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课堂作业答案
一、多点积累,增添一份自信。(20分)
1.(1)A (1分) (2)① hè ②guǎng ③谧 ④贮 (4分)
2.(1)枯藤老树昏鸦 (2)古道西风瘦马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山岛竦峙 (5)秋风萧瑟 (6)吹面不寒杨柳风 (7)归雁洛阳边 (8)断肠人在天涯 (8分)
3.B(2分)
4.(1)①《父亲的病》②示例: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了看会的兴致,内心充满痛苦和失望③示例:"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3分)
(2)示例一:我选A,阿长是"我"的保姆。她懂得许多烦琐的规矩,喜欢切切察察,谋害了"我"的隐鼠,但她也会给"我"讲长毛美女蛇的故事,还为"我"买来带插图的《山海经》。她迷信、唠叨,却也朴实、善良,为童年的"我"带去了无尽的关怀。示例二:我选B,范爱农是"我"的同乡好友。起初"我"对他的印象不好,认为他看人总像在藐视,又胆小冷漠。但从他和"我"酒楼叙旧、要去看光复的绍兴、绍兴共事等事件中又能看出他追求革命、有责任感的一面,是黑暗社会中觉醒的知识分子。(理由2分,选A,B皆可。只写选项不写理解,不给分。)
二、读点美文,增添一份感悟。(19分)
5.(1)跟伙伴们无休止地嬉游 (2)雨后踩泥巴玩 (3)摘瓜果和捕捉各种野味吃,把爸爸带回的零食作为回馈偷分给小伙伴们。(3分)
6.(1)“整个”“一切”要重读。这两个词语突出强调了那时候虽然是穷年月,但“我”仍然对故乡会在“我”眼前展示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带给“我”丰盛的记忆坚信不疑,表达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热爱之情,此时的心情是自信且期待的,所以要重读。 (词语2分,理由2分。若词语全部选错,理由不得分;若只选对了一个词语,理由若充分合理可以给1分+2分=3分)
(2)B,“我就知道”“整个”“一切”突出了“我”对故乡坚定的信任感,字里行间充满期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以及怀念之情,所以要用充满温情的语气读。(选项1分,理由2分。选项错,理由不得分。)
7.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软泥浆从趾间往上钻的感觉比作巧克力的口感,“钻”字将软泥浆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软泥浆的滑爽、调皮有趣,抒发了作者对雨后夏天、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3分)
8.采用环境描写,(1分)“傍晚”“擦黑”从侧面交代了“我”回老家交通不便和路途的遥远,表现出了“我”回家之旅的艰辛与不易,更加突出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热爱之情。(2分)
9.因为故乡之夏给作者的记忆是丰盛的琳琅满目的世界,他在那里享受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与小伙伴们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还得到了亲戚们的关照,感受到了故乡淳朴的民风人情。在作者心里,夏天即故乡,是美好又回不去的童年,故乡就是他的根与魂,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是“不可战胜的”。(3分)
三、读点时事,增添一份情怀。(11分)
10.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数字“80”“1945-2025”点明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间节点。 (任选2个构成要素进行寓意的分析,即得4分)
11.当子弹打光、敌人逼近之时 毅然毁枪跳崖 凭宁死不屈诠释英雄气节
12.①示例1:傅常出川抗战前给妻儿留下的家书,以“文字言志,器物传情”的方式,表现出傅常主动奔赴前线,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情怀,同时他嘱托家人为强国而努力,让我们感受到爱国精神的传承。
示例2:左权的抗战题词,字体刚劲爽利,流畅洒脱,体现出他坚定的抗日决心和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他的题词是对广大抗日军民坚持抗战的激励和号召,凝聚着为民族独立而抗争的精神力量。
