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期中检测卷(新考向)03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真切自然,毫无矫揉造作。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走投无路的战乱岁月,还是在政通人和的太平年代,他都kè① 恪 守自我本真,写作已然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展了一个新的时代,形xiāo② 销 骨立的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不为世俗折腰,以páng bó③ 磅礴 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A.矫揉造作 B.政通人和 C.开展 D.焕发【解析】C.“开展”指使从小向大发展;使展开等。不合语境,此处可用“开辟”。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1)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3)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5)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8)初中毕业之际,如果你要给同学留下奋发向上的赠言,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一句诗相赠,即: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湖心亭看雪》“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中“相公”是旧时对自己丈夫的尊称。B.《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C.《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该文选自《饮冰室合集》。D.“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解析】A.“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6.(贵阳质检)下列艾青的诗歌中,全部写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一项是( A )(3分)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太阳》 B.《向太阳》《鱼化石》C.《大堰河——我的保姆》《镜子》 D.《吹号者》《启明星》【解析】B.《鱼化石》创作于1978年,是诗人复出之后的代表作;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镜子》创作于改革新时期;D.《启明星》是艾青于1956年8月写的一首诗。7.你是运用怎样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的?请你结合《艾青诗选》的特点和具体内容进行阐述。(2分)示例:《艾青诗选》是诗歌集,阅读时,可以运用精读法、批注法,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情感,体会诗歌的理性美。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二)现代文阅读女儿的厨艺尤 今①此刻,在我眼里,女儿就像是一尾悠游于大海里的鱼。②她轻车熟路地领着我,来到了伦敦的鲜鱼店,身子胖胖圆圆的中年老板亲切地与她寒暄:“好一阵子没来了,忙些什么呀?”女儿答道:“到菲律宾出差呀!”胖子调侃:“今天一定是闻到鱼的鲜香,才赶来的,是吗?”女儿笑道:“是呀,别人有千里眼,我有千里鼻呢!”胖子又问:“你是不是要做刺身和寿司呢?”女儿说:“对!麻烦你给我一公斤三文鱼、一公斤金枪鱼、20颗特大的鲜带子。”③手拎那缠着海洋气息的海鲜,她赶往农贸商场,买瓜果蔬菜,又到超市去买了上好的牛柳和葡萄酒,然后回家。④准备处理食材前,她高声宣布当晚六人共餐的菜单:“开胃品是带子沙拉;主食有三道——三文鱼刺身、彩虹寿司、日式牛柳;甜品是奶酪蛋糕、草莓雪糕。”⑤我们“哇哇”连声惊叫,每一个叫声都裹着浓浓的笑意与满满的期待。⑥她不让我们帮忙,独自撑起一片天。我站在一旁,饶有兴味地看。在她童年与少年时代,我在厨艺上对她刻意的熏陶与训练,今日在他乡异国的伦敦,终于结出了“美丽的果实”。⑦我常常告诉她,烹饪是家里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吃得好,但是,我们也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挥霍在柴米油盐上。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烹饪如能周全地运筹帷幄,也能事半功倍。现在,看她“一心多用”那种行事方式,已经完全得到了我的传承。⑧她将三文鱼、金枪鱼、牛油果、黄瓜、芦笋、红萝卜等分别切块、切片、切丝。准备好了,便将煮好的米饭均匀地压在紫菜上,加入鲜鱼和其他配料,用竹片卷成寿司。每卷寿司均匀地切成八片,在盘子里摆成放射状,宛若一圈璀璨亮丽的彩虹。⑨接着,把牛柳用酱料腌了,搁置一旁;快刀把蒜头切成薄片,慢火在油里煎成金黄色。然后,细心地根据各人的要求,把牛柳分别煎成五分熟、八分熟和全熟。煎好了,便把熠熠发亮的蒜片撒在上面。⑩她那种比专业更专业的用心与严谨,着实令我击节叹赏! 新鲜带子要煎得恰到好处,是一大挑战,可居然也难不倒她。只见她用纸把丰腴肥美的带子弄干了,在热锅里放了牛油,信心满满地说:“每一面只要煎一分钟左右,便恰到好处。”柔嫩诱人的带子和淋上特殊酱料的新鲜菜蔬搭配得天衣无缝。 餐毕,看着大家脸上的惬意和满足,她突然转头对我说道:“妈妈,谢谢您。”我微笑地搂了搂她。知女莫若母,我清楚地知道,她向我道谢,是因为我在她懵懂无知的成长期,教会了她领略烹饪的美妙,也教会了她掌握烹饪的技巧。 烹饪,绝对不是枯燥无味的杂务琐事,它既是实用的技能,也是快乐的源泉。当年,在她满月后,我便把婴儿摇篮带进厨房,刻意让她培养起敏锐的嗅觉。到了三岁,我便让她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教她煎鸡蛋、教她烙马铃薯饼。训练的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次提升。由于我常常寓教于乐,把笑声镶嵌进烹饪里,所以,女儿一直非常享受烹饪。到她18岁负笈英国时,已能做得一手好菜了。 如今,独自生活于伦敦,不管工作多忙,她绝不亏待自己的胃囊。她能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煮出让自己味蕾惊艳的食物。 劳逸结合,人生因此而变得更为圆满、更为美好。(选自《幸福·悦读》,有删改)8.下列情节中不是发生在现在的一项是( B )(3分)A.女儿独自烹饪六人的晚餐 B.女儿站在凳子上学煎鸡蛋C.女儿去农贸市场买了瓜果蔬菜 D.女儿感谢“我”教会她烹饪技巧9.从全文看,对第⑥段中“美丽的果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女儿懂得了烹饪的美妙,掌握了烹饪的技巧。