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2025.10 考场: 座号: 班级: 姓名: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从“打卡式旅游”到“沉浸式旅居”“City Walk”等,越来越多旅行者开始放慢脚步,在全国各地以周、月为单位丈量时光,在祖国的山水之间解锁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新学期开始,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暑假中的见闻和收获,请你参与互动交流,并完成相关任务。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任务一·讲述假期经历]下面是小文分享的假期经历,请阅读后完成小题。(共6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和父母趁着暑假外出旅行,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在西湖边,我们欣赏了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胜景。逛武林夜市,丰富的小吃、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在钱塘江边,我们目睹了振聋发聩的浩hàn大潮……接下来,又从浙江辗转到福建,游南平武夷山……我们发现山水已经成为区域文化的载体,江山多娇,我们得用心体味,方能游得深广、见得瑰奇。
几天“特种兵”式的旅行结束,回到家的我殚精竭虑。回味这趟旅程,充实美好的记忆juān刻在脑海中。可惜长假接近尾声,如梦初醒的我准备返校上课了。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载(  )体                瑰(  )奇
(2)根据语境,帮小文把拼音对应的汉字写出来。(2分)
浩hàn(  ) juān(  )刻
(3)根据语境,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眼花缭乱      B.振聋发聩      
C.殚精竭虑      D.如梦初醒
2.[任务二·城市漫步]有些同学选择了时下较为流行的“City Walk”作为旅行的方式,请将下列介绍“City Walk”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
①“City Walk”起源于英国伦敦的“伦敦漫步”(London Walks),翻译成中文便是“城市漫步”。
②有别于散步和“压马路”,City Walk会对城市的人文历史进行探索。
③从“日行三万步的特种兵旅游”到“蹭老年旅行团的黄昏游”,再到沉浸式、慢节奏的City Walk,当代年轻人的旅行方式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④总的来说,City Walk是带有知识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轻型城市漫游。
⑤指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路线,也指在讲述员的带领下,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行进,深度体验该城市的生活氛围,感受其人文风情及历史文化的旅游方式。
A.①⑤③④②     B.①⑤④②③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3.[任务三·吟诵山川美景]同学们发现旅行中借助诗文名句描写山川美景,既简洁又有文采,你也来试试吧。(8分)
所见的自然美景 可引用的古诗文名句
漫山遍野的树木都染上了秋天特有的色彩,重重叠叠的山峦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莽莽黄沙中只见一缕孤烟垂直升腾,落日紧贴河面散发着余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高峰傲立,直插云霄;流水悠然,澄澈见底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月光澄澈,院子里竹柏之影斑驳,宛如水草 (4)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任务四·家乡的风土人情]阅读下文,完成4~6题。(共11分)
开封城里的温暖相遇
①青年摄影师晓妍听闻开封有着独特的古城风貌和淳朴的民风,便决定来此寻找创作灵感,渴望用自己的相机去捕捉那些隐藏在市井生活中的灵魂碎片,将它们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②初到开封,晓妍就被那古色古香的街道吸引。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是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隧道。街边的店铺中,商品琳琅满目,传统的手工艺品精致绝伦。特色小吃散发着诱人的气息,香喷喷的灌汤包、甜滋滋的花生糕,让人垂涎欲滴。晓妍扛着相机,穿梭在大街小巷,如同一只敏锐的飞鸟,捕捉那些最真实的古城画面。
③一天,她在拍摄一座古老的庙宇时,不小心撞到了一位正在摆摊卖手工鞋垫的老奶奶。老奶奶的鞋垫散落一地,晓妍急忙道歉,蹲下身子帮老奶奶捡鞋垫。她的心里满是愧疚,老奶奶却丝毫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反而笑着说:“闺女,不碍事嘞,你这是在拍啥好看的呀?”那和蔼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仿佛一阵春风,瞬间吹散了晓妍心头的阴霾。晓妍拿出相机给老奶奶看了几张照片,老奶奶看后连连称赞,她那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仿佛从晓妍的照片中看到了另一个别样的开封。
④随后,老奶奶热情地邀请晓妍去家里坐坐,说要给她讲讲这开封城里的老故事。晓妍欣然答应,跟着老奶奶来到了一个幽静的小院。院子虽不大,但收拾得十分整洁,院中种满了各种花草。老奶奶进屋端出了热气腾腾的菊花茶和自己做的糕点,一边招呼晓妍吃糕点,一边开始讲起了故事。从开封城的历史变迁,讲到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从古老城墙的修建历史,讲到每年庙会的热闹场景。晓妍听得入了迷,她仿佛随着老奶奶的讲述,穿越时空,目睹了开封城曾经的辉煌与热闹。她手中的菊花茶冒着热气,那淡淡的清香萦绕在鼻尖,与老奶奶讲述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无比温暖的画面。
⑤然而,就在此时,她突然发现自己的相机不见了,那里面可是存着她这几天在开封拍摄的所有珍贵照片啊。那些照片对于晓妍来说,不仅仅是一些影像资料,更是她这几日在开封城用心感受、用爱捕捉的成果,是她与这座城市灵魂对话的见证。晓妍焦急地四处寻找,她的脸色变得苍白,眼神中满是慌乱。老奶奶也着急起来,赶忙喊来邻居们帮忙一起找相机。
⑥邻居们听闻此事,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加入了寻找的队伍。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晓妍的心越来越慌,她的脑海里不断闪过那些拍摄的画面,想着如果相机就这么丢了,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啊。就在晓妍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位年轻小伙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手里正拿着晓妍的相机。原来,小伙在路过庙宇时捡到了相机,发现里面都是关于开封的照片,想着失主一定很着急,便四处打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找到了这里。小伙跑得满脸通红,额头上还挂着汗珠,但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和善良。晓妍接过相机,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连连向小伙道谢,小伙却笑着说:“这有啥,咱开封人可不能让来这儿的客人受委屈嘞。”老奶奶也笑着说:“闺女,你看,咱开封人就是这样,热心肠着呢。”(有删改)
