诵等形式,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传承红色文化。18.①“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反映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其中的“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充分证明我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③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们应坚定制度自信,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