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科学试题
1.(2024九上·杭州期末)材料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纳米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0.01-1纳米范围内的材料
B.铝在地壳中含量丰富,而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
C.纳米陶瓷材料有很好的韧性,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塑料制品一般具有良好的性能,容易加工,柔韧度极高,用途广
2.(2024九上·杭州期末)学习心脏结构时,常用猪心来作为教学工具。判断新鲜猪心左右侧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用刀将心脏切开 B.用手捏心房壁
C.用手捏心室壁 D.向心脏内灌水
3.(2024九上·杭州期末)小柯说: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物花不了多少电费。小薛说:微波炉很费电,他家的微波炉一使用空气开关就“跳闸”。上述争论中,混淆的两个概念是(  )
A.电压和电流 B.电能和电功率
C.电能和电压 D.电流和电能
4.(2024九上·杭州期末)2022年4月23日,中国海军首次公布了有“航母杀手”之称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如图所示是高超音速导弹从起飞到击中目标的轨迹示意图,如果把大气层边缘看作水面,导弹飞行时就像在水面土“打水漂”,因此它突防能力强,难以拦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导弹所用的燃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热值
B.导弹外壳需要使用耐高温材料制造
C.导弹从起飞点升空时的能量来自内部燃料的化学能
D.导弹从起飞点到攻击点飞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2024九上·杭州期末)推理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6.(2024九上·杭州期末)小科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将电热丝R1、R2涂上一种红色温变油墨,当温府达到80℃时,该油墨会变成无色,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通电后油墨升温变色来观察产热情况属于转换法
B.R1、R2应选择同种材料制成的阻值不同的电阻
C.若要使变色时间提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往右移
D.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7.(2024九上·杭州期末)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不一定会经过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肺静脉 C.肾动脉 D.肾静脉
8.(2024九上·杭州期末)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其中说明有错误的是(  )
A.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负责物质运输
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质交换的场所
C.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全部在小肠内完成
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9.(2024九上·杭州期末)下表是小蒋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所用方法完全正碎的是(  )
  需鉴别物质 分别取样后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木炭粉和铁粉 观察颜色 稀盐酸
B 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 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 稀硫酸
C 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HC1 Zn
D 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Fe2O3 无色酚酞
A.A B.B C.C D.D
10.(2024九上·杭州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内能越大,其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11.(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自由转动。当杠杆A端的甲物块悬空;B端的乙球浸没在水中时(不碰容器底和壁),杠杆恰好水平平衡,A、B两端的细线均不可伸长且处于张紧状态。已知OA∶OB=1∶2,甲物块重400N,乙球体积为1×10-2m3,g取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球受到的浮力为10N B.杠杆B端所受的拉力为100N
C.乙球的重力为300N D.乙球的密度为2×103kg/m3
12.(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电源电压恒为3V,灯L1、L2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灯L2的电阻为10Ω。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比L2亮,则(  )
A.灯L1和L2的电流相等 B.电流表的示数为0.15A
C.电压表的示数小于3V D.灯L1的电阻小于10Ω
13.(2024九上·杭州期末)为了测定金属活动性强弱,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打磨过的金属X和金属Y上滴加不同溶液,金属X上仅①处有明显现象,金属Y上③和④处均有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出金属X、金属Y、铁和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Y>Fe>Ag B.Y>Fe>X>Ag
C.Y>X>Fe>Ag D.X>Fe>Y>Ag
14.(2024九上·杭州期末)当生物体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腐烂时,会放出一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为沼气。沼气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4),其余的大部分是二氧化碳。经研究可知,沼气是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质时释放出来的。甲烷细菌属于(  )
A.好氧性异养型细菌 B.厌氧性异养型细菌
C.好氧性自养型细菌 D.厌氧性自养型细菌
15.(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拉力F为10N,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物体B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面足够长);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6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为20N
B.此时拉力F的功率为2W
C.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D.当拉力F增大到20N时,物体B将向左运动
16.(2024九上·杭州期末)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请你完成填空。
(1)逻辑关系:物质类属间存在着如图关系,其中酸和盐属于   大系。
(2)转化关系:上图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如图中物质M属于   (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上图中①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17.(2024九上·杭州期末)2021年5月20日是第32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旨在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宣传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如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肠腺和   (填图一中的序号)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二中的第   层食物。
(3)小红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8.(2024九上·杭州期末)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1)在粉碎机中将矿石研磨粉碎的目的是   。
(2)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则反应Ⅰ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应为   。
沉淀物 Fe2(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 1.9 4.2 9.1
完全沉淀 3.2 6.7 11.1
19.(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圆弧槽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由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忽略空气阻力)
(1)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
(2)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到达B点时温度升高了   。(物体比热容用c表示)
(3)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   。
20.(2024九上·杭州期末)肾结石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而结晶形成的。我国科研团队发明一种新型结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结晶甚至溶解结石,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1)在①、②、③中,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处(填序号)。
(2)给肾结石患者静脉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该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   。
21.(2024九上·杭州期末)学校消防通道内安装的应急灯参数如下:蓄电池规格“”,灯泡规格“”,灯泡数量2个,当外接电源断开时,应急灯内蓄电池放电使2个灯泡都自动点亮,且正常发光,该应急灯的两灯连接方式为   联,通过其中一个灯泡的电流是   安:“2400mAh”表示当工作电流为2400毫安,电池能持续供电1小时,则这个蓄电池充满电,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焦。
22.(2024九上·杭州期末)一小球重2N从水平台面上滚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经历了A、B、C三个位置,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设小球在AB段重力做功为W1,重力的平均功率为P1;在BC段重力做功为W2,重力的平均功率为P2,不计空气阻力,则:W1=   J,小球从A到C点增加的动能为   ,P1   P2(选填:>/23.(2024九上·杭州期末)为了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①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②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和4号 2号和5号 3号和6号
③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
④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⑤ 观察并记录现象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酶作催化剂分解淀粉的快慢程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
B.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会发生明显改变
C.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淀粉浓度逐渐降低
24.(2024九上·杭州期末)小刚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的螺旋套上标有“2.5V”字样,其额定功率小于1W,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40Ω;1A”。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丙中未完成的电路连接好。(要求连好线后能立即闭合开关)   ;
(2)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灯泡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灯泡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测完小灯泡的电功率之后,他还想要绘制出该用电器的和图像,如图,则可能正确的是   ;
A. B.C.D.
(4)另一组同学不改变其它电路元件及电路连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用6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分别替代灯泡,若设定不变的电压值为1.2V,为顺利完成实验,可以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定值电阻,则该定值电阻的取值范围是   Ω。
25.(2024九上·杭州期末)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在瞬间去除衣服上的多种顽固污渍。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阅读标签]本产品不含磷,对环境无污染。
[查阅资料]①“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3),它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②氢氧化镁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和H2O2;
猜想二:   
猜想三:Na2CO3、H2O2和NaOH。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污渍爆炸”固体完全溶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②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含有   
③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 含有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 取适量③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镁溶液,振荡 无明显变化 不含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猜想   正确。
[反思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③中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不会影响整个实验结论,但被同学们否定了,理由是   。
26.(2024九上·杭州期末)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许多科学家经长期探索建立起来的,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纪,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年,笛卡尔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的乘积来量度;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量度;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而通过一定距离)来量度。
材料二:温度计的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的精确化准备了必要条件。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于1849年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关系的数值,这一数值与现代公认值非常接近,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
材料三: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于1849年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关系的数值(相当于单位热量的功的数量即1卡(热化学卡)=4.1840焦耳),这一数值与现代公认值非常接近,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如图所示是焦耳研究热功当量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大。实验中焦耳测得的数据如下:小配重重力G小=100牛,大配重重力G大=520牛,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h=1米,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500克(c水=4.2×103焦耳/千克)。升降次数与水温变化的关系如表:
升降次数 1 2 3 4 5 6
温度变化/℃ 0.2 0.39 0.59 0.78 0.98 1.18
(1)材料一中,哪位科学家的观点与“功”概念相符合___________;
A.笛卡尔 B.莱布尼兹 C.达朗贝尔
(2)分析材料三中数据可以得到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   (选填“守恒”或“不守恒”)的;
(3)如图所示是焦耳研究热功当量关系的实验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
(4)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质疑
B.时间久远的理论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C.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研究
D.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27.(2024九上·杭州期末)某学校的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暖手宝”的自动发热原理展开了探究,经查阅说明书得知,该品牌“暖手宝”里发热剂的成分主要有铁粉、活性炭、氮化钠等。
【提出问题】发热剂中各种成分对“暖手宝”的发热有什么作用?
