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第四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测评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第四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测评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周口四中学科素养测评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学校文学社开展“读四季华章 赏汉语雅韵”主题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14分)
任务一:整体感知 把握情感
(1)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指在文学或音乐作品中表达的基本情感态度和总的感彩,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等。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老舍《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是 ( )(2分)
A.闲适 B.恬淡 C.热烈 D.温和
任务二:朗读美文,感受情韵
(2)请仿照示例,选择下面的任意一句话进行朗读设计(可以从语速、重音、停连等方面来考虑),并适当解释设计的理由。(6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②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刘湛秋《雨的四季》)
【示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朗读设计及理由:语速稍慢,要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特别”和“小摇篮”重读,“好像”后面可稍作停顿。因为济南环山,这些山好像是一个摇篮,写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安抚和照顾,读来倍感温暖和亲切。
我选择第___句,我的朗读设计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借鉴手法,书写佳作
(3)你喜欢哪个季节的雨?请你借鉴本单元课文运用的一种或两种写作技巧,写出你心中的雨景。(50字左右)(6分)
2. 学校文学社组织《朝花夕拾》主题阅读分享会,将分享主题定为“童年的‘趣’与‘憾’”和“情感的‘敬’与‘愧’”,并针对主题进行了篇目分类,请你任选其中一个主题,结合相关篇目,阐述这样分类的理由。(6分)
①童年的“趣”与“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②情感的“敬”与“愧”:《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3.学校文学社进行古诗文默写大赛,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12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景物美不胜收。古人常借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情感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1) , ”,作者借所见的暮春之景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江南逢李龟年》中的“(2) , ”,作者在江南暮春时节寄寓繁华落幕的慨叹;《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借秋景“(3) , ,古道西风瘦马”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4) , ,作者借想象中的秋菊之景寄托对和平的渴望。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8小题。(19分)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 j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xiū),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4.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一jì( ) 害xiū( )
5.结合注释,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1)看( )护 A.kān守护、监视。
B.kàn使视线接触人或事物,观察并加以判断。
(2)薄( )雪 A.bó微、少。
B.báo厚度小的(跟“厚”相对)。
6.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3分)
7.从修辞角度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4分)
8.本语段中“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小题。(21分)
芦花雪
①大地褪去了斑斓的秋色,冬日如期而至。西安的冬日,地上堆积着枯黄的落叶,光秃秃的树枝在凛冽的风中颤抖。
②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总盼着温暖的春天早点到来。不由得想起城郊穆柯寨村的春天。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和煦的暖风中,如波涛滚滚的绿色海洋,沁人心脾的芦草清香迎面扑来,一片盎然生机。
③不知道那片芦苇荡,在冬日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④晨光微露,穿过茫茫的田野,路过连片的村宅,沿着小路拐过几个弯,不一会儿,一大片漫天蔽日的芦苇荡便出现在眼前。白茫茫的苇丛层层叠叠,一直延绵到视线的尽头,与天边火红的朝阳相接。
⑤一缕缕金色的霞光透过云层洒向芦苇。一株株并肩而立的苇秆挺立着,顶着饱满的穗子,芦花摇曳,妙曼多姿。叶片和花穗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在霞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⑥微风过处,洁白的芦花飘飘洒洒地飞舞着,宛若浪漫的雪花纷飞,又仿佛千万只白蝴蝶翩然展翅。此刻,每朵芦花仿佛都是个美妙的音符,在寒风中跳跃着,共同奏响曲冬季恋歌。
⑦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芦花如雪肆意飞扬,在水光中映出美丽的倒影。眼前这迷人的画卷,为秦楚古道上苍凉沉寂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浓浓的诗意和几分款款的柔情。闭上眼睛,耳畔,只有风的吟唱和花穗的簌簌低语,似有似无的云雀啾鸣缥缈旷远。
⑧正当我惬意地独享着这一片美好时,一阵“哗哗”的桨声由远而近。睁开眼来,只见一只小船在湖水中荡漾而来。我向划船的少年打了个招呼,便踏上了小船。船桨不紧不慢地划出圈圈涟漪,小船钻进了芦丛深处。阳光透过苇秆洒向水面,湖水如碎金子闪烁着光芒。飘扬的芦花划过我的指尖,又拂过我的头发,飘向那些在浅水里觅食的水鸟,落在它们的翅膀上,与洁白的羽毛浑然一体。那些水鸟立在芦苇丛中,优哉游哉地晒着太阳,偶尔用细长的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偶尔钻进水里叼出一条小鱼。船桨惊动了那些正在栖息的鸟儿,它们扑腾着翅膀飞远,激起层层细浪,掀动丛丛芦苇,抖落出蓬蓬芦花。
⑨千百年来,时光荏苒,这片芦苇荡陪伴穆柯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穆柯寨历史悠久,村口的古树盘根错节,斑驳的树皮上写满了沧桑。如今古树历尽风霜雨雪,依然屹立不倒,陪伴着穆柯寨祖祖辈辈的乡民们,经历着一次又一次春去秋来,迎来一场又一场芦雪纷飞。