B.女儿拥有了快乐自信、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C.女儿明白了提供足够空间,才能让自己成长。D.女儿领悟了劳逸结合的人生更为圆满、美好。【解析】C.提供足够空间是母亲意识到的,因此不是“美丽的果实”,而是结出美丽果实的原因。10.阅读第②— 段,根据文意,完成下面表格。(4分)时间或地点 女儿的行为 “我”的感受鲜鱼店、农贸商场、超市 熟练地采购食材 欣慰处理食材前 高声宣布共餐的菜单 ③ 满满的期待 处理食材时 ② 用心严谨地处理食材 ④ 饶有兴味地看,击节叹赏 ① 餐毕 对母亲表达谢意 惬意、满足,清楚地知道11.第 段的内容能删掉吗?为什么?(5分)不能删去。这里是母亲回忆女儿成长过程中对她烹饪的熏陶与训练过程,引出下文的议论——劳逸结合,人生因此而变得更为圆满、更为美好,深化了文章主旨。与上文“我在厨艺上对她刻意的熏陶与训练”相呼应。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曹公奇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即使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选自《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有删改)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D )(3分)A.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B.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C.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D.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解析】D.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在最后一段: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 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C.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解析】A.根据第①段中的“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可知,分析不正确。C.根据第⑤段中的“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可知,分析不正确。D.根据第⑦段中的“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分析不正确。14.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分)运用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美国作家梭罗的话进行道理(引用)论证,用来证明“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这一论点(观点)。15.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4分)示例一: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时列举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 示例二: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所以不能删去。(三)古代诗文阅读妙赏亭[明]祁彪佳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选自《祁彪佳集》) 【注释】①暱(nì):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ōu):水中气泡。16.文中描述了妙赏亭的风光和位置,下列选项中属于直接指出妙赏亭位置的一项是( D )(3分)A.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B.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C.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 D.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解析】阅读全文可知,“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描写了妙赏亭建造的位置。故选D。17.根据《醉翁亭记》和本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景。下面是两个同学的对话。小锋:“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 悠闲自在 的心态。”小先:“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 得意 的心情。”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D )(3分)A.寓山之胜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B.时有云气往来缥缈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C.激石穿林 泉水激石(吴均《与朱元思书》)D.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而年又最高(欧阳修《醉翁亭记》)【解析】A.结构助词,的;B.时常,常常;C.动词,冲击,冲撞;D.高尚/年纪大。【参考译文】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竟然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使人忘记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的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寒 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 便不同。山中雪后[清]郑燮①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 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注释】①郑燮(xiè):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出身贫寒,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19.