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4章综合测试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选项是几位同学的课堂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用皮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尺的最小刻度是1分米B.用量筒测得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升C.一只铅笔大约长15厘米D.某市2019年冬天最低气温是-6℃,读作零下六摄氏度2、环境对生物会产生影响,下列情境中能说明这个道理的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大树底下好乘凉(第2题图) (第3题图)3、从“天宫”空间站可以观测到地球在转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 B. 地球表面布满纵横交错的经纬网C. 以“天宫”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D. 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做匀速直线运动4、小华坐在火车甲上,看到旁边的火车乙向东行驶,下列不可能的是( )A.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东行驶 B.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停在站台上C.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西行驶 D.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向东行驶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下列v-t和s-t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其中能反映龙舟甲与其它龙舟在途中出现船头并齐的是( )6、某人通过GPS发现在电脑显示屏上有如图所示图像,两架飞机分别位于甲、乙处。则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⑤低纬度 ⑥中纬度 ⑦高纬度A. ①④⑤和①④⑥ B. ②③⑥和②③⑥ C. ②④⑤和①④⑥ D. ②③⑤和①④⑦(第6题图) (第7题图)7、如图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 )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红光 D. 紫光8、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开始工作。火星是人类走出地月系开展太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因为火星与地球邻近目环境最为相似。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 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C. 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D. 祝融号登陆火星后质量减小9、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翟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 B. 木板上的小孔必须是圆形的C. 物体离小孔越远,墙壁上的像越大 D. 该现象与“针孔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视野要实现从图甲变到图乙,应先调节图丙中的结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1、如图(à)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脉冲信号,n1、n,分别是测速仪监测到的 PP,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与P,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B.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是408 mC.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是 136 mD.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 m/s12、校园里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同学们根据校园中几种常见植物的叶片的特征编成如右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推知图甲所代表的植物是( )A. 桂花 B. 茶花 C. 苏铁 D. 女贞1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关于生物特点与科学观念不相符的是( )A. 鸟儿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是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B. 成年青蛙用肺呼吸,湿润皮肤能辅助呼吸,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C.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它减小运动阻力D. 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它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主要原因14、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四季变化与地轴倾斜有关B. 去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地球公转到图中的C位置C.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赤道被直射2次D. 从B公转到D,要经过6个月(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甲、乙两位同学从起跑线进行百米赛跑,其s-t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2s 甲同学做加速运动B. 6s时刻两位同学的速度恰好相等C. 甲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D. 2 10s 内二者相遇了一次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春天是赏花季节,樱花和梨花的图片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特征可以用于区分樱花和梨花的是( )A. 花朵簇生 B. 花柄细长 C. 花瓣缺刻(2)樱花先花后叶(先开花后长叶)的习性是由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 控制的;(3)樱花和梨花属于 (选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17、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科学小组同学,认真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变化、阅读书本中相关的资料。根据科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1)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耐饥耐渴,善走沙漠,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选填“适应”或“影响”);(2)苔鲜总生长在树干的背阴面,这是受到阳光这一因素的影响;青蛙到了冬天会冬眠,这是受温度这种因素的影响。上述两种因素可统称为 (选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3)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18、小柯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甲、乙、丙细胞。(1)显微镜在调焦时应 (选填:“先调节②再调节①”、“先调节①再调节②”);(2)乙细胞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时要滴加 以维持细胞基本形状;(3)丙为酵母菌,在分类上属于真菌,有 (选填“不成形”、“成形”)的细胞核。19、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兼顾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如图甲为飞檐景观,图乙反映飞檐的光照原理。(1)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夏季遮阳面积 B. 缩小夏季遮阳面积C. 扩大冬季采光面积 D. 缩小冬季采光面积(2)对于飞檐在不同地区考虑室内采光取暖的不同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浙江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可以采取的调整方案是 。20、读甲、乙两区域(阴影部分)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2)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3)甲、乙两地分别是两幅世界政区图的一部分,若阴影面积相等,则( )A. 