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唐诗五首《饮酒》与《野望》对比阅读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唐诗五首《饮酒》与《野望》对比阅读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田园诗的生命对话:从苦闷到豁达
------《饮酒》与《野望》对比阅读
1.准确找出两首诗中描写田园之景的诗句,梳理诗中核心意象,能对比分析意象背后不同的情感基调。
2.通过自主圈画、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完成三个梯度任务,掌握 “抓意象、品炼字、联背景” 的古诗解读方法。
3.从田园诗的生命历程中获得启示,学会以积极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迷茫,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预习检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预习检测
王绩(585—644)
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
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野望》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预习检测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预习检测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gāo

田园的双面情绪
两组画面,两种心情
任务一:观景探情
1.自由朗读《饮酒》与《野望》,用波浪线圈出描写田园之景的句子
圈景:找田园诗句
2.从圈画的诗句中提炼核心意象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意象 意境
情感
《饮酒》
《野望》
菊、东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
宁静闲适、自由美好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树树、山山、落晖、牧人、猎马
萧瑟寂寥
孤独、苦闷
任务二:咬文嚼字
两诗中有哪些意思相近的词?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不能换成“望”字,因为“见”是 “不经意间看见”,没有刻意寻找的痕迹,呼应 “悠然” 的心境,体现陶渊明归隐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在,是 “达观” 的自然流露;
“野望”中的“望”也不能换成“见”,因为“望”是 “主动眺望”,带着 “寻找” 的目的,结合 “徙倚欲何依”(徘徊着不知依靠什么),可见王绩的迷茫与苦闷,是 “苦闷” 的外在表现。
“见”与“望”能否互换
“还”的主语是 “飞鸟”,“相与还” 是 “结伴而归”,带着自在、愉悦的意味,暗示陶渊明 “归园田” 后的归属感,是 “达观” 的生命状态;
“返”的主语是 “牧人”,“驱犊返” 是 “驱赶着牛犊返回”,动作带有 “被动感”,且牧人、猎马的 “返”,反衬出诗人 “无家可归” 的孤独(“欲何依”),是 “苦闷” 的生命状态。
“返”与“还”表达的意味是否相同
任务三:知人论事
陶渊明生活于东晋后期,当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他归隐后有两次出仕机会,晋末征他为著作佐郎,他辞而不就,宋元嘉时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仕,他也拒绝了。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
王绩隋末唐初人,经历了朝代更迭,自幼博闻强识,才华横溢,但他前朝旧臣的身份却让他处境异常尴尬,不得重用,只能在悲愤不平,孤寂无奈中虚度光阴,感叹怀才不遇。他曾三仕三隐,在官场和田园间徘徊。
背景链接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移居(其二)》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无人堪作伴,岁晚独悠哉!
--《黄颊山》
所嗟同志少,无处可忘言。
--《古意六首(其一)》
陶渊明
同样是远离官场、避世隐居,两人心境有何不同
王绩
苦闷彷徨
闲适达观
zhé
zhǎng
结合心境,思考二者的生命状态有何联系?
王绩
陶渊明
避世
苦闷
达观
失望
王绩的 “苦闷” 是陶渊明 “达观” 的 “前序”—— 陶渊明也曾有过官场挣扎(如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王绩此时的彷徨,正是陶渊明曾经经历的阶段;而陶渊明的 “达观”,是王绩未来可能走向的生命状态,二者共同构成 “从苦闷到达观” 的田园诗生命历程。
人生难免有迷茫苦闷的阶段,就像王绩的“薄暮望”;但只要找到内心的“归宿”(如陶渊明的“田园”),就能走向达观。这正是田园诗留给我们的生命智慧。
生命历程启示
课后作业
如果你是陶渊明,跨越历史的长河,你会给王绩怎样的劝慰 采用书信体写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