4.晓妍来到开封城后经历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分)
5.文中画线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赏析。(4分)
(1)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是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隧道。
(2)她手中的菊花茶冒着热气,那淡淡的清香萦绕在鼻尖,与老奶奶讲述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无比温暖的画面。
6.文章以晓妍的视角叙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二)[任务五·参观科考船]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7~9题。(共9分)
文本一:
①9日到12日,“雪龙2”号向香港市民开放登船参观。9日,“雪龙2”号开放参观的第一天,从学生到退休老人,从文职人员到专业人士,人们纷至沓来,期待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了解国家在极地探索领域的最新进展。
②“20年前,‘雪龙’号就来过香港,当时我还在上班,没机会上船参观,一直觉得很遗憾。”70多岁的冼杏玉动情地说。20年后,当拥有全球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能力的“雪龙2”号首次访港,已经退休的她直言不能错过。“真的很壮观,绝对值得一看。”冼杏玉说。
③“香港离南极太遥远,去一趟太难了。”9日,正在排队等待登船的香港居民王小姐说。从事文职工作的她一直渴望踏上这片秘境。她希望借参观刚完成5个多月南极科考的“雪龙2”号,离极地生活近一点。
④“雪龙2”号上,参访者轮番登船、有序参观,从直升机、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到采样室、实验室等作业场所,处处都引发民众的强烈好奇。位于船中心直通海底的装置——月池车间,更让参观者们赞不绝口。
⑤“我们一行30人集体前来,无不惊叹于船上浓浓的‘科技感’。”来自香港一家商会的林先生说,“我上周刚参观了在香港科学馆举办的‘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展览,了解到要在南极收集大量实验所需的样品实属不易,但我们国家做到了。”
⑥登船参观,听科研工作者讲解极地探险的知识和趣事,也激发了香港很多年轻人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⑦“从上周得知能来参观‘雪龙2’号,同学们已经期待了一周多。”正带着一群中学生在甲板上参观的香港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冯幼晖说。很多同学来之前就已经在网上“做足功课”,了解我国的极地科考背景,学习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⑧“早前,辽宁舰、C919访港,我也想尽办法带学生们亲自去看一看。”担任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师的冯幼晖深知,亲身参观,能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国家科技发展成就,增强国民身份认同感。
(新华网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文本二:
①“雪龙2”号是我国第四艘极地科考船,总长122.5米,排水量近1.4万吨,是全球第一艘实现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它的破冰能力比“雪龙”号更强,这让科考队可以更早地出发并到达南极,为科考队在海洋的调研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及保障。
②坐落于船舶最顶层的,是“雪龙2”号的“大脑”——驾驶室。驾驶台上,平铺着一本航海日志和一张崭新的香港航图,记录着“雪龙2”号访港的航迹。船上几乎所有重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可以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
③顺着楼梯下行,来到“雪龙2”号的“心脏”——智能机舱。其中,贯穿甲板的“月池系统”与海水相通,可大大提升科考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当船舶驶入密集浮冰区,我们打开月池车间闸门,直接下放设备至海中采样,整个过程都不会受到周围冰层影响。”工作人员边演示边介绍。
④船舱外的飞行甲板上,动力强劲的“雪鹰301”直升机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据了解,该直升机承担着寻找冰区航道、应急救援等任务,其主起落架上配备的防陷雪橇,可满足在极地特殊冰面起降的要求。
(人民网2024年4月10日,有改动)
7.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龙2”号是我国第四艘极地科考船,参观“雪龙2”号,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科技感”,还能激发年轻人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B.“从学生到退休老人,从文职人员到专业人士”,写出了参观人数之多以及参观人员年龄和职业层次之广。
C.“雪龙2”号是全球唯一一艘实现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
D.“雪鹰301”直升机承担着寻找冰区航道、应急救援等任务。
8.阅读文本一,拟写新闻标题。(3分)
9.请你结合文本二,用准确的语言补写空缺处的内容。(4分)
“雪龙2”号介绍
大家好,现在停靠在我面前的就是我国第四艘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介绍)。
“雪龙2”号总共有10层,其中1~3层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部介绍),4层为餐厅、登船大厅、实验室区域和作业区,5~9层是生活区域,位于船舶最顶层10层的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部介绍)。
此外,船舱外的飞行甲板上还停放着“雪鹰301”直升机,它承担着寻找冰区航道、应急救援等任务。
三、古诗文阅读(共11分)
[任务六·欣赏古人笔下的景色]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0~12题。(共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①,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②,宜为仙真所托。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太华、衡、庐:华山、衡山、庐山。②奇峭:神奇峻峭。