图甲比例尺小于图乙比例尺 B. 图甲比例尺大于图乙比例尺C. 甲区域的实际范围小于乙地 D. 图甲表示的内容更详细21、2024年台州市马拉松于12月1日成功举办。下图甲是参赛选手小明参加比赛的部分路线配速信息。图中AB、BC和CD段距离均为1千米,“配速”是指选手每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1)在图甲中,若图书馆和公园的距离是3.2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米;(2)图乙是图甲的缩小图,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 图;(3)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小明在CD段跑得最快,请说明理由: 。22、李刚家里买了一只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开水多少的关系,他进行了猜测,为验证它,在相同温度的环境中,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①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②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容积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③第三次把保温瓶内装满初温是t℃的开水,重复前两次做法。问:(1)0请你写出李刚的猜测: ;(2)从三次实验记录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则李刚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 ,而其他的量保持相同,请你写出他保持相同的两个量:如 。三、实验探究题(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镇海棘螈是浙江省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 类动物;(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他们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15cm和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的问题有:①受精卵在 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是否与 有关?(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请举例说明: 。24、某同学用易拉罐、半透明薄膜和钉子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针孔相机。方法如下: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剪去易拉罐的顶部,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1)所开的小孔要尽可能______(选填“大”或“小”);(2)为确保人的眼睛看到清晰的像,易拉罐的摆放和眼睛观察的位置正确的是 ;A BC D(3)若易拉罐底部小孔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是( )A. 三角形光斑 B. 圆形光斑 C. 蜡烛的正立像 D. 蜡烛的倒立像(4)若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25、如图,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 F 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回答:(1)若太阳直射在EF上,则北半球的节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 T 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3)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 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 各地气温都昼夜无变化 D. 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则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纬度)纬线向南、北递减。(第25题图) (第26题图)26、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突发奇想,想测出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为测量废弃小灯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1)图中实验测量最没有必要的是__________(填图下字母);(2)小灯泡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 ;(3)如果做D步骤时,该同学读数时是俯视的,实验结果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影响”);(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并说出理由 。27、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语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语馨的假设是: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实验器材:普通玉米,转基因玉米,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实验过程:(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________(填“等量”或“过量”)转基因玉米;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则语馨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则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影响;②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应如何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5小题,共35分)28、(4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从最初的肉眼观测到现代的高科技探测器,人类的探索工具和技术不断发展,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请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曾被认为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天体,是宇宙的中心。下列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有 (填序);①日食 ②登高望远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2)16世纪,图1为哥白尼“日心说”模型示意图。该示意图中有着壮观光环的行星为 (填字母);(3)后来,人们认识到宇宙由银河系等星系组成,而银河系由几千亿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组成。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从侧面看,银河系呈 状;(4)大爆炸理论是目前最准确地描述宇宙从诞生到当前状态的模型。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都是膨胀的。若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AB为直线,BC为向上弯曲的曲线。BC说明宇宙在 (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膨胀。29、(5分)如图所示是常见的几种植物,请据图回答问题。(1)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2)油松与向日葵相比,其不同点主要是 ;(3)对它们进行分类时,应主要考虑的植物的特征是 。 30、(8分)小杨通过学习科学测量的知识之后,用了下图的工具进行了相关测量工作。(1)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2)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西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图中第_____(填字母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___________。31、(8分) 请与小范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操作:(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的几个主要实验步骤(次序已打乱):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 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a.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b.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c.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d.