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024)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课件(共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2024)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课件(共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浣溪沙(课标 感慨时运)
采桑子
相见欢
如梦令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4.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作“长短句、曲子词、乐府、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2011课标]、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八上]、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八上]等。豪放派的代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下)等。
知识链接
宋词简介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shì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jī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sàn佚yì。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朗读指导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依旧是去年的天气、旧时的亭台。夕阳西下何时再回来
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飘去,好像曾经见过的燕子又飞回来。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
整体感知
1、诗歌大意
1.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
品味赏析
②情感:“夕阳西下几时回”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落寞,以及叹息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着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①炼字:“新”“旧”对比,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几时回”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而又知其难返的情感。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②写作手法: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景中寓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的伤别怀旧之情。
①炼字:“独”字道出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徘徊”是动作描写,反映出词人的心绪不宁。
③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谁都无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④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修辞的角度)
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变式提问:请具体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词人的情感变化。(3分)
①“花落去”表达了词人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1分);
②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词人带来一丝喜悦(1分);
③但物是人非,词人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1分)。
《浣溪沙》这首词主要写词人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伤春惜时的惆怅(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 ),表现了词人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落寞孤独,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
小 结
中考链接
(比较阅读·同意象)本词中的“夕阳西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分)
晏殊的《浣溪沙》借夕阳西下之景抒发自己惜春伤时的惆怅与落寞,以及叹息年华将逝的伤感(1分);《天净沙·秋思》中作者以“夕阳西下”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氛围,抒发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