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2025学年10月校本作业——七年级科学(含答案+答题卷 1.1-2.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2025学年10月校本作业——七年级科学(含答案+答题卷 1.1-2.1)

资源简介

10月校本作业——七年级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C C A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D C D C A D A
二.简答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21.毫米(mm)、厘米(cm)、摄氏度(℃)、毫升(mL)
22.(1)试管、烧杯、量筒;(2)B
23.(1)B ;(2)外焰 ;(3)试管破裂
24.(1)44、偏小 ;(2)AC、5cm3
25.(1)A、C、用线圈总长度 L2除以圈数n 得细铜丝直径d ;(2)D→E→B→C
26.(1)粗准焦螺旋 ;(2)下降;(3)逆时针
27. 2700 cm;1890cm
28.(1)受水型;(2)0.2 ;(3)1.2
(1)39℃ ;(2)不能,虽然小张腋下温度 37.8℃,处于低热范围 37.3℃~38℃内,但在读数过程中,受室温影响了较长时间;(3)80℃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30.(1)①②④③ ;(2)右上方;(3)甲和丁;(4)重新对光(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
31.(1)液泡 ;(2)细胞壁 ;(3)①溶液类型 ②AB
32.(1)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膨胀 ;(2)①② ;(3)适宜的温度
33.(1)偏小 ;
(2)用细针将粉笔压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没。读出此时的量筒的示数 ;
(3)V - V (4)(V - V ) - (V - V )10月校本作业——七年级科学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8页,有3大题,33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在中学生科学素养探究实践能力操作考查时,部分实验需要使用胶头滴管的操作。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2.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其中与事实最相符的是(▲)
A.一间教室的高度约是30米 B.世界百米短跑冠军成绩约为10米/秒
C.义乌冬季最低气温为﹣30℃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升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 B.
C.2.4 米=2.4×1000=2400 毫米 D.
4.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A.低于﹣40℃ B.等于﹣40℃
C.0℃ D.略高于﹣40℃
种类 黄瓜汁 芹菜汁 青椒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4滴 15滴 8滴 11滴
5.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小清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A.黄瓜 B.芹菜
C.青椒 D.白菜
6.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中最准确的是(▲)
A.7.55厘米 B.7.5厘米 C.1.55厘米 D.1.5厘米
7.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清同学整理的操作方法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对应一致的是(▲)
选项 操作方法 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
B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
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取出读数 偏小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
8.2020年,世界多地先后爆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A. 能繁殖 B.能导致疾病
C.能遗传和变异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为97℃,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17℃ B.20℃ C.23℃ D.19.2℃
10.如图是小金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其中哪一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11.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12.酒精容易燃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13.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 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
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 D.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大点
14.小科在研究燕麦生长是否具有向光性现象时,列出了如下表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叙述
甲 窗台上的盆栽燕麦幼苗为何向窗外弯曲
乙 或许是单向光刺激引起燕麦幼苗弯曲生长
丙 改变燕麦幼苗的光照环境,进行有无单向光刺激的对照,观察燕麦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
丁 燕麦幼苗的生长具有向光弯曲的特性
A.甲为提出问题,丙为做出假设 B.甲为做出假设,丁为记录实验结果
C.乙为提出问题,丙为设计并实施实验 D.乙为做出假设,丁为得出结论
15.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大大的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如图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6.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要将试管的外部擦干。
B.滴瓶上的滴管是滴瓶上专用的,不能交叉使用,也不能用水冲洗。
C.酒精灯里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了。
17.小安在测圆柱体的圆周长时,把一条长方形纸条包在圆柱体外面,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如图)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测量出圆周长的是(▲)
A.B.C.D.
18.小科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五次测量数据分别为18.44cm、18.42cm、18.85cm、18.45cm、18.43cm,则科学书的宽度是多少(▲)
A.18.44cm B.18.435cm C.18.48cm D.18.478cm
19.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参观古建筑后,小红对榫卯结构非常感兴趣,打算制作一套榫卯结构的家用桌凳。利用榫卯结构制作配套板凳如图甲,则横档的结构是(▲)
A. B.
C. D.
20.以下是小科对刻度尺和温度计使用的操作,下列对测量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科用正确的方法测得某物体长度为0.5430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B.图1中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乙刻度尺
C.图2 是某天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16℃
D.图3是一款小科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它是利用导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二.简答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21. 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 ▲ ;(2)某同学的身高为160 ▲ ;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 596 ▲ 。
22.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A ▲ ;B ▲ ;E ▲ 。
(2)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是 ▲ 。(填字母)
23.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
(1)如图A、B、C所示是小科同学点燃与熄灭酒精灯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填写字母)。
(2)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在 ▲ 处温度升高最快。
(3)加热前,如果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就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可能会引起有后果是 ▲ 。