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e.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 ℃。32、(10分)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4章综合测试A卷答 题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1) ;(2) ;(3) ;17、(1) ;(2) ;(3) ;18、(1) ;(2) ;(3) ;19、(1) ;(2) ;20、(1) ;(2) ;(3) ;21、(1) ;(2) ;(3) ;22、(1) ;(2) ;(3) 。三、实验探究题(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1) ;(2) ; ;(3) 。24、(1) ;(2) ;(3) ;(4) ;25、(1) ;(2) ;(3) ;(4) ;26、(1) ;(2) ;(3) ;(4) ;27、(1) ; ;(2) ; 。四、简答题(5小题,共35分)28、(1) ; (2) ;(3) ;(4) 。29、(1) ;(2) ;(3) ;30、(1) ; ;(2) ; ;31、(1) ; ;(2) ; ;32、(1) ; (2) ; ;(3) ;(4)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4章综合测试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选项是几位同学的课堂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用皮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尺的最小刻度是1分米B.用量筒测得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升C.一只铅笔大约长15厘米D.某市2019年冬天最低气温是-6℃,读作零下六摄氏度[答案] B[解析] A.用皮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数据25.36米,准确值为25.3米,估读值为0.06米,所以该皮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分米,故A正确;B.用量筒测得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毫升,故B错误;C.一只铅笔大约长15厘米,故C正确;D.-6℃,读作零下六摄氏度或负六摄氏度,故D正确。故B符合题意。2、环境对生物会产生影响,下列情境中能说明这个道理的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大树底下好乘凉[答案] A[解析]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因为山顶温度较低,所以桃花盛开的时间较晚,说明环境会对生物造成影响,故A正确;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错误;C、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D、大树底下好乘凉 , 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D错误;故A符合题意。(第2题图) (第3题图)3、从“天宫”空间站可以观测到地球在转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 B. 地球表面布满纵横交错的经纬网C. 以“天宫”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D. 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解析] A,可以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 ,A正确;B.地球表面布满纵横交错的经纬网 说错误的,经纬网是人为定义的,B错误;C,以“天宫”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因为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C错误;D.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做匀速曲线运动,D错误;故A符合题意。4、小华坐在火车甲上,看到旁边的火车乙向东行驶,下列不可能的是( )A.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东行驶 B.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停在站台上C.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西行驶 D.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向东行驶[答案] C[解析]根据小华坐在火车甲上,看到旁边的火车乙向东行驶,结合窗外乙车先后两次位置图,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东行驶;②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停在站台上;③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向东行驶;④两车都向东行驶,而乙车运动的速度更大;若甲火车停在站台上,根据窗外乙车先后两次位置图可知,乙火车一定向东行驶。综上分析,选项ABD正确,选项C错误。故C符合题意。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下列v-t和s-t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其中能反映龙舟甲与其它龙舟在途中出现船头并齐的是( )[答案] D[解析] A、速度一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可知,在到达终点前,甲图线围成的面积始终大于乙图线围成的面积,则龙舟甲与龙舟乙在途中不会出现船头并齐的现象,故A错误;B、速度一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可知,在两图线交点对应的时刻前,丙的路程比甲大,即丙在前,在交点对应的时刻后有一个时刻,两路程相等,可知龙舟甲和龙舟乙在途中会出现船头并齐,故B错误;C、在到达终点前,两图线没有交点,即不会出现路程相同,则龙舟甲和龙舟乙在途中不会出现船头并齐,故C错误;D、在到达终点前,两图线有交点,即路程相同,可知龙舟甲和龙舟戊在途中出现船头并齐,故D正确且符合题意。6、某人通过GPS发现在电脑显示屏上有如图所示图像,两架飞机分别位于甲、乙处。则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⑤低纬度 ⑥中纬度 ⑦高纬度A. ①④⑤和①④⑥ B. ②③⑥和②③⑥ C. ②④⑤和①④⑥ D. ②③⑤和①④⑦[答案] C[解析]在地球上,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在地球上,把20°W向西到160°E的范围叫西半球,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叫东半球。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在地球上,低纬度的范围是30°N-30°S,中纬度的范围是30°N-60°N,30°S-60°S。高纬度的范围是,60°N-90°N,60°S-90°S。读图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38°W,20°S,位于②西半球,④南半球,⑤低纬度。乙点的经纬度是17°W,52°S,位于①东半球,④南半球,⑥中纬度。故C正确,ABD错误。故C符合题意。(第6题图) (第7题图)7、如图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 )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红光 D. 紫光[答案] B[解析] 一切物体都会向周围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红外线,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8、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开始工作。火星是人类走出地月系开展太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因为火星与地球邻近目环境最为相似。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 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C. 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D. 祝融号登陆火星后质量减小[答案] A[解析] AC、由“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可知,火星和地球一样,也有四季变化,且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故A正确 ,C错误;B、由“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可知,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越长2倍,故B错误;D、质量大小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祝融号登陆火星后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A符合题意。9、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翟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 B. 木板上的小孔必须是圆形的C. 物体离小孔越远,墙壁上的像越大 D. 