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清北班-地理月考试题-参考答案【答案】1.C2.A【解析】1.“天问二号”从地球发射,执行任务时需脱离地月系,地月系是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脱离地月系后仍处于太阳系和银河系,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与题意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小行星体积和质量小,引力过小,无法提供足够向心力使“天问二号”环绕飞行,A正确:电力供应、风暴袭击、陨石撞击对卫星绕小行星飞行没有影响,BCD错误,故选A。【答案】3.C4.A5.B【解析】3.“水星凌日”天象发生时,水星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且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水星所处的位置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4.形成“水星凌日”天象的重要条件是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才有可能出现水星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且连成一条直线的现象,A正确:形成“水星凌日”天象与地球的体积无关,B错误:地内行星才可能出现凌日现象,因此日地距离大于日水距离,C错误;太阳自身会发光,D错误。故选A。5.地内行星才可能出现凌日现象,金星属于地内行星,能产生“凌日”现象,B正确;木星、火星和天王星均为地外行星,不能产生“凌日现象,ACD错误。故选B。【答案】6.B7.B8.C【解析】6.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因此图中甲为纵波,乙为横波。图中X处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完全消失,为古登堡面,因此①包括地壳和地慢,②为外核,③为内核,A错误: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以通过,D错误;图中显示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正确。故选B。7.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因此图中甲为纵波,乙为横波。图中X处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完全消失,为古登堡面,B正确,ACD错。故选B。8.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到达时间有一个较短的间隔(大约12秒左右),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要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逃生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C符合题意;从震源到人们所在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黄金12秒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排除D:“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系不大,排除A、B。故选C。-1-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清北班-地理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2025年5月29日,“天问二号”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实现对小行星2016H03伴飞、取样、返回等多项任务。“天问二号”无法环绕该小行星飞行,只能在伴飞过程中,择机进行附着取样。1.“天问二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脱离的天体系统是()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河外星系2.“天问二号”无法环绕该小行星飞行的主要原因是()A.行星引力过小B.电力供应不足C.减少风暴袭击D.躲避陨石撞击我国部分地区可以观测本世纪第三次罕见天象,“水星凌日”天象是指水星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且连成一条直线,可以观察到水星投影出的小黑斑缓慢穿过太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的观测本世纪第三次水星凌日天象照片。①②水星③地球?④--地球公转轨道一水星公转轨道3.本次水星凌日”天象发生时,水星所处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4.形成“水星凌日”天象的重要条件是()A.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B.地球体积小于水星C.日地距离远小于日水距离D.太阳自身不会发光5.根据凌日”现象原理,在地球上观测,下列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木星B.金星C.火星D.天王星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示意图。-1-①②③15遷431211甲km/s976543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一速度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7.图中的X处即为()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8.一般认为,地震发生时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的确定依据是()A.建筑物结构稳定抗震系数高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骏乌”的记载。9.日中“骏乌”代表的地理现象及对应的太阳大气层是()A.黑子—光球层B.耀斑—色球层C.黑子一色球层D.太阳风一日冕层10.日中“骏乌”增多时,下列现象最可能产生的是()①可能出现极光现象②引发钱塘江大潮③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④太阳能设备停止工作⑤地球上发生磁暴⑥两极地区产生极昼极夜现象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③⑤-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段第一次清北地理月考试题.pdf 高一清北地理月考试题-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