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地理答案
1.B 2.C
【解析】1.晨昏线是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切线,与太阳光线垂直,这是晨昏线的本质属性,B正确;晨昏线随地球自转相对地球自东向西移动,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一致(每小时 15°),A错误;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为 18:00,0:00 仅出现在夜半球中央经线,而非晨昏线与赤道交点,C错误;由图可知该晨昏线顺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入昼半球,为晨线,D错误。故选B。
2.由所学内容可知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由图可知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50°E,即150°E为6时。则180°经线为8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之比为8/24,即1/3,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D 4.A
【解析】3.“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的水平旋转受太阳视运动方位及白昼运转角度影响,昼长越长,水平旋转角度越大;夏季昼长水平旋转角度大于冬季,A错误;“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的垂直旋转受太阳高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垂直旋转角度越大;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垂直旋转角度大于冬季,B错误;夏季拉萨正午太阳高度大于西宁,垂直旋转角度大于西宁,C错误;夏季拉萨昼长短于西宁,水平旋转角度小,D正确;故选D。
4.当北京时间12时时,和田(37°N,80°E)位于120°E以西,经度差40°,时间晚2小时40分,和田(37°N,80°E)地方时大约为9:20,此时太阳位于当地东南天空,即太阳能电池板朝向东南方,A正确。故选A。
5.B 6.D 7.A
【解析】5.板块俯冲到软流层的地质作用是岩石重熔再生生成岩浆的过程。根据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箭头可以判断,丁“三进一出”为岩浆,岩浆指向岩浆岩,所以丙为岩浆岩。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重熔再生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判断甲和乙可以相互转化,甲可能是沉积岩,也可能是变质岩,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形成,因此甲不可能是岩浆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根据题(1)分析可知,丙为岩浆岩。花岗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A正确;煤层是古代植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不是岩浆岩,B错误;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等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不是岩浆岩,C错误;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不是岩浆岩,D错误。故选A。
8.A 9.C
【解析】8.读图分析,岩层①②③大致水平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知属于沉积岩,A正确;岩层③埋藏最深,形成年代最早,岩层①埋藏最浅,形成年代最晚,B错误;油气资源多储藏在背斜构造中,图中岩层①②③均为水平分布,且有断层构造,不利于油气资源的储藏,C错误;沉积物主要来自地表岩石风化侵蚀,岩层③埋藏最深,不可能是地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D错误。故选A。
9.图中甲处是岩层断裂下陷,属于地堑构造,不是地垒,A 错误;乙处为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其质地致密,孔隙较少,B 错误;丙处河段较为平直,位于河流的左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沉积作用较为明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开垦农田,C正确;丁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水流速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C。
10.B 11.C
【解析】10.根据材料信息“那时黄赤交角为29.9±0.7°,一天时长为17.0±0.7小时”可知,黄赤交角增大,回归线纬度升高,极圈纬度降低,温带范围(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缩小,故A错误;黄赤交角增大,极圈纬度降低(如从66.5°降至60°),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故B正确;地球自转角速度与自转周期成反比,当时一天仅17小时,自转更快,角速度更大,故C错误;黄赤交角增大,太阳直射范围(回归线之间)扩大,故D错误。故本题选B。
11.当时黄赤交角更大,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更南(30°S),北半球昼更短,故A错误;当时北回归线为30°N,周口店(40°N)与其纬度差为10°,小于现今的16.5°,故B错误;地球自转周期缩短(一天17小时),太阴日相应缩短,潮汐周期(两次高潮间隔)更短,故C正确;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 |当地纬度 北回归线纬度|,当时黄赤交角大,北回归线纬度高,北京周口店地区纬度不变,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应更大,故D错误。故本题选C。
12.D 13.D
【解析】12.该图是平均气温变量图,立冬、大雪、冬至前后气温变量都是负值,即气温一直在降低,立冬、大雪、冬至均不是气温最低的节气,ABC错误;大寒之前连续多个节气的气温变量都是负值,即气温一直在降低,在大寒之后变量是正值,即气温开始升高,说明大寒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D正确。故选D。
13.由图可知,大暑之前连续多个节气的气温变量都是正值,即气温一直在升高,在大暑之后变量是负值,即气温开始降低,说明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节气。大暑节气在每年的7月22日~24日前后,该时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A错误;我国某地位于北半球,且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照进房屋内阳光面积最大的节气应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至,B错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节气是冬至,C错误;根据所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知识可知,大暑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D正确。故选D。
14.C 15.B 16.B
【解析】14.根据图中信息,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是古柴汶河不断的溯源侵蚀的结果,C正确;下切侵蚀是使河谷加深,侧向侵蚀使河谷展宽,不会产生袭夺,AB错误,溶蚀是喀斯特地貌,与河流的袭夺无关,D错误,所以选C。
15.袭夺发生后,由于落差变大,AB河段流速变快,①错误;BD河段原来流向东北,袭夺发生后,流向西南,流向改变,②正确;BC河段增加了来自AB和BD的水量,流量变大,③正确;EF河段流量减小,流域面积减小了,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6.古沂河落差比古柴汶河大,则不会发生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A错误;分水岭处的岩石疏松破碎,古柴汶河溯源侵蚀,才会发生袭夺,B正确;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溯源侵蚀会减弱,就不易发生袭夺,C错误;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高,就不易发生袭夺,D错误,所以选B。
17.(1)
(2) (36°34'N,90°E) 6°34'N
(3) 78 自东向西流
(4) 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66.5°N—90°N)
18.(1)山谷/谷地;成因:背斜顶底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2)顶平:早期泥沙沉积,经固结作用形成水平层状沉积岩层;身陡:地壳抬升隆起,垂直节理发育,重力崩塌形成陡崖;麓缓:岩壁崩塌掉落的岩块堆积。
(3)凹陷岩层:砂泥岩;
砾岩和砂泥岩均为水平层状沉积岩,但抗侵蚀能力不同;当地物理风化作用、风蚀作用强烈,岩性较软的砂泥岩侵蚀明显,形成凹陷岩层;岩性较硬的砾岩侵蚀较弱,形成凸出岩层,组成层状凹凸地貌。
