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凌水小镇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凌海市凌水小镇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凌 海 市 凌 水 小 镇 学 校
) (
………○…………○…………

…………

…………
线
…………

…………

…………

…………

…………

…………○…………○………
)
八年级第一次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题号 二 总分
得分
25分钟 5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单选题
1.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线,那么,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就形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对此认识正确
的有()
①人是社会的人 ②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身份相同④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下列行为有利于人的社会化的有()
①努力学习课内知识,但对外界的事不关心②观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国际新闻
③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扩大交往范围 ④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环保公益宣传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小冯在每个周末都要到社区孤寡老人家里,并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买菜、洗衣服等,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小冯这样做()
①自觉履行了法定义务 ②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
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手机作为未成年人上网的设备之一,深度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部分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被手机“俘虏”,严重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对此,青少年应该()
①拒绝使用手机,自觉远离网络 ②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④控制上网时间,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假期,有的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山河美景,寻访文物古迹,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
可以尽早走上工作岗位
B.会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
C.会获得精神滋养
D.会厌倦书本知识的学习
6.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信息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谣言传播“插上了翅膀”。下列做法有利于辨别网络谣言的是()
A.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小道消息 B.提高保护意识,自觉远离网络
C.广开信息来源,听信熟人传播的内容 D.难辨信息真假时,要及时向他人求助
7.假期出行时,小明利用互联网制订了详细的旅游攻略,并在社交软件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好朋友视频聊天。由此可见,网络()
①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③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④有力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出生时,我们像一张“白纸”,父母、老师和社会不停地在“白纸”上添加“颜料”,逐步帮助我们成长为有知识、懂礼貌、守规则的公民。从“白纸”到“公民”的蜕变说明()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C.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人会自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9.网络正能量的传递不是一阵风、一场雨,而是需要持久发力。传播网络正能量,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下列做法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有()
①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②看到网络信息第一时间转发到朋友圈
③加入线上志愿服务等网络公益活动 ④及时举报危害社会稳定的网络信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小文在介绍“我的社会关系网络”时说:“在父母眼里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朋友眼里,我是真诚相待的倾听者;在老师眼里,我是有责任心的班干部。”这说明()
A.人人都是社会的合格成员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每个人都需要为社会作贡献 D.人的身份是由亲朋好友确定的
11.我们的衣食住用行、学习和娱乐等方方面面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这表明()
A.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B.人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
C.每个人都能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D.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12.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然而,要想通过“麦克风”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作为公民,要在网络世界练就“好嗓子”就必须()
①加强自我约束,放弃言论自由 ②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
③依法自由表达,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④拒绝不良诱惑,彻底远离网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小张收到一条短信:“恭喜你中奖了!只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填写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就可领大奖。”小张按要求填写信息后,发现银行卡里被人转走 4000 元,于是立刻报警。这警示我们()
A.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警惕性,注意自我保护
B.网络处处有“陷阱”,我们应远离网络
C.网络诈骗十分隐蔽,普通用户无法防范
D.要做到“信息节食”,不能沉迷于网络
14.北京某中学学生在内蒙古发生车祸事故,病情危急,需要转诊至北京的医院。很快,一条“为生命接力”的帖文迅速刷爆微博、微信朋友圈。帖文点明救护车出发的时间和行车路段,恳请周围车辆有序避让。这启示我们要()
A.利用网络获取新知 B.利用网络完善自我
C.利用网络建言献策 D.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15.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互联网+政务”的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举办的“网络问政”节目纷纷上线,成为一道推动政务公开的独特风景。面对“网络问政”节目,我们要()
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在网络上夸大事实真相,引起政府重视
③遵守道德和法律,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 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学生以“使命在肩·青春有为”为主题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同学们有的通过名言诵读、情景展演等形式,向低年级的同学讲述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有的来到公园,为老年人开设关于智能手机使用的公益讲座;有的走进福利院,帮助打扫卫生。学榜样,乐奉献,人人都以实际行动书写雷锋精神的新篇章。
(1)上述材料体现社会生活具有哪些特点?(6分)
材料二: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五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为了让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一起讨论教学方法。一个暑假下来,小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小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哥哥”“墨姐姐”。在这一过程中,小东和伙伴们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结合材料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2分)
17.某校八年级(7)班同学围绕“共建网络美好家园”开展了系列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感受网络作用】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许多公民通过互联网向代表委员表达意愿和诉求,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向国务院总理直接提问,被媒体称为“不在会场的代表委员”。新华网、中国网等网站均提供了论坛、网络调查等各类平台与网民互动。对网民在各类平台上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成了代表委员们的自觉行为。
上述材料表明网络的哪一积极影响 (2分)
【感受网络作用】
小魏是土壤学硕士。毕业不久,她回到家乡,创办合作社,发展数字化农业,成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她走进田间地头,在实践中学习种植技术,积极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创建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立起集耕、种、管、收、烘干、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18.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据此开展了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 我分析
同学们展示了搜集到的资料: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等等。
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谈谈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6分)
活动二 我胜任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根据示例,补全横线处内容。(2分)
示例:在家里,我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忧,努力做个好孩子。
在学校,我学会 , 努力做个好学生。
第7页,共8页 第8页,共8页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答案
选择题
1-5DBBDC 6-10DBCCB 11-15DBADD
非选择题
(1)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②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2)重要性(意义):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17.(1)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2)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18.(1)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2)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