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4.1-4.2 水溶液 培优练习(52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4.1-4.2 水溶液 培优练习(52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1-2节 水溶液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些设施,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储存雨水,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释放和利用。结合水循环模式图,强降雨后,海绵城市可以减弱的环节是(  )
A.①蒸发 B.②水汽输送 C.③降水 D.④地表径流
2.2024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9月16日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给全市带来了狂风暴雨。台风和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A.水汽输送、降水 B.降水、水汽输送
C.蒸发、水汽输送 D.水汽输送、蒸发
3.下列有关溶液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B.被溶解的物质称作溶剂
C.只有固体和液体能做溶质 D.碘放在水里会形成碘水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5.关于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0克
B.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含20克食盐,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0克
C.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食盐36克,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D.20℃时,50克水最多溶解食盐18克,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8
6.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②矿泉水是一种常见的溶液;③肥皂水属于乳浊液;④泥浆水是悬浊液,泥是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7.某同学在一定温度下配得蔗糖饱和溶液,如图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部分蔗糖晶体溶解,如图乙。此过程中,蔗糖溶解度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分别为(  )
A.变大、变小 B.不变、变小 C.不变、不变 D.变大、不变
8.在进行氯化钠与蔗糖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有(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
9.要将室温下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变成饱和溶液,小乐选择了如下方法:
①加入水;②加入氢氧化钙固体;③降低温度;④升高温度。
其中可行的是(  )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11.某同学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一处操作错误
B.溶液配制的实验步骤:称量和量取、溶解
C.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D.若所有操作都正确,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2.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g B.10g C.20g D.50g
13.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蒸发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14.甲是60℃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操作。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到乙过程中氯化钠溶解度保持不变 B.乙可能是饱和溶液
C.乙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D.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丁大
15.在室温下,100克的水中加入50克的蔗糖,充分搅拌溶解后,仍有部分蔗糖未溶解,则溶液的总质量为(  )
A.等于150克 B.等于50克
C.小于50克 D.大于100克,小于150克
16.在实验室中,小李进行配制硝酸钾溶液的实验。他把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加入到50℃的热水里,充分搅拌后,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剩余。下列对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降温能让剩余固体继续溶解 B.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C.恒温蒸发能让剩余固体继续溶解 D.加硝酸钾固体能让剩余固体继续溶解
17.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8.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升温到60℃
C.加入一定量的水 D.恒温蒸发部分水
19.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一定是饱和溶液 B.②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0.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所用A、B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  )
A.1:2 B.2:3 C.4:3 D.3:1
21.某科学兴趣小组欲配制葡萄糖溶液进行实验。下表是不同温度下葡萄糖的溶解度,则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91.0 91.6 91.8 92.0 92.4 93.4 95.7 100.0
A.由表中数据可得,葡萄糖的溶解度与温度成正比
B.30℃时,饱和葡萄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2%
C.将50℃下的饱和葡萄糖溶液降温至20℃,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70℃时,饱和葡萄糖溶液不能溶解其他物质
22.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取65g 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是KCl的饱和溶液
B.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34%
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23.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24.30℃时,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A既可能是NaCl,也可能是KNO3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
C.②中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
25.在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则该温度时,50克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钾晶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0% B.34% C.28.6% D.25.4%
26.在t℃时,500克的硝酸钾溶液,蒸发40克水,析出20克晶体,继续蒸发40克水后,又有40克晶体析出,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A.40克 B.50克 C.80克 D.100克
27.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P点表示时,t2℃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t2℃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D.70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5g
28.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不动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M点不动,N点向上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二.填空题(共21小题)
29.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A﹣C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名称:A.    ;C.    。
(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填字母)。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3)修建水库主要是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字母)。
(4)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     (选填字母)。
A.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降水 C.下渗D.蒸发E.植物蒸腾
30.实验室有下列物质:
①食盐水;②冰水;②牛奶;④肥皂水;⑤泥水;⑥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     。
31.小科同学在厨房做饭时观察到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①花生油②食盐③面粉④白醋⑤白糖是厨房中常用的食材,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
(2)烹煮西红柿汤时,为确认汤的咸淡,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选填“均一性”或“稳定性”)。
32.现有60℃的饱和NaCl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的质量分数;④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有    .
