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 鸦片战争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事,知道三元里抗英和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2.通过对鸦片战争结果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学习,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条约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升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素养。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遭到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排斥;中国向英国输出的商品却销路旺盛。(2)过程: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掠走3亿至4亿银元。(3)危害: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经济);②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生活);③导致政治腐败(政治);④削弱军队战斗力(军事)。2.林则徐禁烟:(1)时间、人物: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2)过程:在广州收缴鸦片110多万千克,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3)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海外)市场,推销商品,掠夺原料。(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禁烟损害英国利益。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3.经过:(1)第一阶段:1840年6月爆发→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到达天津大沽口→革职林则徐并改派琦善到广州谈判。(2)第二阶段:1841年攻占大角、沙角炮台→非法强占香港岛→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战死→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年秋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定海守将葛云飞等殉国→1842年进犯吴淞,陈化成牺牲→攻占镇江,海龄战死→1842年8月初,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4.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5.清政府战败的原因:(1)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2)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3)经济落后。(4)武器陈旧。(5)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时间:1842年8月。(2)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3)主要内容: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关税协定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2.后续条约:(1)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2)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两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其他侵略权益。3.影响:(1)历史进程: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政治(社会性质):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4)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图说历史教材图片《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图片呈现了英国对中国输入鸦片激增的数字对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鸦片激增的原因。经济因素: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开始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贸易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政治因素: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对鸦片贸易采取了纵容和支持的态度。这使得鸦片贸易得以在中国大肆进行,加剧了鸦片的泛滥。社会因素: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一些人为了寻求刺激和逃避现实,开始吸食鸦片。同时,一些官员和商人为了谋取私利,也积极参与鸦片贸易。这张图片不仅揭示了鸦片贸易的原因,也反映了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通过深入了解这张图片,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材料探究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将鸦片战争称为“一块界碑”,这凸显了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起点。“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这句描述再现了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从沿海入侵中国、攻占重要堡垒的历史场景。鸦片战争既反映了英国军队的强大和清朝军队的无力抵抗,也揭示了清朝政府在军事上的严重落后和腐败无能。它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也促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和反思。总之,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界碑,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19世纪中期前后,清朝仍旧实行闭关政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不断开辟海外市场,却遭到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排斥。英国在1840年挑起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之后,与西方列强陆续签订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被改变,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同意。理由: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见,鸦片战争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的一块界碑。基础巩固1.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则徐的奏章,认为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可称大快人心一事”。此“事”是指( A )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C.收复新疆D.郾城大捷2.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B )A.协议关税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领事裁判权D.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况茶叶大黄(大黄:当时中国出口商品之一,可做泻药等),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恐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摘编自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材料二 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察)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知西人极藐水师……——摘编自《魏源集》(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对外国人的认知是怎样的,这样的认知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林则徐的行动有哪些,他这些行动表明了什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林则徐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答案】(1)认为外国人必须依靠中国的茶叶和大黄才能维持生计。林则徐不了解世界,缺乏科学知识,观念落后,受天朝上国思想束缚。(2)打探西方的消息;翻译西方的书籍、报刊;了解西方海军。积极应对挑战,开眼看世界。(3)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进行了虎门销烟;操练军队,修筑炮台,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编译外国书籍,了解西方情况,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素养达标4.“林则徐的坚决态度意味着英商攫取巨额暴利的途径将被切断,于是,为了维护非正当鸦片贸易,为了继续从中牟取暴利,英国政府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材料说明了( C )A.虎门销烟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了战争的爆发C.英国旨在通过战争谋求更大利益D.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5.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C )A.呢绒 B.机器C.鸦片 D.枪炮6.这场战争“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并把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送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场战争是( A )A.鸦片战争 B.三元里抗英C.吴淞口战役 D.定海战役7.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理夷人,协定关税也可以减少争执,只有五口通商与洋人接触过多有碍天朝尊严。这表明( B )A.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C.