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第1-2单元)(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人教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第1-2单元)(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 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人教版)
答案解析
试卷总分:100 分+1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要求字迹清楚,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3.有作图的请用 2B铅笔,并且注意力度;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察范围:第 1~2单元。
评卷人 得分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每空 1 分,共 21 分)
1.(本题 2分) 4.32 5.24的积是( )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 )。
【答案】 四 22.6
【分析】小数乘法法则:(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先求出积;(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根据“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找到要求保留的数位,看下一位;如果下一位的
数字大于或等于 5,要往前进一;如果下一位的数字小于 5,要舍去。
【详解】 4.32 5.24 22.6368 22.6
4.32 5.24的积是四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 22.6。
2.(本题 2分)5个 2.4相加的和是( ),0.18的 3.6倍是( )。
【答案】
12
0.648
【分析】计算 5个 2.4相加的和,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用 2.4×5计算;
计算 0.18的 3.6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 0.18×3.6。
【详解】2.4×5=12
0.18×3.6=0.648
5个 2.4相加的和是(12),0.18的 3.6倍是(0.648)。
3.(本题 3分)在括号填上“>”“<”或“=”。
4.63×0.99( )4.63 7.8×1.01( )7.8 5.4×10( )54×0.1
【答案】 < > >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 1的数,结果小于原数;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 1的数,结果大于原数;
5.4×10也就是把 5.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54×0.1计算时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
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末尾出现 0时,根据
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末尾的 0划去。据此得出两边的结果,再比较。
【详解】0.99<1,4.63×0.99<4.63;
1.01>1,7.8×1.01>7.8;
5.4×10=54,54×0.1=5.4,54>5.4,5.4×10>54×0.1。
4.(本题 3分)根据 28×15=4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8×15=( ) 28×1.5=( ) 0.28×1.5=( )
【答案】 42 42 0.42
1 1
【分析】(1)(2)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积也缩小到原来的 ;积的小数点向
10 10
左移 1位;所以 2.8×15=42,28×1.5=42;
1 1 1
(3)根据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则积缩小到原来的 ,积的小数
100 10 1000
点向左移 3位;所以 0.28×1.5=0.42;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2.8×15=42 28×1.5=42 0.28×1.5=0.42
5.(本题 2分)红红的位置用数对(3,5)表示,她在第( )列第( )行。
【答案】 3 5
【分析】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据此填空。
【详解】红红的位置用数对(3,5)表示,根据分析,她在第 3列第 5行。
6.(本题 1分)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低噪声的优点。陈叔叔购买了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该车每
千米耗电 0.125千瓦时。陈叔叔家到公司的距离是 9.8千米,他每天开这辆车上下班往返一次,一共耗电
( )千瓦时。
【答案】2.45
【分析】先算单程耗电量=每千米耗电 0.125千瓦时×家到公司的距离是 9.8千米,再乘 2(往返一次是 2
个单程),算出总耗电量。
【详解】0.125×9.8×2
=1.225×2
=2.45(千瓦时)
即该车每千米耗电 0.125千瓦时。陈叔叔家到公司的距离是 9.8千米,他每天开这辆车上下班往返一次,一
共耗电 2.45千瓦时。
7.(本题 2分)每个朝代对“尺”的标准是不同的:秦朝一尺约为 23.1cm,汉朝约为 23.6cm,到了隋唐时期,
一尺的标准则大约为 30cm。根据汉朝对于尺的标准,“七尺男儿”刘邦身高大约为( )m;隋唐“六尺
男儿”李世民的身高大约为( )m。
【答案】 1.652 1.8
【分析】刘邦是汉朝的,求刘邦的身高大约为多少 m,用汉朝的一尺的长度乘 7列式计算求出刘邦身高是
多少 cm,再化成 m即可解答;李世民是唐朝的人,求李世民的身高大约为多少 m,用隋唐时期的一尺的长
度乘 6求出李世民的身高是多少 cm,再化成 m即可。
【详解】23.6×7=165.2(cm)
165.2cm=1.652m
30×6=180(cm)
180cm=1.8m
所以“七尺男儿”刘邦身高大约为 1.652m,隋唐“六尺男儿”李世民的身高大约为 1.8m。
8.(本题 1分)建筑工地有一堆沙子,用去沙子的一半还剩下沙子 13.5吨,这堆沙子原来有( )吨。
【答案】27
【分析】用去沙子的一半还剩下沙子 13.5吨,说明剩下的沙子质量是原来沙子质量的一半,那么原来沙子
的质量就是剩下沙子质量的 2倍,用剩下沙子的质量乘 2即可得原来沙子的质量。
【详解】13.5×2=27(吨)
即沙子原来有 27吨。
建筑工地有一堆沙子,用去沙子的一半还剩下沙子 13.5吨,这堆沙子原来有 27吨。
9.(本题 1分)学校健身社团采购两种器材:跳绳每根 16.8元,瑜伽垫每张 14.2元。社团共有 64名成员,
每人各配一根跳绳和一张瑜伽垫,本次采购总费用是( )元。
【答案】1984
【分析】总价=单价×数量,据此分别列乘法算式求出购买跳绳和瑜伽垫的钱数,再求和即可解答。
【详解】16.8×64+14.2×64
=(16.8+14.2)×64
=31×64
=1984(元)
本次采购总费用是 1984元。
10.(本题 4分)温馨的祝福。根据数对把老师想和我们说的话补充完整:(5,1)(7,3)(3,3)(6,2),
根据下图能写出这句祝福语是:祝同学们( )( )( )( )!