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填入诗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桃花 B.梅花 C.菊花 D.荷花【解析】根据《寒夜》中“寒夜”“火初红” 可知,诗中的情境是一个寒冷的夜晚,需要烧炉取暖。根据《山中雪后》中“雪满山”“冻”等可知,诗中的情境是一个下雪天,可判断出是冬天。桃花在春天开放,梅花在冬天开放,菊花在秋天开放,荷花在夏天开放。故选B。20.两首诗歌都展现了美好的情景。在《山中雪后》的前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寒夜》一诗中一、二句的情景。(4分)示例:冬天的夜晚,有客人来访,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茶。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我的城》系列纪录片是一部讲述“中国现代城市气质与精神”的纪录片,通过对城市里真实平凡却又特点鲜明的人物、城市生活固守传统却又潮流涌动的叙述,讴歌我们所生活的不平凡的城市和这个不平凡的时代。21.《我的城》栏目组在贵阳取景,预计第五站要来到你的学校,为迎接栏目组的到来,学校准备进一步整治校容校貌。下面是一位同学代表校团委拟写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通 知全校师生:①接上级通知,纪录片《我的城》栏目组将于本月24日来我校取景拍摄,②为呈现良好的校容校貌,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现作出以下要求:③一、全体师生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拍摄当天教师统一着工装,学生统一着秋季校服;④二、拍摄当天,全体师生禁止请假,无故不得缺勤;⑤三、各班教室及负责的卫生区域保持干净、整洁;⑥四、言行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随意扔垃圾。……××中学校团委××××年××月××日第②句词语搭配不当,将“创造”改为“营造”。第④句语言表达生硬,将“全体师生禁止请假,无故不得缺勤”改为“请全体师生准时到校”。22.为更好地展现贵阳的城市魅力,小兰同学向栏目组推荐了几组拍摄素材,其中不能很好地展现贵阳城市魅力的一项是( D )(3分)A.贵阳市大冲村虎山彝寨 B.贵阳黔灵山景区C.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 D.人民广场周边休闲人群23.甲秀楼作为贵阳的城市地标,最早为教育而建造。小兰在搜集城市资料时,还发现了下面一则信息。甲秀楼有两则长联:上联曰: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马撒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下联曰:数千仞高陵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忆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州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请概述该长联的上下联分别写了哪些内容。(6分)上联主要写了贵州的山川胜景、地理风貌;下联主要追忆了贵州历史。五、写作能力(60分)24.世界杯解说员贺炜曾说:“罗曼·罗兰说过,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他。西班牙队从头再来吧!难道向上攀爬的那条路不是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澎湃吗?”请你以“从头再来”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与要求:(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2)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3)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同步课件统编版九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新考向)讲解课件九上语文期中检测卷03范围:1-3单元一、书写水平(5分)1. 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真切自然,毫无矫.揉.造.作.。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走投无路的战乱岁月,还是在政.通.人.和.的太平年代,他都kè① 守自我本真,写作已然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展.了一个新的时代,形xiāo② 骨立的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不为世俗折腰,以páng bó③ 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恪 销 磅礴 2.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3.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A. 矫揉造作 B. 政通人和 C. 开展 D. 焕发【解析】C. “开展”指使从小向大发展;使展开等。不合语境,此处可用“开辟”。C4.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1) ,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3)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5)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毛泽东《沁园春·雪》)知汝远来应有意 凫雁满回塘 怀旧空吟闻笛赋 寄书长不达 又恐琼楼玉宇 稍逊风骚 (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8)初中毕业之际,如果你要给同学留下奋发向上的赠言,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一句诗相赠,即: ,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 《湖心亭看雪》“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中“相公”是旧时对自己丈夫的尊称。B. 《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C.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该文选自《饮冰室合集》。D.