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 (………………○………………内………………○………………装………………○………………订………………○………………线………………○………………)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2025-2026学年上学期徐州正德高级中学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三课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民以食为天”的古老法则,一直检验着人类文明的成色。人类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解决“吃”的问题尤为重要。关于原始人的“吃”,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猎到一只野兽,氏族首领分得更多②猎到一只野兽,用铁锅煮熟后分食③旧石器时代,野兽和野果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④原始社会末期,逐渐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获取食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在历史上,奴隶贸易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奴隶像器物一样,从非洲等地方被拐卖到欧洲、美洲等地的殖民地,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动。他们被剥夺了自由、尊严和人权,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完全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状态③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④奴隶贸易的出现导致了原始社会的瓦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中是这样描述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对《悯农》中描述的社会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四海无闲田”说明农民拥有部分土地,主动劳动热情提升②“四海无闲田”可以反映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③“犹饿死”的根源在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粮食产量低④“犹饿死”体现出封建专制加强,地主对农民剥削更加残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年以来全球工人罢工持续上演:2月,德国公共交通工人罢工;3月,英国某企业的仓库工人罢工;5月,美国马里兰州某品牌商店员工罢工;6月,韩国某汽车公司工人罢工..资本主义国家的罢工事件反映了( )①工人罢工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②经济危机以工人罢工运动为基本特征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固有的弊端和矛盾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终究伟大。科学社会主义则揭示了一个道理:“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仍旧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少数人对其余人的压迫更加沉重了。”由此可见( )①空想社会主义并未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矛盾不可调和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空想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下图反映的是世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1、2处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①十月革命 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B.①十月革命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C.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D.①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7.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民族危机步步加深。因此,近代中国,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本主义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战胜西方列强、实现人民民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因为( )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意识到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弊端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参与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④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中国革命( )A.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B.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C.有了毛泽东思想,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D.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0.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②能够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伟大革命是历史偶然③使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1.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短短13天会期传达出的信息,至今令人心潮澎湃。本次会议传达出的信息有( )①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②明确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④指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下列体现这一历程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②在艰辛探索中前进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13.图示中相应的党的会议是指( )A.党的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14.江泽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时期是中国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的时期。他主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C.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D.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二次结合15.四十多年栉风沐雨,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下列改革开放进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②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③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16.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也有它产生的历史前提。指出材料中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分别是什么?(6分)18.材料一 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材料二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的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4分)(2)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改革开放时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这一定位,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相联,又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密切相关;既蕴含着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揭示,也蕴含着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深刻理解。几十年的实践反复证明: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命运,使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其成果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11分)20.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理论、制度创新,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 (8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40多年改革开放史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0年多来,我们党始终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出调整与改革,构建了新的体制机制,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40年多来,在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产品需求、休闲和享受的需求、美好生活需求。新时代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既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一致好评,也必将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谱写出最为光彩夺目的动人乐章。(1)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的标志事件。(6分)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分)参考答案1.D2.A3.C4.D5.B6.C7.A8.C9.B10.C11.C12.C13.B14.A15.D16.B17.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8.(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2)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9.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1.(1)①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标志: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试题 第7页(共8页) 试题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