【猜想与假设】A.各种成分物质都参与反应;B.只有部分物质参与反应。
【实验与结论】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
组别 时间/min 铁粉/g 氯化钠/g 活性炭/g 空气湿度/% 水/mL 上升温度/℃
1 30 1 0 0.6 70 0 10.5
2 30 1 0.5 0 70 0 0
3 30 0 0.5 0.6 70 0 0
4 30 1 0 0.6 40 0 4.5
5 30 1 0 0.6 40 2 11.5
6 20 1 0.5 0.6 40 2 11.5
(1)第1、3组的探究实验结果说明,没有   (填物质名称),“暖手宝”不能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宝”的发热还利用了活性炭能吸附空气中的   的性质。
(3)通过第5、6组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
(4)为了进一步测定发热剂中活性炭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称取了少量发热剂,准备按如图方案进行实验:发热剂+足量,但老师指出该方案设计不够科学,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请你分析不足之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8.(2024九上·杭州期末)人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会口渴,有些人会一次性饮人大量水至不再感觉口渴为止。这种饮水方法科学吗?为此小科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资料一:正常人体内的水和盐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即保证细胞内外液体中盐分的浓度相对恒定,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其水盐平衡过程如图甲和乙。
资料二:人体心脏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影响其功能。人体血液循环量与一次性饮水量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资料三:正常人饮水后,约20分钟后开始产生尿液,此后逐步增加。
医生建议:剧烈运动后要少量多次饮水至不再口渴,每次饮水约200毫升,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请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医生建议”更有利于健康作出解释。
29.(2024九上·杭州期末)某兴趣小组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5.11 g,他们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来处理废液。在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过程中,测得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在处理废液过程中,   (填字母)点对应的溶液pH=7。
(2)生成CO2的质量是   。
(3)求出B点的坐标(x0,y0)写出计算过程。
30.(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养生壶及其工作原理图,S是一个温控开关,R1为电加热丝,阻值为88Ω,当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被迅速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S自动切换到另一位置,处于保温状态且保温时加热丝的功率为88W;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且不计指示灯的阻值(A、B是两种不同颜色的指示灯,红灯亮表示加热状态,绿灯亮表示保温状态)。
(1)分析说明A、B哪个是红灯,准华记哪个是绿灯;
(2)求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电阻R2的阻值。
31.(2024九上·杭州期末)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
①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中。
②打开止水夹均匀地通入氮气,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再将带有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1)装置C的作用是   。
(2)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则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后,经多次蒸馏,能初步分离装置A中的水与酒精,其原理是利用了这两种成分的   不同(选填“熔点”或“沸点”)。
(4)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   (写出一例)。
32.(2024九上·杭州期末)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在酷夏都要绷直, 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 工程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拉力系统, 其简化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 120N。已知某次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至少需要 8000N。
(1) A、B、C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
(2)计算至少需要悬挂的水泥块个数;   
(3) 在实际操作中共悬挂了 25 个水泥块,恰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若某段时间内 P点移动了 20cm, 请求出该过程中水泥块所做的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
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难,铝在地壳中含量丰富,铝是活泼金属,所以应用的较晚。
纳米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塑料制品一般具有良好的性能,容易加工,柔韧度极高,用途广。
【解答】A、纳米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故说法错误;
B、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难,铝是活泼金属,所以应用的较晚,故说法错误;
C、纳米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说法错误;
D、塑料制品一般具有良好的性能,容易加工,柔韧度极高,用途广,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要厚,左心室壁是心脏4个腔中最厚的。
【解答】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向心室,需要的压力较小,而心室需要把血液从心室压向全身,需要的压力较大,所以心室的壁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径比较长,需要的压力大;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径比较短,需要的压力较小。所以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要厚。所以判断心脏的左右侧,可用手捏心室的两侧,较厚的一侧是左心室,较薄的一侧是右心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电功率是电流通过导体或用电器时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用字母P表示。 电功和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通俗的讲: 电能就是实际存在的电力所具备的能量,它通过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过来,但不可能自己造出来。 例如发电厂把电能输送给千家万户,电池里也存在电能。
【解答】小柯说微波炉很省电,是说微波炉的电功率大,但加热食物用时很短,消耗的电能并不多,所以“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品花不了多少电费”,即小柯是从电能角度说的;小薛是从电功率角度考虑的,因为微波炉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工作时电路中电流很大,空气开关会跳闸,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认为很“费电”,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指在仅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的孤立系统中,动能与势能(含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时,系统机械能总量保持恒定。其适用条件为系统不受外力做功且内部仅存在保守力作用。该定律数学表达式包含过程式和状态式两种形式,例如状态式可表示为初始状态与最终状态的机械能总和相等。当系统存在非保守力(如摩擦力)或外力做功时,机械能会与其他形式能量(如热能)发生转化。定律在惯性参考系中严格成立,常用于分析自由落体、弹簧振子等理想化模型的能量转换。
【解答】A.为了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能放出更多的热量,所以导弹所用的燃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热值,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导弹飞行过程中,需要跟大气层摩擦生热,导弹的外壳温度较高,所以导弹外壳需要使用耐高温材料制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导弹从起飞点升空时的能量来自内部燃料的化学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将内能转化为导弹升空的机械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导弹从起飞点到攻击点飞行过程中,跟大气层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加入一定量的x后,y的数值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氢气,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开始就产生沉淀,与图像相符,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稀硫酸消耗完,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与图像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实践证明,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平方,导体本身的电阻值以及电流通过的时间成正比。这是英国科学家焦耳和俄国科学家楞次得出的结论,被人称作焦耳-楞次定律。
【解答】A.利用通电后油墨升温变色来观察产热情况,运用的实验方法为转换法,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R1、R2应选择同种材料制成的阻值不同的电阻,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若要使变色时间提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使电路中电流变大,产生的电热增多,变色时间会提前,C错误,故C符合题意;
D.该实验探究的是电流的热量和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的变量是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喝进体内的水被消化道吸收后进入了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流至肾脏的一部分水可能随尿液排出了体外。
【解答】喝进体内的水在消化道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路线是小肠毛细血管→小肠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肾动脉→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流出血液循环)肾小囊腔→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即在肾小球处,一部分水滤过到肾小囊腔成为原尿的一部分,原尿中的一部分水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水就不经过肾静脉而排出了体外,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摄取食物并进行消化,经消化管吸收其营养物质,最后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主要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其各部的功能不同,形态各异,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和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腺体。
【解答】A.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A正确。
B.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肺是a氧气、b二氧化碳物质交换的场所,B正确。
C.图中①表示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C错误。
D.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可见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因而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取样加入 氢氧化钠 溶液并微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的,证明有铵根离子。 2NaOH+ (NH4)2SO4=2NH3+2H2O+Na2SO4;另取样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任何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解答】A、木炭粉和铁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故选项错误;
B、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加入Ca(OH)2,研磨并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酸氢铵,无变化的是硫酸钾;分别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氢铵,无变化的是硫酸钾,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加入锌粒都不反应,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无色酚酞都不变色,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描述为“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乙球浸没在水中时,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乙球受到的浮力;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进行计算;
(3)乙球浸没在水中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利用G乙=F'+F浮进行计算;
(4)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乙球的密度。
【解答】A、由题意可知,乙球浸没在水中,且其体积为,即可得乙球排开水的体积也为,所以乙球受到的浮力为;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甲物块重400N,且;杠杆B端所受的拉力为FB,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甲×OA=FB×OB;所以杠杆B端所受的拉力FB为;故B错误;
C、因为杠杆B端所受的拉力为200N,所以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得,乙球受到杠杆B端的拉力也为200N,又因为乙球浸没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以乙球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乙球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且重力等于拉力与浮力之和,所以乙球的重力为G乙=F浮+F`B=100N+200N=300N;故C正确;
D.因为乙球的重力为300N,所以根据G=mg可得,乙球的质量为;又因为乙球的体积为,所以乙球的密度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电器的电功率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S后,两灯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L2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已知电源电压为3V,据此得出电压表的示数;
(2)两灯并联,则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灯L1比L2亮,则L1的实际功率大,根据P=UI可知通过L1的电流与通过L2的电流的大小关系;
灯L2的电阻为10Ω,根据可知灯L1的电阻与L2的电阻的大小关系,据此得出灯L1的电阻与10Ω的大小关系;
(3)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L2的电流,据此得出电流表的示数。
【解答】A、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并联,发现灯L1比L2亮,说明两个灯泡的功率不同,根据可知,电压相同,则电流的大小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电流表测量灯泡L2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为,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其大小为3V,故C不符合题意;
D、灯L1比L2亮,说明,而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根据可知,故灯L1的电阻小于灯泡L2的电阻,则灯L1的电阻小于10,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向打磨过的金属X上滴加硝酸银溶液时产生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滴加氯化亚铁溶液时不反应,说明金属X的活动性比铁弱,即Fe>X>Ag;
向打磨过的金属Y上滴加硝酸银溶液、氯化亚铁溶液时均能反应,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铁强,即Y>Fe;
那么可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Y>Fe>X>Ag。
故选B。
