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把握逻辑要义(复习课件)(共38张PPT)(江苏专用)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2课 把握逻辑要义(复习课件)(共38张PPT)(江苏专用)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逻辑框架
第1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3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4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2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把握逻辑用义
第02课
目 录
考情分析·命题预测
1.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3.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5.
体系构建·思维导图
2.
真题溯源·考向探究
4.
01 考情分析·命题预测
考情分析·命题预测
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未考查 未考查 未考查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未考查 未考查 未考查
考情分析·命题预测
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该部分内容考查频率较高,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考点集中在形式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内容、要求以及应该排除的逻辑错误等方面。
2.从命题思路上看:近5年全国卷及地方卷(天津、广东、浙江、北京等)均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逻辑规律。以生活案例(如广告宣传、时政辩论、日常对话)为背景,考查规律识别能力;命题素材聚焦现实逻辑冲突,包括时政热点、社会现象、经典论辩案例,要求考生运用逻辑规律解构错误论证。
命题预测 2026年高考会更加注重:
核心考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现实应用。
命题趋势:从选择题为主转向主客观题结合,情境素材聚焦时政热点与生活逻辑冲突。
高频错误:偷换概念(同一律)、自相矛盾(矛盾律)、两不可(排中律),需强化案例识别训练。
素养导向:通过逻辑规律考查科学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备考建议:优先掌握“规律—错误—案例”对应关系,关注2023-2025年时政辩论中的逻辑漏洞分析。
复习目标 1.准确区分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科学把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正确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
2.能够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避免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确保思维的确定性;
3.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让思维合乎逻辑,在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等活动中,能运用逻辑思维清晰表达观点、有效进行沟通。
考情分析·命题预测
02 体系构建·思维导图
体系构建·思维导图
把握
逻辑要义
“逻辑”的
多种含义
“规律”同义
“逻辑规律与规则”
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逻辑学”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他律
逻辑思维的
基本要求
03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的不同用法
01.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02.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一)逻辑的研究对象/不同用法
1.与规律同义:作为规律的逻辑,是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2.指逻辑规律与规则:作为逻辑规律的逻辑,是思维领域内的客观规律。逻辑规则是根据思维的规律制定的。逻辑规律与规则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作为”思维方法“的逻辑:作为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的逻辑,指某种理论、观点。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4.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1)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
(2)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
(二)逻辑学研究的目的:
1.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
2.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一)逻辑学的含义: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学问)
2.广义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把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学问称为辩证逻辑。
3.二者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相关链接:逻辑学的产生
其他高等动物也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高等动物,在于人可以对自己的推理进行“反思”,思考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可以推出的,什么样的推理是错误的、不能推出的。
对这种“可推”与“不可推”的规律与规则的思考与把握,条理化、系统化,就构成了逻辑这门学问。
在逻辑学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代中国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为逻辑学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二)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1.推理的结构: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与规则。
(1)从推理的内容看,一个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须是真的;
(2)从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证推理结论是真的,形式必须是有效的。
结论: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三段论规则:所有M是P(大前提)
所有S是M(小前提)
所有S是P(结论)
SMP都是逻辑里的概念变项,必须是大写。
M:中项,S:小项,P:大项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三)推理在日常思维中的运用
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
2.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
(四)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
1.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2.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注意: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知识总结:形式逻辑(狭义逻辑学)
1.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2.推理结构: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3.形式结构: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的形式结构,简称形式结构。
4.推理逻辑: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5.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6.日常运用:论证和论辩
7.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广义逻辑学的基础、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典例01.(24-25高三上·江苏宿迁·开学考试)一天,初学逻辑的小明和小芳一起进行推理练习。
小明: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
小芳: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
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确的,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真的。这说明( )
A.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唯一条件
B.在形式逻辑中,前提的真实性对推理结果的真假无关紧要
C.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D.形式逻辑结论的真假既取决于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也取决于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D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
在形式逻辑中,前提的真实性对推理结果的真假具有直接影响
材料强调的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不体现其核心任务
典例02.(25-26高三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某从网上看到某品牌直播售卖多半袋方便面,其网页宣传也出现“大份量,倍满足”等字样,以为方便面的克重较之前多了一半,于是购买了一箱。在收到货品后,他发现这次购买的该品牌多半袋红烧牛肉面“净含量:面饼+配料129克;面饼:110克”,而之前该品牌红烧牛肉面“净含量:面饼+配料104克;面饼:85克”。张某提出疑问,既然叫“多半袋”,那么商品克重较以前应该要多一半才对。于是张某要求退货,但遭到商家拒绝。商家回应说,“多半”是商标,产品具体克重以包装上显示的为准。张某不认可商家的回应,遂决定直接向法院起诉维权。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多半”一词直接指向食品份量特征,商家不宜以“多半”为商标,避免消费者误解。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商家为何不宜以“多半”为商标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典例02.(25-26高三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多半”一词直接指向食品份量特征,商家不宜以“多半”为商标,避免消费者误解。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商家为何不宜以“多半”为商标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答案】①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②商家以“多半”为商标,涉嫌偷换概念,容易误导消费者根据生活常识把“多半”理解为方便面的克重比之前多一半。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01.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02.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03.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2.公式:“A是A”,A既可以代指概念,又可以代指判断。
