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科学答题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考生禁填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2B铅笔填涂下面的缺考标记缺考标记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信息。2. 卷I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卷II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填涂样例正确填涂学校:班级:姓名:考号:条形码粘贴处)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34分。请将答案填入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26.(1)(2)(3)27.(1)(2)(3)28.(1)(2)(3)29.(1)(2)(3)30.(1)(2)(3)(4)) (二、填空题(本题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6分。请将答案填入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1)(2)17.(1)①②(2)①②18.(1)(2)19.(1)(2)20.21.22.(1)(2)23.24.25.)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3.(1)(2)34.(1)(2)(3))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除规定空格的得分外每空2分,共35分。请将答案填入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白区域内)31.(1)(2)(3)(4)32.(1)(2)(3)(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5.(1)(2)(3)(4)(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九年级科学答题卷二、填空题(本题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6分。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34分。学校:请将答案填入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请将答案填入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班级:姓名:条形码粘贴处26.(1)考号:(1)(2)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2)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信考生禁填息。必17.(1)①缺考考生,由监考2.卷1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卷I1的正确填涂总(3员用2B铅笔填涂下面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的缺考标记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项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27.(1)缺考标记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2)①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2)⑨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题(3)18.(1)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28.(1)1 CAJ CB]CCJ CD]6 CAJ CB]CCJ CD]2 CAJ CB]CCJ CD]7 CAJ CB]CC]CD]19.(1)(2)3 CAJ CB]CC]CD]8 CA]CB]CC]CD]4 CAJ CB]CC]CD]9 CAJ CB]CC]CD](2)5 CAJ CB]CC]CD]10 CAJ CB3 CC3 CD]20.(3)11 CAJ CB]CC]CD]12 CAJ CB]CC]CD]21.13 CAJ CB]CC]CD]29.(1)(2)(3)14 CAJ CB]CC]CD]15 CAJ CB]CC]CD]22.(1)(2)30.(1)23.84图1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2)(3)(4)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九年级科学答题卷一1(共2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2025.10温馨提示:1. 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场座位号。3.必须在答题卡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16 S:32 Na:23 Cu:64 Fe:56 S:32Ca:40 Zn:65 Mg:24 Al:27 Ba:137 Cl:35.5 g取10N/kg)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 酿酒 B. 剪纸 C. 锡雕 D. 竹编2.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带回了“警察局”。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不能一次完成任务的“警察”是( )A. B.C. D.3.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科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CuO═CuCl2+H2OB.由图乙可知加入稀盐酸过量C.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CuCl2D.d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75克4.根据图①﹣③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是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示意图,图中b→c段表示吸气过程,膈肌舒张B.当光照强度达到图②中b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图②中的a点下移D.图③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5.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B.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C.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D.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6.Fe 、Mg 、Al 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其原因是:①Fe、Mg、Al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②Fe、Mg、Al的质量比是56∶24∶27,盐酸足量;③Fe、Mg、Al的质量比是28∶12∶9,盐酸足量;④Fe、Mg、Al均为过量,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和质量都相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7.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A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A.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8.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B.y﹣x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C.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y﹣zD.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2y﹣x﹣z9.小宁同学曾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 )① ② ③ ④Ⅰ CaCO3 稀HCl Na2CO3 稀H2SO4 Zn 稀H2SO4 Cu 稀H2SO4Ⅱ Ca(OH)2 NaNO3 BaCl2 Ba(OH)2A.① B.② C.③ D.④10.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的作用下,质量为m的木块可在两长板之间以v的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力F1和F2的大小方向不变,能使木块m以3v的速度匀速向上滑动,那么木块向上的推力应是( )A.F1+F2 B.mg C.2mg D.3mg11.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注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调至天平平衡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4.4g Fe2O3,要使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金属镁的质量为( )A.4.8g B.2.4g C.4.5g D.4.6g12.为了能自动记录跳绳的次数,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计数器,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是一种光敏元件,每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能记录AB间每时刻的电压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2V,某时段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端电压为6V时,跳绳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B.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和R2的阻值相等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是R2的3倍D.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会变为原来的5倍1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已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大,并且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大,若甲、乙两人离开A地的距离s与所用的时间t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则下列四个图象中,甲、乙两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A.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C.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14.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满水,水中放入P和Q两个小球,P球为铁球,Q球为木球,它们用细线分别系于容器的上、下底部,当容器静止时,细线均伸直处于竖直方向,现使容器以一定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则此时P、Q两球相对容器( )A.两球均向右偏移 B.两球均向左偏移C.P球向右偏移 D.Q球向右偏移15.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16.生活无处不化学,在稀硫酸、熟石灰、食盐、纯碱、硫酸铜、硝酸钾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下列空格中:可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可用做复合肥的是 。当我们走进 “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所示。