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地 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纳瓦里诺岛(68 W, 55 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据此完成1~3小题。
1.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2.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D.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3.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气压带与风带 D.地形地势
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下图甲地)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中东部,占地面积超2000平方千米,是全球陆上单体最大风电项目。当该基地处于蒙古气旋南部边缘时,出现大风天气的频率较高。据此完成4~5小题。
4.当该风电基地处于蒙古气旋南部边缘时,
风向可能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5.对该风电基地风速起加强作用的主要地形
单元是( )
A.内蒙古高原和乌兰察布丘陵
B.内蒙古高原和阴山山脉
C.阴山山脉和乌兰察布丘陵
D.没有地形单元起加强作用
下表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城市2022年连续4天的天气预报。据此完成6~7小题。
1月19日(星期二) 1月20日(星期三) 1月21日(星期四) 1月22日(星期五)
多云6℃—14℃ 南风3-4级 阵雨3℃—12℃ 东北风5—6级 雨转阴-3℃—7℃ 东北风转西北风4—5级 多云转晴-5°C—2℃ 西北风3-4级
6.该城市4天内天气要素变化的实际状况可能是( )
A.云量迅速增多 B.气温快速下降
C.气压持续下降 D.风速不断增大
7.推测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8~9小题。
8.此时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④地低温暴雨 B.③地吹偏东风
C.②地晴朗大风 D.①地风和日丽
9.M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特征为( )
A.逆时针辐合上升 B.顺时针辐合上升
C.逆时针辐散下沉 D.顺时针辐散下沉
下图为a、b两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据此完成10~11小题。
10.a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1.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C.盛行西风带控制 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积雪具有气温调节功能。中国西部及东北部大部分区域在冬、春季有大量的积雪覆盖。研究发现,积雪对气温调节功能最强的地区在青藏高原,而不在积雪时间更长的东北地区。据此完成12~13小题。
12.在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中,积雪首先影响了( )
A.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地面对大气辐射的吸收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13.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上积雪对气温调节功能更强的主要原因是( )
A.白昼较长 B.风力较强
C.年均温较低 D.太阳辐射较强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22日7∶14,河北某中学张老师(居住地经度约115°E)开车行驶在上班路上,正好看到公路前方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下图)。据此完成14~15小题。
14.图中张老师开车行驶的方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15.一个星期之后,张老师仍然于7∶14行驶
在这一条上班的路上,可能看到( )
A.太阳悬在公路的上空
B.日出前的朝霞满天
C.夜色似黑幕笼罩大地
D.北极星在天空闪烁
二、综合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海南岛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素有“阳光岛”之称。下图示意海南岛年太阳辐射分布(单位kW·h/㎡)和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图。
简述海南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10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29日至31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下图为3月31日17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甲、乙两线示意锋的位置。
(1)指出控制P地的天气系统名称
并说出该系统东部水平气流
运动方向。(4分)
(2)描述Q地在乙锋过境前后的
天气变化。(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走廊内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流河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水系。祁连山上冻土广布,冻土分布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可分为季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和永久冻土(常年冻结)。2021年以来,黑河上游来水减少趋势明显。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人民,最大的感受就是气温日较差大、风大,尤其是冬季风大得吓人。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
(1)说出河西走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至少写3种),并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对河西走廊气温日较差大做出合理解释。(9分)
(2)分析河西走廊冬季“风大得吓人”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大陆东部边缘,境内拥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气候凉爽湿润。下图为坦桑尼亚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中①、②两地的降水量统计图。
(1)描述坦桑尼亚地形特征。(4分)
(2)分析该国气候凉爽湿润的原因。(6分)
(3)简述①地与②地降水的异同,并分析原因。(10分)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答案
地 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C B B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D D B
【解析】
1.纳瓦里诺岛的经纬度坐标是(68 W,55 S),北京的坐标是(116°E,40°N),两地的经度差超过180°, 所以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方,位于北京的南方,即是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D正确,ABD错误,故选D。
