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2025.10 考场: 座号: 班级: 姓名: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一、(12分)
为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某媒体策划编写《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一书。请结合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广大炎黄子孙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①徒步于万里长城,董耀会先生在长城上留下人类第一行完整足迹,追问长城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凝视着一带一路,②王冰笛团队跨越山海,让无穷的远方和无尽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走进民俗文化的殿堂。叶涛教授紧扣时代脉搏,另辟蹊径,致力于民俗文化(huàn)发新生;沉潜入海底,③孙健团队考古发掘的“南海一号”,让人们震撼于中国800多年前开启的大航海时代……今天,景德镇的窑火摇曳时代风姿,殷墟遗址上的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粗犷豪放的陕北民歌响彻云(xiāo)一气呵成,根植于齐鲁大地的中医药生机盎然枝繁叶茂。
④传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跨越时空的共鸣亦是对文明的礼赞。融通传统与现代,中华文明文脉悠悠,弦歌不辍,气象万千。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拼音处的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承载(zài) B.焕发 C.沉潜(qiān) D.云霄
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另辟蹊径 B.相得益彰 C.一气呵成 D.气象万千
3.文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你班级举行了“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4.[活动一:我分析]《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下面是部分流行语,请为这些流行语做出最恰当的解释(在横线处填上字母)。(3分)
①银发力量______ ②小孩哥/小孩姐 ______ ③city不city ______
A.在某方面具有过人才能的孩子。
B.“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现代化不现代化”。
C.老年群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D.面对压力时从容应对、善待自己、不慌张、不焦虑的心理状态。
5.[活动二:我辩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交流群和作业帮扶的软件应运而生。请你谈谈这些软件对学生学习的利与弊。(3分)
二、(25分)(一)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或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三峡》)
B. 微斯人/微君之故(《式微》)
C.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的“忧”与[乙]文的“乐”内涵不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文都借“山水”抒情,但抒情方式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共5分)
鹧鸪天· 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②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②骚人:指屈原。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词上片用“暗”“淡”“轻”三字写出桂花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
B.作者毫不客气地批评屈原情思不足,竟把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C.“何须”二字,突出了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了作者对其他花的厌恶之情。
D.这首词托物抒怀,又兼以议论入词。咏物不乏形象,议论也充满诗意。
1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的妙处。(3分)
12.请把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共8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道出千古文人悲剧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忠君之心坚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共8分)
材料一:通过阅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①4月23日,一年一度的读书日。在这个氤氲着浓浓书香的日子,既是一次阅读的提醒,提醒步履匆匆的人们勿忘在大好时光与阅读相伴,也是一次读书的导引,导引人们思考如何通过阅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②今天,人们的阅读对象,早已不只是纸质书籍。有报告显示, A 。2021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5.06亿,2022年达5.30亿,2023达5.7亿,市场营销规模达567.02亿元。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2023年比2022年增长7.55%。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当下,有人习惯于手不释卷,独爱翰墨书香,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喜欢声画共赏,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让读书触手可及、方式灵活,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当白纸黑字化为虚拟数字、实体书籍变身数码屏幕,当新媒介、新场景改变了阅读习惯,碎片化、轻量化日益成为阅读的新特点,我们该怎样实现阅读的意义呢?
