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TOP20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光合有效辐射是指波长范围在400~710纳米能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太阳辐射。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次年6月收割)和玉米(6~7月种植,当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获),光合有效辐射的强度对粮食作物的产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下图示意1971~2020年河南省平均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月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南省的光合有效辐射( )
A.仅受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影响 B.夏季与太阳辐射相关性强
C.秋季变化速率为一年内最快 D.年内变化较太阳总辐射快
2.光合有效辐射对河南省作物生长制约明显的月份是( )
A.5月份 B.6月份 C.8月份 D.10月份
2025年,世界某陆地沿岸地震监测站监测到了一次地震发生过程,震级为6级,地震与潮汐作用使岛屿沿岸海水水位明显上涨。下图示意该地震监测站所在区域局部等高线和等莫霍面深度线空间分布,甲、乙、丙、丁为该区域的四个地形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本次地震的震源地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软流层的下部 B.上地幔的顶部
C.地壳的硅镁层 D.地壳的硅铝层
4.图示中的甲、乙、丙、丁四地( )
A.甲为陆上的小盆地 B.乙为海底的小山地
C.丙为陆上的小高原 D.丁为海底的小盆地
5.本次地震中,图示中的等值线( )
A.0千米等莫霍面深度线变大 B.乙处的0千米等高线将向外扩大
C.-1千米等高线将会向西移 D.10千米等莫霍面深度线将向西移
2025年暑假,小明在跨亚欧大陆研学旅行途中,当客机从某地机场起飞后,发现晨日(日出时刻太阳)一直在客机的东北侧,经1小时到达目的地后,小明发现晨日依然在客机窗户的东北侧。左图示意小明本次旅行途中的四个城市;右图为客机刚起飞时的北京时间及客机速度,飞行途中,客机大致保持相同的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小明出发城市为图示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7.客机飞行的方向大致是( )
A.正西 B.正东 C.西北 D.东南
8.客机到达目的地时,当地的地方时为
A.7月3日4:20 B.7月4日5:20
C.7月4日10:20 D.7月5日11:20
袭夺湾地貌是河流水系在重构过程中形成的标志性地貌,表现为被夺河流在袭夺点突然转折形成的弯道。桌子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东部,研究表明,桌子山水系在地质史上存在着明显的水系重构过程,形成较为典型的袭夺湾地貌。下图示意目前桌子山水系分布,甲、乙、丙、丁为桌子山水系的四条河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有利于桌子山水系重构的地质条件有( )
①山地东西两侧岩性差异大 ②山地东西两侧地质活动的频率差异大
③山地东西两侧相对高度差异大 ④山地东西两侧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桌子山水系在重构过程中( )
A.甲河水量明显减少 B.乙河段流程明显变短
C.丙河流的流向改变 D.水系分水岭向东移动
11.袭夺湾地貌为图示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蜂窝状盐洞穴一般发育于渗透性较好、岩性松散、粒径混杂的砂岩层。我国广东省丹霞山景区中的阳元山景区的锦石岩段山地,气候湿润,岩壁陡峭,发育有较为典型的蜂窝状盐洞穴地貌。研究表明,随着洞穴的持续变深,蜂窝状盐洞穴形成的速度会明显变快。左图示意蜂窝状盐洞穴形成机理,右图示意锦石岩段山地蜂窝状盐风化洞穴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蜂窝状盐洞穴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化作用 D.流水溶蚀
13.锦石岩段山地蜂窝状盐洞穴在形成过程中( )
①降水利于盐分的输送和迁移②缓和的坡地利于盐洞穴展现
③光照条件较差的阴坡,盐洞穴更易形成④疏松的砂砾岩体利于盐分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洞穴变深后,蜂窝状盐洞穴发育加速的原因是( )
A.洞穴储水,岩壁易被软化 B.裂隙增多,结晶速度增快
C.岩壁陡峭,风化条件加强 D.岩壁崎岖,水盐输送变快
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海拔约2800米)气候干旱,在鸭湖地区形成的水上雅丹地貌是中国乃至全球罕见的自然奇观,其形成是地质构造、气候演变与水文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鸭湖区的钙质粉砂岩是在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下,蒸发作用强,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析出胶结形成。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典型水上雅丹残丘地貌沉积地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鸭湖地区在地质史上( )
A.地质环境在持续地抬升 B.有向湿润环境演化趋势