该现象与“针孔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答案] D[解析]A.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A错误;B.木板上的小孔必须是圆形的 是错误的,只要孔小就可以了,B错误;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插y,物体离小孔越远,墙壁上的像越小,C错误;D.该现象与“针孔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都是小孔成像原理,D正确;故D符合题意。(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视野要实现从图甲变到图乙,应先调节图丙中的结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 A[解析] ①是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更换物镜,从而改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②是反光镜:反光镜的作用是调节光线的强弱,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当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③是粗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用于找到物像。④是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还能调出更清晰的物像。要使视野从图甲变到图乙,即从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应先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所以应先调节图丙中的结构①;故A符合题意。11、如图(à)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脉冲信号,n1、n,分别是测速仪监测到的 PP,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与P,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B.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是408 mC.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是 136 mD.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 m/s[答案] C[解析]题图(b)中 P1与 P2之间共有9个小格,时间间隔为3.6s,每小格表示的时间t=3.6s/9= 0.4s,故A错误;B.由题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t=1/2×0.4s×3=0.6s,因为 v=s/t,所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s1=vt1=340 m/s×0.6s =204 m,故B错误;C. 由题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t =1/2×0.4s×2 = 0.4s,所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s2=v2t=340m/s×0.4s=136 m,故C正确;C.由于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在逐渐减小,说明汽车逐渐靠近测速仪,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204m-136m=68m,这段距离用时:t=Δt+t2-t1=3.6s+0.4s-0.6s=3.4s,汽车的速度:v=68m/3.4s= 20m/s,故D错误,所以C符合题意。12、校园里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同学们根据校园中几种常见植物的叶片的特征编成如右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推知图甲所代表的植物是( )A. 桂花 B. 茶花 C. 苏铁 D. 女贞[答案] B[解析]A、桂花叶片的特征为:叶对生,叶圆,叶边缘有齿,故A不符合题意;B、茶花叶片的特征为:叶互生,叶椭圆,边缘有齿,故B符合题意;C、苏铁叶片的特征为:叶从茎顶部生出,羽状复叶,大型,故C不符合题意;D、桂花叶片的特征为:叶对生,叶椭圆,边缘有齿,故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1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关于生物特点与科学观念不相符的是( )A. 鸟儿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是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B. 成年青蛙用肺呼吸,湿润皮肤能辅助呼吸,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C.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它减小运动阻力D. 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它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主要原因[答案] B[解析] A.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羽毛不仅提供保温,还能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前肢演化成翼,作为主要的飞行器官,通过扇动产生升力和推进力,是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A正确。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B错误;C.鲫鱼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形有利于减小水对鱼体的阻力,C正确。D.蜥蜴属于爬行类动物,其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它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B符合题意。14、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四季变化与地轴倾斜有关B. 去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地球公转到图中的C位置C.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赤道被直射2次D. 从B公转到D,要经过6个月[答案] B[解析]A、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的,故该选项正确。B、去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球公转到图中的 A 位置(夏至日附近),而不是C位置,故该选项错误。C、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太阳直射赤道两次,分别是春分日和秋分日,故该选项正确。D、从 B(秋分日附近)公转到 D(春分日附近),经过了冬至日和春分日,要经过6个月,故该选项正确;故B符合题意。(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甲、乙两位同学从起跑线进行百米赛跑,其s-t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2s 甲同学做加速运动B. 6s时刻两位同学的速度恰好相等C. 甲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D. 2 10s 内二者相遇了一次[答案] D[解析] A.由图可知,乙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为曲线,甲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6s时刻两位同学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0~6s两位同学的平均速度相同,甲做变速运动先加速后减速,所以6s时刻两位同学的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C.0~12s内,甲前一半路程(0m~30m)所用的时间为6s,后一半路程(30m~60m)所用的时间为6s,由v=-可知,甲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其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2~10s内,第6s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相遇了一次,故D正确且符合题意。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春天是赏花季节,樱花和梨花的图片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特征可以用于区分樱花和梨花的是( )A. 花朵簇生 B. 花柄细长 C. 花瓣缺刻(2)樱花先花后叶(先开花后长叶)的习性是由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 控制的;(3)樱花和梨花属于 (选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答案] (1)C (2)细胞核 (3)被子[解析] (1)樱花和梨花都属于虫媒花,花柄细长,花朵簇生,具有艳丽的花瓣,能够吸引昆虫前来传粉。樱花的花瓣通常在中央位置有一个小缺口,花瓣的缺刻可为传粉昆虫提供着陆或觅食的便利,故选C。