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法治国家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法治国家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求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法治建设的目标)
(重点任务、主体工程)
(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一体建设
知识回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8.1 法治国家
课标要求 近年考情 考向预测
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1.2024.全国卷.高考真题/选择题 2.2024.新课标Ⅱ卷.高考真题/选择题 3.2024.湖北.高考真题/选择题 4.2024.浙江.高考真题/选择题 5.2024.湖南.高考真题/选择题 6.2023.海南.高考真题/选择题 7.2023.广东.高考真题/选择题 8.2024.安徽.高考真题/非选择题,结合其他内容综合考查“构建人民满意的高效能服务型政府” 9.2024.北京.高考真题/非选择题,结合其他内容综合考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涉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等内容。
1.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情境,考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意义和要求
2.综合法治中国建设的素材进行综合考查(注意多主体复杂情境命题),培育考生法治意识。
3.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我国政务服务的创新举措不断,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如何整治形式主义;应如何完善基层治理,赋能法治社会建设;国务院制定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
法治国家
1.内涵: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2.建设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措施:宪法实施、完备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意义: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长治久安。
1.内涵: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
2.建设法治政府
措施:政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自由裁量权。
意义:政府积极履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促进政府与公民沟通,形成互信互助关系。
1.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2.建设法治社会
措施: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
意义: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共识、维护秩序,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法治中国建设
知识体系构建
法治国家
核心考点一
含 义
原因 要求
基 本 特 征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②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1.法治国家是什么
原因 要求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利益)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立法保障)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执法和司法保障)
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②坚持良法之治
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①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合理性)
②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完备性)
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规范性)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公民权利: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等。如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获得物质帮助权、文化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公民权利≠公民政治权利
(1)按国家机关与非国家机关监督分类:
(2)按民主与法制监督分类
(3)按行政系统内部与外部监督分类
国家机关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下级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监察委)、司法机关的监督(法院、检察院)
非国家机关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纪委),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民主监督 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法律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上级政府、审计部门、下级政府的监督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党的监督;政协、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延伸拓展:关于监督的形式
2、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为什么)
①法治(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85相关链接)
③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国家机关层面);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公民层面);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国家层面)(88三段)
知识关联
法治国家的特征
建设法治国家措施
(1)推进宪法实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坚持良法之治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3.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措施要求 ①总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②推进 宪法实施 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要求:①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②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③建立完备的 法律体系 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措施: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 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④完善法律 实施机制 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措施:①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执法);
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守法);
③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
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
注意: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需要完善。
宪法解释:
是依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精神对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等所作的说明。
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权属于全国人大。
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
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我国的合宪性审查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备案审查:是指规范性文件在制定颁布后,按法定期限报同级或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由接受备案的人大常委会在法定期限内依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对其进行监督审查的活动。
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进行备案审查,是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全国人大要对审查中发现存在与宪法法律相抵触或不适当问题进行处理。
【相关链接P8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1)以宪法为核心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法律体系
宪法相关法
民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宪法
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法律层级
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着不同层级:宪法、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机关制定,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等。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如:《盐业管理条例》
如:《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从法律效力看: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1.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
2.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是杜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3.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形成。
4.推进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解析:建设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
解析: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解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解析: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易错明辨】
5.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保护公民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6.推进宪法实施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7.在法治国家,人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确认,并通过立法、执法加以保障
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8.党的领导为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坚持依法治国为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B
(2023·重庆·高考真题)我国外贸法以及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变迁过程如题表所示,由此可知( )
①外贸立法与改革之间呈现出了良性互动
②国务院在自贸区无权制定外贸行政法规
③先行先试是外贸法制定修改的必备程序
④国务院行使外贸管理权的方式逐步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表
1994年 全国人大确立外贸经营审批制度
2004年 全国人大取消外贸经营审批制度,确立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
2019年 经全国人大授权,在自贸区试点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
2022年 全国人大,外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近年来,广东某法院加强涉侨审判工作,健全“海外联络员”“归侨陪审员”等工作机制,大力推广跨境诉讼“云服务”,多措并举满足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司法需求,为促进海内外侨胞与家乡深度融合发展增添了法治成色。这种做法( )
①表明广东已经全面建成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②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
④旨在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践行司法为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2021年8月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提出,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这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
A.坚持文明规范执法
B.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C.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D.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D
1.法治国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的区分
3.理解监督的形式
4.为什么建设法治国家
5.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6.理解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
7.我国法律的层级及其效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