10.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略无”是完全没有的意思,突出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的特点。
B.“夏水襄陵”中“襄”是冲上、漫上的意思,突出了三峡夏天水大的特点。
C.“林寒涧肃”中“肃”是肃杀、凄寒的意思,突出了三峡秋季萧条、凄凉的特点。
D.“皆无此奇”中“皆”是全、都的意思,这里借华山、衡山、庐山的奇来反衬巫山的无奇。
11.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这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否相同?请简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的?(4分)
四、名著阅读(3分)
14.[任务七·红色旅游]延安,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现如今,延安正利用独特的文旅资源,阔步走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大路上。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谁是你内心的英雄?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内容简要陈述理由。(3分)
五、作文(50分)
15.[任务八·我眼中的风景]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只要你有看风景的心情,人间处处是风景。无论是自家的庭院,还是家乡的山水,抑或是远方的名胜,都可以写入你的文章。
请以《那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一、1. (1)zài guī (2)瀚 镌 (3)A
(1)(2)小题每空1分。(3)题答对得2分。
2. D 2分
3.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二、(一)4. ①被古色古香的街道吸引,穿梭其中拍摄。 ②在拍摄庙宇时撞到卖鞋垫的老奶奶,老奶奶不仅没责怪她还邀请她去家里听故事。
③发现相机丢失,焦急万分,老奶奶和邻居们帮其寻找。
④小伙捡到相机送回,晓妍激动不已。
意思对即可。每个事件1分,共4分。
5. (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石板路比作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隧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石板路所蕴含的历史韵味,体现出开封城浓厚的历史氛围,表达了晓妍对开封城的初印象之深刻。
写作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共2分。
(2)示例:此句通过描写晓妍手中菊花茶“冒着热气”这一视觉形象,以及“淡淡的清香萦绕在鼻尖”的嗅觉感受,从多感官角度营造出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烘托人物内心的温暖放松。
感官角度1分,表达效果1分。共2分。
6. 以外来者晓妍的视角将开封风土人情一一呈现,让开封善良热情、拾金不昧的人物纷纷登场,反映城市整体的精神风貌,使读者更有代入感,更利于串联事件、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分析合理即可。指出“代入感”1分,指出有利于串联事件、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2分。共3分。
(二)7. C 点拨:是“全球第一艘”,而不是“全球唯一一艘”。故选C。(2分)
8. 示例:“雪龙2”号魅力耀香江(3分)
9. ①总长122.5米,排水量近1.4万吨,是全球第一艘实现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2分)
②机舱和设备区域(1分) ③驾驶室(1分)
三、(一)10. D 点拨:这里是用华山、衡山、庐山来衬托巫山的奇,而不是反衬巫山的“无奇”。2分
11. 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意思对即可。重点理解“漱”“荣”“峻”的意思。2分。
12. 写出了山高耸、险峻的特点。这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不相同。【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了山之高峻。【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只有正面描写。
特点1分,【甲】文分析1分,【乙】文分析1分。共3分。
【乙参考译文】二十三日。(我)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山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秀美、神奇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庙后边的半山腰上有个石坛,(比较)平坦空阔。在石坛上看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向四周看没有云气,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鸾鹤在飞舞徘徊,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二)13. 这首诗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歌首联先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后从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颈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细致描摹早春景致,并以“争”“啄”“渐欲”“才能”来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及花草向荣的趋势,暗含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尾联直抒胸臆,以“最爱”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出写作手法2分,能结合诗歌内容作答2分。共4分。
四、14. 示例: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毛泽东。理由:①他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高瞻远瞩。②他虽然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但他生活简朴,所有的财物仅是一卷铺盖和几件随身衣物。③他从一个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逐步转变为革命家,常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为团结和发动最广大人民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答出人物得1分,结合内容陈述理由2分。共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