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解析】A. “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A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6. (贵阳质检)下列艾青的诗歌中,全部写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一项是( A )(3分)A.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太阳》 B. 《向太阳》《鱼化石》C. 《大堰河——我的保姆》《镜子》 D. 《吹号者》《启明星》【解析】B. 《鱼化石》创作于1978年,是诗人复出之后的代表作;C.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镜子》创作于改革新时期;D. 《启明星》是艾青于1956年8月写的一首诗。A7. 你是运用怎样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的?请你结合《艾青诗选》的特点和具体内容进行阐述。(2分)示例:《艾青诗选》是诗歌集,阅读时,可以运用精读法、批注法,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情感,体会诗歌的理性美。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二)现代文阅读女儿的厨艺尤 今①此刻,在我眼里,女儿就像是一尾悠游于大海里的鱼。②她轻车熟路地领着我,来到了伦敦的鲜鱼店,身子胖胖圆圆的中年老板亲切地与她寒暄:“好一阵子没来了,忙些什么呀?”女儿答道:“到菲律宾出差呀!”胖子调侃:“今天一定是闻到鱼的鲜香,才赶来的,是吗?”女儿笑道:“是呀,别人有千里眼,我有千里鼻呢!”胖子又问:“你是不是要做刺身和寿司呢?”女儿说:“对!麻烦你给我一公斤三文鱼、一公斤金枪鱼、20颗特大的鲜带子。”③手拎那缠着海洋气息的海鲜,她赶往农贸商场,买瓜果蔬菜,又到超市去买了上好的牛柳和葡萄酒,然后回家。④准备处理食材前,她高声宣布当晚六人共餐的菜单:“开胃品是带子沙拉;主食有三道——三文鱼刺身、彩虹寿司、日式牛柳;甜品是奶酪蛋糕、草莓雪糕。”⑤我们“哇哇”连声惊叫,每一个叫声都裹着浓浓的笑意与满满的期待。⑥她不让我们帮忙,独自撑起一片天。我站在一旁,饶有兴味地看。在她童年与少年时代,我在厨艺上对她刻意的熏陶与训练,今日在他乡异国的伦敦,终于结出了“美丽的果实”。⑦我常常告诉她,烹饪是家里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吃得好,但是,我们也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挥霍在柴米油盐上。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烹饪如能周全地运筹帷幄,也能事半功倍。现在,看她“一心多用”那种行事方式,已经完全得到了我的传承。⑧她将三文鱼、金枪鱼、牛油果、黄瓜、芦笋、红萝卜等分别切块、切片、切丝。准备好了,便将煮好的米饭均匀地压在紫菜上,加入鲜鱼和其他配料,用竹片卷成寿司。每卷寿司均匀地切成八片,在盘子里摆成放射状,宛若一圈璀璨亮丽的彩虹。⑨接着,把牛柳用酱料腌了,搁置一旁;快刀把蒜头切成薄片,慢火在油里煎成金黄色。然后,细心地根据各人的要求,把牛柳分别煎成五分熟、八分熟和全熟。煎好了,便把熠熠发亮的蒜片撒在上面。⑩她那种比专业更专业的用心与严谨,着实令我击节叹赏! 新鲜带子要煎得恰到好处,是一大挑战,可居然也难不倒她。只见她用纸把丰腴肥美的带子弄干了,在热锅里放了牛油,信心满满地说:“每一面只要煎一分钟左右,便恰到好处。”柔嫩诱人的带子和淋上特殊酱料的新鲜菜蔬搭配得天衣无缝。 餐毕,看着大家脸上的惬意和满足,她突然转头对我说道:“妈妈,谢谢您。”我微笑地搂了搂她。知女莫若母,我清楚地知道,她向我道谢,是因为我在她懵懂无知的成长期,教会了她领略烹饪的美妙,也教会了她掌握烹饪的技巧。 烹饪,绝对不是枯燥无味的杂务琐事,它既是实用的技能,也是快乐的源泉。当年,在她满月后,我便把婴儿摇篮带进厨房,刻意让她培养起敏锐的嗅觉。到了三岁,我便让她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教她煎鸡蛋、教她烙马铃薯饼。训练的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次提升。由于我常常寓教于乐,把笑声镶嵌进烹饪里,所以,女儿一直非常享受烹饪。到她18岁负笈英国时,已能做得一手好菜了。 如今,独自生活于伦敦,不管工作多忙,她绝不亏待自己的胃囊。她能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煮出让自己味蕾惊艳的食物。 劳逸结合,人生因此而变得更为圆满、更为美好。(选自《幸福·悦读》,有删改)8. 下列情节中不是发生在现在的一项是( B )(3分)A. 女儿独自烹饪六人的晚餐 B. 女儿站在凳子上学煎鸡蛋C. 女儿去农贸市场买了瓜果蔬菜 D. 女儿感谢“我”教会她烹饪技巧9. 从全文看,对第⑥段中“美丽的果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 女儿懂得了烹饪的美妙,掌握了烹饪的技巧。B. 女儿拥有了快乐自信、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C. 女儿明白了提供足够空间,才能让自己成长。D. 女儿领悟了劳逸结合的人生更为圆满、美好。【解析】C. 提供足够空间是母亲意识到的,因此不是“美丽的果实”,而是结出美丽果实的原因。BC10. 阅读第②— 段,根据文意,完成下面表格。(4分)时间或地点 女儿的行为 “我”的感受鲜鱼店、农贸商场、超市 熟练地采购食材 欣慰处理食材前 高声宣布共餐的菜单 ③ 处理食材时 ② ④ ① 对母亲表达谢意 惬意、满足,清楚地知道满满的期待 用心严谨地处理食材 饶有兴味地看,击节叹赏 餐毕 11. 第 段的内容能删掉吗?为什么?(5分)不能删去。这里是母亲回忆女儿成长过程中对她烹饪的熏陶与训练过程,引出下文的议论——劳逸结合,人生因此而变得更为圆满、更为美好,深化了文章主旨。与上文“我在厨艺上对她刻意的熏陶与训练”相呼应。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曹公奇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即使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选自《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有删改)1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D )(3分)A. 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B. 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C. 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D. 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解析】D. 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在最后一段: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D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A. 