33.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消毒碘酒:溶质是    ,溶剂是    。
(2)溶解有二氧化碳的雪碧:溶质是    ,溶剂是    。
34.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
(1)夏季雷雨前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低了,使得    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2)如衣服上有了油脂等脏物时,用水洗是洗不去的,这是因为油脂在水中的    能力比较弱。
(3)烹煮牛肉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即可。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35.一定温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较长一段时间后,状态如图甲所示,据图可知此时的糖水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状态如图乙所示,则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填选项)
①溶质的质量②蔗糖的溶解度③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溶质与溶剂质量比
36.制作“叶脉书签”需要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指出图中称量步骤的错误操作:    ;    。
(3)若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    。
37.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判断:最终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吗?    (填“是”或“不是”),请说明理由    。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
38.将30克某物质溶于270克水中配成溶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欲使它的浓度变为5%,可加入水     克。欲使它的浓度增加一倍,可增加溶质     克。
39.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1)三只烧杯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编号)。
(2)要使A烧杯中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40.某同学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50克,准备下列实验用品。请回答:
(1)正确配制该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     克。
(2)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
(3)配制好溶液后,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晶体不纯②配制溶液时有少量水溅出
③称量氯化钠时所用的砝码生锈了④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有部分洒出
41.小明要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老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g,量筒取水     mL,
(2)量取水应选择     (填10mL,50mL,100mL)的量筒
(3)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5)反思: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或影响)
(6)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
42.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 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可多选)。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右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E.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称量过程尽量要缩短时间
43.已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请计算:
(1)若要配制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     g氯化钠,    g水。
(2)20℃时,72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向50克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克氯化钠,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4)在配制一定质量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失误的出现,会引起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C.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出
44.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1)以上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的是     。
(2)将溶液⑤继续降温至30℃,可析出晶体     克。
45.氯化钠、氯化铵都是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下表是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0 37.3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在    温度范围内,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溶解度相同。
(2)在20℃时,在50g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请问此时溶液质量是    克;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氯化铵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3)要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向原溶液中加    克水。
46.科学实验需要正确的选择和规范使用仪器,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
(2)马虎同学按图乙的操作称取氯化钠,细心同学发现马虎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马虎同学操作中的错误是     。
(3)聪明同学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     。
47.在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
(1)含硝酸钠     g,水     g。
(2)若取出该溶液20g,则其含硝酸钠     g,水     g。
(3)若加入20g水,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4)若加入20g硝酸钠(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
(5)若蒸发掉20g水(无晶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8.小李学习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时     。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49.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斜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     。
(2)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     g。
(4)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50.长时间放在普通环境里的鸡蛋易变质,变质后鸡蛋的密度会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生活中,我们可以把鸡蛋放入密度为1.03克/厘米3(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中来判断鸡蛋是否变质。
请回答:
(1)三个鸡蛋放入盐水中静止如图a所示,其中最有可能变质的鸡蛋是     (选填“甲”“乙”或“丙”)。取出的鸡蛋表面变干后附上了一层极细小的颗粒,你认为小颗粒的成分是     。
(2)在配制氯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如图b所示仪器外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3)小金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1000克,需要实验室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多少克?
51.硝酸钾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试剂。如表是20℃时,硝酸钾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3 23
② 20 5 25
③ 20 7 26.32
④ 20 9 m
(1)表中m=     。
(2)计算第②次实验得到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20℃时小东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5%,需加水多少克?
