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道德与法治6.1树立法治观念课件(共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新教材道德与法治6.1树立法治观念课件(共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同学们,回顾第五课,我们都知道排队不插队、借东西及时还这些“讲道德”的小事,能让咱们的校园和生活都更顺畅。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人不仅插队,还故意推搡前面的人;或者借了别人的手机、平板,拿到手后就不肯还了,这时候光靠一句“你应该讲道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其实要应对这类越界情况,明确谁对谁错、该怎么处理,就需要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来帮忙了,它会告诉我们如何用更清晰的规则,守住每个人的权利,这也是我们从“懂道德”到“会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成长。
第六课 树立法治素养
考考你?
全本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什么?
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法律
法治
法治有什么重要性?
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这启示我们要树立什么观念?
树立法治观念
6.1树立法治观念
(统编版)八年级

第二单元社会生活讲道德
01
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观察认识法律及法治观念
2、通过案例探究了解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3、通过生活探究与分享学习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核心素养:
总议题:
树立法治观念,做知法懂法的现代公民。
子议题一:
认识法律及法治观念
子议题二: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02
新课讲授
议题一
认识法律及法治观念?
2025年,江苏连云港一中学学生小辛在“品茶大会”微信群中,频繁发表辱骂、嘲讽、诋毁同学小文的言论,群内其他五名学生也互相附和、起哄,还发送P图制作丑化小文的表情包。小文以小辛及五名舍友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将六人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令六被告以书面形式向小文赔礼道歉,同时还需赔偿小文维权开支费用6000元。
这六名同学的行为为什么会受到惩罚?给我们什么警示?
这六名同学法治观念不强,做出了违法的事,所以受到了惩罚,这警示我们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绳,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你了解我国都有哪些法律吗?
民法典
刑法
教师法
环境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遵守这些法律规定呢?
需要
学习新知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行为准绳。
要想不违法,我们必须怎么做?
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绳,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学习新知
什么是法治观念?(法治观念的表现)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要想始终行走在法律框架之内,做到不越雷池一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法治观念
案例探究
下岗工人齐玉苓发现自己被他人冒名顶替上学,在遭到对方暴力骚扰和仅愿给予5000元封口费的情况下,齐玉苓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依据《宪法》条文针对此案作出批复,齐玉苓最终胜诉。
齐玉苓向法院提出诉讼说明他什么观念比较强,说明她内心相信什么会为他讨回公道?
法治观念
法律
齐玉苓最终胜诉也体现了法律的权威,那么法律的权威源自什么?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河南省某重点项目叶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当地县政府领导集结几百人,在没有法律依据且未经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强拆了返乡创业大学生贾柯苦心经营近十年的7亩梨园。该行为既伤害了地方的法治环境,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反映出某些基层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欠缺,没有认识到法律的权威需要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从而导致权力没有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原因)
只有发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求和自觉行为。
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有休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邯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教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我国普法工作取得的成就
法治观念对咱们中学生来说,就是心里装着法律、知道做事有边界。那具体该怎么把这种观念真正树立起来呢?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树立法治观念的实际方法。
议题二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案例1:孙某某在某电商平台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他没有选择忍气吞声或采取过激手段,而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收集购物凭证、商品检测报告等证据,向平台和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最终成功获得赔偿并促使商家受到处罚。
案例探究
对于这两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
案例2:李某某为追回他人拖欠的债务,无视法律规定,纠集他人对债务人实施殴打、非法拘禁。最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仅未能要回债务,还身陷囹圄。
相信法律能为我们讨回公道
学习新知
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 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 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如何敬畏和信仰法律?
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辨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法律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
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模拟法庭活动,扮演一名律师。
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锻炼了我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深刻体会到法律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了我要积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决心。
学习新知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如何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要求)
①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
②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 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列车即将发车,两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名乘客行为的看法。
两乘客的行为是错误的,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是缺乏公德心和规则意识的表现。
这给我们什么警示?
我们应该引以为戒,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学以新知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的观念
如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
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小结
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治观念?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①敬畏和信仰 。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 。
③树立 的观念。
法律
法律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03
课堂小测
1.我们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
②到了上学年龄,父母送我上学
③违反校规校纪,不按时完成作业
④配合交警进行酒驾测试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C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
①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
②从内心深处拥护、信仰法律
③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
④捍卫法律,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C
3.某网民通过论坛、微博等平台,传播“发生恐怖袭击”的谣言,被行政拘留十天。这启示我们( )
①要敬畏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法治观念
③要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要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观念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4.“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法治时代可以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C.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D.法治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A
5.山东烟台一女子因违章停车收到了罚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给她开罚单的正是她当交警的丈夫。下列说法可以作为“丈夫”执法理由的是( )
①任何人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线
②秉公执法就能杜绝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④遵章守法促进社会和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B
04
收获与反思
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反思:
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