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B. 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C. 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D. 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解析】A. 根据第①段中的“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可知,分析不正确。C. 根据第⑤段中的“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可知,分析不正确。D. 根据第⑦段中的“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分析不正确。B14. 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分)运用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美国作家梭罗的话进行道理(引用)论证,用来证明“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这一论点(观点)。15. 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4分)示例一: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时列举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 示例二: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所以不能删去。(三)古代诗文阅读妙赏亭[明]祁彪佳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选自《祁彪佳集》) 【注释】①暱(nì):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ōu):水中气泡。16. 文中描述了妙赏亭的风光和位置,下列选项中属于直接指出妙赏亭位置的一项是( D )(3分)A. 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B. 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C. 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 D. 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解析】阅读全文可知,“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描写了妙赏亭建造的位置。故选D。17. 根据《醉翁亭记》和本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景。下面是两个同学的对话。小锋:“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 的心态。”小先:“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 的心情。”D悠闲自在 得意 18.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D )(3分)A. 寓山之.胜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B. 时.有云气往来缥缈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C. 激.石穿林 泉水激.石(吴均《与朱元思书》)D. 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而年又最高.(欧阳修《醉翁亭记》)【解析】A. 结构助词,的;B. 时常,常常;C. 动词,冲击,冲撞;D. 高尚/年纪大。D【参考译文】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竟然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使人忘记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的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寒 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 便不同。山中雪后[清]郑燮①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 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注释】①郑燮(xiè):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出身贫寒,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19. 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填入诗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 桃花 B. 梅花 C. 菊花 D. 荷花【解析】根据《寒夜》中“寒夜”“火初红” 可知,诗中的情境是一个寒冷的夜晚,需要烧炉取暖。根据《山中雪后》中“雪满山”“冻”等可知,诗中的情境是一个下雪天,可判断出是冬天。桃花在春天开放,梅花在冬天开放,菊花在秋天开放,荷花在夏天开放。故选B。20. 两首诗歌都展现了美好的情景。在《山中雪后》的前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寒夜》一诗中一、二句的情景。(4分)示例:冬天的夜晚,有客人来访,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茶。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B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我的城》系列纪录片是一部讲述“中国现代城市气质与精神”的纪录片,通过对城市里真实平凡却又特点鲜明的人物、城市生活固守传统却又潮流涌动的叙述,讴歌我们所生活的不平凡的城市和这个不平凡的时代。21. 《我的城》栏目组在贵阳取景,预计第五站要来到你的学校,为迎接栏目组的到来,学校准备进一步整治校容校貌。