【答案】 学 习 进 步
【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
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详解】这句祝福语是: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评卷人 得分
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每题 1 分,共 5 分)
11.(本题 1分)如果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中有 0,则小数点后面的零可以去掉。( )
【答案】×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判断。
【详解】如果两个小数相乘的积的中有 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如果小数点后面的零在末尾,则可以去掉,
小数大小不变;如果小数点后面的零不在末尾,则不能去掉。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2.(本题 1分)4.2×3.1的积与 0.42×31的积相等。( )
【答案】√
【分析】积不变的规律:在小数乘法中,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几位,则另一个乘数的小数
点要向右(或左)移动相同的位数,则积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4.2变成 0.42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3.1变成 31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则积不变,即 4.2×3.1
的积与 0.42×31的积相等;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3.(本题 1分)如果数对(6,m)和(n,8)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那么 m=6。( )
【答案】×
【分析】根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若两个数对表示
的位置在同一行,则它们的行数必须相等。
【详解】数对(6,m)的行数为 m,数对(n,8)的行数为 8。因为两者在同一行,所以 m=8。题干中结
论“m=6”错误。
故答案为:×
14.(本题 1分)将点(5,8)向上平移 4格,再向左平移 2格,用数对表示是(9,6)。( )
【答案】×
【分析】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把一个点向上(或向下)平移几格,点的列数不变,
行数就增加(或减少)几,把一个点向左(或向右)平移几格,点的行数不变,列数就减少(或增加)几,
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点(5,8)向上平移 4格,用数对表示是(5,12);再向左平移 2格,用数对表示是(3,12)。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本题 1分)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长 8.85m,高 4.97m,不用计算,估一估就知道它的面积不会超
过 45m2。( )
【答案】 √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根据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长和宽都看成整数再相乘,再与
45m2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8.85 9
4.97 5
9 5 45(m2)
因为 9和 5是把长和宽都估大了,它的面积不会超过 45m2,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
评卷人 得分
三、反复比较,合理选择。(每题 1 分,共 5 分)
16.(本题 1分)小辉家的书房呈长方形,长 3.6米,宽 2.8米。他通过列竖式计算出书房的面积为 10.08平
方米,竖式如图所示。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个数对应的图上面积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答案】B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在计算 3.6×2.8时,将 2.8拆分为 2+0.8,3.6×2.8=3.6×(2+0.8)=3.6×2+3.6×0.8。竖式中箭头所指的“72”,
实际是 3.6×2的结果。书房长 3.6米,宽 2.8米,宽拆分为 2米和 0.8米,长拆分为 3米和 0.6米。3.6×2对
应的是长为 3.6米、宽为 2米的长方形面积,从图中看,③的长是 3米、宽是 2米,④的长是 0.6米、宽是
2米,③和④合起来的长是 3+0.6=3.6米,宽是 2米,面积就是 3.6×2,所以箭头所指的数对应的图上面积
是③和④。
【详解】由分析可知,“72”是由 3.6和 2相乘所得,表示的是③和④的面积。
故答案为:B
17.(本题 1分)把 12个羽毛球放在一个圆筒形包装盒里,那么这个包装盒至少需要( )厘米长。
A.27.5 B.36.5 C.39 D.74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圆筒包装至少需要的长度是(12-1)个羽毛球底座的长度加上 1个羽毛球的长度,根
据 1厘米=10毫米,先将单位统一,再用乘法计算,求出(12-1)个羽毛球底座长度和 1个羽毛球长度,
分别计算后相加。
【详解】5毫米=0.5厘米
2+0.5=2.5(厘米)