5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这50毫升浓硫酸中含溶质硫酸约     克。(结果保留整数)
(2)用这种浓硫酸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A A D C B C C B B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B C D B C C D C C D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A B D D A B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些设施,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储存雨水,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释放和利用。结合水循环模式图,强降雨后,海绵城市可以减弱的环节是(  )
A.①蒸发 B.②水汽输送 C.③降水 D.④地表径流
【解答】解:题干中描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些设施,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储存雨水,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释放和利用。强降雨后,海绵城市可以减弱的环节是④地表径流。
故选:D。
2.2024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9月16日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给全市带来了狂风暴雨。台风和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A.水汽输送、降水 B.降水、水汽输送
C.蒸发、水汽输送 D.水汽输送、蒸发
【解答】解: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具有暖心结构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移动过程中把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沿海内陆一带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台风和台风雨分别体现了水循环的中水汽输送和降水两个环节。
故选:A。
3.下列有关溶液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B.被溶解的物质称作溶剂
C.只有固体和液体能做溶质
D.碘放在水里会形成碘水
【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正确;
B、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起溶解作用的叫溶剂,故B错误;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故C错误;
D、碘不溶于水,碘放在水里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形成悬浊液,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解答】解:A、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故A错误;
B、溶液的饱和与浓稀没有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C错误;
C、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故C错误;
D、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5.关于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0克
B.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含20克食盐,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0克
C.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食盐36克,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D.20℃时,50克水最多溶解食盐18克,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8
【解答】解:A、20℃时,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里,没指明溶液的状态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无法确定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否是10g,故A错;
B、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含20克食盐,溶剂是80g,不是100g水中,所以无法确定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否是20g,故B错;
C、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食盐36克,即100g水中溶解36g达到了饱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故C正确;
D、20℃时,50克水最多溶解食盐18克,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故D错。
故选:C。
6.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②矿泉水是一种常见的溶液;③肥皂水属于乳浊液;④泥浆水是悬浊液,泥是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答】解: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②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是一种常见的溶液,正确;
③肥皂水是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属于乳浊液,正确;
④泥浆水是悬浊液,悬浊液是不存在溶质、溶剂,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②③;
故选:B。
7.某同学在一定温度下配得蔗糖饱和溶液,如图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部分蔗糖晶体溶解,如图乙。此过程中,蔗糖溶解度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分别为(  )
A.变大、变小 B.不变、变小 C.不变、不变 D.变大、不变
【解答】解:某同学在一定温度下配得蔗糖饱和溶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部分蔗糖晶体溶解,但乙中溶液中仍有蔗糖不能继续溶解,乙中溶液仍为该温度下蔗糖的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则蔗糖溶解度不变。
故选:C。
8.在进行氯化钠与蔗糖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有(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质量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
【解答】解:在进行氯化钠与蔗糖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需要控制温度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溶剂种类相同,根据溶解的质量,可以比较氯化钠与蔗糖溶解性比大小。颗粒大小只会影响溶解的快慢,不会影响溶解的能力强弱,即不会影响溶解性;通过溶质的质量反映溶解度的大小,溶质的质量不需要相同;故①④⑤需要控制。
故选:C。
9.要将室温下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变成饱和溶液,小乐选择了如下方法:
①加入水;②加入氢氧化钙固体;③降低温度;④升高温度。
其中可行的是(  )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答】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②加入氢氧化钙,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而加入水和降低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变成饱和溶液。
故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解答】解:由图示知,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到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故尽管右侧海水中的离子个数不变,但水分子却在减少,即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故选:B。
11.某同学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一处操作错误
B.溶液配制的实验步骤:称量和量取、溶解
C.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D.若所有操作都正确,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解答】解:A、天平称量物质质量应该左物右码,量筒读数,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配制过程中出现了2处操作错误,故A错误;
B、溶液配制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故B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所以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度速度,故C错误;
D、若所有操作都正确,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导致氯化钠质量增大,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12.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g B.10g C.20g D.50g
【解答】解: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20%=(50g+x)×10% x=50g。
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0%=10g。
故选:B。
13.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蒸发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解答】解:A、操作I不一定是蒸发,也可能是降低温度,故A错误。
B、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故B正确。