下面是一位同学代表校团委拟写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通 知全校师生:①接上级通知,纪录片《我的城》栏目组将于本月24日来我校取景拍摄,②为呈现良好的校容校貌,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现作出以下要求:③一、全体师生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拍摄当天教师统一着工装,学生统一着秋季校服;④二、拍摄当天,全体师生禁止请假,无故不得缺勤;⑤三、各班教室及负责的卫生区域保持干净、整洁;⑥四、言行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随意扔垃圾。……××中学校团委××××年××月××日第②句词语搭配不当,将“创造”改为“营造”。第④句语言表达生硬,将“全体师生禁止请假,无故不得缺勤”改为“请全体师生准时到校”。22. 为更好地展现贵阳的城市魅力,小兰同学向栏目组推荐了几组拍摄素材,其中不能很好地展现贵阳城市魅力的一项是( D )(3分)A. 贵阳市大冲村虎山彝寨 B. 贵阳黔灵山景区C. 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 D. 人民广场周边休闲人群23. 甲秀楼作为贵阳的城市地标,最早为教育而建造。小兰在搜集城市资料时,还发现了下面一则信息。甲秀楼有两则长联:上联曰: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马撒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D下联曰:数千仞高陵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忆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州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请概述该长联的上下联分别写了哪些内容。(6分)上联主要写了贵州的山川胜景、地理风貌;下联主要追忆了贵州历史。五、写作能力(60分)24. 世界杯解说员贺炜曾说:“罗曼·罗兰说过,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他。西班牙队从头再来吧!难道向上攀爬的那条路不是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澎湃吗?”请你以“从头再来”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与要求:(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2)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3)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期中检测卷(新考向)03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真切自然,毫无矫揉造作。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走投无路的战乱岁月,还是在政通人和的太平年代,他都kè① 恪 守自我本真,写作已然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展了一个新的时代,形xiāo② 销 骨立的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不为世俗折腰,以páng bó③ 磅礴 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A.矫揉造作 B.政通人和 C.开展 D.焕发【解析】C.“开展”指使从小向大发展;使展开等。不合语境,此处可用“开辟”。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1)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3)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5)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8)初中毕业之际,如果你要给同学留下奋发向上的赠言,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一句诗相赠,即: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湖心亭看雪》“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中“相公”是旧时对自己丈夫的尊称。B.《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C.《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该文选自《饮冰室合集》。D.“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解析】A.“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6.(贵阳质检)下列艾青的诗歌中,全部写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一项是( A )(3分)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太阳》 B.《向太阳》《鱼化石》C.《大堰河——我的保姆》《镜子》 D.《吹号者》《启明星》【解析】B.《鱼化石》创作于1978年,是诗人复出之后的代表作;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镜子》创作于改革新时期;D.《启明星》是艾青于1956年8月写的一首诗。7.你是运用怎样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的?请你结合《艾青诗选》的特点和具体内容进行阐述。(2分)示例:《艾青诗选》是诗歌集,阅读时,可以运用精读法、批注法,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情感,体会诗歌的理性美。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二)现代文阅读女儿的厨艺尤 今①此刻,在我眼里,女儿就像是一尾悠游于大海里的鱼。②她轻车熟路地领着我,来到了伦敦的鲜鱼店,身子胖胖圆圆的中年老板亲切地与她寒暄:“好一阵子没来了,忙些什么呀?”女儿答道:“到菲律宾出差呀!”胖子调侃:“今天一定是闻到鱼的鲜香,才赶来的,是吗?”女儿笑道:“是呀,别人有千里眼,我有千里鼻呢!”胖子又问:“你是不是要做刺身和寿司呢?”女儿说:“对!麻烦你给我一公斤三文鱼、一公斤金枪鱼、20颗特大的鲜带子。”③手拎那缠着海洋气息的海鲜,她赶往农贸商场,买瓜果蔬菜,又到超市去买了上好的牛柳和葡萄酒,然后回家。④准备处理食材前,她高声宣布当晚六人共餐的菜单:“开胃品是带子沙拉;主食有三道——三文鱼刺身、彩虹寿司、日式牛柳;甜品是奶酪蛋糕、草莓雪糕。”⑤我们“哇哇”连声惊叫,每一个叫声都裹着浓浓的笑意与满满的期待。⑥她不让我们帮忙,独自撑起一片天。我站在一旁,饶有兴味地看。在她童年与少年时代,我在厨艺上对她刻意的熏陶与训练,今日在他乡异国的伦敦,终于结出了“美丽的果实”。