24. 实验室用量筒测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1)如图一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 ▲ mL。如果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则与正确的读数相比是 ▲ 〔填“偏大”或“偏小”);
(2)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红采用如所示的方法,在图二中没有必要的做是 ▲ (填字母),石蜡的体积是 ▲ 。
25. 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2
C.用细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 ;错误的步骤是 ▲ ,改正为 ▲ 。
(2)经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
26. 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A对应结构的名称 ▲ 。
(2)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 ▲ 。
(3)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7.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π取3)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搅开后纸的厚度为0.03厘米,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r为3厘米,外半径R为6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3厘米,外半径为R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
28.小科看到家里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水槽内。他想这个水龙头均匀下落,是否能将水的体积与时间两个量联系在一起。于是他找来了秒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秒表计时,并数“1”到“50”,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示数为30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毫升。
(1)如图是小科查找资料:古人使用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受水型水钟。小科使用的方法与  
▲   (选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请通过计算回答,每一滴水的体积为 ▲ 毫升?
(3)如果小科实验结束没有及时关闭水龙头,则一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 ▲ 升
29.2025年10月1号义乌白天天气高温炎热,小张一家在德胜岩游览。
(1)午后一点时分,小张观察到气温计示数如右图所示,则当时义乌气温为 ▲
(2)此时在野外游玩的小张想测自己的体温。小张先把携带的水银玻璃体温计的水银甩到35℃以下,然后把水银玻璃体温计的玻璃体夹在腋下5分钟,然后取出来进行读数。读数时慢慢旋转体温计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和刻度都放大到很清晰后读得体温为37.8℃。根据所测得的体温能否判定小张是否发生低热并说明理由 ▲ 。(医学上腋下正常温度为37℃,低热腋下温度37.3℃~38℃,中热腋下温度38.1℃ ~ 39℃, 高热腋下温度39.1℃ ~ 40℃, 超高热腋下温度超过40℃)
(3)在摄氏温度下,酒精的冰点是﹣117℃,沸点是78℃,如果我们规定酒精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在0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作1度,那么用这种温度计来测量此时义乌气温为 ▲ 度。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30.关于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  移动。
(3)如图2,假如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甲、乙、丙、丁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
(4)某同学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后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同桌要想看清物像,最先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
31.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  (填结构名称)。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   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溶液类型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则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32.小余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如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相应现象。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酵母菌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膨胀
② 水+葡萄糖 25℃ ?
③ 水+酵母菌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膨胀
④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膨胀
(1)表中装置②现象“?”应填   ▲   。
(2)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是否有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   (填装置序号)。
(3)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   ▲   和营养物质。
33.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想测量粉笔的体积,他们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首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然后将粉笔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由于粉笔吸水,这样测得的粉笔体积将   ▲   (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为测出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是   ▲
  。
(3)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   ▲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4)丙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知道一支粉笔能吸收多少体积的水,与甲组同学讨论,利用他们两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最终计算出了该粉笔的吸水体积为   ▲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只返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10月校本作业一七年级科学
29.
(1)
(2)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准考证号
(3)
[0]
[0
[0]
[0]
[0]
注意事项
[0]
[0]
[0]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1]
1)
三.实验与探究题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12]
[2
[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J
]
[3
[3]
[3]
[3]
[3]
[
30.(1)
(2)
(3)
(4)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6]
[6]
[6
[
678
31.(1)
(2)
(3)①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1
[81
81
[9]
[9
[9]
[9]
[91
[9
[9
[9]
32.(1)
一、选择题
(2)
(3)
I[A][B][C][D]
6[A][B][C][D]
1[A][B][C][D]
16[A][B][C][D]
2[A][B][C][DJ
7[A][BJ[C][D]
12[A][B][C][D]
17[A][B][C][D]
33.(1)
3[A][B][C][D]
8[A][B][C][D]
13[A][B][C][D]
18[A][B][C][D]
4[A][B][C][D]
9[AJ[B][C][D]
14[A][B][C][D]
19[A][B][C][D]
(2)
5[A][B][C][D]
10[A][B][C][D]
15[A][B][C][D]
20[A][B][C][D]
(3)
;(4)
二、简答题
21.(1)
(2)
(3)
(4)
22.(1)
(2)
23.(1)
(2)
(3)
1
24.(1)
:(2)
25.(1)
(2)
26.(1)
:(2)
(3)
27.(1)
;(2)
28.(1)

(2)
(3)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