C、②与③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C错误。
D、操作I可能采用的降低温度的方法,则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14.甲是60℃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操作。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到乙过程中氯化钠溶解度保持不变
B.乙可能是饱和溶液
C.乙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D.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丁大
【解答】解:A、甲到乙过程中温度不变,过程中氯化钠溶解度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中溶液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乙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乙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加入10g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丙中溶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丙、丁中溶剂质量相等,丙中溶质质量比丁中多,则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丁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在室温下,100克的水中加入50克的蔗糖,充分搅拌溶解后,仍有部分蔗糖未溶解,则溶液的总质量为(  )
A.等于150克
B.等于50克
C.小于50克
D.大于100克,小于150克
【解答】解:在室温下,100克的水中加入50克的蔗糖,充分搅拌溶解后,仍有部分蔗糖未溶解,说明溶质的质量小于50g,溶剂的质量为100g,则溶液的总质量大于100克,小于150克。
故选:D。
16.在实验室中,小李进行配制硝酸钾溶液的实验。他把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加入到50℃的热水里,充分搅拌后,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剩余。下列对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降温能让剩余固体继续溶解
B.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C.恒温蒸发能让剩余固体继续溶解
D.加硝酸钾固体能让剩余固体继续溶解
【解答】解:A、把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加入到50℃的热水里,充分搅拌后,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剩余,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硝酸钾晶体析出,降温不能让剩余固体继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把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加入到50℃的热水里,充分搅拌后,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剩余,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恒温蒸发,溶剂质量逐渐减少,有硝酸钾晶体析出,不能让剩余固体继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加硝酸钾固体不能让剩余固体继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7.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刚开始溶质的质量不为0,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一直增大,故错误;
B、刚开始溶质的质量等于了0,故错误;
C、刚开始是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大于0;当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氯化钠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故正确。
D、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有变化的,故错误。
故选:C。
18.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升温到60℃
C.加入一定量的水 D.恒温蒸发部分水
【解答】解:A、因为该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固体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故本选项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则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此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本选项错误;
C、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水,则溶剂增多,溶质不变,质量分数变小,故本选项正确;
D、恒温下蒸发水,溶质和溶剂都减少,但还是该温度下得饱和溶液,则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19.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一定是饱和溶液
B.②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解答】解:A、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①→②,没有晶体析出,则①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中的溶液可能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②中的溶液是恰好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水分,有氯化钠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不变;若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水分,有氯化钠析出,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即②→③,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③→④,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0.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所用A、B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  )
A.1:2 B.2:3 C.4:3 D.3:1
【解答】解:设需要60%的酒精溶液A为x,质量分数为25%的酒精溶液B为y,
60%x+25%y=(x+y)×45%
x:y=4:3。
故选:C。
21.某科学兴趣小组欲配制葡萄糖溶液进行实验。下表是不同温度下葡萄糖的溶解度,则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91.0 91.6 91.8 92.0 92.4 93.4 95.7 100.0
A.由表中数据可得,葡萄糖的溶解度与温度成正比
B.30℃时,饱和葡萄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2%
C.将50℃下的饱和葡萄糖溶液降温至20℃,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70℃时,饱和葡萄糖溶液不能溶解其他物质
【解答】解:A.由表中葡萄糖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可知,葡萄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并没有成正比例,故A说法错误;
B.30℃时,葡萄糖的溶解度是92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说法错误;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葡萄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50℃下的饱和葡萄糖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会析出晶体,导致溶质减小,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说法正确;
D.由饱和溶液的含义可知,70℃时,饱和葡萄糖溶液不能再溶解葡萄糖,但此时还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22.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取65g 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是KCl的饱和溶液
B.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34%
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解答】解:A、向甲烧杯中氯化钾溶液,加入5g氯化钾,能完全溶解,则甲烧杯中可能是KCl的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恰好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静置降温后有晶体析出,乙和丙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不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则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丁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则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100%<34%,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取65g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钾,由题意,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丁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析出了3g晶体,即最终形成了65g+5g﹣3g=67g溶液,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则含有的氯化钾的质量为67g17g;即乙烧杯中65g+5g=70g饱和溶液中含有17g+3g=20g氯化钾,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3.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解答】解: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由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18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50g水中含有18gNaCl,所以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故A说法错误。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B说法正确。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g:50g=9:25,故C说法正确。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4.30℃时,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A既可能是NaCl,也可能是KNO3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