2.纳瓦里诺岛位于55 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误。频临德雷克海峡,西风漂流为寒流,B错误。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降水多,C正确。环形山脉,不利于西风深入,D错误。故选C。
3.纳瓦里诺岛位于55 S附近,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量小,故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B对。海陆位置、气压带与风带对气温影响较小,AC错误。当地地势不高,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对气温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4.当该风电基地处于蒙古气旋南部边缘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气流由该基地指向北部蒙古气旋中心,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向右偏转为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四子王旗中部和北部区域地形整体较为开阔,由北部和中部区域进入的西(北)风气流穿越而过。由四子王旗南部进入的偏西风气流受到阴山山脉北麓的阻挡,逐步转变为西南风,由风电基地西南部进入,与北部和中部流入的气流在风电基地西南部汇合,而风电基地中部为乌兰察布丘陵,受阴山山脉和乌兰察布丘陵的地形狭管效应影响风速得到加强,形成风能资源富集区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读图可以看出,1月19日至22日期间,云量是先增多后减少,A错误;白天最高气温由14℃快速下降至2℃,B正确;由于气温是持续下降的,推断是冷锋活动,其气压前后变化是一直升高的,C错误;读图风速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的,D错误。故选B。
7.读图可知,由于该地气温是持续下降的,推断是冷锋活动,B表示的是冷锋天气系统,B正确;A是暖锋,C是北半球气旋,D是北半球反气旋,都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8.结合图中低压槽(从低压中心往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位置可知,①地位于冷锋过境后时间段,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图中经纬度跨度较大,且①处两条相邻的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不大,但对应的实际范围很大,因此①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大,实际风力不大,风和日丽的描述是准确的,D正确;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但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C错误;可通过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得出,③地吹偏南风, B错误;④距离低压中心较远,应没有暴雨天气,A错误。故选D。
9.M天气系统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为北半球低压(气旋),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读图可知,a地全年高温,为热带气候类型,降水集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读图可知,b地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该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为温带气候类型;该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积雪为白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所以,地面有积雪时,会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注意题干中有“首先”二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因此同样有积雪的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较裸地大大减少,对气温影响较大。D正确;白昼时间、风力、年均温对两地同样有积雪的地面影响不大,都不是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14.2024年11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此时张老师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即看到日出方向为东南,而太阳在公路前方,说明开车行驶方向与日出方向一致,所以行驶方向是东南,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一个星期后(仍11月,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该地昼渐短、夜渐长,日出时间变晚 。但张老师仍7:14(北京时间)出发,此时当地地方时比7:14更晚,说明出发时还未日出,可能看到日出前的朝霞满天,B正确; 7:14当地还未到正午,太阳不会悬在公路上空,A错误;若夜色似黑幕,说明离日出还早,随着直射点南移,日出虽会略晚,但受曙暮光影响,已经有一定的亮度,C错误; 北极星在北半球夜晚可见,此时即将日出,受曙暮光影响,已经有一定的亮度,难看到北极星闪烁,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共55分)
16.由西南向东北递减(2分)。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2分);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分);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2分);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2分)。
17.(1)气旋(低压)或锋面气旋。气旋东部水平气流向西北方向运动。(4分)
(2)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气温下降,常出现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6分)
18.(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等。(答对3种给3分)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2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2分)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2分)
(2)靠近冬季风发源地,风力大;河西走廊呈东南-西北走向,与冬季风的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增大;地形平坦、植被稀疏,对风力的削弱小。(每点2分,共6分)
19.(1)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部沿海平原狭小;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
(2)地势高,温度低,气候凉爽;受来自印度洋信风的影响,带来了湿润的气流;坦桑尼亚湖泊众多,起了降温增湿的作用。
(3)差异:①地较②地年降水量多。(1分) 相同点:都存在季节变化。(1分)
原因:①地受印度洋暖湿东南信风(偏东风)影响(2分);经过(维多利亚湖)湖面,空气湿度增加(2分);受湖面西侧山地的阻挡,气流抬升显著,多地形雨(2分)。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降水的季节变化。(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