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秋八年物理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八年级体育测试。关于小明的成绩,以下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A.实心球的成绩为 B.立定跳远的成绩为C.在时间内跳绳100次 D.跑步用时为2.唐代诗人李白因其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诗仙。下列李白所写的诗句中不是在描述机械运动的是( )A.千里江陵一日还 B.飞流直下三千尺C.白发三千丈 D.白日落西海3.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为我们留下了文化瑰宝。唐朝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青山相对出”说明青山是运动的,此时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青山 B.帆船 C.江岸 D.地面4.关于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照物的选取不同,物体运动的描述一定不同B.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C.物体运动的描述具有相对性D.描述物体的运动有时可以不用选取参照物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为,运动的路程之比为,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 B. C. D.6.如图显示了在陆地、水中、空中运动最快的三种动物和世界短跑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其 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A.猎豹 B.旗鱼 C.褐海燕 D.博尔特7.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边长,则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8.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第3s内比第6s内通过的路程少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短C.速度的大小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9.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s-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车和乙车都是匀速直线运动C.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后运动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后运动的10.为了给窗户配上一块玻璃,需要测量窗框的尺寸,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0~10cm的直尺B.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0~15m的皮卷尺C.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0~2m的钢卷尺D.选用分度值为0.1mm,量程是0~20cm的游标卡尺11.运动会短跑100米决赛,前一半路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 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 D.两人均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12.同学们要测量课本的宽度,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B.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C.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D.做实验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其中2.5= mm;碳纳米管是一种新材料,主要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约0.34nm,其中0.34nm= m。14.巴黎奥运会百米决赛的赛场上,观众观看比赛过程中,判断几位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依据是 ;到达终点时,裁判判断几位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依据是 ;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实际上与 (选填“观众”或“裁判”)是相同的方法。15.如图所示,玉兔二号月球车沿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斜梯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记。在玉兔二号月球车下行的过程中,若以玉兔二号为参照物,则嫦娥四号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6.如图,观察图中,甲、乙两车上旗帜和房子烟囱冒烟的情况。方位是左西右东,可知此时刮的是 风;相对于房子,乙车正向 运动;相对于乙车, 甲车向 运动。(以上三空均选填“东”或“西”)17.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 ,甲车前半段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甲车平均速度为 m/s。三、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34分)18.小明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被测物体长度为 cm;(2)如图乙所示,秒表示数为 s;(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累积法”,如图丙所示,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20匝,铜丝的直径为 mm。如果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管上的过程中,铜丝之间留有缝隙,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用这把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01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5)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若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 ;(2)除了图中有的器材和挡板以外,还应该有的测量的器材是 ;(3)斜面底端的金属片的作用是: ;(4)该实验中,斜面应该保持较小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5)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选填“慢”“快”);(6)时间中点速度v1和路程中点速度v2相比v1 v2(填“<”“=”或“>”)四、计算题(第20题8分,第21题12分,共20分)20.下表是G6704行驶时刻表,假期明明乘高铁G6704从石家庄到北京看望叔叔,已知石家庄站到北京西站的距离为288km。求: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01 石家庄 …… 06:0202 涿州东 06:55 06:5703 北京西 07:22 …… (1)G6704从石家庄到北京西的平均速度?(2)明明的叔叔开车去车站接明明,走到该标志牌(见下图)处时正好是7:00。请问:叔叔以图中最大限制速度行驶,到达车站的时间是几时几分?21.交通安全要求广大司机“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酒后驾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某司机驾车在直线道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他发现正前方30m处发生事故,正常情况下司机经0.4s反应时间踩下刹车,刹车后车继续向前滑行2s,在事故点前9m的位置停下。汽车全过程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1)在0.4s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2)从踩下刹车到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3)若司机饮酒导致反应时间是正常情况的3倍,通过计算说明他能否在事故点前停车。建议画图分析题意:0 0.4s 2.4s反应时间 刹车后车继续向前滑行2s 事故点路程s1=? 路程s2=? 路程s3=9mS总= 30m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C D C D C D C题号 11 12答案 B D13.14.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 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观众15.运动16. 东 西 东17. 2∶3 2418.(1) 0.1 1.30(2)275.1(3) 0.8 偏大(4)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6.42 26.01(5)偏大19.(1)(2)秒表或停表(3)见详解(4)便于测量时间(5) 0.25 0.50 快(6)<20.(1)216km/h;(2)7∶3021.(1)6m(2)7.5m/s(3)不能在事故点前停车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