③阅读的目的在于求知。从“读书”到“读屏”,是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纸质书籍的电子化,让获取知识更为便捷;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让阅读由平面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的“视通万里”。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能在聚合推荐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串珠成链。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也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本身是否有意义。
④阅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思考。无论哪种阅读方式,沉潜往复都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过程。文字留白处的掩卷沉思,声画落幕后的品味咀嚼,都是一次次的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同时,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提升修养的方式。读一本好书,如同攀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能欣赏到风景,但唯有不断向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以思考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
⑤开卷有益。无论什么时候,唯有获得真知灼见、收获精神启迪的阅读,才是真正有益的阅读。无论何种阅读方式,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有分量、阅读中有所思考。因此,我们不必纠结于阅读形态上“有形之书”与“无形之书”,而应把关注点聚焦在阅读的深度和厚度。让阅读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以沉潜阅读持续丰盈自我的精神世界,恰恰是世界读书日之于我们的启示。
材料二:近6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及产值规模两个统计图
材料三: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曾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3.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在材料一第②段的A处补上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随着数字阅读产业产值规模的增长,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B.随着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加,数字阅读产业产值规模也随之增长。
C.随着数字阅读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数字阅读用户及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D.随着数字阅读用户及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加,数字阅读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B.材料一中认为数字阅读有许多优点:它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丰富了阅读的方式,让阅读更加灵活,拓展了获取知识渠道,增强了阅读体验。
C.材料一中认为数字化的阅读尽管有许多优点,但是也有阅读内容碎片化、娱乐化、轻量化的隐忧。
D.材料三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士人读书的方法,如果用来证明材料一的“阅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思考”的观点也是恰当的。
15.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在“读书”与“读屏”并行的今天我们该怎样通过阅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共15分)
母亲的家常菜
蒋勋
①母亲的菜为什么好吃?为什么让我念念不忘?有时候想不通,以为是自己的偏执。有时候忽然就想通了,因为母亲生活在一个有许多时间的年代。
②有很多时间,慢慢地生活,燃着纸,燃着木屑,慢慢从炉门吹气。火旺了,加大块的木柴,火上来了再加煤炭。现代瓦斯炉一打开就有火,大火、小火、中火,随意调。真是方便,但是太方便就很难慢下来,一切都越来越快。人类不会再回到用柴木燃火的时代,因此,我们也找不回缓慢、等待、耐心,对着炉门吹气,看到空隙里火苗蹿动的经验。印度古老的文字中曾经描述火苗会越分越多,无穷尽地分下去,火苗本身却没有减少。许多哲学是哲人们在长时间看着火的思维里产生的。我当然希望,打开就有火的瓦斯炉,一切都快速方便的时代,也会产生属于它的哲学或信仰。
③爱是可以一直分下去的,越分越多。美,也如此,可以越分享越多,不会减少。我想,福分也是如此,越分享越多。福分用尽,大多是霸占着,不与众生分享,不知不觉,连自己原有的福分也消耗殆尽。母亲的时间很多,她在缓慢的时间里可以做很多事。
④疫情防控期间,我减少了很多活动,多出很多时间。在多出的时间里,我整天读书、抄经、画画。刚开始时觉得真好,有这么多时间画画看书,久了,我还是感到少了什么。好像整天画画读书这样的福气,也是要适可而止。每天去美术馆、音乐会,确实有福,但还是适可而止就好。回不到平凡生活,连艺术也会装腔作势起来。所以我就把不去美术馆的时间,用来细细看自己买回来的菜。疫情让我慢了下来,用去美术馆、音乐会的时间,回家好好生活。
⑤买回菜来,像母亲当年那样,把菜一一摆在桌上。那时候一家八口,菜量很大。现在常常一两个人吃,就希望菜的种类多一点,菜量少一点。一把小芥菜、一个白花椰菜、一个奶油南瓜、一把我爱的芫荽、一颗番茄、几条秋葵。柠檬,可以调蜂蜜加紫苏叶、薄荷做饮料;一颗番茄,需要想一想拿来做什么。当季的柿子,只有歌山柿子三分之一大,又小又便宜,毫不起眼,但是,当地当季,我很珍惜,饭后尝一点,配清茶,恰到好处。
⑥为我调养身体的中医跟我说:“要吃食物原型。”“原型?”我不十分了解。“当地当季,不过度料理。”懂了,这样好的水土,这样好的四季,雨露风霜,温暖的阳光,天地的福分都在眼前这些时蔬上。菜肴“恰到好处”就好,不要过度,不要伤了天地福分。“恰到好处”,就减少了“糟蹋”的愧疚。
⑦这样的时间,缓慢悠长,可以和自己相处,也不会虚度。时间很多,所以不太依赖复杂的厨具。手,就是最好的工具。以前常听长辈说,讲究人家的菜是不用刀切的。刀切,有铁味儿;刀切,也很难像手择的那么细致。现代人很少有择菜的经验了,应该回忆一下母亲择菜、掐菜的动作,手指拿捏,我都记得,因为我就坐在旁边。
⑧她一边择菜、掐菜,一边和我娓娓道来,《白蛇传》《封神演义》《杨家将》,我都记得清楚。那是我最早的文学养分,母亲却不说“文学”,她说的是:“做菜的过程也处处显出做人的本分。”
[读内容]
16“疫情防控期间,我减少了很多活动,多出很多时间。”阅读全文,说说“我”用多出的时间做了哪些事。(4分)
[读原因]
17.本文由“母亲的家常菜”写起,作者感悟到哪些生活哲思?(4分)
[读写法]
18.请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3分)
[读深意]
19.结尾段“做菜的过程也处处显出做人的本分”一句,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4分)
四、作文(40分)
20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寻常窗前月下,因梅花映入眼帘,倍觉情趣横生,别有不同。每个明媚的清晨都充溢着鸟语花香,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弥漫着别样精彩。生活中,总有一束“梅花”激你心志,荡你情怀,助力你异彩人生。