2.5×(12-1)+9
=2.5×11+9
=27.5+9
=36.5(厘米)
即这个包装盒至少需要 36.5厘米长。
故答案为:B
18.(本题 1分)要解决“买 195本《智慧数学》,每本 3.80元,带 800元,够吗?”的问题,选择( )方
法最适合。
A.口算 B.用竖式计算 C.用计算器计算 D.用估算判断
【答案】D
【分析】买书本用的钱=每本书价格×本数,价格是 3.80元接近 4元,本数是 195本接近 200本,据此运用
估算的方法可快速得出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得:每本书价格 3.80元,接近 4元;有书本 195本接近 200本,则运用估算后的数计算:
200×4=800(元),由于估算时,两个因数都变大了,则得到的积也变大。此时实际的结果就比 800元少,
即 800元能够买 195本《智慧数学》。
故答案为:D
19.(本题 1分)下列各题中,简算过程所运用的运算律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69×11=69×10+69 B.(28-1.4)×5=28×5-1.4×5
C.12.5×9×8=12.5×8×9 D.25×88=25×80+25×8
【答案】C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所运用的运算律,找出所运用的运算律和其他三个不同的算式。
【详解】A.69×11=69×(10+1)=69×10+69×1,这里先把 11拆分成 1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
简算。
B.(28-1.4)×5=28×5-1.4×5,这是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C.12.5×9×8=12.5×8×9,这里交换了 9和 8的位置,运用的是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D.25×88=25×(80+8)=25×80+25×8,把 88拆分成 80+8,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所以简算过程所运用的运算律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C选项。
故答案为:C
20.(本题 1分)“五子棋”对弈双方中任意一方的五个棋子连成一条直线(纵、横、斜均可),则该方获胜。
如图是两名同学的五子棋对弈情况,若白棋 A的位置记作(0,7),那么下一步黑棋放在( )就获胜了。
A.(4,6) B.(5,2) C.(0,2) D.(3,6)
【答案】B
【分析】已知白棋 A的位置记作(0,7),说明这里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表示行数。观察棋
盘可知,当前黑棋已有 4颗棋子在一条斜线上,若要获胜,下一步黑棋需要放在这条斜线上能使 5颗棋子
连成一线的位置。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结合棋盘,可知黑棋放在(5,2)这个位置时,就能使这条
斜线上的 5颗黑棋连成一线,从而获胜。
【详解】由分析得:
如图是两名同学的五子棋对弈情况,若白棋 A的位置记作(0,7),那么下一步黑棋放在(5,2)就获胜了。
故答案为:B
评卷人 得分
四、一丝不苟,细心就算。(共 33 分)
21.(本题 5分)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0.3×0.2= 2.5×0.4= 2.3×0.3= 0×5.69= 0.6×1.5=
5.08×10= 5.1×0.3= 8×0.05= 7.2×0.1= 1-0.2=
【答案】0.06;1;0.69;0;0.9;
50.8;1.53;0.4;0.72;0.8
【解析】略
22.(本题 8分)列竖式计算。
26.6×200= 2.84×4.6≈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028×0.65= 4.08×1.25=
【答案】5320;13.1
0.0182;5.1
【分析】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
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保留小数的下一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解答。
【详解】26.6×200=5320 2.84×4.6≈13.1
0.028×0.65=0.0182 4.08×1.25=5.1
23.(本题 12分)计算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5.2×5.8+5.8×4.8 1.25×8×40
6.37×99+6.37 41×5.36+53.6×5.9
【答案】58;400
637;536
【分析】5.2×5.8+5.8×4.8,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1.25×8×40,依次计算乘法即可。
6.37×99+6.37,把最后一个 6.37看作(6.37×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41×5.36+53.6×5.9,把(53.6×5.9)转化为(5.36×59),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详解】5.2×5.8+5.8×4.8
=5.8×(5.2+4.8)
=5.8×10
=58
1.25×8×40
=10×40
=400
6.37×99+6.37
=6.37×99+6.37×1
=6.37×(99+1)
=6.37×100
=637
41×5.36+53.6×5.9
=41×5.36+5.36×59
=5.36×(41+59)
=5.36×100
=536
24.(本题 4分)列式计算。
比 3.02的 1.5倍少 2.4的数是多少?