(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樱花先花后叶(先开花后长叶)的习性是由细胞中的细胞核控制。(3)樱花和梨花都会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17、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科学小组同学,认真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变化、阅读书本中相关的资料。根据科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1)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耐饥耐渴,善走沙漠,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选填“适应”或“影响”);(2)苔鲜总生长在树干的背阴面,这是受到阳光这一因素的影响;青蛙到了冬天会冬眠,这是受温度这种因素的影响。上述两种因素可统称为 (选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3)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答案] (1)适应 (2)非生物 (3)有利:蜜蜂采蜜时也帮助植物传粉(合理均可);有害:蝗虫啃食植物,使作物减产(合理均可)[解析] (1)“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耐饥耐渴、善走沙漠”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独特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是通过遗传、变异和长期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结果;(2)苔藓总生长在树干的背阴面,这是因为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背阴面提供了这样的条件,而阳光作为影响苔藓分布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在向阳的一面由于光照强烈目环境相对干燥,不适合苔藓的生长。同样地,青蚌到了冬天会冬眠,这是受温度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青蛙的生理活动和生存状态,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会选择冬眠以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因此,无论是阳光还是温度,它们都是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确实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有利的一面:例如,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会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从而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生长。这不仅对植物有益,也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益,因为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产者,它们的繁荣会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有害的一面:然而,生物也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蝗虫是一种害虫,它们会大量啃食农作物的叶子,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18、小柯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甲、乙、丙细胞。(1)显微镜在调焦时应 (选填:“先调节②再调节①”、“先调节①再调节②”);(2)乙细胞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时要滴加 以维持细胞基本形状;(3)丙为酵母菌,在分类上属于真菌,有 (选填“不成形”、“成形”)的细胞核。[答案] (1)先调节再①调节② (2)生理盐水(3)成形[解析](1)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在调焦时先调整粗准焦螺旋至出现较清晰的像,再调整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2)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时应滴加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基本形状;(3)乙细胞没有细胞壁,是口腔上皮细胞,制作时要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基本形状;(3)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19、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兼顾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如图甲为飞檐景观,图乙反映飞檐的光照原理。(1)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夏季遮阳面积 B. 缩小夏季遮阳面积C. 扩大冬季采光面积 D. 缩小冬季采光面积(2)对于飞檐在不同地区考虑室内采光取暖的不同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浙江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可以采取的调整方案是 。[答案](1)C (2)加大飞檐翘起角度(或缩短飞檐长度,合理即可)[解析] (1)屋檐县有挡雨、遮阳等作用。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烈,气温高,这时需要遮阳来降低室内温度;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需要让更多的阳光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2)结合室内采光常识,再通过对比图乙中两种屋顶的光照原理图,我们明显发现两种屋顶对夏季正午阳光的光线几乎没有影响,夏季遮阳面积几乎没有发生变化,飞檐屋顶可以使更多的冬季太阳光线进入室内,扩大了冬季室内采光的面积;不同纬度位詈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低纬度地区(浙江)比高纬度地区(北京)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要大,浙江的飞檐设计,目的是冬季增大室内光照范围有利于保暖。20、读甲、乙两区域(阴影部分)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2)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3)甲、乙两地分别是两幅世界政区图的一部分,若阴影面积相等,则( )A. 图甲比例尺小于图乙比例尺 B. 图甲比例尺大于图乙比例尺C. 甲区域的实际范围小于乙地 D. 图甲表示的内容更详细[答案] (1)乙 (2)东北 (3)A[解析] (1)甲图的经纬度范围为40PN-45°N,40PE-45°E,乙图的经纬度范围为20°5-23.5°S,20°W-23.5°W,位于西半球的是乙;(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间,甲(40N-45N,40E-45E)位于乙(20 S-23.5 S,20 W-23.5°W)的东北方向;(3)由于纬线中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图逐渐缩短,因此跨越的经纬度度数一样,距赤道最近的刚影部分范围大。在图辐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甲地所跨的经纬度大于乙地,中的范围比乙大,甲比例尺小于乙图比例尺,表示的内容更简略些,故A符合题意。21、2024年台州市马拉松于12月1日成功举办。下图甲是参赛选手小明参加比赛的部分路线配速信息。图中AB、BC和CD段距离均为1千米,“配速”是指选手每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1)在图甲中,若图书馆和公园的距离是3.2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米;(2)图乙是图甲的缩小图,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 图;(3)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小明在CD段跑得最快,请说明理由: 。[答案] (1)1600 (2)甲 (3)在 AB、BC 和 CD 段距离均为1千米的情况下,CD 段配速最小,跑1千米所用时间最短,根据路程相同,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所以 CD 段跑得最快。[解析](1)已知图甲比例尺为1:5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0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所以50000厘米=500米。图书馆和公园的图上距离是3.2厘米,则它们的实际距离为3.2x500=1600米。(2)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图乙是图甲的缩小图,说明图甲表示的范围小,内容更详细,所以比例尺较大的是图甲。