示例3:吉鸿昌的抗战题词,用笔苍厚、凝重,字体方正端庄,刚健雄浑,有一种坚如磐石的力量感。“诸烈士千古”表达了吉鸿昌对抗战中牺牲烈士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国魂”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精神的高度概括,激励着国人在艰难困苦中英勇斗争,也彰显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②通过VR技术“走进”抗战战壕 ③参与红色剧本杀还原历史抉择
四、读点诗歌,增添一份韵味。(5分)
13.红叶 深秋或秋季
14.“日暮”“满天风雨”,既写出了当时的实际场景又烘托渲染诗人伤感惆怅的离别之情。
五、写点生活,增添一份感动(45分,其中5分为书写分)
参考中考作文标准。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课堂作业试题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勿超出规定区域答题。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一、多点积累,增添一份自信。(20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个小题。(5分)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花团锦簇, (A. 美不胜收 B. 美轮美奂),牧童的笛声与轻风流水相应和① ; 夏季的雨热烈粗犷② ,万物争先恐后地生长;秋日有“西风瘦马”的寂寥,也有使人静mì③ 、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冬天则把终年 zhù ④ 蓄的绿色全献给可爱的水藻。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分)
(2)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应和 ②粗犷
③静mì ④zhù 蓄
2.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词名句。(8分)
与你相遇,于那老树之下,于那小桥溪边,初见时你便宽慰我,人生不只有《天净沙·秋思》中“(1) ,小桥流水人家,(2) ”的凄凉秋景,也不只有李白在月夜“(3) ,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惆怅孤单,更有《观沧海》中“水何澹澹,(4) ”和“(5) ,洪波涌起”的壮阔之景,还有朱自清沐浴着“沾衣欲湿杏花雨,(6) ”时内心的憧憬和喜悦。
与你相离,万般不舍,心中万千思绪,落于笔端,希望如王湾那般“乡书何处达?(7) ”云中寄锦书,尽诉衷肠。想象他日与你相会,定当不甚欣喜!不会像马致远在深秋时节感慨的那样“夕阳西下,(8) ”,无限悲伤。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阳春三月,同学们游春赏景,女孩子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春天增添了活力。
B.一号辩手在场上巧舌如簧,咄咄逼人,赢得满堂喝彩。
C.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D.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早做安排迎春耕。
4.名著阅读小组开展“品朝花 ·忆鲁迅”主题读书会,请你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任务。(5分)
(1)小明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补充完整。(3分)
(2)小亮认为《朝花夕拾》中有许多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平凡且有短处,但又常常闪耀着优秀品格的光辉。请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小亮这句话的理解。(2分)
A. 阿长 B. 范爱农
我选:
我的理解:
二、读点美文,增添一份感悟。(19分)
不可战胜的夏天
李晨
①我对故乡的记忆,全部是关于夏天的。
②那是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古老而又普通的村庄。虽然说那时候是穷年月,但故乡之夏给我的记忆是丰盛的。那里有我平时不知道的世界,目光所及,琳琅满目。我几乎在用其他所有的时间渴盼夏天的到来。我就知道,在我暑假抵达前,它们用整个春天、初夏为我备好了一切 。
③以往父亲带我们回老家,汽车转火车,再加徒步,要花上一整天。伴着傍晚的蝉鸣,天擦黑的时候我们到了。我一回到老家就全然顾不得斯文,迫切地等待“沉陷”。我知道狂欢季开始了,按捺不住开始欢心地盘算着晚上在哪个露天的地方睡,那是第一项在自由天地的体验。
④夏天村里人多半在屋外过夜,除了老人、妇女。木架子撑起的绳编床,篾席往上一放,清凉又透气;或者干脆铺在地上,平整宽敞的打麦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睡,蚊子不多的夜里,被单也不用盖。
⑤星空下,夏虫声浅,我蜷缩在故园的怀里。啊,这幸福无边的夜!