【答案】2.13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比一个数少几就减几,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3.02×1.5-2.4
=4.53-2.4
=2.13
比 3.02的 1.5倍少 2.4的数是 2.13。
25.(本题 4分)列式计算。
14.81与 5.19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答案】192.4
【分析】先分别求出 14.81与 5.19的和以及它们的差,再把和与差相乘即可解答。
【详解】(14.81+5.19)×(14.81-5.19)
=20×9.62
=192.4
则积是 192.4。
评卷人 得分
五、操作实践。(共 10 分)
26.(本题 5分)估一估,用序号把下面算式的结果在数轴上大概位置标记出来。
①2.4×0.6 ②9.4×0.12 ③2.1×1.2 ④3.1×0.63
【答案】图见详解
【分析】可以先找到各个算式中小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求出估算的结果。再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详解】①2.4×0.6
≈2.4×0.5
=1.2
2.4×0.6=1.44
②9.4×0.12
≈9.5×0.1
=0.95
9.4×0.12=1.128
③2×1.2
≈2×1.2
=2.4
2.1×1.2=2.52
④3.1×0.63
≈3×0.6
=1.8
3.1×0.63=1.953
各个算式的结果在数轴的位置大致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与小数的乘法估算以及在数轴上表示数。
27.(本题 5分)野生动物观测员测量一只鹿的位置是(1,1),鹿现在正向正东方向奔跑,每小时跑 70千
米,1.5小时后,再测量这只鹿的位置。
(1)这只鹿 1.5小时跑了( )千米。
(2)在图中分别标出鹿两次所在的位置。
【答案】(1)105
(2)见详解
【分析】(1)用鹿的速度乘奔跑的时间得到跑了多远;
(2)用鹿跑的距离除以 15计算出这段距离需要几个格表示;纵向表示列数,横向表示行数,向正东方向
奔跑,行数没变,列数增加了。据此表示出两次的位置,据此解答。
【详解】(1)70×1.5=105(千米)
这只鹿 1.5小时跑了 105千米。
(2)105÷15=7(格)
7+1=8(格)
奔跑后的位置在(8,1),如图所示。
评卷人 得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共 26 分)
28.(本题 5分)六尺巷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文昌街道文城西路的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2024年 10
月 17日,习总书记参观了安徽的六尺巷。古时候一尺大约是 0.33米,六尺大约有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答案】2米
【分析】用 0.33乘 6计算出六尺巷的宽度,求小数的近似数方法是:保留整数时,看十分位,大于等于 5
向个位进一,小于 5直接舍去;据此解答。
【详解】0.33×6≈2(米)
答:六尺大约有 2米。
29.(本题 5分)小朋友,你知道吗?只要电源插头没有拔掉,电视机在关机状态下也消耗电量,每小时耗
电 0.008千瓦时。茜茜一家 6月 22日因事外出共计 10.5小时,电视机处于关机但未拔掉电源插头状态,算
一算这次茜茜家一共浪费多少千瓦时的电?此时,你想对茜茜说些什么呢?
【答案】0.084千瓦时
我想对茜茜说:请养成拔掉电源插头的好习惯,节约用电,减少浪费。(说的内容不唯一)
【分析】每小时耗电 0.008千瓦时乘 10.5小时就是这次茜茜家一共浪费的电;再结合生活常识提建议。
【详解】0.008×10.5=0.084(千瓦时)
答:这次茜茜家一共浪费 0.084千瓦时的电。我想对茜茜说:请养成拔掉电源插头的好习惯,节约用电,减
少浪费。(说的内容不唯一)
30.(本题 5分)社区健身广场需要铺设防滑垫。现有长 12.5米、宽 1.25米的长方形区域,每平方米需放
置 64块防滑垫,共需多少块?
