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边角边(SAS)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边角边(SAS)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边角边(SAS)
一、基础过关
1.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图1和图2 B.图2和图3 C.图2和图4 D.图1和图3
2.如图,与相交于点O,,若用“”说明,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
A. B. C. D.
3.如图:,欲证,则可增加的条件是( ).
A. B. C. D.
4.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得出的依据是( )
A. B. C. D.
5.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卡钳,此卡钳的工作原理是( )

A. B. C. D.
6.如图,把长度确定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A处,和第三根木棍摆出固定,将木棍绕点A转动,得到,这个实验说明( )
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不全等
B.有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C.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7.如图,已知点在同一直线上,并且.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添加辅助线),使得.你添加的条件是 .
8.如图,点A,F,B共线,E为上一点,,,相交于点O,且,,,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对.
9.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线段,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则和的数量关系是 .

10.已知: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的两侧,且,,.求证:.
11.已知:如图,, ,.求证:.
12.如图,是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提升
13.如图所示的网格是的正方形网格,点,,,均落在格点上,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1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中,,,点D是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②;③;④.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如图,在正方形中,点E,F分别为边,上的动点,连接,,.若,,则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16.附加题:(1)已知:如图①,在和中,OA=OB,OC=OD,,求证:①AC=BD;②.
(2)如图②,在和中,若OA=OB,OC=OD,,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 ;的大小为 .
参考答案
1.D
【详解】解:A、图1和图2,只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无法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2和图3,只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无法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2和图4,只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无法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1和图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解:∵,,
∴用“”判定,要补充.
故选:D.
3.D
【详解】解:添加,
∵,
∴.
又∵,
∴.
故选:D.
4.C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
故,
故选C.
5.B
【详解】解:如图所示,

∵为,的中点,
∴,
又∵,
∴(),
∴.
故选:B.
6.D
【详解】解:由题意知,与中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
与不全等,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故选:D.
7.(或或)
【详解】解:∵点在同一直线上,并且,
∴,
∴,
又,
添加,可根据使得;
添加,可根据使得;
添加,可根据使得,
故答案为:(或或).
8.3
【详解】解:在和中,


在和中,


在和中,


图中全等三角形有3对,
故答案为:.
9.
【详解】如图:

在和中,
(SAS)


故答案为:
10.见解析
【详解】证明:∵,
∴,即,
在和中

∴.
11.见解析
【详解】证明:∵,
∴,
即,
在和中,

∴.
∴.
12.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截长法”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在上截取,然后利用“”证明和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再求出,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从而得到,然后根据等量代换即可得证.
【详解】解:.理由如下:
如图,在上截取,
为的平分线,

在和中,,

,,







13.B
【详解】解:记与的交点为点F,如图,
在和中,

≌,



∴,

故选:B.
14.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对等角;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由是锐角为的直角三角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即可得出,从而得到,由确定的性质判断其它三个选项是否正确即可.
【详解】解:,点是的中点,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在和中,

,故①正确;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故②正确;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故③正确;


,,
∴,
,故④错误.
综上分析,正确的有3个.
故选:C.
15.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G、B、E三点共线,如图所示:证明,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在正方形中,,,
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G、B、E三点共线,如图所示:
则,,
∵,
∴,
∴,
在和中,

∴,
∴,
∵,
∴,
∴,
故答案为:.
16.(1)见解析;(2),
【分析】(1)①求出∠AOC=∠BOD,证出△AOC≌△BO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
②根据△AOC≌△BOD推出∠OAC=∠OBD,再利用角的和差即可求出∠APB的度数;
(2)求出∠AOC=∠BOD,证出△AOC≌△BO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根据△AOC≌△BOD推出∠OAC=∠OBD,再利用角的和差即可求出求出∠APB.
【详解】(1)证明:
①∵∠AOB=∠COD=60°,
∴∠AOB+∠BOC=∠COD+∠BOC,
∴∠AOC=∠BOD,
又∵OA=OB,OC=OD,
∴△AOC≌△BOD(SAS),
∴AC=BD;
②由①得:∵△AOC≌△BOD,
∴∠OAC=∠OBD,
∴∠OAC+∠AOB=∠OBD+∠APB,
∴∠OAC+60°=∠OBD+∠APB,
∴∠APB=60°;
(2)∵∠AOB=∠COD,
∴∠AOC=∠BOD,
又∵OA=OB,OC=OD,
∴△AOC≌△BOD(SAS),
∴AC=BD;
∵△AOC≌△BOD,
∴∠OAC=∠OBD,
∴∠OAC+∠AOB=∠OBD+∠APB,
∴∠OAC+ =∠OBD+∠APB,
∴∠APB=;故答案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