⑩相传,历史上女将穆桂英曾屯兵于此,谱写了巾帼英雄之歌。不知,穆桂英是否在村口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沉吟苦思兵法布阵?是否走进过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阵阵芦花飘来,落在她的头顶,装点着她的发髻,那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
一只白鹭扑腾着翅膀飞过来,停在我们的船舷上,打断了我那无边无际的遐思。小船划出苇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的湖面。艳阳高照,水天相接,芦花纷飞。
冬日的芦苇荡,虽没有春天的生机盎然,没有夏天的蓬勃绿意,不似秋天的灿灿金黄,却呈现出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素雅风姿和寂静之美。这种美是北方的冬日所独有的,足以打动每一颗向往宁静的心。
沐浴着芦花雪,我的内心也慢慢静下来,沉醉其中。
(选自2023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9.通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文章思路,完成表格。(4分)
观察角度 芦花美态 芦花特点、情味
一缕缕金色的霞光透过云层 (1) (2)
微风过处 飘飘洒洒地飞舞 (3)
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 (4) 迷人,充满诗意、柔情
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5分)
洁白的芦花飘飘洒洒地飞舞着,宛若浪漫的雪花纷飞,又仿佛千万只白蝴蝶翩然展翅。
11.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说说第⑩段画线句子与例句有何异曲同工之处。(6分)
例句: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
12.结尾写到“沐浴着芦花雪,我的内心也慢慢静下来,沉醉其中”。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因何而“沉醉”。(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21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3.《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2分)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
15.文章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4分)
16.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4分)
17.结合文中语境,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与“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好在哪里。(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7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1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语文参考答案
一、
1.(1)C(2分)
(2)示例:①重读、连读"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桃树、杏树、梨树当成儿童来写,你争我抢,纷纷开花。你开得花多,我比你开得还多,富有童趣。重读"满""赶趟儿",这两个词更让我们看到了花挤满枝头的情状,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意盎然。
②重读"怒放""鼓""争先恐后","怒放"表现了花朵绽放时饱满的姿态;树叶"鼓着"浆汁,好像绿色满得快要溢出来;"争先恐后"运用拟人修辞表现杂草成长的急切。这些词语重读,突出夏雨热烈、粗犷的特点。(6分)
符合要求即可
2.示例1:童年的"趣"与"憾"。在百草园嬉戏,享受儿童世界的美好;对庙会的好奇,这些是童年的"趣"。而与百草园离别来到三味书屋;想要去看戏,却被要求必须先要背完书,而耽误看戏,这些又是童年的"憾"。展现了鲁迅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
示例2:情感的"敬"与"愧"。敬:阿长为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我产生空前的敬意;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添改讲义,对我没有民族偏见,让我感激怀念,充满敬意。愧:鲁迅对不知阿长姓名、经历的歉意和愧疚;鲁迅告诉藤野先生自己将不再学医,先生叮嘱鲁迅寄照片给他,时时通信告诉他近况,鲁迅却去之后查杳无音信,深感愧疚。展现了鲁迅对成长中那些难忘人物的真挚情感。
(6分)
3.(1)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2)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4)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每句1.5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12分)
二、
(一)4. 髻 羞 (4分) 5. A B(4分)
6.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3分)
7.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小山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而娇媚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4分)
8."秀气"这里的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的怜惜和喜爱之情。(4分)
(二)9.(1) 叶片和花穗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2)摇曳,妙曼多姿
浪漫、美妙 (4)芦花如雪肆意飞扬,在水光中映出美丽的倒影 (4分)
10.运用比喻,将芦花比作雪花,比作白蝴蝶,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芦花飘飘洒洒飞舞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陶醉和赞美之情。 (5分)
11.都运用了想象(虚实结合)手法,下句由眼前景联想到果实满树的丰收景象,画线句联想到穆桂英漫步的情态,古今融合,增加了浓浓的文化色彩,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6分)
12.芦花飘扬的外形美,让作者感受到它的素净与飘逸; 芦花荡的诗意美,让作者感受到它如诗如画般的意境; 芦花荡的文化美,让作者获得超然世俗,宁静淡泊之美。(6分)
三、
(一)13.刘义庆(2分)14.(1) 急 (1) 相比 (3)不如,不及(6分)
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温馨”“美好”“平等”)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 (4分)
有力地暗示谢道韫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修养,也表达了作者很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4分)
17.“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飘飞的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美丽,并且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喻所缺乏的正是意蕴。(5分)
(二)18.略 19.略(7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