⑥直至次日,幸福地被太阳晒到屁股。于是起身,篾席上常会留有人形。人睡的地方是干燥的,其他地方已经微湿。原来,一夜酣眠,竟有夜露涂抹了身体。
⑦白天,我跟伙伴们无休止地嬉游。父亲因为要帮着家里做农活,无暇他顾,所以我除了偶尔写作业,其余时间都在疯玩。草堆、粮垛、牛棚,还有蒙着眼睛的驴子不停地在磨坊 里转圈……这都是我们的欢场。
⑧夏天雨也不少, 一场雨过后,会有好几天都要踩泥巴地。我开始时并不习惯,觉得泥巴会滑得脚心痒痒,后来越来越觉得有趣,特别是脚掌踩下去的时候,软泥浆会从脚趾之间柔柔地往上钻,跟现代人形容巧克力的口感类似,那也是一种连着心的滑爽。
⑨饿了,有的是吃的,树上的果子,地里的瓜,信手摘来。蝉蛹、青蛙、蛐蛐都是野味。 作为“豪华”回报,我也会带他们去偷爸爸带回来的装在铁盒里的饼干或鸡蛋卷,让他们一尝至味。
⑩任何一顿饭都可以在几个叔叔家随机解决,青椒、南瓜、豆角,都美味。大铁锅炒菜, 满屋子蒸气,和着菜香气、柴火的烟气一起涌出来,漫出灶火屋,从房檐向上流走。灶火余 烬里还可以埋上嫩玉米或红薯,饭后出去玩上一圈,肚子有点饿的时候跑回来寻出它们,可作为零食吃。
喜乐是有尽头的。夏日接秋,看着村里许多果树从果子红熟到光秃,已经有树叶开始随风落下,我的心情也为之黯然。我知道,要开学了,我要走了。
我每天掰着指头计算暑假结束的时间,谨慎期待每一个未曾谋面的美丽明天。还剩四天、三天……直到要离开的当天早上,堂弟们坐在爷爷家的门槛上,看我们收拾行李,去坐 他们还没有见过的火车。他们穿着长袖衣服来,纽扣总是扣得不齐,衣服也不干净,好像去年穿完收起来时就没有洗。
“等着我,明年再来。”这般孩童的豪言壮语,每年都在说。我知道这是一句临别时客 套的废话,他们肯定等我,我也必定再来。
可是,终于在某一年,他们没有在原地等我,我也没有再来。我出去闯世界,他们也开始出门打工。
后来,每每忆起在老家生活的日子,便觉得那是最好的童年,无以复加。它有不需要证明的强大。
加缪说得极是:“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安放了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 选自《读者》,有删改)
5. 阅读①~⑩段,根据提示,梳理作者对故乡夏天的回忆。(3分)
在露天地方睡觉 → (1) →(2) →(3) →随便在某个叔叔家解决吃饭问题。
6. 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的处理,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哪两个词语可以读重音?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请做朗读设计,并阐明理由。(7分)
我就知道,在我暑假抵达前,它们用整个春天、初夏为我备好了一切。
(1)重音设计: 、 这两个词语应该读重音。(2分)
设计理由: (2分)
(2) 朗读语气我选择 ( )(1分)
A.满怀豪迈 B. 充满温情 C.饱含悲伤
理由: (2分)
7.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对下面句子作赏析批注。(3分)
我开始时并不习惯,觉得泥巴会滑得脚心痒痒,后来越来越觉得有趣,特别是脚掌踩下 去的时候,软泥浆会从脚趾之间柔柔地往上钻,跟现代人形容巧克力的口感类似,那也是一种连着心的滑爽。(修辞手法的角度)
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写到了“我”回老家时的路途境况,这是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伴着傍晚的蝉鸣,天擦黑的时候我们到了。
文章标题“不可战胜的夏天”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读点时事,增添一份情怀。(11分)
【材料一】
①八十年前的硝烟,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消散,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站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昭示未来的方向。
②在抗日的战场上,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他的坚韧和不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赵一曼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她在就义前留给儿子的绝笔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牵挂,令人动容;狼牙山五壮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这些英雄们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注】图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材料二】