14.【答案】B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解答】甲烷菌是单细胞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产甲烷菌能够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废物转化成有用的甲烷。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物体B受到向右的弹簧拉力等于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和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之和,据此求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2)由图可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利用P=Fv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3)由图可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拉力的有用功W有=fs物;拉力移动的距离s=ns物;拉力做的总功W总=Fs,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拉力增大到20N,A将做加速运动,而A对B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B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仍然静止。
【解答】A、对B进行受力分析,由于A向左运动,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则B受到A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地面对B向左的摩擦力为6N,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0N,这三个力平衡,则B受到A对B的摩擦力为;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也为14N,故A错误;
B、由n=2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此时拉力F的功率为;故B错误;
C、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故C正确;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无关,当拉力F增大到20N时,物体A受到B给A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B受到A对B的摩擦力也不变,依然为14N,B受力平衡,仍保持静止,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并列
(2)盐;置换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定义如下:酸:电离时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其通式可以表示为 A + BC = B + AC 或 AB + C = AC + B。
【解答】(1)酸和盐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属于并列关系;
(2)图中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故图中物质M是硫酸镁,硫酸镁属于盐;图中①可以是镁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并列(2)盐;置换
(1)酸和盐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属于并列关系;
(2)图中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故图中物质M是硫酸镁,硫酸镁属于盐;图中①可以是镁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7.【答案】⑥;二;铁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
【解析】【分析】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中①是唾液腺,②口腔,③是咽,④是食道,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小肠,⑧大肠,⑨是肝脏;图二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是含糖类丰富的食物,第二级是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第五级是脂肪多的食物。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但可以概括为7大类: 水、 蛋白质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 (糖类)、 矿物质 、多种 维生素 和 膳食纤维。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者可在体内"燃烧"后释放出能量。
【解答】(1)肠腺和⑥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该学生常常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所以,他应多食图二中第二层的蔬菜和水果。
(3)小红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以补血。
故答案为:(1)⑥(2)二(3)铁
18.【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
(2)
(3)6.7~9.1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越快、越充分;
(2)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3)根据提供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1)在粉碎机中将矿石研磨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
(2)反应Ⅱ中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1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应为6.7~9.1,是因为pH大于6.7小于9.1时,铁离子、铜离子完全沉淀,镁离子不能沉淀。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2)(3)6.7~9.1
(1)在粉碎机中将矿石研磨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
(2)反应Ⅱ中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1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应为6.7~9.1,是因为pH大于6.7小于9.1时,铁离子、铜离子完全沉淀,镁离子不能沉淀。
19.【答案】mgH;;2h-H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物体在圆弧槽内滑动时,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动能转化为内能,消耗部分机械能。当物体在B点时,根据W=Gh求得物体的重力势能,结合原来的重力势能,求得物体在水平面上损失的机械能,进一步求得C点的高度。
【解答】(1)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为:G=mg,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W=GH=mgH;
(2)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GΔh=mg(H-h);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增加的内能(吸收的热量)Q吸=ΔEη=mg(H-h)η
物体到达B点时温度升高了
(3)再次滑下的过程,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长度也不变,即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变,即损失的机械能不变,所以达到C点时物体的机械能(此时只有重力势能)EC=EB-ΔE=mgh-mg(H-h)=mg(2h-H)
由W=Gh可得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C=
故答案为:(1)mgH(2)(3)2h-H
20.【答案】(1)③
(2)右心房
【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全部的血细胞;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可以吸收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
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
【解答】(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而尿素、尿酸等则留在尿液中,不会被重吸收 。因此,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肾小管中的尿酸浓度会变得最高。
(2)药物经静脉注射至血管中后,随着血液循环由毛细血管网向上下腔静脉汇集。然后,药物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 右心房 ,这是药物最先到达的心脏腔室。接着,药物经房室瓣进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及肺部毛细血管网到达肺静脉,从而回流至左心房。随后,药物经房室瓣流至左心室,最后从左心室随心室收缩泵入主动脉。此时,药物再经过体循环扩散至全身毛细血管网,从而到达病灶部位而发挥药效 。
故答案为:(1)③(2)右心房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而尿素、尿酸等则留在尿液中,不会被重吸收 。
因此,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肾小管中的尿酸浓度会变得最高。
(2)药物经静脉注射至血管中后,随着血液循环由毛细血管网向上下腔静脉汇集。然后,药物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 右心房 ,这是药物最先到达的心脏腔室。接着,药物经房室瓣进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及肺部毛细血管网到达肺静脉,从而回流至左心房。随后,药物经房室瓣流至左心室,最后从左心室随心室收缩泵入主动脉。此时,药物再经过体循环扩散至全身毛细血管网,从而到达病灶部位而发挥药效 。
21.【答案】并;0.6;51840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结合电源电压、灯泡额定电压分析;
(2)应急灯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UI求出通过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流;
(3)根据W=UIt计算电能。
【解答】(1)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当应急灯电源接通时,两灯正常发光,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两灯是并联的。
(2)由P=UI可得,通过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流:
(3)蓄电池储存的电能:
22.【答案】0.4;0.8;<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得出小球在AB段和BC段,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关系;然后根据W=Gh计算小球在AB段重力做功,并判断这两段重力做功大小;因小球在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所以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经过相同路程的时间关系,再根据功率公式得出它们的功率关系。
(2)利用W=Gh求出小球在AC段重力做的功;不计空气阻力,增加的动能等于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解答】由图可知,AB段,小球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h1=0.8m-0.6m=0.2m;
BC段,小球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h2=0.6m-0.4m=0.2m;
故小球在AB段重力做功为:W1=Gh1=2N×0.2m=0.4J;
在AB段和BC段小球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相等,同一小球的重力一定,所以由W=Gh可知,重力做功W1=W2;由于小球在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根据可知,小球在BC段运动的时间短,根据可知,小球在BC段重力做功的功率较大,即P1<P2。
小球在AC段重力做功为:W=Gh=2N×(0.2m+0.2m)=0.8J;
小球从A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计空气阻力,增加的动能等于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则小球从A到C点增加的动能为0.8J。
23.【答案】温度;④②④③;B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酶,也称为酵素,是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中,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通过催化反应将底物转化为其他分子,几乎所有的细胞活动都需要酶的参与,以提高反应效率。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效率,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促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解答】(1)据表中数据可见:温度条件不同,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该实验的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水浴→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设置对照实验→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
(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时间,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促反应速率先保持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最后降为0。A.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B时间段内,反应物比较充足,反应速率大,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应该是酶的数量,A正确。B.图中D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淀粉溶液的含量,而不是酶的数量,因此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C.由于该实验的底物(淀粉溶液)含量是一定的,所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浓度浓度越来越低,酶促反应速率也就越来越小,C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1)温度(2)④②④③(3)B
24.【答案】;C;B;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进电路,且为了电路安全,在连接电路时要将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2)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故障一般为电压表测量对象断路;电压表没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故障一般为电压表测量对象短路。
(3)灯泡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图像不可能是一条直线。
(4)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电流处处相等,先计算出和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的总电阻,结合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进行分析计算。【解答】(1)滑动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要求连好线后能立即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最大,滑片在最左侧,则滑动变阻器应接右下接线柱,实物电路图如图
(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接通的,所以故障是灯泡断路。
故答案为:C。
(3)AC、由可知,若R不变,则P与U2成正比,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功率比正比例函数变化较慢,且功率的变化速度小于U2的变化速度,故AC错误;
BD、由知,若R不变,则P与I2成正比,由于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P的变化速度大于I2的变化速度,故B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B。
(4)用6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分别替代灯泡,他们设定不变的电压值为1.2V,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当接入15Ω的电阻,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值时,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所需滑动变阻器的值为6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Ω,需在电路中串联20Ω的定值电阻。
当电路中接入6Ω的电阻时,通过电路中的电流为,此时电路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若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值为0,需接入定值电阻的最大值为24Ω,故接入定值电阻的阻值范围为。
25.【答案】Na2CO3和NaOH;过氧化氢;Na2CO3+CaCl2=CaCO3↓+2NaCl;一;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则无法确定“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有无氢氧化钠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作出猜想]根据猜想一、猜想三来分析解答;
[实验探究]②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再结合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来分析解答;
[得出结论]根据“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含有Na2CO3和H2O2来分析解答;
[反思讨论]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来分析解答。
【解答】[作出猜想]]“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根据猜想一:Na2CO3和H2O2,猜想三:Na2CO3、H2O2和NaOH。则猜想二为: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
②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产生气泡,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说明“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或H2O2);