(1)认识“居民”。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其中不能与它反应的是 。(2)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 “居民”间才是通路。例如,右图中涂成黑色实线的是一条从“Fe2O3家”到达出入口的路。请你用“→”相连写出一条从“CO2家”到达任一出口的最短路线:CO2→ →出入口17.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R溶液从A点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1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①溶剂质量不变: ;②用不同于①的方法实现上述转化,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①所得的是否相等 (填“是”或“否”或“不一定”)。(2)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①t℃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 ;②t℃时,分别向50g M、80g N固体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a.只有N有剩余;b.只有M有剩余;c.M、N均有剩余;d.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e.t℃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18.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已经C溶液为蓝色。(1)A物质是 (填化学式)。(2)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 (填序号)。A. 2类 B. 3类 C .4类 D. 5类19. “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耐盐碱强的特殊水稻。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据图回答:(1)若A表示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20.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2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水中分别漂浮着大、小两只玩具鸭,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甲、乙两图中水对缸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缸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 和p2′。两只玩具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1和F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p1′ p2′,F1 F2。2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23.如图甲,电磁继电器和热敏电阻等组成了恒温箱控制电路,都处于恒温箱内,电源电压U=6V,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可不计。图乙为热敏电阻的R1﹣t图象,且已知在30~150℃范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R1 t=常数:电阻R2为阻值变化0﹣100Ω的温控电阻,当线圈中的电流达到30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已知可变电阻R2=50Ω时,恒温箱可保持60℃恒温,应该把恒温箱的加热器接在 (填A、B 端或C、D端),若要把恒温箱的温度控制在75℃,R2的阻值应调为 Ω,该恒温箱的温控范围为 。24.“十 一”期间,小宇从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带回一个“小美人鱼”工艺品,他想知道这个工艺品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实验。请你根据图所示的实验数据推算:温馨提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推算结果均用字母表示:工艺品的密度 。25.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针筒活塞的面积为5×10﹣5m2,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明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0.69kg;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0.42kg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则活塞与注射器筒之间的摩擦力为 N,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Pa。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26.小科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他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什么原因呢?(1)小科猜想:是不是久置的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变质了?他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_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2)小科又想是不是氯化铁的问题呢?通过查阅资料,小科知道了氯化铁久置后会转化成氢氧化铁。因此实验室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总会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以防出现氢氧化铁沉淀。为了检验氯化铁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小科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方案一: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方案二: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镁粉,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小明觉得其中一个方案不可行,请指出该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3)经过实验验证,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盐酸。为了得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若仍用原试剂应如何操作?27.膨松剂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屡见不鲜,小到包子馒头,大到其它的肉类食品,膨松剂的运用十分的广泛。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甲同学想对其成分进行检验。查阅资料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前弹簧夹都处于关闭状态),并分3步进行实验。资料:①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②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呈碱性。实验操作:第1步:关闭K2,打开K1,经过加热,D中出现了明显现象。第2步:关闭K1,打开K2,加热至试管B中的水里气泡不再产生。第3步:观察到大试管中还有剩余物质。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从“第2步”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 。(2)如果没有装置C,D中可能不会出现什么实验现象? 。(3)写出实验中膨松剂的物质组成: 。28.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29.如图一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图二是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方案一:4K2FeO4 △ 2Fe2O3+4K2O+3O2↑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1)若用方案二制取并收集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的接口顺序是 (填字母)。(2)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判断正确的是(填序号,可多选)。A.方案一发生分解反应、方案二发生复分解反应B.恰好完全反应后,反应后的剩余物质均可进行过滤分离C.方案二更简便、节能D.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3)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图二装置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①从f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D装置的广口瓶中;30.某兴趣小组用二节新干电池,规格为“1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来测导体电阻。请分析回答:(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C点时,发现两表才有示数,示数分别为2V、0.2A.根据以上信息思考该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该连接方式,将图1电路连接完整。(2)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第二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据图把表中所缺数据填写完整。实验序号 电压/V 电流/A1 2.0 0.202 2.53 2.8 0.28(3)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4)该小组同学用这套器材(所有器材不变)和阻值为5Ω、10Ω、20Ω的三个定值电阻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那么电阻两端电压最小能控制到 V。实验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20.0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154.0 M 190.0 210.0四、计算题(共35分)31.(8分)用沉淀法可测定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2.5g食用碱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含有少量的杂质氯化钠),加水完全溶解后制成100g溶液,逐次滴加浓度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数据M的值为 。(2)请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随滴加氯化钙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图(标明恰好完全反应时点的坐标)。(3)求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4)第6次实验结束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2.(8分)某同学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实验次数 氧化铜/g 硫酸溶液/g 硫酸铜/g1 2.0 120 4.02 4.0 120 8.03 6.0 120 9.64 8.0 200 165 10.0 200 x“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1)哪几次反应氧化铜有剩余?(2)哪几次反应硫酸有剩余?(3)表中x的值是 。(4)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3.