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五石之瓠》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五石之瓠》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
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
作者简介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经文,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构思精巧,擅长用寓言说理,文字汪洋恣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曾评价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惠子
姓惠名施,战国时期宋国人,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做过梁惠王(魏王)的相,惠子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组织人和支持者。
惠子与庄子本是朋友,本篇以及许多篇章中所写惠子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子的思想。
解题
“五石之瓠(hù)”指什么?
石shí:现在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
石shí:现在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此义在古书中读shí)“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1石=10斗=60千克 5石=50斗=300千克
五石(shí)之瓠(hù)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 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píng)澼(pì)絖( kuàng)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shuì)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ú)!”
疏通词句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 ...
【补充注释】
贻:赠送。实:盛放,容纳。以盛水浆:省略句,以(之)盛水浆。用大葫芦盛水浆。坚:形容词,硬度。举:拿起。为:因为。
固:实在,确实。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据统计,先秦至秦汉时代,有关宋国的蠢人蠢事就有20个。孟子的“拔苗助长”主角是宋国人;庄子说去南方做衣帽生意,结果去了一看,人家全身都是纹身根本不穿衣服,赔得血本无归的笨商人,也是宋国人;韩非子说那个傻傻“守株待兔”的人,还是宋国人。列子说有个在路上捡了别人掉的借据,就自以为发了大财,成了大财主,因此走起路来趾高气昂的农民,还是宋国人。
各国说起宋国,基本就是这种情况:
齐人:“我给你讲个笑话吧!”
鲁人:“好啊~”
齐人:“从前有个宋国人...”
鲁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中国最早的地域黑
疏通词句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补充注释】
方:药方。制成药冬天涂在手上,可防冻疮。 鬻技:出售制药的秘方。 鬻:卖,出售。 以说:以(之)说。
疏通词句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补充注释】
一:同一,同样的。或以封:或,有的人。以,凭借。以封,以(之)封。大樽:大瓠形似大酒樽,拴在身上可使人漂浮渡水,俗称腰舟。而:连词,表转折。将:动词,带领(军队)。裂地:割地,划地。
海南黎族原始特有的渡水工具
 渡水腰舟
宋人→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鬻技百金
惠子→
盛水、做瓢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
五石之瓠
客→
庄子→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不龟手之药
以说吴王
获裂地之赏
思考:两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大家各有什么处置方式?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
惠子: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
对比衬托
同样作为正面典型,庄子和客是一类人吗?
庄子与客
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不同:
客:本质处于功利的心机
庄子:将五石之瓠用于“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完全脱离功利心,隐含着精神的大自由。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 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chū
“大瓠之用” 达到的境界
——身心两闲,优游从容;
“大樗之用” 达到的境界
——保全自身,逍遥自在。
——---两者都达到了自由逍遥、游于世间的状态。 (无用之用)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列御寇》)
庄子的大用
古代那些温习功课准备科考的士子们,他们桌子上摆着“四书五经”之类的高头讲章,但若我们去翻翻他们枕头底下,一定是放着一本《庄子》。有庄子垫底,他们的心里踏实多了。考中的,便高淡阔论高视阔步地去治国平天下,做儒家;考不中的,回到陋室,凄凄凉凉,头枕庄子,做一回化蝶之梦,或南柯之梦,也是一剂镇痛良方。而梦醒之后,悟出“世事庄周蝴蝶梦”,齐贵贱,等生死,则眼前无处不是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身旁无处不是周行不殆的造化之机——庄周庄周,本即是康庄大道周行不殆之意也!
——鲍鹏山
有人说:“儒道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从整体上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了中华文化既出世又入世的‘理想主义’的民族性格,请结合本单元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儒道两家的思想互补之因:
存在差异是前提,互补就是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儒家——社会伦理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道德完善+社会责任
道家——哲学问题(人与自然/自我的关系),宁静和谐+超越世俗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
入世,既以天下为己任,锐意进取,建功立业 【儒】
出世,又超然通达,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道】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中国文化的三家合起来是一个,佛家叫做“明心见性”;道家叫做“修心炼性”;儒家叫做“存心养性”。所有文化都是对生命的探讨,只是研究方向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