③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知,“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含有Na2CO3和H2O2,猜想一正确;
[反思讨论]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由于生成氢氧化钠步骤③中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则无法确定“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有无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Na2CO3和NaOH;过氧化氢;Na2CO3+CaCl2=CaCO3↓+2NaCl;一;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则无法确定“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有无氢氧化钠
26.【答案】(1)C
(2)守恒
(3)增大
(4)A;C;D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功的定义为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功率的定义为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求出动叶轮对水做的功W与水吸收的热量Q,如果W=Q,此过程能量转化是守恒的;如果W≠Q,此过程能量转化是不守恒的;
(3)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大小;
(4)根据题意分析即可。
【解答】(1)由于功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以和达朗贝尔的概念相符,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小配重重力G小=100N,大配重重力G大=520N,合力为420N,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 移动的距离h=1m,即绳子一端移动的距离是1m 。所以动叶轮对水做的功为
由表格知,升降一次水温升高0.2℃,所以水吸收的热量是
所以,故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3)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将叶片的机械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大。
(4)A、真理成立的前提是先要大胆的猜想,所以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故A正确;
B、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相反会更好的用当前超前的技术或思想理解, 故B错误;
C、真理成立的前提是实验,所以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故C正确;
D、随着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加深,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CD。
(1)由于功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以和达朗贝尔的概念相符,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小配重重力G小=100N,大配重重力G大=520N,合力为420N,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 移动的距离h=1m,即绳子一端移动的距离是1m 。所以动叶轮对水做的功为
由表格知,升降一次水温升高0.2℃,所以水吸收的热量是
所以,故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3)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将叶片的机械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大。
(4)A.真理成立的前提是先要大胆的猜想,所以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故A正确;
B.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相反会更好的用当前超前的技术或思想理解, 故B错误;
C.真理成立的前提是实验,所以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故C正确;
D.随着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加深,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CD。
27.【答案】(1)铁粉
(2)水蒸气
(3)作催化剂
(4)Fe+CuCl2═Cu+FeCl2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解答;
(3)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可以加快生锈的速率解答;
(4)根据是Fe与CuCl2溶液会反应生成Cu解答。
【解答】(1)第1、3组的探究实验结果说明,没有铁粉,“暖手宝”不能发热;
(2)由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性质;
(3)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可以加快生锈的速率,氯化钠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4)方案的不足之处是Fe与CuCl2溶液会反应生成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
(1)第1、3组的探究实验结果说明,没有铁粉,“暖手宝”不能发热;
(2)由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性质;
(3)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可以加快生锈的速率,氯化钠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4)方案的不足之处是Fe与CuCl2溶液会反应生成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
28.【答案】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同时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且饮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
【知识点】泌尿系统;水盐平衡;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全部的血细胞;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可以吸收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排尿的意义是能排出体内的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解答】根据甲、乙图分析可知:人体内水分的增加一般可以通过喝水、进食、吃富含水分的水果等方式来增加,而通过呼吸、流汗、排尿、排粪等方式流失水分,盐分则主要通过进食获取,其通过汗液、尿液、粪便流失,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根据丙图分析可知: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身体还处在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马上恢复平缓,因而不能一次喝足,正确的饮水是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再间歇式地分次饮用。这样才能让心脏充分地、有序地吸收水分,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同时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喝水,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
故答案为: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同时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且饮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
29.【答案】C,0.11g,设与碳酸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x=1.25g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5g-1.25g=3.75g,对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11g+3.75g=8.86g,所以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答: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
(1)C
(2)0.11g
(3)设与碳酸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
x=1.25g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5g-1.25g=3.75g,对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11g+3.75g=8.86g,所以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
答: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3)根据BC段发生的是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消耗的硫酸溶液的质量。
【解答】(1)根据图示和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C点是稀硫酸与混合物中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溶液呈中性,pH=7;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11g+5g-10g=0.11g;
(3)设与碳酸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
x=1.25g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5g-1.25g=3.75g,对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11g+3.75g=8.86g,所以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答: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
30.【答案】(1)A是红灯,B是绿灯
(2)由于R1的阻值为88Ω,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由于R1的阻值为88Ω,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保温时加热丝的功率为88W,由可得,通过R1的电流
由于R1与R2串联,则通过R2的电流也为1A,则R2的阻值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当开关拨到左边时,此时A灯亮,只有R1工作,当开关拨到右边时,此时B灯亮,R1、R2串联,利用比较开关两种状态下电功率的大小,根据电功率大小判断养生壶的状态;
(2)利用算出加热状态下的电功率;
(3)由可知,电功率:P=UI=IR I=I2R;由电功率的推导公式可以求出电路的电流;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以计算出电阻R2的阻值;
【解答】(1)当S与A灯接通时,电路中只有R1,电路中总阻值较小;当S与B灯接通时,电路中R1与R2串联,电路中总阻值较大;由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所以当S与A灯接通时,电路中总功率较大,为加热档,所以A是红灯;当S与B灯接通时,电路中总功率较小,为保温档,所以B是绿灯。
(2)由于R1的阻值为88Ω,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保温时加热丝的功率为88W,由可得,通过R1的电流
由于R1与R2串联,则通过R2的电流也为1A,则R2的阻值

(1)当S与A灯接通时,电路中只有R1,电路中总阻值较小;当S与B灯接通时,电路中R1与R2串联,电路中总阻值较大;由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所以当S与A灯接通时,电路中总功率较大,为加热档,所以A是红灯;当S与B灯接通时,电路中总功率较小,为保温档,所以B是绿灯。
(2)由于R1的阻值为88Ω,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保温时加热丝的功率为88W,由可得,通过R1的电流
由于R1与R2串联,则通过R2的电流也为1A,则R2的阻值
31.【答案】吸收剩余、防止空气中干扰装置B中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沸点;酿酒、做面包
【知识点】细胞呼吸;真菌的主要特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方程式分别为:有氧呼吸:C6H12O6 + 6O2+ 6H2O → 6CO2 + 12H2O + 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 → 2C2H5OH + 2CO2 + 能量;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生物,这意味着它既可以在有氧环境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
【解答】(1)因为是温室气体,所以A中反应生成的经过B后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另外装置B不能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因为空气中的会使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剩余、防止空气中干扰装置B中检测。
(2)因为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和反应生成沉淀和水,所以可以得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结论。
(3)根据沸点不同,通过蒸馏可以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4)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酿酒和面包要用到酵母菌。
故答案为:(1)吸收剩余、防止空气中干扰装置B中检测(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3)沸点(4)酿酒、做面包
32.【答案】C;23个;1800J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据此分析;
(2)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3,根据F1=G和F1=F2计算至少需要悬挂的水泥块个数;
(3)水泥块下降高度h=nsP和W=Fs计算水泥块做的功。
【解答】解:(1) 如图,
滑轮C的轴随高压线一起移动,C是动滑轮。
(2) 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至少需要 8000N,由图可知,每股绳的最小拉力
所需水泥块个数个
(3)悬挂水泥块的重力
水泥块移动的距离
该过程中水泥块所做的功
答:(1)属于动滑轮的是C;
(2)所需水泥块个数23个;
(3)水泥块所做的功为 1800J。
1 / 1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科学试题
1.(2024九上·杭州期末)材料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纳米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0.01-1纳米范围内的材料
B.铝在地壳中含量丰富,而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
C.纳米陶瓷材料有很好的韧性,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塑料制品一般具有良好的性能,容易加工,柔韧度极高,用途广
【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
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难,铝在地壳中含量丰富,铝是活泼金属,所以应用的较晚。
纳米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塑料制品一般具有良好的性能,容易加工,柔韧度极高,用途广。
【解答】A、纳米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故说法错误;
B、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难,铝是活泼金属,所以应用的较晚,故说法错误;
C、纳米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说法错误;
D、塑料制品一般具有良好的性能,容易加工,柔韧度极高,用途广,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4九上·杭州期末)学习心脏结构时,常用猪心来作为教学工具。判断新鲜猪心左右侧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用刀将心脏切开 B.用手捏心房壁
C.用手捏心室壁 D.向心脏内灌水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要厚,左心室壁是心脏4个腔中最厚的。
【解答】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向心室,需要的压力较小,而心室需要把血液从心室压向全身,需要的压力较大,所以心室的壁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径比较长,需要的压力大;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径比较短,需要的压力较小。所以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要厚。所以判断心脏的左右侧,可用手捏心室的两侧,较厚的一侧是左心室,较薄的一侧是右心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4九上·杭州期末)小柯说: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物花不了多少电费。小薛说:微波炉很费电,他家的微波炉一使用空气开关就“跳闸”。上述争论中,混淆的两个概念是(  )
A.电压和电流 B.电能和电功率
C.电能和电压 D.电流和电能
【答案】B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电功率是电流通过导体或用电器时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用字母P表示。 电功和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通俗的讲: 电能就是实际存在的电力所具备的能量,它通过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过来,但不可能自己造出来。 例如发电厂把电能输送给千家万户,电池里也存在电能。