⑦我常常告诉她,烹饪是家里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吃得好,但是,我们也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挥霍在柴米油盐上。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烹饪如能周全地运筹帷幄,也能事半功倍。现在,看她“一心多用”那种行事方式,已经完全得到了我的传承。⑧她将三文鱼、金枪鱼、牛油果、黄瓜、芦笋、红萝卜等分别切块、切片、切丝。准备好了,便将煮好的米饭均匀地压在紫菜上,加入鲜鱼和其他配料,用竹片卷成寿司。每卷寿司均匀地切成八片,在盘子里摆成放射状,宛若一圈璀璨亮丽的彩虹。⑨接着,把牛柳用酱料腌了,搁置一旁;快刀把蒜头切成薄片,慢火在油里煎成金黄色。然后,细心地根据各人的要求,把牛柳分别煎成五分熟、八分熟和全熟。煎好了,便把熠熠发亮的蒜片撒在上面。⑩她那种比专业更专业的用心与严谨,着实令我击节叹赏! 新鲜带子要煎得恰到好处,是一大挑战,可居然也难不倒她。只见她用纸把丰腴肥美的带子弄干了,在热锅里放了牛油,信心满满地说:“每一面只要煎一分钟左右,便恰到好处。”柔嫩诱人的带子和淋上特殊酱料的新鲜菜蔬搭配得天衣无缝。 餐毕,看着大家脸上的惬意和满足,她突然转头对我说道:“妈妈,谢谢您。”我微笑地搂了搂她。知女莫若母,我清楚地知道,她向我道谢,是因为我在她懵懂无知的成长期,教会了她领略烹饪的美妙,也教会了她掌握烹饪的技巧。 烹饪,绝对不是枯燥无味的杂务琐事,它既是实用的技能,也是快乐的源泉。当年,在她满月后,我便把婴儿摇篮带进厨房,刻意让她培养起敏锐的嗅觉。到了三岁,我便让她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教她煎鸡蛋、教她烙马铃薯饼。训练的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次提升。由于我常常寓教于乐,把笑声镶嵌进烹饪里,所以,女儿一直非常享受烹饪。到她18岁负笈英国时,已能做得一手好菜了。 如今,独自生活于伦敦,不管工作多忙,她绝不亏待自己的胃囊。她能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煮出让自己味蕾惊艳的食物。 劳逸结合,人生因此而变得更为圆满、更为美好。(选自《幸福·悦读》,有删改)8.下列情节中不是发生在现在的一项是( B )(3分)A.女儿独自烹饪六人的晚餐 B.女儿站在凳子上学煎鸡蛋C.女儿去农贸市场买了瓜果蔬菜 D.女儿感谢“我”教会她烹饪技巧9.从全文看,对第⑥段中“美丽的果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女儿懂得了烹饪的美妙,掌握了烹饪的技巧。B.女儿拥有了快乐自信、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C.女儿明白了提供足够空间,才能让自己成长。D.女儿领悟了劳逸结合的人生更为圆满、美好。【解析】C.提供足够空间是母亲意识到的,因此不是“美丽的果实”,而是结出美丽果实的原因。10.阅读第②— 段,根据文意,完成下面表格。(4分)时间或地点 女儿的行为 “我”的感受鲜鱼店、农贸商场、超市 熟练地采购食材 欣慰处理食材前 高声宣布共餐的菜单 ③ 满满的期待 处理食材时 ② 用心严谨地处理食材 ④ 饶有兴味地看,击节叹赏 ① 餐毕 对母亲表达谢意 惬意、满足,清楚地知道11.第 段的内容能删掉吗?为什么?(5分)不能删去。这里是母亲回忆女儿成长过程中对她烹饪的熏陶与训练过程,引出下文的议论——劳逸结合,人生因此而变得更为圆满、更为美好,深化了文章主旨。与上文“我在厨艺上对她刻意的熏陶与训练”相呼应。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曹公奇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即使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选自《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有删改)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D )(3分)A.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B.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C.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D.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解析】D.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在最后一段: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 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C.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解析】A.根据第①段中的“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可知,分析不正确。C.根据第⑤段中的“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可知,分析不正确。D.根据第⑦段中的“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分析不正确。14.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分)运用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美国作家梭罗的话进行道理(引用)论证,用来证明“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这一论点(观点)。15.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4分)示例一: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时列举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 示例二: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所以不能删去。(三)古代诗文阅读妙赏亭[明]祁彪佳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选自《祁彪佳集》) 【注释】①暱(nì):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ōu):水中气泡。16.文中描述了妙赏亭的风光和位置,下列选项中属于直接指出妙赏亭位置的一项是( D )(3分)A.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B.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C.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 D.