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文萃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思想政治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①③: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因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客观物质性,只有正确意识
才能发挥积极能动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类社会,②说法错误。④:运动的载体是物
质,④说法错误。
2.D①: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①错误。③:材料强调人
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没体现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无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③排除。②④:科学
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这提示人们在饮食习惯、身体
活动方面,应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表明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能够根据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②④正确。
3.D①:材料没有涉及“促进事物的优化组合”,①不符合题意。②:北方地区高温天气的形成与人为的事物
联系无关,②排除。③④:受高压脊天气系统控制,天空云量较少,晴空辐射和下沉增温,这些因素导致北方
地区出现高温天气,这说明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着,也说明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③④符合题意。
4.A①③:求知、想好、爱美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这三方面要最大限度协调发展,这表明各部分
有序组合能够发挥出整体最大功能:人如一棵花草,要根茎叶花实都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才能长得繁茂有
生气,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不存在
相互转化,②错误。④: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④排除。
5.C①③:材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涉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没有涉及实践检验真
理,①③不符合题意。②: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但鉴于当时的设备简陋,考古工作留
下不少遗憾,体现了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符合题意。④:如今,三星堆祭祀区考古现场各种
高科技设备完备,从发掘环节到研究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考古,
不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考古发掘对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这体现了现代化认
识工具能够促进认识发展,④符合题意。
6.C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先进的和落后的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
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①错误。②④:制定出台外国国家豁免法,为我国法院管
辖、审判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民事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在更高水平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挑
战、防范风险的必然要求。这告诉我们适时完善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人们
更好地开展实践,达到预期目标,②④正确。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不属
于生产关系范畴,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
7.B①③:正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国务院才会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故①③符合题意。②: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②表述错误。④: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④表述错误。
【高二思想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6047B文萃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思想政治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4、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都昭示
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国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因为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
③正确的意识可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客观物质的存在以其运动为重要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3.3亿,预防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
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
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这提示人们在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方面,应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
式。这表明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程度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无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人们能够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年人夏以来,我国华北、黄准等地由于受高压脊天气系统控制,天空云量较少,晴空辐射

和下沉增温联手推动出现了高温天气,河北、山东、天津等地共有42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极端
高温阙值,8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北方地区高温天气的形成说明

【高二思想政治第1页(共6页)】
6047B
①人们要把影响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积极促进事物的优化组合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着
④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人生来的天性就是追求真善美!求知、想好、爱美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唯有在这
三方面最大限度协调发展,生命才能实现美好幸福。人如一棵花草,要根茎叶花实都得到均
衡和谐的发展,才能长得繁茂有生气。我们从中感悟到的哲学智慧有
①各部分有序组合能够发挥出整体最大功能
②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发展
④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但鉴于当时的设备简陋,考古工作留
下不少遗憾;如今,三星堆祭祀区考古现场各种高科技设备完备,从发掘环节到研究环节,全
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考古,不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考古
发掘对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可由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现代化认识工具能够促进认识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部全面规定外国国家豁免制度的法律,为我国法院管辖、审判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民事
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告诉我们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适时完善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③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矛盾的具体解决需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
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划“,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二思想政治深第2页(共6页)】
6047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