C.②中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
【解答】解:A、30℃时,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最多能溶解22.9g硝酸钾,则盐A是NaCl,不可能是K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盐B是硝酸钾,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硝酸钾,则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不能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5.在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则该温度时,50克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钾晶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0% B.34% C.28.6% D.25.4%
【解答】解: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4gKCl,因此将20克KCl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KCl不能完全溶解,最多只能溶解17g,所得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17g+50g=67g.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4%。
故选:D。
26.在t℃时,500克的硝酸钾溶液,蒸发40克水,析出20克晶体,继续蒸发40克水后,又有40克晶体析出,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A.40克 B.50克 C.80克 D.100克
【解答】解:第一次蒸发40克水后,剩余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第二次蒸发40克水析出40克晶体,是饱和体系。
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x
根据
列出比例式:
解之得:x=100g
故选:D。
27.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P点表示时,t2℃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t2℃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D.70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5g
【解答】解:A、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0%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选项正确;
B、P点表示时,t2℃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错误,表示a、b的不饱和溶液,c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t2℃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70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7g,15g是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8.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不动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向上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解答】解:A、由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时,M代表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就会变得更不饱和,但升温后两溶液中的各个量没有发生变化,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正确;
B、由于加水稀释并不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因此两点应是向下移动了,故B错误;
C、降温时,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溶液仍旧是饱和溶液,因此M点会沿曲线向左下移;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则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直至有晶体析出,因此N点先是向左平移,然后沿曲线向左下移;故C正确;
D、由于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溶剂,因此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因此M点不动;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越来越大,直至溶液达到饱和不再发生变化,因此N点是先向上位移达到曲线后不再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1小题)
29.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A﹣C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名称:A. 蒸发  ;C. 水汽输送  。
(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C  (填字母)。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3)修建水库主要是影响水循环中的  E  环节(填字母)。
(4)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  ABC  (选填字母)。
A.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
E.植物蒸腾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是蒸发,C是水汽输送。
(2)选项中的三个地区,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水循环最活跃,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和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干旱少雨,水循环不活跃,故选C。
(3)修建水库主要是影响水循环中的E地表径流环节。
(4)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降水、下渗,故选ABC。
故答案为:
(1)蒸发;水汽输送;
(2)C;
(3)E;
(4)ABC。
30.实验室有下列物质:
①食盐水;②冰水;②牛奶;④肥皂水;⑤泥水;⑥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①⑥  ,属于悬浊液的是  ⑤  。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  均一、稳定  。
【解答】解:(1)①食盐水、⑥碘酒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②冰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⑤泥水均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③牛奶、④肥皂水均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1)①⑥;⑤;
(2)均一、稳定。
31.小科同学在厨房做饭时观察到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①花生油②食盐③面粉④白醋⑤白糖是厨房中常用的食材,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②④⑤  (填序号)。
(2)烹煮西红柿汤时,为确认汤的咸淡,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均一性  (选填“均一性”或“稳定性”)。
【解答】解:(1)①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③面粉不能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②食盐、③白糖、④白醋均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能形成溶液;故②④⑤符合要求。
(2)烹煮西红柿汤时,为确认汤的咸淡,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
故答案为:(1)②④⑤;
(2)均一性。
32.现有60℃的饱和NaCl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的质量分数;④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②  ;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有 ②③④  .
【解答】解:(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NaCl的质量分数的减小,溶液的质量增加.
(2)60℃的饱和NaCl溶液,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氯化钠析出,则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减少,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少,温度改变,溶解度改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1)稀释溶液时,溶质质量不变;(2)②③④.
