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
青春,是人类生命的激情澎湃的赞歌。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唱出力之歌;闻一多点燃《红烛》,映照出对红烛奉献精神的赞美和讴歌;昌耀登上《峨日朵雪峰之侧》,享受着攀登高峰的艰险与自我挑战的快乐;雪莱瞩目高空,唱出《致云雀》凌空飞翔的高傲与自由的歌。诗人笔下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他们用凝练的语言诠释着他们对青春的体验与感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群文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2、分析诗歌意象,体会意象背后的深刻内涵;
3、赏析诗歌,感受诗歌炼字选词之妙。
自学环节
【学习活动一】
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新诗”“自由诗”的特征
1、知人论世
(1)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______,对中国的新诗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________________。早年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等,历史剧_______等。
(2)闻一多,新月派代表诗人,他提出了“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本诗写作背景_____________ _。
(3)王昌耀,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等。本诗写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莱,英国___________,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_________之一。代表诗歌_________等,本诗写作背景___________ __。
《女神》
新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
《女神》
《屈原》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红烛》《死水》
20年代知识青年报效祖国
《昌耀抒情诗集》
文革前夕,反右扩大化
浪漫主义诗人
抒情诗人
《西风颂》
英国圈地运动、经济危机
2、文体知识——新诗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语言白话易懂的诗歌体裁。它打破了 旧体诗格律的束缚,
形式: 自由,分行排列;
内容:新颖,反映 新生活、新思想;
意象: 内涵丰富、重于修辞运用 ;
情感表达:直接强烈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1920年胡适。
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二】
1、 朗读诗歌,找出四首诗中分别写了哪些意象?(在书中圆圈标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四首诗分别运用哪些艺术手法?完成下列表格。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意象
意境(画面/氛围)
艺术手法
形象
情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意象
意境(画面/氛围)
艺术手法
形象
情感
太平洋象征着西方思潮带来的新文化运动
北冰洋象征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
红烛
太阳、石砾、滑坡、雄鹰、雪豹、蜘蛛
云雀
画面雄伟壮阔
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红烛形象
氛围凝重而又壮美
氛围清新明快
拟人、排比、叠词、反复,直抒胸臆
比喻、拟人、象征手法设问
视听结合、拟人、比喻象征、对比
比喻、对比、设问、反问
被五四精神唤醒的革命青年
甘于奉献牺牲的革命者形象
勇敢坚强的攀登者
追求光明、蔑视黑暗的诗人形象
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决心,颂扬工农大众
为祖国奉献的决心
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追求光明、蔑视黑暗
异:《立》《峨日》描写多个意象,营造意境;
《红烛》《致云雀》运用象征,托物言志多种手法刻画单个意象,凸显意象特征。
同:诗人选取的意象都具有个性化特质,都与其要表达的情感高度一致。
2、思考:四首诗运用的意象有何异同?
3、四个诗人青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青春的特点与时代有怎样的关系?
郭沫若、闻一多处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他们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所以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以自己的赤子之情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昌耀在文革前夕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但他没有消沉,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雪莱面对资本主义扩张造成人民的流离失所,因此发出对自由的呼唤。
他们青春的特点各有不同,都是积极向上,引领时代的。
【学习活动三】
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炼字选词之妙
三、赏析诗歌
1.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赏析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句。
(1)“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赏析句子)
答案 运用富有气势的排比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赞美讴歌“力”,形成奔涌喷薄的气势。
(2)“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赏析加颜色词语)
答案 加颜色词语是富有力量的动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眼前景物的雄伟壮丽和震撼人心。
2.赏析《红烛》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句。
(1)“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赏析加颜色字及整句)
答案 动词“破”和“沸”写出了诗人希望红烛能够燃烧熊熊的生命之火,照亮沉睡的中国,唤起世人奋起抗争。
这两句打破通常的思维逻辑和用词规范,不合情理却用得奇妙。
(2)“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赏析加颜色词语)
答案 “残风”象征黑暗反动的邪恶势力,“侵”字说明它不能容忍红烛创造光明,表明诗人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受到阻挠。“残”字也表明,这种黑暗的势力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阻挡光明的最终到来。
3.诵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句。
(1)“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赏析加颜色词语)
答案 使用含义丰富的限定性词语。“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我”并非达到峰顶最高处,而是处在用尽自己全部努力所达到的高度,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也暗示了“我”身后已经征服了不少困难;目前“我”所达到的高度来之不易,前面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还有差距。同时,也暗示着或许“下一刻”“我”又将超越自我,达到新的高度。
4.赏析《致云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句。
(1)“像一位诗人”“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赏析句子)
答案 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云雀的欢唱给诗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2)“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赏析句子)
答案 运用了通感手法。将云雀嘹亮的歌声想象为划破夜空的月光,强调夜晚云雀高飞欢唱,歌声清亮动人,透露出云雀向往自由、冲破黑暗时的快乐和果决。
拓展延伸
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4.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
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雪莱名言
一百多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曾这样激励青年一代: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
青春,如同朝阳,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风华正茂的我们,仿佛拥有着整个世界。
今天,广大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金句
  1. 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3.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4. 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5. 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金句
  6. 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7. 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
  8.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9. 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
  10.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