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夏津万隆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0月考地理试题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某观星软件能够模拟出不受昼夜、天气等客观因素限制的真实星空景象,人们可以通过设定位置和时间参数观测地球上任一点地平面以上的恒星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小明使用该软件模拟在山东省某地观测恒星时,观测到一颗遥远的恒星在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天顶。小明将时间参数调整为第二天的相同时刻,则观测到该恒星的位置相较于调整前A.偏东 B.偏西 C.偏南 D.不变2.小明在该软件中将观测点分别设定在我国下列四地,并模拟一日观测,小明能观测到的恒星数量理论上最多的是A.曾母暗沙 B.钓鱼岛 C.乌鲁木齐 D.漠河某同学在学习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时,绘制了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入射房屋内高度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3~4题。3.该地位于A.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B.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4.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A.北半球昼长夜短 B.赤道上日出正东方C.该地昼长达最大值 D.该地日落西南方向2023年3月某日,河南省出现了一次历史同期罕见的大范围强雨雪天气过程,过程期间伴有雨雪相态转化。下图示意该日8时河南省及周边区域高空环流形势。据此完成5~6题。5.图中高度甲地的风向大致为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6.图示时刻,郑州市A.暖气团呈增强趋势 B.雨雪天气趋于结束C.大气风力逐渐减小 D.即将出现雨雪天气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右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8.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A.1:1 B.1:5 C.2:5 D.3:5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在中生代的陆地地层“红层”上形成的。景区内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图左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10.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C.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D.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完成11~13题。11.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 B.C. D.12.下列关于图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原因,错误的是A.丙褶皱是岩层水平挤压的结果B.乙断层岩层水平挤压的结果C.甲侵入岩沿着断层侵入而形成D.MN是岩浆侵入引起的围岩变质13.与②→①时期海岸线变化一致的现象是A.古生代末期生物大灭绝 B.海沟位置向大陆方向移动C.部分珊瑚岛国举国搬迁 D.大陆总面积可能扩大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原本由苏北入海的黄河北归由山东省入渤海,苏北海岸泥沙平衡发生剧变。下图为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岸线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14.1855—1982年,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岸线向海洋淤进B.向陆地蚀退C.弯曲程度增大D.平直横向伸展15.1855—1982年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堆积作用增强 B.海平面大幅度下降C.海水顶托作用减弱 D.海洋侵蚀强度增大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据此完成16~17题。16.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b-c17.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A.分布在①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②,植被丰富C.分布在阶地③,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④,地势较高昆明准静止锋是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一般而言,昆明准静止锋比较温和。但是,一旦对流条件好,准静止锋也能产生暴雨天气。某学者根据实际预报经验,按所处位置不同将准静止锋分为4种类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8~19题。18.图中准静止锋中冷气团势力最强大的是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19.导致Ⅳ型到Ⅰ型准静止锋走向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西侧地形阻挡 B.冷气团势力减弱C.副高影响增强 D.台风影响增强在低洼谷地,经辐射冷却后的空气因密度大而下沉,水汽达到饱和,在山谷聚集成为谷雾。云贵高原谷雾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对当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20~22题。20.云贵高原的谷雾多形成于①晴朗少云的夜晚②阴天多云的夜晚③风力较小的夜晚④风力较大的夜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1.与平原相比,云贵高原谷雾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有①地形较封闭②逆温层稳定③气流干扰大④谷底增温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云贵高原冬春季的谷雾会A.降低夜晚气温 B.提升空气质量C.增加土壤湿度 D.