【答案】1000块
【分析】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代入数据,求出长方形区域的面积,再用区域的面积×每平方米需放置
防滑垫的数量,即可解答。
【详解】12.5×1.25×64
=15.625×64
=1000(块)
答:共需 1000块。
31.(本题 5分)A、B两个工程队抢修一条大堤,A队每天修 0.21千米,B队每天修 0.23千米,8天半全
部修完,这条大堤多长?
【答案】
3.74千米
【分析】已知 A队每天修 0.21千米,B队每天修 0.23千米,那么两队每天一起修的长度就是把两队每天修
的长度相加,即两队合作的工作效率;8天半就是 8.5天,然后根据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计
算出最终的工作总量,也就是大堤的长度。
【详解】8天半=8.5天
(0.21+0.23)×8.5
=0.44×8.5
=3.74(千米)
答:这条大堤长 3.74千米。
32.(本题 6分)“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尽量减少所耗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
的一种生活方式。
排碳计算公式
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kg)=使用量(t)×0.91
开私家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油量(L)×2.7
为鼓励节约用水,政府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5吨以内的(含 15吨)每吨 2.8元,超过 15
吨的部分,每吨 4.2元。晓晓家 9月份用水 18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答案】54.6元
【分析】采用分段计费,应缴水费金额=15吨×15吨以内的单价+(晓晓家 9月份用水量-15吨)×超过
15吨的单价。
【详解】18-15=3(吨)
2.8×15+4.2×3
=42+12.6
=54.6(元)
答:应缴水费 54.6元。
评卷人 得分
七、附加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33.(本题 5分)如图是一个程序框图。
(1)判断奇奇和妙妙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若输入的 A,B分别是 10.135和 3,则输出 A的值是多少?
【答案】(1)不正确;理由见详解
(2)3.5675
【分析】(1)针对奇奇和妙妙的说法,根据程序框图的逻辑,奇奇和妙妙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该程序
的输出结果 A的值并不一定与输入 A或 B的值直接相关,而是根据 A和 B的比较以及 A的小数位数是否
为 4来决定输出。例如,奇奇说的输入 12.1,3.6输出的值是 12.1,这个过程实际上应该遵循程序的逻辑,
而不是简单地将输入值直接输出。妙妙说的输入 12.1,3.6输出的值是 4.25,同样地,这个结果应该通过程
序的计算得出,而不是直接给出。因此,两人的说法未遵循程序逻辑,故不正确。
(2)当输入的 A和 B分别是 10.135和 3时,根据程序框图,输出 A的值:由于 A的小数位数是 3,不符
合输出条件,所以继续下一步。
比较 A和 B,发现 A=10.135>B=3,所以执行 A=(A-B)×0.5=(10.135-3)×0.5=7.135×0.5=3.5675。
此时,更新后的 A的小数位数是 4,符合输出条件,因此输出 A的值为 3.5675。
【详解】(1)该程序的输出结果 A的值并不一定与输入 A或 B的值直接相关,而是根据 A和 B的比较以
及 A的小数位数是否为 4来决定输出。
答: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因为输出的 A的小数位数必须是 4。
(2)输入 10.135和 3时,A的小数位数是 3,10.135>3,A=(A-B)×0.5=(10.135-3)×0.5=3.5675,
此时 A的小数位数是 4。
A=3.5675
答:输出 A的值是 3.5675。
【点睛】解答程序框图题,需明确流程与输出条件,判断说法时对比规则;计算输出值按流程运算,关注
数值特征是否符合输出要求。
34.(本题 5分)按照下图数字排列规则,若用数对(m,n)表示第 m行从左往右数第 n个数字,例如(3,
2)表示的数字是 2.2。
(1)数对(5,4)表示的数字是( );
(2)数对(6,3)表示的数字是多少?并写出理由。