①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坐落在祖国大地上的红色博物馆、纪念馆,触摸革命文物上留存的英雄的温度,感悟抗日英烈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②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是从过往岁月走来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它们承载着14年抗战烽火记忆/那些浸透硝烟的英雄故事/燃起一盏盏不灭的灯火/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选自光明网2025年5月18日 有删改)
【注】图二是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出川抗战前给妻儿留下一封家书。由于通讯条件限制,家人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傅常归来,以为他已遇难,便将家书刻在灯柜上,以长远流传。家书内容: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图三是英雄左权的抗战题词:坚持华北抗战 左权。
图四是英雄吉鸿昌的抗战题词:诸烈士千古 国魂 吉鸿昌题。
【材料三】
①如今,在科技的赋能下,青少年群体正以全新方式激活抗战记忆,让英雄故事连通今昔、直抵人心——借助VR“走进”硝烟弥漫的战壕;利用AI让泛黄老照片重现笑容;抑或沉浸在红色剧本杀中,直面生死攸关的抉择,感受先辈在绝境中不屈抗争的坚韧……
②正是这些跨越时代的回响,让历史书上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骤然间有了心跳的温度——原来,战场上的每一次抉择,都曾是一个个血肉之躯在生死关头的真实战栗。有青年网民留言感慨“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他们的一生”。
③更令人动容的是,缅怀之情正化作年轻人的实际行动,他们正从红色资源的探访者变身为守护者和建设者。
④有人参观抗战遗址后,自发成为纪念馆志愿者,用专业讲解传递历史温度;有人录制探馆Vlog、创制红歌RAP,让红色故事“破圈”传播;还有人参与网络宣讲团,用青春语言诠释抗战精神。这些转变生动诠释着:纪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照亮。
⑤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缅怀的方式。从云端祭扫到烈士AI数字人,技术正以创新形式重构历史记忆的传承路径。通过中华英烈网、“北京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等“云祭扫”平台,民众可跨越时空界限,在数字纪念馆中献花点烛、书写寄语。
⑥当无数年轻人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接续记忆,那些曾在黑暗中擎火前行的先辈,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开。他们依然活在今天的对话里,活在年轻人心跳的共振中,活在时代的光亮里。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4月4日,有删改)
10.图一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分析标识的构图要素(“构图要素”指的是组成一幅画面或场景的基本元素,即“画里有什么”和“它们是怎么摆放的”),并说明其寓意。(4分)
11.小杨准备宣讲英雄事迹,想修改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子作为素材,请帮他完成。(3分)
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之际,孤身周旋日寇,以坚韧不屈彰显民族精神;
赵一曼,于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坚守革命信仰,用绝笔书信倾诉家国深情;
狼牙山五壮士, 、 , , 。
12.班级召开“如何纪念抗日英雄”的讨论活动,请你帮助完成对话。(4分)
小语:我们可以开展“抗日英雄故事会活动”,在故事中感受英雄们的抗战精神。
小文:我们还可以去纪念馆、博物馆,触摸革命文物上留存的英雄的温度,感悟抗日英烈们爱国情怀,比如① 。(从材料二的三幅图中任选一个举例,2分)
小杨:传统的纪念方式当然是很好,我们还可以开展融合数字技术的一些纪念活动,如② 、③ ,体验式、情境化的纪念方式,能让往昔岁月很直观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小语:是啊!抗战记忆的传播形式或许不同,但铭记的本质未曾改变。
四、读点诗歌,增添一份韵味。(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3.(2分)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前两句中 (景物)点明了诗人送别友人是在 季节。
14.(3分)诗中后两句有两处环境描写,找出并分析其有何作用。
五、写点生活,增添一份感动(45分,其中5分为书写分)
15.一本《山海经》,解除了迅哥对长妈妈的误会;一片菊花寄托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物虽微,事虽小,真意在其中。还有什么触动了你?为什么触动了你?你从中懂得了些什么?
请以“触动心弦的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