33.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消毒碘酒:溶质是 碘  ,溶剂是 酒精  。
(2)溶解有二氧化碳的雪碧:溶质是 碳酸  ,溶剂是 水  。
【解答】解:(1)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溶有二氧化碳的雪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质是碳酸,溶剂是水。
故答案为:
(1)碘;酒精;
(2)碳酸;水。
34.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
(1)夏季雷雨前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低了,使得 氧气  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2)如衣服上有了油脂等脏物时,用水洗是洗不去的,这是因为油脂在水中的 溶解  能力比较弱。
(3)烹煮牛肉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即可。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均一  性。
【解答】解:(1)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气压低了,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故填:氧气;
(2)油脂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弱;故填:溶解;
(3)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烹煮牛肉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即可;故填:均一。
35.一定温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较长一段时间后,状态如图甲所示,据图可知此时的糖水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状态如图乙所示,则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①  。(填选项)
①溶质的质量
②蔗糖的溶解度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溶质与溶剂质量比
【解答】解:一定温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较长一段时间后,状态如图甲所示,甲中有不能继续溶解的蔗糖存在,此时的糖水是饱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蔗糖固体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增加,若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蔗糖恰好饱和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若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蔗糖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溶质与溶剂质量比发生了改变;由于温度不变,则蔗糖的溶解度不变,则一定发生改变的是①。
故答案为:
饱和;①。
36.制作“叶脉书签”需要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量筒  。
(2)指出图中称量步骤的错误操作: 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答案不唯一)  ; 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
(3)若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 2:3  。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是量筒;
(2)用托盘天平称量试剂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
(3)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0g×10%=x×25%,解得x=20g,所以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50g﹣20g=30g;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20g:30g=2:3。
故答案为:
(1)量筒;
(2)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答案不唯一);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3)2:3。
37.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判断:最终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吗? 不是  (填“是”或“不是”),请说明理由 甲的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成为乙,乙中没有晶体,可判断出甲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乙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了3g晶体,得丙的溶液,则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将丙的溶液过滤恒温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  。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丙和丁  。
【解答】解:由实验的流程可知,甲的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成为乙,乙中没有晶体,可判断出甲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乙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了3g晶体,得丙的溶液,则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将丙的溶液过滤恒温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同温同种溶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丙、丁。
故答案为:不是;甲的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成为乙,乙中没有晶体,可判断出甲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乙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了3g晶体,得丙的溶液,则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将丙的溶液过滤恒温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丙和丁。
38.将30克某物质溶于270克水中配成溶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欲使它的浓度变为5%,可加入水  300  克。欲使它的浓度增加一倍,可增加溶质  37.5  克。
【解答】解:将30克某物质溶于270克水中配成溶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欲使它的浓度变为5%,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30g=(300g+x)×5%,x=300g。
欲使它的浓度增加一倍,设加入该溶质的量是y,则有:30g+y=(300g+y)×20%,y=37.5g。
故答案为:
10%;300;37.5。
39.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1)三只烧杯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C  (填字母编号)。
(2)要使A烧杯中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  继续加水  (写出一种即可)。
(3)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  。
【解答】解:(1)相同温度下,向3个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A烧杯中固体未完全溶解,说明A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的溶液是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配制溶液时,用水量越多,可以溶解的溶质越 多;要使A烧杯中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继续加水等;
(3)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A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可能是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A≥B>C。
故答案为:(1)C;
(2)继续加水(合理即可);
(3)A≥B>C(或C<B≤A)。
40.某同学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50克,准备下列实验用品。请回答:
(1)正确配制该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  6  克。
(2)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需要减少食盐至天平平衡  。
(3)配制好溶液后,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②③  (填序号)。
①氯化钠晶体不纯
②配制溶液时有少量水溅出
③称量氯化钠时所用的砝码生锈了
④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有部分洒出
【解答】解:(1)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50克,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12%×50g=6g;
(2)天平指针偏向左边,说明食盐的质量超过了需要的量,因此需要减少食盐至天平平衡;
(3)①氯化钠晶体不纯,致使氯化钠质量变小,可使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①错误;②配制溶液时有少量水溅出,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小,,可使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②正确;