19.(1)悬移:粒径小于0.05mm的细小颗粒(粉沙和尘土),体积细小,质量轻微,一旦被风扬起,就不易沉落,能够随风悬移很长距离。
跃移、蠕移:大于0.05mm的沙粒,因颗粒较大,质量重,以跃移和蠕移为主,跃移的沙粒较大,运动轨迹有特殊抛物线形。
(2)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岩石下部磨蚀强烈,或由于岩性的差异,下部岩性较软,上部岩性较硬,盛行风向有明显变化,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3)干旱、半干旱地区日照强烈,昼夜气温剧变,物理风化作用显著;降水少,降水变率大,蒸发强;地表径流贫乏,流水作用微弱;植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土壤,地表裸露;风力大且频繁,易于风成地貌发育。大名一中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昼夜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线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每小时约移动15° B.与太阳光线垂直
C.与赤道交点处地方时为0:00 D.该分界线为昏线
2.此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围为( )
A.大于1/2 B.小于1/4 C.等于1/3 D.大于1/3
普通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固定的。某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该设备可在我国光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广泛推广。下图为“追日型”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 )
A.夏季的水平旋转角度小于冬季 B.夏季的垂直旋转角度小于冬季
C.夏季拉萨的垂直旋转角度比西宁更小 D.夏季拉萨的水平旋转角度比西宁更小
4.若新疆和田(37°N,80°E)的居民家安装了“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当北京时间12时时,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下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板块俯冲到软流层中发生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读图可以确定,图示甲( )
A.是沉积岩 B.不是沉积岩 C.是岩浆岩 D.不是岩浆岩
7.图示丙可能是( )
A.花岗岩 B.煤层 C.石英岩 D.大理岩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岩层①②③( )
A.都属于沉积岩 B.形成最早的是岩层①
C.可能储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D.沉积物主要来自岩层③
9.图中( )
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地垒 B.乙处岩石岩性脆弱,多孔隙
C.丙处河岸适合开垦农田 D.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叠层石发育于滨海区域,它是以蓝细菌为主的原核生物通过生长和代谢活动黏结沉积矿物颗粒而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由于蓝细菌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因此叠层石沉积结构蕴含了“日——地—月”关系的相关信息。根据对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10亿年前)叠层石沉积结构的研究,可知那时黄赤交角为29.9±0.7°,一天时长为17.0±0.7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相较于现今,中元古代晚期的地球( )
A.温带区域范围更大 B.极夜极昼区的范围更大
C.自转的角速度更慢 D.太阳直射区域范围更小
11.与周口店纬度相同的区域,在中元古代晚期较现今( )
A.冬至日的白昼更长 B.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更大
C.潮汐变化周期更短 D.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能反映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按照角度划分为24等份,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下图为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化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由图推测,该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为( )
A.立冬 B.大雪 C.冬至 D.大寒
13.当该地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节气时( )
A.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B.照进房屋内阳光面积最大
C.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河流袭夺是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距今8万年前,下图中河流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距今约3.7万年,古柴汶河袭夺了古沂河。完成下列小题。
14.图中河流袭夺依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下切侵蚀 B.侧向侵蚀 C.溯源侵蚀 D.溶蚀
15.袭夺发生后,关于各河段河流特征变化正确的是( )
①AB河段流速变慢 ②BD河段流向改变
③BC河段流量变大 ④EF河段流域面积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下列有关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所需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
A.古沂河落差比古柴汶河大 B.分水岭处的岩石疏松破碎
C.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 D.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空2分,共14分)
某学校地理社团组织野外探究活动,打算在不过河的情况下利用太阳高度及砖塔影长测算砖塔高度。他们在12月22日某时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为α=30°(如下图),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为22日14:00。过几个月后又测得某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β=60°,计算得知两次正午影长差为90米。
(1)请在图中左上角长方形框内画上指向标。(2分)
(2)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图中的β=60°时,太阳直射 。(4分)
(3)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判读,砖塔的高度约为 米(取整数),图中河流的大体流向为 。(4分)
(4)在砖塔的影子从乙→丙伸长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 (南或北)方向移动。日影为甲丙时,地球上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为 。(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读“地质构造剖面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甘肃省肃南县大红山型丹霞地貌是我国干旱气候区典型丹霞地貌的代表,由紫红色的层状砾岩和砂泥岩所构成,整体呈现“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岩壁上存在数十条层状凹凸地貌,并贴附或悬垂着紫红色的泥条,二者互相交织,形成大红山型丹霞地貌的特色。下图为肃南县大红山型丹霞地貌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判断A处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其成因。(6分)
分析大红山型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的原因。(6分)
据材料指出岩壁上凹陷岩层对应的岩石类型,并描述层状凹凸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沙粒在风的作用下,产生悬移、跃移、蠕移三种运动形式,形成风沙流,最终形成形态各异的风成地貌。图Ⅰ示意风沙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图Ⅱ示意我国风蚀蘑菇景观。
据图说明风沙流中沙粒的三种运动形式的主要差异。(6分)
结合风沙移动,简述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6分)
说明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原因(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