增加植物蒸腾第Ⅱ卷(选择题 共56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位于我国西藏林芝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该地深受西南季风影响,冰川地貌发育典型,是中国最壮美的雪山之一。位于山南的墨脱境内山峦起伏,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2021年5月,连接墨脱的派墨农村公路多雄拉隧道建设全线贯通,公路的建成通车极大方便了墨脱群众出行,保障了当地民生和建设需要的物资。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质剖面图。(1)从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说明南迦巴瓦峰的形成过程。(6分)(2)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在多雄拉建设隧道的有利条件。(6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噶顺戈壁位于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西端连接带(中心区域43°N,94°E)。白垩纪时期,噶顺戈壁仍为淡水湖泊,后因气候变化,湖泊逐渐干涸。噶顺戈壁西北风力极强,在长期风力作用下,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分布。一些大规模残丘地带,两侧崖壁分层现象明显,呈现出奇特的“千层饼”景观。图a为风蚀残丘的形成示意图,图b为某游客暑假期间于北京时间18:30时拍摄的“千层饼”岩层照片。(1)指出图b中接受阳光照射的甲坡的朝向,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2)分析图a中沙丘的成因。(4分)(3)推测该地“千层饼”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当气旋发展速度达到24小时气压降低24hPa或12小时降低12hPa,风速达到30m/s,即达到强台风的风力时,被称为爆发性气旋。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天气,威力如同炸弹,又被称作“炸弹气旋”,它常常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洋面上,伴随着强对流暴雪天气,给海上作业、航行及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和灾难。下图是某年1月份的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冷锋追上暖锋,将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锢囚锋。(1)描述图中“炸弹气旋”的位置和特点。(4分)(2)分析图示“炸弹气旋”的形成条件。(6分)(3)指出该“炸弹气旋”的主要暴雪区,并说明理由。(6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穿越一系列近南北向断裂带后,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雅鲁藏布江谷地历史时期形成了巨厚的河湖相沉积物,不仅蕴含了构造、气候和地表过程的丰富信息,而且对人类活动也具有重要影响。左图为雅鲁藏布江所在区域图。材料二:在距今约7.5-1.1万年的晚更新世末次冰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处的格嘎冰川发生了堵塞河道事件,对附近河段的地理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右图为格嘎村所在的雅鲁藏布江地质剖面图。(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原因。(4分)(2)与河湖相沉积物相比,指出冰碛物的特点。(4分)(3)推测图中湖相沉积物及其阶地的形成过程。(6分)答案第1页,共2页高二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BDBDBD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CBDACAAB题号2122答案A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6分。23.(1)靠近板块边界,受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或岩层弯曲隆起):岩层断裂,发育断层,南迦巴瓦峰进一步断裂上升;流水与冰川侵蚀,断层附近岩层遭到剥蚀(并搬离),形成如今的南迦巴瓦峰。(6分)(2)该处为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稳定性强:地下水顺岩层流向背斜两翼,便于隧道施工;该处无断层,地质结构稳定。(6分)24.(1)甲坡朝向西南。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8:30,计算地方时为16:46,太阳位于西南方位,甲坡正受到太阳光照射,说明甲坡朝向西南方。(4分)(2)风力搬运沙粒移动:受到残丘阻挡,风力减弱,沙粒沉积形成沙丘。(4分)(3)该地古湖盆沉积时期长,长期经受流水堆积作用:因环境及气候变化,不同时期沉积岩层(沉积物颗粒及组成)差异明显,层层叠压:湖泊干涸后,沉积岩层出露地表,受(季节性流水和长期)风力侵蚀(打磨),崖壁裸露,形成“千层饼”景观。(6分)25.(1)位置:位于日本群岛东侧太平洋上,中心位置约在(40N,160E)。特点:控制范围广,中心气压值低:气旋内发育冷锋与暖锋(或形成锢囚锋)。(4分)(2)日本暖流流经日本群岛东侧,使其上部气团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冬季,亚洲高压的寒冷气流南下,洋面的暖气团被迫抬升,凝结释放的热量增强了气流上升和低层辐合态势:冬季,南北气温和海表温度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助推气流的快速辐合。(6分)(3)中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理由:中部气流辐合上升,东南部位于冷锋锋答案第1页,共2页后,东北部位于暖锋锋前。(6分)26.(1)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降水丰富,流水下切,形成峡谷。(4分)(2)磨圆度差;大小不分、杂乱无章、分选性差。(4分)(3)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冰川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上游河流携带的泥沙因流速减慢,堆积形成湖相沉积层;堰塞湖坝体溃决,湖床裸露: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6分)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万隆高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地理试题.docx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