③称量氯化钠时所用的砝码生锈了,使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大,可使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③正确;
④溶液是均一的,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有部分洒出不会影响溶液的浓度,故④错误。
故选:②③。
(1)6;
(2)需要减少食盐至天平平衡;
(3)②③。
41.小明要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老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10  g,量筒取水  90  mL,
(2)量取水应选择  100mL  (填10mL,50mL,100mL)的量筒
(3)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④①③⑤② 
(5)反思: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会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或影响)
(6)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速溶解  。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10%=1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100g﹣10g=90g
(2)水的密度为1g/cm3,则根据V90cm3=90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
(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①中氢氧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4)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用图示的序号表示为:④①③⑤②。
(5)量取液体时,仰视刻度,水偏多,则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会偏小;
(6)试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故答案为:
(1)10;90;(2)100;(3)图①中氢氧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等;
(4)④①③⑤②;(5)偏小;(6)搅拌,加速溶解。
42.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 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5  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玻璃棒  。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DE  (可多选)。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右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E.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称量过程尽量要缩短时间
【解答】解:(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故填:5;
(2)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3)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右盘放砝码,故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小烧杯中进行称量,故错误;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溶解,不可在量筒内配制溶液,故错误;
D.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正确。
E.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称量过程尽量要缩短时间,故正确。
故填:DE。
43.氯化钠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请计算:
(1)若要配制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  9  g氯化钠, 991  g水。
(2)20℃时,72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5%  (精确到0.1%)。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向50克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克氯化钠,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3.6%  (精确到0.1%)。
(4)在配制一定质量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失误的出现,会引起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C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C.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出
【解答】解:(1)若要配制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0g×0.9%=9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9g=991g。
(2)20℃时,72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向50克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克氯化钠,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6%。
(4)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虽然将砝码和氯化钠放颠倒了,但是天平是一种等臂杠杆,只要未使用游码,不影响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不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转移配好的氯化钠溶液时,洒出部分溶液,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实际数,所量取水多了,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了,故C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出,使所配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减少了,质量分数变大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9;991;
(2)26.5%;不变;
(3)13.6%;
(4)C。
44.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1)以上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的是  ①③④⑤  。
(2)将溶液⑤继续降温至30℃,可析出晶体  9  克。
【解答】解:(1)根据25℃时A的溶解度在37.2g~41.4g之间,25℃时37.2gA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因此得到的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②为①又加入4.2gA,达到饱和且有固体;由于A物质在60℃时的溶解度是55.2g,因此将溶液②升温至60℃时,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即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在溶液③中再加入9gA物质,溶液中一共有50.4g溶质,即溶液④也是不饱和溶液,而在50℃时,A的溶解度是50.4g,则将溶液⑤降温至50℃时,溶液恰好饱和,没有固体存在.即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2)溶液⑤中溶质的质量是50.4g,继续降温至30℃,最多溶解41.4g,可析出A物质9g。
故答案为:(1)①③④⑤;
(2)9。
45.氯化钠、氯化铵都是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下表是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0 37.3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氯化钠  。在 0~20  温度范围内,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溶解度相同。
(2)在20℃时,在50g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请问此时溶液质量是 68  克;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②④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氯化铵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3)要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向原溶液中加 1900  克水。
【解答】解:(1)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则二者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为0~20℃;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g<20g,那么此时溶液质量为:50g+18g=68g;
①升高温度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不会变成饱和溶液,不合题意;
②加溶质氯化铵,会变成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③加水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会变成饱和溶液,不会题意;
④恒温蒸发水,溶剂质量减小,会变成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②④;