(3)请你根据图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求出第 7行所有数字的和。
【答案】(1)4.4
(2)11;理由见详解
(3)70.4
【分析】(1)第 5行数字为 1.1,4.4,6.6,4.4,1.1,数对(5,4)表示的是第 5行从左往右第 4个数字,
根据给出的数字排列,这个数字是 4.4。
(2)根据规律,第 6行的数字是由第 5行相邻两个数字的和得到的。已知第 5行的数字为 1.1,4.4,6.6,
4.4,1.1,因此第 6行从左数第 3个数字(数对(6,3))为第 5行第 2个和第 3个数字之和,即 4.4+6.6
=11。
(3)根据规律,第 6行的数字为 1.1,5.5,11.0,11.0,5.5,1.1,第 7行的数字则是第 6行相邻两个数字
的和。因此,第 7行的数字为 1.1,6.6,16.5,22.0,16.5,6.6,1.1,求第 7行所有数字的和即为 1.1+6.6
+16.5+22.0+16.5+6.6+1.1=70.4。
【详解】(1)数对(5,4)表示的是第 5行从左往右第 4个数字。
数对(5,4)表示的数字是 4.4。
(2)根据图中数字排列顺序可知,从第 3行开始的数字满足上一行相邻两个数字之和,且边上的两个数字
始终为 1.1。
则数对(6,3)表示的数为(5,2)与(5,3)位置上数字之和。
4.4+6.6=11
答:数对(6,3)表示的数字是 11,从第 3行开始的数字满足上一行相邻两个数字之和,且边上的两个数
字始终为 1.1。则数对(6,3)表示的数为(5,2)与(5,3)位置上数字之和。
(3)第 6行数字依次为:1.1,5.5,11,11,5.5,1.1
第 7行数字依次为:1.1,6.6,16.5,22,16.5,6.6,1.1
1.1+6.6+16.5+22+16.5+6.6+1.1=70.4
答:第 7行所有数字的和为 70.4。
【点睛】解答此类数字规律题,需观察数字排列特征,包括每行个数、数字变化趋势。通过分析每行两端
及中间数字的规律,找出通用规律,进而解决数对对应数字、行数字总和等问题。绝密★启用前
2025-2026 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人教版)
试卷总分:100 分+1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要求字迹清楚,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3.有作图的请用 2B铅笔,并且注意力度;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察范围:第 1~2单元。
评卷人 得分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每空 1 分,共 21 分)
1.(本题 2分)4.32 5.24的积是( )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 )。
2.(本题 2分)5个 2.4相加的和是( ),0.18的 3.6倍是( )。
3.(本题 3分)在括号填上“>”“<”或“=”。
4.63×0.99( )4.63 7.8×1.01( )7.8 5.4×10( )54×0.1
4.(本题 3分)根据 28×15=4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8×15=( ) 28×1.5=( ) 0.28×1.5=( )
5.(本题 2分)红红的位置用数对(3,5)表示,她在第( )列第( )行。
6.【新情境·科技主题】(本题 1分)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低噪声的优点。陈叔叔购
买了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该车每千米耗电 0.125千瓦时。陈叔叔家到公司的距离是 9.8千米,
他每天开这辆车上下班往返一次,一共耗电( )千瓦时。
7.【新情境·传统文化】(本题 2分)每个朝代对“尺”的标准是不同的:秦朝一尺约为 23.1cm,
汉朝约为 23.6cm,到了隋唐时期,一尺的标准则大约为 30cm。根据汉朝对于尺的标准,“七
尺男儿”刘邦身高大约为( )m;隋唐“六尺男儿”李世民的身高大约为( )m。
8.(本题 1分)建筑工地有一堆沙子,用去沙子的一半还剩下沙子 13.5吨,这堆沙子原来有
( )吨。
9.(本题 1分)学校健身社团采购两种器材:跳绳每根 16.8元,瑜伽垫每张 14.2元。社团共
有 64名成员,每人各配一根跳绳和一张瑜伽垫,本次采购总费用是( )元。
10.【新趋势·跨学科】(本题 4分)温馨的祝福。根据数对把老师想和我们说的话补充完整:
(5,1)(7,3)(3,3)(6,2),根据下图能写出这句祝福语是:祝同学们
( )( )( )( )!