(3)“配速”是指选手每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在 AB、BC 和 CD 段距离均为1千米的情况下,配速越小,说明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越短,根据速度公式,路程相同,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已知 AB 段配速为5分33秒,BC 段配速为5分20秒,CD 段配速为5分钟,CD 段的配速最小,所以小明在 CD 段跑得最快。22、李刚家里买了一只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开水多少的关系,他进行了猜测,为验证它,在相同温度的环境中,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①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②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容积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③第三次把保温瓶内装满初温是t℃的开水,重复前两次做法。问:(1)请你写出李刚的猜测: ;(2)从三次实验记录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则李刚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 ,而其他的量保持相同,请你写出他保持相同的两个量:如 。[答案]①保温瓶水越多,保温性能越好;②初温、测量温度的时间间隔(合理即可)[解析]①由李刚设计的实验步骤可知,李刚在实验中改变的是逐步增加保温瓶中水的体积,通过固定时间测量水的温度来判定保温瓶的保温效果,故李刚的猜测是:保温瓶水越多,保温性能越好;②根据三次实验记录可知,实验中改变的是保温瓶中水的体积;在实验中水的初温是相同的;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初温,即测量温度的时间间隔也是相同的。三、实验探究题(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镇海棘螈是浙江省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 类动物;(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他们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15cm和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的问题有:①受精卵在 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是否与 有关?(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请举例说明: 。[答案] (1)两栖 (2)陆上与水中; 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 (3)农药污染、气候异常、栖息地减少、天敌捕食等(合理即可)。[解析]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两栖类动物。(2)根据题意可知,变量有陆地与水中及水的深度,所以可探究的问题是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是否与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有关?(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农药污染、气候异常、栖息地减少、天敌捕食等(合理即可)。24、某同学用易拉罐、半透明薄膜和钉子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针孔相机。方法如下: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剪去易拉罐的顶部,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1)所开的小孔要尽可能______(选填“大”或“小”);(2)为确保人的眼睛看到清晰的像,易拉罐的摆放和眼睛观察的位置正确的是 ;A BC D(3)若易拉罐底部小孔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是( )A. 三角形光斑 B. 圆形光斑 C. 蜡烛的正立像 D. 蜡烛的倒立像(4)若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1)小 (2)B (3)D (4)将蜡烛适当靠近小孔[解析](1)所开的小孔要尽可能小,孔大后,相当于很多小孔在成像,多个像交叠在一起,像会变得很模糊;(2)蜡烛通过小孔成像在薄膜上,故蜡烛位于小孔附近而眼睛处于薄膜处观察才正确;B符合题意;(3)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际像,且像形状与物体有关,而与小孔形状无关;故所成的是蜡烛的倒立像;(4)若要像更大,则方法有:将蜡烛适当靠近小孔或用较长些的易拉罐替代原来的较短易拉罐等(合理均可)。25、如图,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 F 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回答:(1)若太阳直射在EF上,则北半球的节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 T 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3)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昼夜无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则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纬度)纬线向南、北递减。[答案](1)B (2)出现极夜地区逐渐扩大 (3)ABD (4)25°[解析](1)若太阳直射在EF上时,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即B符合题意;(3)太阳直射点至EF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3)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意味着地球的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重合,太阳将始终直射赤道。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可能会出现以下自然现象: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各地都无四季变化。(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则太阳直射点在25°N和25°S之间;北回归线为25°N、南回归线为25°S;则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25°N向北和25°S向南递减。(第25题图) (第26题图)26、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突发奇想,想测出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为测量废弃小灯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1)图中实验测量最没有必要的是__________(填图下字母);(2)小灯泡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 ;(3)如果做D步骤时,该同学读数时是俯视的,实验结果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影响”);(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并说出理由 。[答案] (1)AC (2)20 (3)偏大 (4)有影响,因为测量物体的体积采用的是排水法,需要使得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水过少,则无法使物体全部浸没;水过多,则放入物体后可能使水的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无法读数;只有当水的体积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解析] (1)悬重法测灯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50mL=50cm3,再用铁块将灯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70mL=cm3,就能求出灯泡的体积,据此分析,测量灯泡的体积只需要BD三次测量,AC可以省去,最没有必要;(2)灯泡的体积:V=V2-V1=70cm3-50cm3=20cm3;(3)依据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求出的灯泡体积将偏大。