3.公式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4.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5.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①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②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6.同一律与变化发展(同一律的条件性):
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2.公式:“A不是非A”,A既可以代指概念,又可以代指判断。不能自相矛盾
3.公式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4.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5.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两可)
6.逻辑矛盾VS辩证矛盾:
(1)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2)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3)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2.公式:“A或者非A”。
3.公式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4.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5.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背排中律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6.排中律VS矛盾律: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 与非A必有一真。矛盾律表明,论断A 和非A ,必有一假,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要求 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自身同一) 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错误  “偷换概念”或 “偷换论题” “自相矛盾”(“两可”) “两不可”
举例 A:这个苹果看起来很圆。(形状) B:这个苹果看起来很甜(味道) →前后不一致,违反同一律 这个苹果是圆的,这个苹果又是方的(同时肯定苹果即圆又方) →违反矛盾律 我不认为这个苹果好吃,也不认为这个苹果不好吃
(同时否定苹果好吃/不好吃)
→违反排中律
1.口诀:
偷换概念或论题,同一律上出问题,
两可违反矛盾律,必有一个假判断,
两不可违反排中律,必有一个真判断。
2.做题技巧:
“必有一假”→运用矛盾律;
“必有一真”→运用排中律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典例03.(2025·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形式逻辑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和方法帮助人们思考问题,正确表达思想。它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提供了检验有效推理和无效推理的标准。可见,一个真前提要推导出真结论( )
A.取决于前提和结论的思想内容
B.取决于思维的形式结构
C.取决于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D.要选择正确的推理形式
B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而不是取决于取决于前提和结论的思想内容、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也不是要选择正确的推理形式,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典例04.(2025高三·江苏·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精神产品。某部影片在快节奏、强反转的悬疑惊悚故事中融入喜剧元素,传达了舍生取义、铲奸除恶的家国情怀,该电影的这种表达形式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对此,小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不赞成用娱乐的方式表达严肃题材,我也不赞成不能用娱乐的方式表达严肃题材。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小明的逻辑思维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小明的逻辑思维是错误的,违反了排中律,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否则就会犯“两不可”错误。“用娱乐的方式表达严肃题材”和“不能用娱乐的方式表达严肃题材”是矛盾关系,不可同假。
04 真题溯源·考向探究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易错易混
1.“逻辑”就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纠正:“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
纠正:“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形式逻辑特别关注论据问题。
纠正: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4.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是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
纠正: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易错易混
5.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
纠正: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6.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纠正: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7.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纠正: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8.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纠正: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易错易混
9.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
纠正:狭义的逻辑学是指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属于广义的逻辑学。
10.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纠正: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纠正:这一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山林的幽静,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属于辩证矛盾。
12.有人问:“有没有飞碟 ”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没有,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纠正:这种回答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没有飞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认识问题。排中律只是在逻辑上要求对两个矛盾判断明确地肯定一个,并不要求必须马上肯定一个。
05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时政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历史接力是一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的,党和国家事业是一程接着一程向前推进的。前三分之二人生用钢枪保卫人民、后三分之一人生用锄头造福人民的开国将军甘祖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工人王进喜,“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援藏干部孔繁森,用无私的爱心和智慧点亮千万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燃灯校长”张桂梅……牺牲、奋斗、创造,从革命年代“敢教日月换新天”,到改革岁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再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一代代优秀中华儿女不惧风雨,勇敢前行,创造辉煌。
何以担当?唯有成才:青年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时政背景
如今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青年手中,唯有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劲,作出不负人民、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贡献,才能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
人才为先,方能致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挥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的辐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呈现出日益繁荣之势,队伍不断壮大,作用不断凸显,成为科技研发创新的生力军,在国家各项科研创新重大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蛟龙”号深海调研,到嫦娥五号高空探月,越来越多青年人成为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的骨干。然而,在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论资排辈、圈子文化等现象依然存在,基本科研业务费对青年科技人才资助不够,青年科技人才待遇偏低等。
何以担当?唯有成才:青年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时政背景
在新时代的浪潮里,“青春风暴”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而来。当代的中国青年,不仅重塑着社会的精神风貌,在科技方面也锐意进取。他们以青春的活力和冲劲,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蓬勃力量,让青春在践行雷锋精神中熠熠生辉。
何以担当?唯有成才:青年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命题预测
材料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青年勇当逐梦科技的先锋。高校实验室中,青年科研人员为攻克芯片技术难题,日夜钻研。他们跳出传统研发思路,运用新算法,从材料微观结构探寻突破方向,还引入量子物理等跨学科知识,开展创新性研究。创业孵化基地里,青年创业者敏锐把握科技走向,将人工智能融入医疗、教育领域。他们突破常规,开发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利用AI助力医生精准判断病情;打造个性化在线教育平台,依据学生情况定制学习路径,打破传统教育的固有局限,尽显创新活力。
结合材料,分析青年科研人员和创业者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创新思维方法。
何以担当?唯有成才:青年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时政解读·素养提升
命题预测
结合材料,分析青年科研人员和创业者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创新思维方法。
【答案】①联想思维方法:青年科研人员将量子物理与半导体技术相结合,青年创业者把人工智能与医疗、教育领域深度融合,通过迁移和想象,建立起不同事物之间的新联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②逆向思维方法:青年科研人员不再局限于传统研发思路,从相反方向,即从材料微观结构出发探寻芯片技术解决方案,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③发散思维方法:面对芯片技术难题和各领域发展需求,青年科研人员和创业者从多个角度思考,如科研人员运用新算法、引入跨学科知识;创业者借助AI的不同能力、依据学生不同情况等,这是发散思维。
何以担当?唯有成才:青年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