【解答】小柯说微波炉很省电,是说微波炉的电功率大,但加热食物用时很短,消耗的电能并不多,所以“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品花不了多少电费”,即小柯是从电能角度说的;小薛是从电功率角度考虑的,因为微波炉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工作时电路中电流很大,空气开关会跳闸,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认为很“费电”,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4九上·杭州期末)2022年4月23日,中国海军首次公布了有“航母杀手”之称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如图所示是高超音速导弹从起飞到击中目标的轨迹示意图,如果把大气层边缘看作水面,导弹飞行时就像在水面土“打水漂”,因此它突防能力强,难以拦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导弹所用的燃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热值
B.导弹外壳需要使用耐高温材料制造
C.导弹从起飞点升空时的能量来自内部燃料的化学能
D.导弹从起飞点到攻击点飞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指在仅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的孤立系统中,动能与势能(含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时,系统机械能总量保持恒定。其适用条件为系统不受外力做功且内部仅存在保守力作用。该定律数学表达式包含过程式和状态式两种形式,例如状态式可表示为初始状态与最终状态的机械能总和相等。当系统存在非保守力(如摩擦力)或外力做功时,机械能会与其他形式能量(如热能)发生转化。定律在惯性参考系中严格成立,常用于分析自由落体、弹簧振子等理想化模型的能量转换。
【解答】A.为了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能放出更多的热量,所以导弹所用的燃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热值,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导弹飞行过程中,需要跟大气层摩擦生热,导弹的外壳温度较高,所以导弹外壳需要使用耐高温材料制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导弹从起飞点升空时的能量来自内部燃料的化学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将内能转化为导弹升空的机械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导弹从起飞点到攻击点飞行过程中,跟大气层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4九上·杭州期末)推理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加入一定量的x后,y的数值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氢气,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开始就产生沉淀,与图像相符,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稀硫酸消耗完,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与图像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4九上·杭州期末)小科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将电热丝R1、R2涂上一种红色温变油墨,当温府达到80℃时,该油墨会变成无色,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通电后油墨升温变色来观察产热情况属于转换法
B.R1、R2应选择同种材料制成的阻值不同的电阻
C.若要使变色时间提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往右移
D.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实践证明,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平方,导体本身的电阻值以及电流通过的时间成正比。这是英国科学家焦耳和俄国科学家楞次得出的结论,被人称作焦耳-楞次定律。
【解答】A.利用通电后油墨升温变色来观察产热情况,运用的实验方法为转换法,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R1、R2应选择同种材料制成的阻值不同的电阻,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若要使变色时间提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使电路中电流变大,产生的电热增多,变色时间会提前,C错误,故C符合题意;
D.该实验探究的是电流的热量和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的变量是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4九上·杭州期末)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不一定会经过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肺静脉 C.肾动脉 D.肾静脉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喝进体内的水被消化道吸收后进入了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流至肾脏的一部分水可能随尿液排出了体外。
【解答】喝进体内的水在消化道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路线是小肠毛细血管→小肠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肾动脉→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流出血液循环)肾小囊腔→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即在肾小球处,一部分水滤过到肾小囊腔成为原尿的一部分,原尿中的一部分水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水就不经过肾静脉而排出了体外,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2024九上·杭州期末)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其中说明有错误的是(  )
A.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负责物质运输
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质交换的场所
C.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全部在小肠内完成
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摄取食物并进行消化,经消化管吸收其营养物质,最后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主要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其各部的功能不同,形态各异,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和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腺体。
【解答】A.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A正确。
B.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肺是a氧气、b二氧化碳物质交换的场所,B正确。
C.图中①表示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C错误。
D.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可见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因而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答案为:C。
9.(2024九上·杭州期末)下表是小蒋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所用方法完全正碎的是(  )
  需鉴别物质 分别取样后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木炭粉和铁粉 观察颜色 稀盐酸
B 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 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 稀硫酸
C 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HC1 Zn
D 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Fe2O3 无色酚酞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取样加入 氢氧化钠 溶液并微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的,证明有铵根离子。 2NaOH+ (NH4)2SO4=2NH3+2H2O+Na2SO4;另取样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任何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解答】A、木炭粉和铁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故选项错误;
B、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加入Ca(OH)2,研磨并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酸氢铵,无变化的是硫酸钾;分别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氢铵,无变化的是硫酸钾,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加入锌粒都不反应,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无色酚酞都不变色,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4九上·杭州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内能越大,其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描述为“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D错误。
故选B。
11.(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自由转动。当杠杆A端的甲物块悬空;B端的乙球浸没在水中时(不碰容器底和壁),杠杆恰好水平平衡,A、B两端的细线均不可伸长且处于张紧状态。已知OA∶OB=1∶2,甲物块重400N,乙球体积为1×10-2m3,g取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球受到的浮力为10N B.杠杆B端所受的拉力为100N
C.乙球的重力为300N D.乙球的密度为2×103kg/m3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乙球浸没在水中时,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乙球受到的浮力;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进行计算;
(3)乙球浸没在水中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利用G乙=F'+F浮进行计算;
(4)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乙球的密度。
【解答】A、由题意可知,乙球浸没在水中,且其体积为,即可得乙球排开水的体积也为,所以乙球受到的浮力为;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甲物块重400N,且;杠杆B端所受的拉力为FB,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甲×OA=FB×OB;所以杠杆B端所受的拉力FB为;故B错误;
C、因为杠杆B端所受的拉力为200N,所以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得,乙球受到杠杆B端的拉力也为200N,又因为乙球浸没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以乙球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乙球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且重力等于拉力与浮力之和,所以乙球的重力为G乙=F浮+F`B=100N+200N=300N;故C正确;
D.因为乙球的重力为300N,所以根据G=mg可得,乙球的质量为;又因为乙球的体积为,所以乙球的密度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电源电压恒为3V,灯L1、L2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灯L2的电阻为10Ω。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比L2亮,则(  )
A.灯L1和L2的电流相等 B.电流表的示数为0.15A
C.电压表的示数小于3V D.灯L1的电阻小于10Ω
【答案】D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电器的电功率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S后,两灯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L2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已知电源电压为3V,据此得出电压表的示数;
(2)两灯并联,则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灯L1比L2亮,则L1的实际功率大,根据P=UI可知通过L1的电流与通过L2的电流的大小关系;
灯L2的电阻为10Ω,根据可知灯L1的电阻与L2的电阻的大小关系,据此得出灯L1的电阻与10Ω的大小关系;
(3)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L2的电流,据此得出电流表的示数。
【解答】A、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并联,发现灯L1比L2亮,说明两个灯泡的功率不同,根据可知,电压相同,则电流的大小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电流表测量灯泡L2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为,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其大小为3V,故C不符合题意;
D、灯L1比L2亮,说明,而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根据可知,故灯L1的电阻小于灯泡L2的电阻,则灯L1的电阻小于10,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2024九上·杭州期末)为了测定金属活动性强弱,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打磨过的金属X和金属Y上滴加不同溶液,金属X上仅①处有明显现象,金属Y上③和④处均有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出金属X、金属Y、铁和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Y>Fe>Ag B.Y>Fe>X>Ag
C.Y>X>Fe>Ag D.X>Fe>Y>Ag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向打磨过的金属X上滴加硝酸银溶液时产生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滴加氯化亚铁溶液时不反应,说明金属X的活动性比铁弱,即Fe>X>Ag;
向打磨过的金属Y上滴加硝酸银溶液、氯化亚铁溶液时均能反应,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铁强,即Y>Fe;
那么可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Y>Fe>X>Ag。
故选B。
14.(2024九上·杭州期末)当生物体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腐烂时,会放出一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为沼气。沼气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4),其余的大部分是二氧化碳。经研究可知,沼气是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质时释放出来的。甲烷细菌属于(  )
A.好氧性异养型细菌 B.厌氧性异养型细菌
C.好氧性自养型细菌 D.厌氧性自养型细菌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解答】甲烷菌是单细胞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产甲烷菌能够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废物转化成有用的甲烷。
故答案为:B
15.(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拉力F为10N,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物体B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面足够长);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6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为20N
B.此时拉力F的功率为2W
C.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D.当拉力F增大到20N时,物体B将向左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物体B受到向右的弹簧拉力等于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和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之和,据此求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2)由图可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利用P=Fv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3)由图可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拉力的有用功W有=fs物;拉力移动的距离s=ns物;拉力做的总功W总=Fs,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拉力增大到20N,A将做加速运动,而A对B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B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仍然静止。
【解答】A、对B进行受力分析,由于A向左运动,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则B受到A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地面对B向左的摩擦力为6N,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0N,这三个力平衡,则B受到A对B的摩擦力为;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也为14N,故A错误;