(4)测量物体的体积采用的是排水法,需要使得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水过少,则无法使物体全部浸没;水过多,则放入物体后可能使水的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无法读数;水的体积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27、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语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语馨的假设是: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实验器材:普通玉米,转基因玉米,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实验过程:(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________(填“等量”或“过量”)转基因玉米;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则语馨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则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影响;②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应如何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等量; 形成对照实验;(2)有明显差异;可将实验小白鼠改为每组10只[解析]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等量的转基因玉米。确保变量具有唯一性。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2)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有影响。②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无影响。(2)该实验选取小白鼠的数目过少,会增大实验的偶然性,导致实验结论可信度不高。可改为每组10只。四、简答题(5小题,共35分)28、(4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从最初的肉眼观测到现代的高科技探测器,人类的探索工具和技术不断发展,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请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曾被认为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天体,是宇宙的中心。下列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有 (填序);①日食 ②登高望远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2)16世纪,图1为哥白尼“日心说”模型示意图。该示意图中有着壮观光环的行星为 (填字母);(3)后来,人们认识到宇宙由银河系等星系组成,而银河系由几千亿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组成。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从侧面看,银河系呈 状;(4)大爆炸理论是目前最准确地描述宇宙从诞生到当前状态的模型。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都是膨胀的。若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AB为直线,BC为向上弯曲的曲线。BC说明宇宙在 (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膨胀。[答案](1)②③ (2)A (3)扁圆盘 (4)加速[解析]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有②登高望远和③麦哲伦环球航行。(2)由图1可知,E为水星、D为金星、B为火星,C为木星,A为土星;在哥白尼“日心说”模型示意图中,有着壮观光环的行星为土星,通常用字母A表示;(3)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从侧面看,银河系呈扁园盘状。(4)若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AB为直线,BC为向上弯曲的曲线。BC说明字宙在加速膨胀。29、(5分)如图所示是常见的几种植物,请据图回答问题。(1)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2)油松与向日葵相比,其不同点主要是 ;(3)对它们进行分类时,应主要考虑的植物的特征是 。 [答案] (1)肾蕨、葫芦藓、水绵 (2)油松种子无果皮包被,向日葵种子有果皮包被(3)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解析] (1)可以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属于种子植物,如玉米、向日葵、油松;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由于油松的种子裸露,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所以称为裸子植物,而玉米、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称为被子植物;(3)对植物进行分类时,往往依据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主要依据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因为这些器官的特征比较稳定。30、(8分)小杨通过学习科学测量的知识之后,用了下图的工具进行了相关测量工作。(1)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2)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西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图中第_____(填字母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___________。[答案] (1)A 2.20 (2)①③; 5cm3[解析]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用有刻度一端紧靠物体,所以放置正确的是A刻度尺;A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2.2cm刻度线对齐,读作2.20cm,该物体的长度为:L=2.20cm。(2)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则石蜡的体积:V=V2-V1=59cm3-54cm3=5cm3;据此分析,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②和④两次测量,①和③可以省去。31、(8分) 请与小范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操作:(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的几个主要实验步骤(次序已打乱):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 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a.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b.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c.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d.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e.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 ℃。[答案] (1)BACEDF;偏大(2)50;25[解析](1)测量沸水温度的正确步骤是:①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③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④观察温度计的读数,⑤取出温度计,⑥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测量过程中,若温度计示数从26℃升到100℃过程中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偏大;(2)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说明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是100/96℃;所以实际温度50℃时,该温度计应该显示:(50-2)格×100℃/96格=50℃;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26℃,即共由0上升24格,实际温度为:(26-2)格×100℃/96格=25℃。32、(10分)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答案] (1)加速;(2)0.75;0.50;(3)C;(4)<。[解析](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SBC/tBC=0.15m/0.2s=0.75m/s;AC段的距离:sAC=sAB+sBC=5cm+15cm=20cm=0.2m,AC段所用的时间:tAC=tAB+tBC=0.2s+0.2s=0.4s,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sAC/tAC=0.2m/0.4s=0.5m/s;(3)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C。(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则v1<v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4章综合测试A卷(答题卷) .doc 2025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4章综合测试A卷(学生版).doc 2025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4章综合测试A卷(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