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例

资源简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它各框节以本框为前提和基础,并以本框为线索来展开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框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和历练,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思维方式也趋向成熟,看问题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也在逐步发展。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资源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雾霾”天气的图片,提出问题: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到些什么?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看到图片之后的感悟。
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打消学生对哲学唯物辩证法部分学习的畏难情绪,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播放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视频《燃煤、机动车、扬尘成污染元凶》,提出问题:引发雾霾天气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属人为原因?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然后分小组讨论,总结出造成雾霾天气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通过观看视频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自己感悟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整个世界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得出: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三、教师提出问题: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学生思考这一问题,并举例说明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加深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得出: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四、多媒体出示有关雾霾天气的危害的材料,提出问题:1.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2.人为破坏自然会有什么后果?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5页,勾画重点,结合课本知识思考这两个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得出: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五、PPT展示:物联网的出现改变人们生活的图片,提出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物联网的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同学间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并总结物联网的作用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质疑的习惯,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本框的重点及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六、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6页,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有关联系的多样性的材料(判断题)
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思考这些判断题,然后进行抢答
通过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联系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七、教师总结: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联系以及联系的基本特征,多媒体展示所学知识点以及重难点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提炼所学要点的能力,并巩固强化重难点。
七、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采取小组积分激励机制,满分5分,各学习小组根据课上表现进行打分,具体如下:①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知识点讲解清晰准确的5分;②学生答题声音小,但知识点讲解到位的3-4分;③学生声音洪亮,但对知识的把握理解不是很准确的2-3分;⑤学生没有答对,但积极参与的1-2分;具体打分详情参考全班同学的建议给出。
八、教学反思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辩证法思想。本教学案例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雾霾天气入手引申出联系的概念,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联系就在我们身边,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道理。而后通过深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讲解联系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体现出生活处处有哲学的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本教学案例安排了必要的学生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们通过积极讨论、大胆质疑、踊跃发言锻炼了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实现。
整堂课下来,学生对有关联系的基础知识大都能够很好的掌握,但对于一些难点如: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知识理解不是很透彻、把握不是很准确,怎样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上突破重难点知识、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难点知识,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教育教学方面,我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相长,在教学的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知识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做一名永远像学生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也是我所追求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