(3)需要向原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
100g×18%=(100g+x)×0.9%;
解得:x=1900g。
故答案为:(1)氯化钠;0~20;
(2)68;②④;
(3)1900。
46.科学实验需要正确的选择和规范使用仪器,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玻璃棒  。
(2)马虎同学按图乙的操作称取氯化钠,细心同学发现马虎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马虎同学操作中的错误是  试剂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
(3)聪明同学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  18%  。
【解答】解:(1)用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玻璃棒,则图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根据天平的原则为作物右码,而马虎同学操作时把氯化钠放在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则马虎同学操作中的错误是试剂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3)由图丙可知,水的体积为82mL,则水的质量为82mL×1g/mL=82g,由托盘天平中砝码和游码的质量可知,该实验欲称试剂的质量为10g+5g+3g=18g,溶液质量为18g+82g=100g,则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
故答案为:(1)玻璃棒;
(2)试剂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3)18%。
47.在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
(1)含硝酸钠  12  g,水  68  g。
(2)若取出该溶液20g,则其含硝酸钠  3  g,水  17  g。
(3)若加入20g水,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2%  。
(4)若加入20g硝酸钠(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32%  。
(5)若蒸发掉20g水(无晶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
【解答】解:(1)在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含硝酸钠质量为80g×15%=12g;水的质量为80g﹣12g=68g;
(2)若取出该溶液20g,则其含硝酸钠质量为20g×15%=3g;水的质量为20g﹣3g=17g;
(3)在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加入20g水制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
(4)在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若加入20g硝酸钠(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2%;
(5)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蒸发掉20g水(无晶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故答案为:(1)12;68;
(2)3;17;
(3)12%;
(4)32%;
(5)20%。
48.小李学习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时  A  。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0.6  体积的二氧化碳。
【解答】解:(1)本题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了避免杂质影响实验,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蒸馏水,故答案为:A
(2)为了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故答案为: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说明2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120毫升二氧化碳,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是:0.6,故答案为:0.6
49.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斜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  88g  。
(2)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  不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  44  g。
(4)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A=B>C>D  。
【解答】解:(1)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固体的质量为88g,故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88g;
故填:88g;
(2)在曲线上的点和曲线上边的点都是饱和状态,在曲线下边的点属于不饱和状态,所以C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故填:不饱和溶液;
(3)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88g﹣44g=44g;
故填:44;
(4)点A和点B都在线上,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而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点C和点D都属于不饱和溶液,且含有的溶质相同,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剂少,故溶质质量分数大于D点,故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
故填:A=B>C>D。
三.解答题(共3小题)
50.长时间放在普通环境里的鸡蛋易变质,变质后鸡蛋的密度会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生活中,我们可以把鸡蛋放入密度为1.03克/厘米3(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中来判断鸡蛋是否变质。
请回答:
(1)三个鸡蛋放入盐水中静止如图a所示,其中最有可能变质的鸡蛋是  丙  (选填“甲”“乙”或“丙”)。取出的鸡蛋表面变干后附上了一层极细小的颗粒,你认为小颗粒的成分是  氯化钠  。
(2)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如图b所示仪器外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填名称)。
(3)小金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1000克,需要实验室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多少克?
【解答】解:(1)变质后鸡蛋的密度会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把鸡蛋放入密度为1.03克/厘米3(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中,变质后鸡蛋会上浮,则最有可能变质的鸡蛋是丙;鸡蛋表面沾有氯化钠溶液,取出的鸡蛋表面变干后,水分挥发,氯化钠结晶析出,附上了一层极细小的颗粒,则小颗粒的成分是氯化钠。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药匙用于取用氯化钠,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要用到如图b所示仪器外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3)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实验室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的质量为x,x×15%=1000g×6%,x=300g。
答:需要实验室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300克。
故答案为:
(1)丙;氯化钠;
(2)玻璃棒;
(3)300。
51.硝酸钾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试剂。如表是20℃时,硝酸钾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3 23
② 20 5 25
③ 20 7 26.32
④ 20 9 m
(1)表中m=  26.32  。
(2)计算第②次实验得到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0%  。
(3)20℃时小东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5%,需加水多少克?
【解答】解:(1)第③次实验中,在20g水中加入7g硝酸钾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6.32g,硝酸钾未完全溶解,说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第④次实验中,20g水中加入9g硝酸钾,得到溶液的质量也为26.32g;故答案为:26.32。
(2)第②次实验得到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故答案为:20%;
(3)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
100g×20%=(100g+x)×5%
x=300g
答:需加水300g。
5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这50毫升浓硫酸中含溶质硫酸约  90  克。(结果保留整数)
(2)用这种浓硫酸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水?
【解答】解:(1)50毫升合50厘米3,50毫升浓硫酸中含溶质硫酸=50厘米3×1.84克/厘米3×98%≈90克;
(2)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
x×98%=1000g×19.6%
解得:x=200g;
m水 = 1000g﹣200g=800g;
V水 =800厘米3=800毫升。
答:需加水800毫升。
故答案为:(1)90;
(2)800毫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