(4分)阿根廷工程师设计了十款新型家用电梯,该电梯外形是长圆筒,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而是靠气压驱动。需要上楼时,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此时底部与顶部就会形成气压差,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顶部充气,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底部高压区始终与外界连通,外界大气压为1×105Pa,电梯室质量为10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200N,底部和顶部面积均为0.9m2,(g=10N/kg)。(1)气压差形成的压力差为多少,可使空载的电梯匀速上升?(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34.(6分)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到35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请仔细观察下列表格和图象计算: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a 20(1)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 g。(2)石灰石样品中CaCO3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3)10%的CaCl2溶液可作为路面保湿剂。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0%的CaCl2溶液,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右粉末,完全反应后过滤,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35.(9分)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含有 MgO, Mg(OH)2, 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 Mg(OH)2, 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拇回答问题。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2)“镁粉”中不只含有 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 。(3)表格中m的值为 (写出计算过程)。(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 (写出推断的过程)(3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科学试题卷2025.10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场座位号。3.必须在答题卡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Na:23Cu:64Fe:56S:32Ca:40Zn:65Mg:24Al:27Ba:137C:35.5g取10N/kg)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酿酒B.剪纸C.锡雕D.竹编2.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带回了“警察局”。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不能一次完成任务的“警察”是()A●、B紫色石蕊稀盐式夜“稀硫酸氯化钠石灰水P中纯湾妆3.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科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个烧杯中固体质量/克12克氧化铜寄蠹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静置一段时间)c加入溶液的质量/克甲A.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1+CuO=CuCl2+H2OB.由图乙可知加入稀盐酸过量C.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CuCl2D.d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75克4.根据图①-③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吸有个a容的b物物光照强度时间对量时间①值②③九年级科学试题卷一1(共8页)A.图①是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示意图,图中b→C段表示吸气过程,膈肌舒张B.当光照强度达到图②中b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图②中的a点下移D.图③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5.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图例()口琼脂块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B.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切去尖端C.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切去尖端的胚芽的胚芽D.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6.Fe、Mg、A1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其原因是:①Fe、Mg、A1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②Fe、Mg、A1的质量比是56:24:27,盐酸足量;③Fe、Mg、A1的质量比是28:12:9,盐酸足量;④Fe、Mg、A1均为过量,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和质量都相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③7.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A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A.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8.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饥饿处理的在下午4时移动整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在日光下黑射个装丑于黑哈中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在上午10时移走的在下午4时核走的在晚上10时移走叶圆片×(xR)计0片,(,8)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B.y-x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C.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y-zD.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2y-x-z9.小宁同学曾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Ⅱ中(止水夹①②③④CaCO:Na2CO3ZnCu稀HCI稀H2SO4稀H2SO4稀H2SO4ⅡCa (OH)2NaNOBaCl2Ba (OH)2A.①B.②C.③D.④10.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和F2的作用下,质量为m的木块可在两长板之间以ν的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力F1和F2的大小方向不变,能使木块m以3v的速度匀速向上滑动,那么木块向上的推力应是(A.F1+F2B.mgC.2mgD.3mg11.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注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调至天平平衡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4.4gF203,要使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金属镁的质量为()A.4.8gB.2.4gC.4.5gD.4.6g九年级科学试题卷一2(共8页)ABDCB ABCCC CDBCA16. CuSO4 KNO3(1)CO (2)Ca(OH)2,Na2CO3,H2SO417.(1)①将溶液降温至20℃并过滤,然后升温至60℃;②是;(2)①66.7g;②ae.18. (1)Fe;(2)C。19.细胞分化 器官20①③21.(1) = (2) >22.(1)Ba(NO3)2;(2)ABD。23.A、B端; 80; 45℃~90℃。24.。25. 2.1;0.96×105。26.(1)碳酸钠溶液 (2)方案一不可行,因为稀盐酸和氯化铁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3)将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钙溶液中27.(1)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2)无色溶液变红色 。(3)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 28.(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2)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3)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29. ad CD ④③①②③30.(1)见上图;(2)0.24;(3)减小实验的误差;(4)2.4。31.(1)172;(3)84.8%(4)6.5%32. (1)3、5;(2)1、2;(3)16;(4)4.9%;33.解:(1)空载的电梯匀速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上的大气压力的差,所以重力和摩擦力两者之和就等于气压差形成的压力差,即F=G+f=mg+f=100kg×10N/kg+200N=1200N;(2)电梯匀速下降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竖直向上的压力,电梯受到的向上的压力为F2=(p0﹣p1)S=(1×105Pa﹣9.5×104Pa)×0.9m2=4500N;电梯匀速下降,摩擦力方向向上,G总=F1+f=4500N+200N=4700N;总质量为:m总470kg;则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为:m2=m总﹣m0=470kg﹣100kg=370kg34.(1)(2分)25g;(2)(3分)第4次加入稀盐酸后,固体物质总共减少的质量=5g×4=20g,则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57.1%(3)(3分)由表格信息可知每20g盐酸消耗5g碳酸钙,所以第5次加盐酸后,反应消耗碳酸钙质量=5×5g=25g设25g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质量为x,同时放出二氧化碳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111 4425g x y= x=27.75g= y=11g10%的氯化钙溶液质量=27.75g÷10%=277.5g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100g+25g﹣11g=114g则还需要加水质量=277.5g﹣114g=163.5g答:石灰石样品中CaCO3质量分数为57.1%;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163.5g.35.(1)二氧化碳(2)镁粉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与碳酸镁不同(3)84(4)碳酸镁和氢氧化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检测科学答题卷(校).docx 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检测科学答题卷(校).pdf 九年级期中科学试卷10月.docx 九年级期中科学试题卷.pdf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