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同盟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教学目标】
①知道兴中会、同盟会的时间、口号和影响,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知道革命志士发动武装起义的概况,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同盟会建立的背景,认识三民主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孙中山、黄兴、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事迹,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三民主义的提出,广州黄花岗起义。
难点:三民主义的内涵和作用。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设置: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又是怎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的?
【设计意图】通过孙中山故事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环节二:整体感知
先导阅读:中国同盟会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领导武装起义的?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人物扫描】孙中山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了解孙中山早年经历,知道孙中山弃医从政,探究就过得方法,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问题设置1:孙中山思考出哪些救国之路?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答案提示:上书:学习日本进行变法,遭到冷遇,失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孙中山救国路线的转变,由改良到革命,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问题设置2:孙中山将从哪些方面进行革命呢?
【设计意图】通过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图以及教材,梳理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失败流亡海外的经历,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师指导:孙中山开始了海外流亡生活,流亡的同时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目标导学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问题设置1:清政府对这一反帝民间组织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提示:①《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高涨;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③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是华兴会、光复会,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得革命者产生了将各革命组织联合起来的愿望。
教师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图片了解同盟会创立的背景,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2:谁会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答案提示:①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了解孙中山革命党领袖地位,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问题设置3:阅读教材P48页,完成中国同盟会概况。
中国同盟会
时间
地点
政治纲领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答案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同盟会概况,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
教师指导: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和同盟会政治纲领之间的关系:
(三)目标导学三:革命志士的奋斗
问题设置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起了哪些革命起义?结果如何?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蔡绍南
安庆起义
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
答案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2:革命党人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答案提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以及文字史料,了解革命党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拓展延伸:】《苏报》案
《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1900年由湖南退休官僚陈范接办后逐渐转向革命。1903年5月章士钊担任主笔后,对《苏报》大加改良。6月,《苏报》发文介绍邹容的《革命军》,不久又摘登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积极宣扬反清革命主张。 6月底,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抓捕章炳麟等人,邹容主动投案,随后《苏报》被封。次年5月,章炳麟、邹容分别被判处三年和两年监禁,邹容后来不幸在狱中病逝,年仅20岁。“《苏报》案”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使革命浪潮空前高涨起来。
【课堂小结】
【课后检测】
1.(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
A.陈独秀 B.章炳麟 C.孙中山 D.陈天华
2.(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革命党人秋瑾曾写下“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体现了革命志士( )
A.支持虎门销烟的决心 B.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C.创办洋务企业的热情 D.坚定捍卫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意志
3.(2025·河南·中考真题)据统计,1894—1905年,类似兴中会的海内外革命团体共有60多个,这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提供了( )
A.思想基础 B.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群众基础
4.(2024·河北·中考真题)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答案提示:CBBC
【板书设计】
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叁 革命志士的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