B、由n=2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此时拉力F的功率为;故B错误;
C、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故C正确;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无关,当拉力F增大到20N时,物体A受到B给A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B受到A对B的摩擦力也不变,依然为14N,B受力平衡,仍保持静止,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4九上·杭州期末)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请你完成填空。
(1)逻辑关系:物质类属间存在着如图关系,其中酸和盐属于   大系。
(2)转化关系:上图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如图中物质M属于   (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上图中①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答案】(1)并列
(2)盐;置换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定义如下:酸:电离时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其通式可以表示为 A + BC = B + AC 或 AB + C = AC + B。
【解答】(1)酸和盐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属于并列关系;
(2)图中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故图中物质M是硫酸镁,硫酸镁属于盐;图中①可以是镁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并列(2)盐;置换
(1)酸和盐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属于并列关系;
(2)图中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故图中物质M是硫酸镁,硫酸镁属于盐;图中①可以是镁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7.(2024九上·杭州期末)2021年5月20日是第32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旨在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宣传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如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肠腺和   (填图一中的序号)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二中的第   层食物。
(3)小红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答案】⑥;二;铁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
【解析】【分析】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中①是唾液腺,②口腔,③是咽,④是食道,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小肠,⑧大肠,⑨是肝脏;图二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是含糖类丰富的食物,第二级是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第五级是脂肪多的食物。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但可以概括为7大类: 水、 蛋白质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 (糖类)、 矿物质 、多种 维生素 和 膳食纤维。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者可在体内"燃烧"后释放出能量。
【解答】(1)肠腺和⑥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该学生常常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所以,他应多食图二中第二层的蔬菜和水果。
(3)小红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以补血。
故答案为:(1)⑥(2)二(3)铁
18.(2024九上·杭州期末)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1)在粉碎机中将矿石研磨粉碎的目的是   。
(2)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则反应Ⅰ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应为   。
沉淀物 Fe2(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 1.9 4.2 9.1
完全沉淀 3.2 6.7 11.1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
(2)
(3)6.7~9.1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越快、越充分;
(2)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3)根据提供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1)在粉碎机中将矿石研磨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
(2)反应Ⅱ中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1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应为6.7~9.1,是因为pH大于6.7小于9.1时,铁离子、铜离子完全沉淀,镁离子不能沉淀。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2)(3)6.7~9.1
(1)在粉碎机中将矿石研磨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
(2)反应Ⅱ中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1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应为6.7~9.1,是因为pH大于6.7小于9.1时,铁离子、铜离子完全沉淀,镁离子不能沉淀。
19.(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圆弧槽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由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忽略空气阻力)
(1)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
(2)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到达B点时温度升高了   。(物体比热容用c表示)
(3)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   。
【答案】mgH;;2h-H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物体在圆弧槽内滑动时,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动能转化为内能,消耗部分机械能。当物体在B点时,根据W=Gh求得物体的重力势能,结合原来的重力势能,求得物体在水平面上损失的机械能,进一步求得C点的高度。
【解答】(1)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为:G=mg,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W=GH=mgH;
(2)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GΔh=mg(H-h);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增加的内能(吸收的热量)Q吸=ΔEη=mg(H-h)η
物体到达B点时温度升高了
(3)再次滑下的过程,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长度也不变,即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变,即损失的机械能不变,所以达到C点时物体的机械能(此时只有重力势能)EC=EB-ΔE=mgh-mg(H-h)=mg(2h-H)
由W=Gh可得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C=
故答案为:(1)mgH(2)(3)2h-H
20.(2024九上·杭州期末)肾结石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而结晶形成的。我国科研团队发明一种新型结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结晶甚至溶解结石,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1)在①、②、③中,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处(填序号)。
(2)给肾结石患者静脉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该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   。
【答案】(1)③
(2)右心房
【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全部的血细胞;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可以吸收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
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
【解答】(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而尿素、尿酸等则留在尿液中,不会被重吸收 。因此,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肾小管中的尿酸浓度会变得最高。
(2)药物经静脉注射至血管中后,随着血液循环由毛细血管网向上下腔静脉汇集。然后,药物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 右心房 ,这是药物最先到达的心脏腔室。接着,药物经房室瓣进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及肺部毛细血管网到达肺静脉,从而回流至左心房。随后,药物经房室瓣流至左心室,最后从左心室随心室收缩泵入主动脉。此时,药物再经过体循环扩散至全身毛细血管网,从而到达病灶部位而发挥药效 。
故答案为:(1)③(2)右心房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而尿素、尿酸等则留在尿液中,不会被重吸收 。
因此,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肾小管中的尿酸浓度会变得最高。
(2)药物经静脉注射至血管中后,随着血液循环由毛细血管网向上下腔静脉汇集。然后,药物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 右心房 ,这是药物最先到达的心脏腔室。接着,药物经房室瓣进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及肺部毛细血管网到达肺静脉,从而回流至左心房。随后,药物经房室瓣流至左心室,最后从左心室随心室收缩泵入主动脉。此时,药物再经过体循环扩散至全身毛细血管网,从而到达病灶部位而发挥药效 。
21.(2024九上·杭州期末)学校消防通道内安装的应急灯参数如下:蓄电池规格“”,灯泡规格“”,灯泡数量2个,当外接电源断开时,应急灯内蓄电池放电使2个灯泡都自动点亮,且正常发光,该应急灯的两灯连接方式为   联,通过其中一个灯泡的电流是   安:“2400mAh”表示当工作电流为2400毫安,电池能持续供电1小时,则这个蓄电池充满电,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焦。
【答案】并;0.6;51840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结合电源电压、灯泡额定电压分析;
(2)应急灯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UI求出通过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流;
(3)根据W=UIt计算电能。
【解答】(1)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当应急灯电源接通时,两灯正常发光,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两灯是并联的。
(2)由P=UI可得,通过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流:
(3)蓄电池储存的电能:
22.(2024九上·杭州期末)一小球重2N从水平台面上滚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经历了A、B、C三个位置,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设小球在AB段重力做功为W1,重力的平均功率为P1;在BC段重力做功为W2,重力的平均功率为P2,不计空气阻力,则:W1=   J,小球从A到C点增加的动能为   ,P1   P2(选填:>/【答案】0.4;0.8;<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得出小球在AB段和BC段,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关系;然后根据W=Gh计算小球在AB段重力做功,并判断这两段重力做功大小;因小球在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所以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经过相同路程的时间关系,再根据功率公式得出它们的功率关系。
(2)利用W=Gh求出小球在AC段重力做的功;不计空气阻力,增加的动能等于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解答】由图可知,AB段,小球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h1=0.8m-0.6m=0.2m;
BC段,小球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h2=0.6m-0.4m=0.2m;
故小球在AB段重力做功为:W1=Gh1=2N×0.2m=0.4J;
在AB段和BC段小球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相等,同一小球的重力一定,所以由W=Gh可知,重力做功W1=W2;由于小球在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根据可知,小球在BC段运动的时间短,根据可知,小球在BC段重力做功的功率较大,即P1<P2。
小球在AC段重力做功为:W=Gh=2N×(0.2m+0.2m)=0.8J;
小球从A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计空气阻力,增加的动能等于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则小球从A到C点增加的动能为0.8J。
23.(2024九上·杭州期末)为了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①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②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和4号 2号和5号 3号和6号
③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
④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⑤ 观察并记录现象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酶作催化剂分解淀粉的快慢程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
B.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会发生明显改变
C.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淀粉浓度逐渐降低
【答案】温度;④②④③;B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酶,也称为酵素,是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中,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通过催化反应将底物转化为其他分子,几乎所有的细胞活动都需要酶的参与,以提高反应效率。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效率,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促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解答】(1)据表中数据可见:温度条件不同,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该实验的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水浴→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设置对照实验→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
(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时间,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促反应速率先保持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最后降为0。A.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B时间段内,反应物比较充足,反应速率大,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应该是酶的数量,A正确。B.图中D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淀粉溶液的含量,而不是酶的数量,因此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C.由于该实验的底物(淀粉溶液)含量是一定的,所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浓度浓度越来越低,酶促反应速率也就越来越小,C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1)温度(2)④②④③(3)B
24.(2024九上·杭州期末)小刚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的螺旋套上标有“2.5V”字样,其额定功率小于1W,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40Ω;1A”。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丙中未完成的电路连接好。(要求连好线后能立即闭合开关)   ;
(2)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灯泡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灯泡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测完小灯泡的电功率之后,他还想要绘制出该用电器的和图像,如图,则可能正确的是   ;