请以“才有________便不同”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 2.C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C.沉潜:chén qián,在水里潜伏;沉没等意思。故选C。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此处形容叶涛教授致力于民俗文化焕发新生,采用了新的方式,使用正确;B.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句中形容景德镇的窑火与时代风姿、殷墟遗址上的文化与旅游相互配合,效果更好,使用正确;C.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句中形容民歌响彻云霄的状态,用错对象;D.气象万千: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句中形容中华文明融通传统与现代,呈现出丰富多样且壮丽的景象,使用正确;故选C。
4.CAB
5.示例:利处是:借助这些软件,学生可以方便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群里,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能够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讨论难题,共同进步。例如,在准备英语作文考试时,同学们可以在群里分享自己写的作文,互相批改、提出建议,这种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弊处是:互联网上的信息繁杂,交流群和作业帮扶软件中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有些软件为了吸引用户,会推送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娱乐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一些解题答案可能存在错误,如果学生不加辨别地照搬照抄,会对学习造成误导。例如,在搜索历史资料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歪曲历史事实的信息,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正确认知。
D解析:A项:“或异二者之为”中“或”(或许、也许);“或王命急宣”中“或”(有时),含义不同。
B项:“微斯人”中“微”(如果没有);“微君之故”中“微”(不是、若非,表假设,但语境侧重“没有你的原因”),含义有差异。
C项:“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中“从”(跟随);“从流飘荡”中“从”(顺着、随着),含义不同。
D项:“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乃记之而去”中“去”均为“离开”,含义相同。
7.翻译:(1)翻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解析:定语后置句“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需调整为“居高庙堂”“处远江湖”;“忧其民”“忧其君”直接体现古仁人的双重关怀,不可漏译“其”(他们的)。
(2)翻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解析:“乐其乐”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第一个“乐”(以……为乐,意动用法),第二个“乐”(快乐,名词);“而不知”表转折,突出太守之乐的深层性(超越表面游玩之乐)。
8答案与解析:
【甲】文的“忧”:是“忧天下”的宏大之忧,不局限于个人处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进退,始终以百姓疾苦、君主安危、天下兴亡为忧,是超越个人的济世之忧。
【乙】文的“乐”:是“与民同乐”的具体之乐,基于滁州治理的成效(“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等场景,体现太守与百姓共享的、具体可感的快乐,是基于地方治理的欣慰之乐。
9答案与解析:【甲】文:以“借景抒情+议论抒情”为主。先借洞庭“悲景”“喜景”引出迁客骚人的情感,再通过议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直接表达对古仁人情怀的推崇,最后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议论点明主旨,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情感宏大。
【乙】文:以“借事抒情+情景交融”为主。通过“滁人游”“太守宴”“宾客欢”等具体事件,融入“夕阳在山”“树林阴翳”等景物描写,在叙事和写景中自然流露“与民同乐”的情感,无直接议论,情感更细腻、具体。
10.C 11.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梅花对桂花的嫉妒,菊花因迟开于桂花而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桂花在中秋时节的花木中,名冠群芳,突出了桂花内在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12,(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3.B 14.D
15.注意精选有价值的阅读内容;注意沉潜于书本,在阅读中思考;注意正确的读书态度——有志与有恒。
16.开始的时候:整天读书、抄经、画画;去美术馆、音乐会。后来的时候:细细看自己买回来的菜;用去美术馆、音乐会的时间,回家好好生活;给家人做饭做菜。
17.①母亲的时间很多,她在缓慢的时间里可以做很多事,可以为家人们研究好吃的饭菜。②由“火苗会越分越多,无穷尽地分下去,火苗本身却没有减少”感悟到爱、美、福分也是如此,越分享越多。③“恰到好处”,就减少了“糟蹋”的愧疚。④这样的时间,缓慢悠长,可以和自己相处,也不会虚度。
18.运用对比,突出当季的柿子虽然不起眼,又小又便宜,但是是当地当季产的,而且符合“我”的菜量,表现了作者对当地当季柿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19.示例:“做菜的过程也处处显出做人的本分”,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在烹饪这一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其实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做菜需要等待,从选择食材、准备材料到烹饪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时间。这教会了我在生活中也要学会等待,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有耐心,让事情自然发展。在烹饪中,火候的掌握、调料的比例、烹饪的时间都需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这同样适用于人生,我们要懂得适度,不要过于贪心或过于保守,而是要找到平衡点,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和谐。此外,它还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烹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神贯注,关注每一个细节,这让我意识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要珍惜每一个瞬间,把握每一个机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