评卷人 得分
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每题 1 分,共 5 分)
11.(本题 1分)如果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中有 0,则小数点后面的零可以去掉。( )
12.(本题 1分)4.2×3.1的积与 0.42×31的积相等。( )
13.(本题 1分)如果数对(6,m)和(n,8)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那么 m=6。( )
14.(本题 1分)将点(5,8)向上平移 4格,再向左平移 2格,用数对表示是(9,6)。( )
15.(本题 1分)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长 8.85m,高 4.97m,不用计算,估一估就知道它的
面积不会超过 45m2。( )
评卷人 得分
三、反复比较,合理选择。(每题 1 分,共 5 分)
16.(本题 1分)小辉家的书房呈长方形,长 3.6米,宽 2.8米。他通过列竖式计算出书房的面
积为 10.08平方米,竖式如图所示。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个数对应的图上面积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17.(本题 1分)把 12个羽毛球放在一个圆筒形包装盒里,那么这个包装盒至少需要( )
厘米长。
A.27.5 B.36.5 C.39 D.74
18.(本题 1分)要解决“买 195本《智慧数学》,每本 3.80元,带 800元,够吗?”的问题,
选择( )方法最适合。
A.口算 B.用竖式计算 C.用计算器计算 D.用估算判断
19.(本题 1分)下列各题中,简算过程所运用的运算律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69×11=69×10+69 B.(28-1.4)×5=28×5-1.4×5
C.12.5×9×8=12.5×8×9 D.25×88=25×80+25×8
20.【新情境·传统文化】(本题 1分)“五子棋”对弈双方中任意一方的五个棋子连成一条直线
(纵、横、斜均可),则该方获胜。如图是两名同学的五子棋对弈情况,若白棋 A的位置记作
(0,7),那么下一步黑棋放在( )就获胜了。
A.(4,6) B.(5,2) C.(0,2) D.(3,6)
评卷人 得分
四、一丝不苟,细心就算。(共 33 分)
21.(本题 5分)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0.3×0.2= 2.5×0.4= 2.3×0.3= 0×5.69= 0.6×1.5=
5.08×10= 5.1×0.3= 8×0.05= 7.2×0.1= 1-0.2=
22.(本题 8分)列竖式计算。
26.6×200= 2.84×4.6≈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028×0.65= 4.08×1.25=
23.(本题 12分)计算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5.2×5.8+5.8×4.8 1.25×8×40
6.37×99+6.37 41×5.36+53.6×5.9
24.(本题 4分)列式计算。
比 3.02的 1.5倍少 2.4的数是多少?
25.(本题 4分)列式计算。
14.81与 5.19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评卷人 得分
五、操作实践。(共 10 分)
26.(本题 5分)估一估,用序号把下面算式的结果在数轴上大概位置标记出来。
①2.4×0.6 ②9.4×0.12 ③2.1×1.2 ④3.1×0.63
27.(本题 5分)野生动物观测员测量一只鹿的位置是(1,1),鹿现在正向正东方向奔跑,每
小时跑 70千米,1.5小时后,再测量这只鹿的位置。
(1)这只鹿 1.5小时跑了( )千米。
(2)在图中分别标出鹿两次所在的位置。
评卷人 得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共 26 分)
28.【新情境·传统文化】(本题 5分)六尺巷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文昌街道文城西路的
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 10月 17日,习总书记参观了安徽的六尺巷。古时候一尺大约
是 0.33米,六尺大约有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29.【新情境·环保主题】(本题 5分)小朋友,你知道吗?只要电源插头没有拔掉,电视机在
关机状态下也消耗电量,每小时耗电 0.008千瓦时。茜茜一家 6月 22日因事外出共计 10.5小
时,电视机处于关机但未拔掉电源插头状态,算一算这次茜茜家一共浪费多少千瓦时的电?此
时,你想对茜茜说些什么呢?
30.(本题 5分)社区健身广场需要铺设防滑垫。现有长 12.5米、宽 1.25米的长方形区域,每
平方米需放置 64块防滑垫,共需多少块?
31.(本题 5分)A、B两个工程队抢修一条大堤,A队每天修 0.21千米,B队每天修 0.23千
米,8天半全部修完,这条大堤多长?
32.【新情境·环保主题】(本题 6分)“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尽量减少所耗能量,从而
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生活方式。
排碳计算公式
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kg)=使用量(t)×0.91
开私家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油量(L)×2.7
为鼓励节约用水,政府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5吨以内的(含 15吨)每吨 2.8
元,超过 15吨的部分,每吨 4.2元。晓晓家 9月份用水 18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评卷人 得分
七、附加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33.(本题 5分)如图是一个程序框图。
(1)判断奇奇和妙妙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若输入的 A,B分别是 10.135和 3,则输出 A的值是多少?
34.(本题 5分)按照下图数字排列规则,若用数对(m,n)表示第 m行从左往右数第 n个数
字,例如(3,2)表示的数字是 2.2。
(1)数对(5,4)表示的数字是( );
(2)数对(6,3)表示的数字是多少?并写出理由。
(3)请你根据图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求出第 7行所有数字的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