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解析】阅读全文可知,“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描写了妙赏亭建造的位置。故选D。17.根据《醉翁亭记》和本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景。下面是两个同学的对话。小锋:“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 悠闲自在 的心态。”小先:“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 得意 的心情。”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D )(3分)A.寓山之胜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B.时有云气往来缥缈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C.激石穿林 泉水激石(吴均《与朱元思书》)D.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而年又最高(欧阳修《醉翁亭记》)【解析】A.结构助词,的;B.时常,常常;C.动词,冲击,冲撞;D.高尚/年纪大。【参考译文】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竟然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使人忘记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的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寒 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 便不同。山中雪后[清]郑燮①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 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注释】①郑燮(xiè):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出身贫寒,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19.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填入诗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桃花 B.梅花 C.菊花 D.荷花【解析】根据《寒夜》中“寒夜”“火初红” 可知,诗中的情境是一个寒冷的夜晚,需要烧炉取暖。根据《山中雪后》中“雪满山”“冻”等可知,诗中的情境是一个下雪天,可判断出是冬天。桃花在春天开放,梅花在冬天开放,菊花在秋天开放,荷花在夏天开放。故选B。20.两首诗歌都展现了美好的情景。在《山中雪后》的前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寒夜》一诗中一、二句的情景。(4分)示例:冬天的夜晚,有客人来访,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茶。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我的城》系列纪录片是一部讲述“中国现代城市气质与精神”的纪录片,通过对城市里真实平凡却又特点鲜明的人物、城市生活固守传统却又潮流涌动的叙述,讴歌我们所生活的不平凡的城市和这个不平凡的时代。21.《我的城》栏目组在贵阳取景,预计第五站要来到你的学校,为迎接栏目组的到来,学校准备进一步整治校容校貌。下面是一位同学代表校团委拟写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通 知全校师生:①接上级通知,纪录片《我的城》栏目组将于本月24日来我校取景拍摄,②为呈现良好的校容校貌,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现作出以下要求:③一、全体师生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拍摄当天教师统一着工装,学生统一着秋季校服;④二、拍摄当天,全体师生禁止请假,无故不得缺勤;⑤三、各班教室及负责的卫生区域保持干净、整洁;⑥四、言行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随意扔垃圾。……××中学校团委××××年××月××日第②句词语搭配不当,将“创造”改为“营造”。第④句语言表达生硬,将“全体师生禁止请假,无故不得缺勤”改为“请全体师生准时到校”。22.为更好地展现贵阳的城市魅力,小兰同学向栏目组推荐了几组拍摄素材,其中不能很好地展现贵阳城市魅力的一项是( D )(3分)A.贵阳市大冲村虎山彝寨 B.贵阳黔灵山景区C.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 D.人民广场周边休闲人群23.甲秀楼作为贵阳的城市地标,最早为教育而建造。小兰在搜集城市资料时,还发现了下面一则信息。甲秀楼有两则长联:上联曰: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马撒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下联曰:数千仞高陵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忆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州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请概述该长联的上下联分别写了哪些内容。(6分)上联主要写了贵州的山川胜景、地理风貌;下联主要追忆了贵州历史。五、写作能力(60分)24.世界杯解说员贺炜曾说:“罗曼·罗兰说过,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他。西班牙队从头再来吧!难道向上攀爬的那条路不是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澎湃吗?”请你以“从头再来”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与要求:(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2)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3)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期中检测卷(新考向)03.pptx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期中检测卷(新考向)03(原卷版).docx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期中检测卷(新考向)03(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