中国的小农经济没有瓦解D.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摆布,成为西方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政治角度:鸦片战争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角度:鸦片战争使我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第1课 鸦片战争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事,知道三元里抗英和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2.通过对鸦片战争结果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学习,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条约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升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素养。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 强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遭到中国 的小农经济的排斥;中国向英国输出的商品却销路旺盛。(2)过程:从 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掠走3亿至4亿银元。(3)危害: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经济);②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生活);③导致政治腐败(政治);④削弱军队战斗力(军事)。2.林则徐禁烟:(1)时间、人物:1838年底,道光帝派 前往广东查禁鸦片。(2)过程:在广州收缴鸦片110多万千克,并于 年6月,在 当众销毁。(3)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 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 的坚强意志。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 ,推销商品,掠夺原料。(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禁烟损害英国利益。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3.经过:(1)第一阶段:1840年6月爆发→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到达天津 →革职林则徐并改派琦善到广州谈判。(2)第二阶段:1841年攻占大角、沙角炮台→非法强占 →进攻虎门炮台, 战死→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1841年5月广州 →1841年秋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定海守将 等殉国→1842年进犯吴淞, 牺牲→攻占镇江,海龄战死→1842年8月初,到达 →清政府屈服。4.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5.清政府战败的原因:(1)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2)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3)经济落后。(4)武器陈旧。(5)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时间: 年8月。(2)地位:中国近代史上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3)主要内容:割地 割 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 、宁波、 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关税协定 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2.后续条约:(1)1843年中英签订《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2)1844年签订中美《 》和中法《 》,两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其他侵略权益。3.影响:(1)历史进程: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 的开端。(2)政治(社会性质):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 社会。(3)经济:传统的 逐步瓦解。(4)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图说历史教材图片《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图片呈现了英国对中国输入鸦片激增的数字对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鸦片激增的原因。经济因素: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开始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贸易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政治因素: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对鸦片贸易采取了纵容和支持的态度。这使得鸦片贸易得以在中国大肆进行,加剧了鸦片的泛滥。社会因素: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一些人为了寻求刺激和逃避现实,开始吸食鸦片。同时,一些官员和商人为了谋取私利,也积极参与鸦片贸易。这张图片不仅揭示了鸦片贸易的原因,也反映了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通过深入了解这张图片,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材料探究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将鸦片战争称为“一块界碑”,这凸显了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起点。“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这句描述再现了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从沿海入侵中国、攻占重要堡垒的历史场景。鸦片战争既反映了英国军队的强大和清朝军队的无力抵抗,也揭示了清朝政府在军事上的严重落后和腐败无能。它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也促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和反思。总之,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界碑,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19世纪中期前后,清朝仍旧实行闭关政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不断开辟海外市场,却遭到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排斥。英国在1840年挑起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之后,与西方列强陆续签订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被改变,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基础巩固1.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则徐的奏章,认为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可称大快人心一事”。此“事”是指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C.收复新疆D.郾城大捷2.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A.协议关税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领事裁判权D.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况茶叶大黄(大黄:当时中国出口商品之一,可做泻药等),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恐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摘编自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材料二 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察)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知西人极藐水师……——摘编自《魏源集》(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对外国人的认知是怎样的,这样的认知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林则徐的行动有哪些,他这些行动表明了什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林则徐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素养达标4.“林则徐的坚决态度意味着英商攫取巨额暴利的途径将被切断,于是,为了维护非正当鸦片贸易,为了继续从中牟取暴利,英国政府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材料说明了A.虎门销烟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了战争的爆发C.英国旨在通过战争谋求更大利益D.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5.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A.呢绒 B.机器C.鸦片 D.枪炮6.这场战争“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并把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送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三元里抗英C.吴淞口战役 D.定海战役7.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理夷人,协定关税也可以减少争执,只有五口通商与洋人接触过多有碍天朝尊严。这表明A.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C.中国的小农经济没有瓦解D.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摆布,成为西方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课 鸦片战争 -学生版.docx 第1课 鸦片战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