C.经历堆积侵蚀交替演化 D.后期受流水作用较显著
16.雅丹残丘中的透镜体形成时期( )
A.气候经历了明显的剧烈变化 B.风力的堆积作用在持续影响
C.湖泊水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D.入湖河流流量一直较为稳定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是太阳系内的重要恒星天体,地球是目前人类可探测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月球和太阳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地球上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图1示意农历二十二地、月、日位置,图2示意日、月对地球的不同影响场景。
(1)说出日、地、月对图2甲生产场景的影响方式,并阐述一日内该发电装置发电量的变化。
(2)乙生产场景与太阳辐射有关,并从地球外部圈层作用的角度阐述其动力来源的发生机制。
(3)月相是月球对地球最直接的影响形式,说出图1中月相形状,并阐述未来半个月内月相的变化特点。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冰川在一定时段内固态与液态水的收支差值(即冰川的补给量与消耗量的差值)。冰川消融条件下产生冰川表碛覆盖层。托木尔冰川位于天山西部温宿县境内,冰川面的部分地区覆盖有一定厚度的表碛覆盖层。经研究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托木尔冰川表碛物覆盖厚度在不同海拔、不同厚度下对冰川的物质平衡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下图示意不同海拔表碛厚度与冰川物质平衡量的变化。
(1)说出托木尔冰川表碛覆盖厚度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变化原因。
(2)在地质稳定条件下,推测未来托木尔冰川变化特点并给出变化依据。
(3)指出3500m左右位置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表碛覆盖厚度临界值,并说出判断理由。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冠岩地下河位于桂林石灰岩岩溶地貌区,该地区地质史上出现了明显的地质变化。冠岩地下河发源于海洋山来华岭碎屑岩地区,自灵川县南圩峰林谷地边缘潜入地下,在冠岩页岩层排入漓江。冠岩地下河水质清冽优质,但近年来,受不合理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部分山地出现严重的石漠化现象,冠岩地下河经常出现淤堵,注入漓江的水流量变少。下图示意冠岩地下河地貌剖面。
(1)冠岩地下河主河道区在古地质历史时期为地势较低的河谷区,试说明缘由。
(2)简述冠岩地下河水质较为优质的地质条件。
(3)从人类生产活动的角度,分析冠岩地下河出现淤堵的原因。
(4)结合上题分析,就冠岩地下河淤堵现象,提出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C
6.B 7.A 8.B
9.B 10.D 11.D
12.C 13.B 14.A
15.C 16.A
17.(1)影响方式:日、地、月引力作用引起的地球潮汐变化。变化:发电量具有明显的波动变化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一日内可以发电四次。
(2)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地球上的水圈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蒸发进入大气圈;通过大气的输送作用带至高山地区形成降水,汇入河流;在地形的落差作用下通过能量的转换来完成发电。
(3)形状:下弦月。变化特点:月相最先呈现半轮亮面,亮面朝东,然后半轮亮面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农历初一过后,亮面逐渐变大,最后再呈现半轮亮面,亮面朝西。
18.(1)特点:随海拔升高表碛覆盖厚度逐渐降低。
原因:冰川表碛覆盖层是冰川消融条件下产生的;海拔越高,冰川的消融条件越差;海拔越高,冻融风化条件差,冰碛物质较难产生或出露。
(2)变化特点:冰川退缩;面积减小;冰川逐渐破碎化;部分冰川消失。
依据:托木尔冰川不同海拔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表明冰川消融量大于补给量;气候变暖,冰川面积会减小,破碎化,甚至消失。
(3)临界值:0.25m厚度。(在0.23~0.26m内均可)
理由:冰川物质平衡值在3500m位置出现明显的变化;冰川物质平衡值由降低向升高转折;表明3500m处0.25m厚度为临界值;此处冰川表碛覆盖厚度对冰川的消融作用发生突变。
19.(1)主河道区顶部峰丛河谷区较高位置分布有鹅卵石河相沉积物质;表明在地质史上主河道区地势较低,为河谷区;与上游落差大,河流水量较大,以粒径较大的鹅卵石沉积物为主。
(2)源头地区以碎屑岩为主,地表径流在下渗过程中净化作用强;冠岩地下河为地下暗河,大部分河段都在地下流动,受人类活动影响小;页岩层能有效阻滞水流,过滤杂质;地下暗河落差小,流速慢,利于泥沙物质沉积。
(3)人类生产活动破坏山地林地环境,导致山地石漠化,林地固土、调蓄径流能力变弱,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降水过程中地下暗河流速加快;降水过程中注入地下暗河的泥沙物质增多;天井区因植被的破坏,降水地表径流增强,落入地下暗河的鹅卵石增多。
(4)植树造林,恢复山地植被,重点地区封山育林,治理石漠化土地;清理冠岩地下河出口处淤积的泥沙和鹅卵石,恢复河道行洪能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林,减少传统农业生产对山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修建蓄水拦砂坝、蓄水池等水利设施,增强流域调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