A. B.C.D.
(4)另一组同学不改变其它电路元件及电路连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用6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分别替代灯泡,若设定不变的电压值为1.2V,为顺利完成实验,可以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定值电阻,则该定值电阻的取值范围是   Ω。
【答案】;C;B;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进电路,且为了电路安全,在连接电路时要将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2)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故障一般为电压表测量对象断路;电压表没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故障一般为电压表测量对象短路。
(3)灯泡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图像不可能是一条直线。
(4)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电流处处相等,先计算出和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的总电阻,结合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进行分析计算。【解答】(1)滑动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要求连好线后能立即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最大,滑片在最左侧,则滑动变阻器应接右下接线柱,实物电路图如图
(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接通的,所以故障是灯泡断路。
故答案为:C。
(3)AC、由可知,若R不变,则P与U2成正比,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功率比正比例函数变化较慢,且功率的变化速度小于U2的变化速度,故AC错误;
BD、由知,若R不变,则P与I2成正比,由于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P的变化速度大于I2的变化速度,故B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B。
(4)用6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分别替代灯泡,他们设定不变的电压值为1.2V,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当接入15Ω的电阻,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值时,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所需滑动变阻器的值为6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Ω,需在电路中串联20Ω的定值电阻。
当电路中接入6Ω的电阻时,通过电路中的电流为,此时电路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若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值为0,需接入定值电阻的最大值为24Ω,故接入定值电阻的阻值范围为。
25.(2024九上·杭州期末)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在瞬间去除衣服上的多种顽固污渍。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阅读标签]本产品不含磷,对环境无污染。
[查阅资料]①“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3),它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②氢氧化镁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和H2O2;
猜想二:   
猜想三:Na2CO3、H2O2和NaOH。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污渍爆炸”固体完全溶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②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含有   
③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 含有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 取适量③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镁溶液,振荡 无明显变化 不含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猜想   正确。
[反思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③中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不会影响整个实验结论,但被同学们否定了,理由是   。
【答案】Na2CO3和NaOH;过氧化氢;Na2CO3+CaCl2=CaCO3↓+2NaCl;一;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则无法确定“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有无氢氧化钠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作出猜想]根据猜想一、猜想三来分析解答;
[实验探究]②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再结合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来分析解答;
[得出结论]根据“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含有Na2CO3和H2O2来分析解答;
[反思讨论]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来分析解答。
【解答】[作出猜想]]“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根据猜想一:Na2CO3和H2O2,猜想三:Na2CO3、H2O2和NaOH。则猜想二为: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
②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产生气泡,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说明“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或H2O2);
③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知,“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含有Na2CO3和H2O2,猜想一正确;
[反思讨论]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由于生成氢氧化钠步骤③中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则无法确定“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有无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Na2CO3和NaOH;过氧化氢;Na2CO3+CaCl2=CaCO3↓+2NaCl;一;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则无法确定“污渍爆炸盐”水溶液中有无氢氧化钠
26.(2024九上·杭州期末)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许多科学家经长期探索建立起来的,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纪,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年,笛卡尔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的乘积来量度;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量度;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而通过一定距离)来量度。
材料二:温度计的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的精确化准备了必要条件。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于1849年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关系的数值,这一数值与现代公认值非常接近,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
材料三: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于1849年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关系的数值(相当于单位热量的功的数量即1卡(热化学卡)=4.1840焦耳),这一数值与现代公认值非常接近,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如图所示是焦耳研究热功当量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大。实验中焦耳测得的数据如下:小配重重力G小=100牛,大配重重力G大=520牛,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h=1米,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500克(c水=4.2×103焦耳/千克)。升降次数与水温变化的关系如表:
升降次数 1 2 3 4 5 6
温度变化/℃ 0.2 0.39 0.59 0.78 0.98 1.18
(1)材料一中,哪位科学家的观点与“功”概念相符合___________;
A.笛卡尔 B.莱布尼兹 C.达朗贝尔
(2)分析材料三中数据可以得到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   (选填“守恒”或“不守恒”)的;
(3)如图所示是焦耳研究热功当量关系的实验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
(4)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质疑
B.时间久远的理论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C.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研究
D.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答案】(1)C
(2)守恒
(3)增大
(4)A;C;D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功的定义为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功率的定义为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求出动叶轮对水做的功W与水吸收的热量Q,如果W=Q,此过程能量转化是守恒的;如果W≠Q,此过程能量转化是不守恒的;
(3)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大小;
(4)根据题意分析即可。
【解答】(1)由于功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以和达朗贝尔的概念相符,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小配重重力G小=100N,大配重重力G大=520N,合力为420N,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 移动的距离h=1m,即绳子一端移动的距离是1m 。所以动叶轮对水做的功为
由表格知,升降一次水温升高0.2℃,所以水吸收的热量是
所以,故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3)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将叶片的机械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大。
(4)A、真理成立的前提是先要大胆的猜想,所以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故A正确;
B、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相反会更好的用当前超前的技术或思想理解, 故B错误;
C、真理成立的前提是实验,所以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故C正确;
D、随着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加深,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CD。
(1)由于功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以和达朗贝尔的概念相符,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小配重重力G小=100N,大配重重力G大=520N,合力为420N,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 移动的距离h=1m,即绳子一端移动的距离是1m 。所以动叶轮对水做的功为
由表格知,升降一次水温升高0.2℃,所以水吸收的热量是
所以,故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3)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将叶片的机械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大。
(4)A.真理成立的前提是先要大胆的猜想,所以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故A正确;
B.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相反会更好的用当前超前的技术或思想理解, 故B错误;
C.真理成立的前提是实验,所以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故C正确;
D.随着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加深,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CD。
27.(2024九上·杭州期末)某学校的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暖手宝”的自动发热原理展开了探究,经查阅说明书得知,该品牌“暖手宝”里发热剂的成分主要有铁粉、活性炭、氮化钠等。
【提出问题】发热剂中各种成分对“暖手宝”的发热有什么作用?
