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件(共29张PPT,1个内嵌视频)- 高一上学期政治 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件(共29张PPT,1个内嵌视频)- 高一上学期政治 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复习3.1: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1.四大改变
2.三次飞跃
3.一个重要法宝
4.一个必由之路
5.两个关键一招
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第一目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或者“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首次提出、意义、
形成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时间主题内容贡献
思考: 我国社会的变化,离不开哪项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
政治
稳步推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
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社会
人民由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向美好生活目标迈进
文化
中国“软实力”
受全球关注
经济
经济总量
稳居世界第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1、首次提出: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2、意义:
从此,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3、创立、发展和完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科学发展观
2.“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邓小平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
1.时间: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主要内容(P36相关链接:一个分号为一点)
①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三步走战略、
③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⑤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⑥加强党的领导
4.贡献: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时间: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2.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3.主要内容: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
4.历史贡献: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关链接 三个代表的内涵: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时间: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
2、主题: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3、内容:
①抓住重要战略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历史贡献: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科学发展观
注意:P37相关链接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为解决中国9亿农民的看病难题,2003年中国政府宣布将用8年时间在中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开始,中国千万农民开始享受“看病报销待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胡锦涛
1、时间: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2、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补充)
3、核心内容:“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成就”(补充)
4、历史贡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河长制、林长制、街长制
1、河长制:2017年的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的号令,即由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已全面建立河长制,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另有29个省份设立村级河长76万多名,打通了河长制“最后一公里”。

2、林长制,是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3、街长制:设置总街长、副总街长及分路段街长,每日开展巡查督导,重点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门前五包"等九类市容问题。通过建立"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五步工作法,实现市容秩序动态化管控,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形成协同机制。
知识小结
理论体系 形成时间 主题/时代课题 贡献
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三届四中全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 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八大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2025安徽高一期末)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 )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第二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者关系
怎么做
思维导图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四个自信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防、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信)
形成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自信)
确立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领导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
1、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区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课本P35)
1、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区别:p29页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补充)
2、内容: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理论自信
4、意义
3、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重要性:
①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③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补充)
2、优越性: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②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③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
制度自信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地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p40相关链接)(≠物质力量)
文化自信
百色靖西绣球
壮锦
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行动指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根本保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精神力量
(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关系
1.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
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习近平
1(2025广西高一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包含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
②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③在当代,这个理论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这个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3.理论体系包括邓、三、科、习
(2024河南高一期末)
第19届杭州亚运会处处充满着“中国元素”,无论是从《富春山居图》尾段的山形轮廓中取材所设计建成的富阳银湖体育中心,以及融合杭州西湖文化、丝绸文化和亚运文化等多元文化景象的钱塘轮滑中心,还是会徽“潮涌”中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等,都展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文化自信 D.制度自信
C
题目中的关键词为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