【猜想与假设】A.各种成分物质都参与反应;B.只有部分物质参与反应。
【实验与结论】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
组别 时间/min 铁粉/g 氯化钠/g 活性炭/g 空气湿度/% 水/mL 上升温度/℃
1 30 1 0 0.6 70 0 10.5
2 30 1 0.5 0 70 0 0
3 30 0 0.5 0.6 70 0 0
4 30 1 0 0.6 40 0 4.5
5 30 1 0 0.6 40 2 11.5
6 20 1 0.5 0.6 40 2 11.5
(1)第1、3组的探究实验结果说明,没有   (填物质名称),“暖手宝”不能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宝”的发热还利用了活性炭能吸附空气中的   的性质。
(3)通过第5、6组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
(4)为了进一步测定发热剂中活性炭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称取了少量发热剂,准备按如图方案进行实验:发热剂+足量,但老师指出该方案设计不够科学,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请你分析不足之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铁粉
(2)水蒸气
(3)作催化剂
(4)Fe+CuCl2═Cu+FeCl2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解答;
(3)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可以加快生锈的速率解答;
(4)根据是Fe与CuCl2溶液会反应生成Cu解答。
【解答】(1)第1、3组的探究实验结果说明,没有铁粉,“暖手宝”不能发热;
(2)由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性质;
(3)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可以加快生锈的速率,氯化钠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4)方案的不足之处是Fe与CuCl2溶液会反应生成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
(1)第1、3组的探究实验结果说明,没有铁粉,“暖手宝”不能发热;
(2)由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性质;
(3)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可以加快生锈的速率,氯化钠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4)方案的不足之处是Fe与CuCl2溶液会反应生成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
28.(2024九上·杭州期末)人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会口渴,有些人会一次性饮人大量水至不再感觉口渴为止。这种饮水方法科学吗?为此小科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资料一:正常人体内的水和盐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即保证细胞内外液体中盐分的浓度相对恒定,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其水盐平衡过程如图甲和乙。
资料二:人体心脏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影响其功能。人体血液循环量与一次性饮水量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资料三:正常人饮水后,约20分钟后开始产生尿液,此后逐步增加。
医生建议:剧烈运动后要少量多次饮水至不再口渴,每次饮水约200毫升,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请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医生建议”更有利于健康作出解释。
【答案】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同时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且饮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
【知识点】泌尿系统;水盐平衡;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全部的血细胞;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可以吸收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排尿的意义是能排出体内的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解答】根据甲、乙图分析可知:人体内水分的增加一般可以通过喝水、进食、吃富含水分的水果等方式来增加,而通过呼吸、流汗、排尿、排粪等方式流失水分,盐分则主要通过进食获取,其通过汗液、尿液、粪便流失,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根据丙图分析可知: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身体还处在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马上恢复平缓,因而不能一次喝足,正确的饮水是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再间歇式地分次饮用。这样才能让心脏充分地、有序地吸收水分,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同时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喝水,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
故答案为: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同时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且饮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
29.(2024九上·杭州期末)某兴趣小组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5.11 g,他们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来处理废液。在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过程中,测得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在处理废液过程中,   (填字母)点对应的溶液pH=7。
(2)生成CO2的质量是   。
(3)求出B点的坐标(x0,y0)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C,0.11g,设与碳酸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x=1.25g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5g-1.25g=3.75g,对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11g+3.75g=8.86g,所以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答: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
(1)C
(2)0.11g
(3)设与碳酸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
x=1.25g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5g-1.25g=3.75g,对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11g+3.75g=8.86g,所以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
答: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3)根据BC段发生的是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消耗的硫酸溶液的质量。
【解答】(1)根据图示和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C点是稀硫酸与混合物中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溶液呈中性,pH=7;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11g+5g-10g=0.11g;
(3)设与碳酸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
x=1.25g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5g-1.25g=3.75g,对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11g+3.75g=8.86g,所以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答:B点的坐标(x0,y0)为(3.75,8.86)。
30.(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养生壶及其工作原理图,S是一个温控开关,R1为电加热丝,阻值为88Ω,当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被迅速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S自动切换到另一位置,处于保温状态且保温时加热丝的功率为88W;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且不计指示灯的阻值(A、B是两种不同颜色的指示灯,红灯亮表示加热状态,绿灯亮表示保温状态)。
(1)分析说明A、B哪个是红灯,准华记哪个是绿灯;
(2)求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电阻R2的阻值。
【答案】(1)A是红灯,B是绿灯
(2)由于R1的阻值为88Ω,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由于R1的阻值为88Ω,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保温时加热丝的功率为88W,由可得,通过R1的电流
由于R1与R2串联,则通过R2的电流也为1A,则R2的阻值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当开关拨到左边时,此时A灯亮,只有R1工作,当开关拨到右边时,此时B灯亮,R1、R2串联,利用比较开关两种状态下电功率的大小,根据电功率大小判断养生壶的状态;
(2)利用算出加热状态下的电功率;
(3)由可知,电功率:P=UI=IR I=I2R;由电功率的推导公式可以求出电路的电流;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以计算出电阻R2的阻值;
【解答】(1)当S与A灯接通时,电路中只有R1,电路中总阻值较小;当S与B灯接通时,电路中R1与R2串联,电路中总阻值较大;由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所以当S与A灯接通时,电路中总功率较大,为加热档,所以A是红灯;当S与B灯接通时,电路中总功率较小,为保温档,所以B是绿灯。
(2)由于R1的阻值为88Ω,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保温时加热丝的功率为88W,由可得,通过R1的电流
由于R1与R2串联,则通过R2的电流也为1A,则R2的阻值

(1)当S与A灯接通时,电路中只有R1,电路中总阻值较小;当S与B灯接通时,电路中R1与R2串联,电路中总阻值较大;由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所以当S与A灯接通时,电路中总功率较大,为加热档,所以A是红灯;当S与B灯接通时,电路中总功率较小,为保温档,所以B是绿灯。
(2)由于R1的阻值为88Ω,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养生壶的加热功率
(3)保温时加热丝的功率为88W,由可得,通过R1的电流
由于R1与R2串联,则通过R2的电流也为1A,则R2的阻值
31.(2024九上·杭州期末)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
①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中。
②打开止水夹均匀地通入氮气,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再将带有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1)装置C的作用是   。
(2)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则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后,经多次蒸馏,能初步分离装置A中的水与酒精,其原理是利用了这两种成分的   不同(选填“熔点”或“沸点”)。
(4)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   (写出一例)。
【答案】吸收剩余、防止空气中干扰装置B中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沸点;酿酒、做面包
【知识点】细胞呼吸;真菌的主要特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方程式分别为:有氧呼吸:C6H12O6 + 6O2+ 6H2O → 6CO2 + 12H2O + 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 → 2C2H5OH + 2CO2 + 能量;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生物,这意味着它既可以在有氧环境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
【解答】(1)因为是温室气体,所以A中反应生成的经过B后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另外装置B不能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因为空气中的会使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剩余、防止空气中干扰装置B中检测。
(2)因为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和反应生成沉淀和水,所以可以得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结论。
(3)根据沸点不同,通过蒸馏可以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4)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酿酒和面包要用到酵母菌。
故答案为:(1)吸收剩余、防止空气中干扰装置B中检测(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3)沸点(4)酿酒、做面包
32.(2024九上·杭州期末)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在酷夏都要绷直, 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 工程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拉力系统, 其简化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 120N。已知某次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至少需要 8000N。
(1) A、B、C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
(2)计算至少需要悬挂的水泥块个数;   
(3) 在实际操作中共悬挂了 25 个水泥块,恰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若某段时间内 P点移动了 20cm, 请求出该过程中水泥块所做的功。   
【答案】C;23个;1800J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据此分析;
(2)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3,根据F1=G和F1=F2计算至少需要悬挂的水泥块个数;
(3)水泥块下降高度h=nsP和W=Fs计算水泥块做的功。
【解答】解:(1) 如图,
滑轮C的轴随高压线一起移动,C是动滑轮。
(2) 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至少需要 8000N,由图可知,每股绳的最小拉力
所需水泥块个数个
(3)悬挂水泥块的重力
水泥块移动的距离
该过程中水泥块所做的功
答:(1)属于动滑轮的是C;
(2)所需水泥块个数23个;
(3)水泥块所做的功为 1800J。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