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育才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9月抽测(科学)试卷1.(2025七上·慈溪月考)我国古代把女子一菲长称为“咫”,男子一推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 )A.3mm B.3cm C.3dm D.3m2.(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明发现手持小电风扇不会转动了,于是对其进行了更换电池的操作,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3.(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 ×1000毫升=2800 毫升B.C.2.4 米=2.4×1000=2400 毫米D.4.(2025七上·慈溪月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5.(2025七上·慈溪月考) 小科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cmC.对书本宽度多次测量可以避免实验偶然性D.测得该书宽度是 12.35cm6.(2025七上·慈溪月考)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下表是3种不同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则科考队应当携带哪一种温度计 ( )温度计类型 测量范围水银温度计 -39℃~357℃酒精温度计 -113.5℃~78.4℃煤油温度计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都可以7.(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 B.C. D.8.(2025七上·慈溪月考)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A.1cm3 B.3cm C.6cm3 D.9cm39.(2025七上·慈溪月考)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小科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最准确的是( )A.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C.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估计温度计示数已经与外周水温一致后,再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D.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读取温度计示数10.(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11.(2025七上·慈溪月考)如图为教学楼的消防栓箱,某天小德发现它的玻璃损坏了,在配换破损的玻璃时,小德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A.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B.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C.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D.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12.(2025七上·慈溪月考)甲同学用体温计给班上同学进行体温晨检: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甲同学首先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4℃,之后直接给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给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37.4℃,这时丁同学马上取走体温计未甩,自测体温得37.5℃,以上测得的四位同学中体温可能不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13.(2025七上·慈溪月考)某注射用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 D,液面高度为 H1;按图乙放置,测得空间的高度为 H2。若瓶子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容积为多大( )A.DH1H2 B. C. D.14.(2025七上·慈溪月考)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A.17.5℃ B.19℃ C.23.75℃ D.14℃15.(2025七上·慈溪月考)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低龄、高发态势,危及人民体质健康和国家安全。滨江区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免费视力筛查项目,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保驾护航。“视力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16.(2025七上·慈溪月考)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17.(2025七上·慈溪月考) 2017年5月31日是第30个世界无烟日,同学们为了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不做“校服烟民”,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获得了下表数据:组号 一 二 三 四 五不同量的蒸馏水制成的烟草浸出液 清水 50 mL 40mL 30mL 20mL每 10秒内水蚤心跳的次数 35 36 37 39 4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为了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形成对照,设置清水作为对照组B.实验过程中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即先在清水中观察,再在烟草浸出液中观察C.由表中数据可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D.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进入人体后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肺癌,所以不要吸烟18.(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守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火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应牢记在心B.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C.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D.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垃圾、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并用水冲走19.(2025七上·慈溪月考)入冬之后,银杏树叶逐渐变黄,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科同学在欣赏美景时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入冬后银杏叶为会什么会变黄B.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什么不同C.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有观赏价值D.银杏叶变黄后是否还能进行光合作用20.(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金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金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金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静止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21.(2025七上·慈溪月考)A-E是实验室常见的各种仪器,请按要求完成填空。(1)写出C仪器的名称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实验室中常作为热源的是 。22.(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图为小科同学在做长度测量的实验。(1)图甲是小科使用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请你指出图中两点不足之处:① ;② 。(2)图乙是小科测量细铜丝直径,请你帮助小科同学计算铜丝的直径为 cm。23.(2025七上·慈溪月考)填写合适单位或者数据:(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2)一瓶大雪碧体积为2.5 (3)50= L(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1 。24.(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科想准确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放入石块后再此读数,根据图中示录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旁边的小王发现放入石块后小科是俯视读数的,那么他测量的石块体积 (填“≥”“=”或“<”)石块实际的体积.25.(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科尝试自制一支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烧瓶中装有空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他把烧瓶先后放入50℃热水、25℃室温环境和0℃的冰水中,并标出红色液柱右侧所在的位置(放大后效果如图乙所示)。(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2)红色液柱右侧所在的位置A、B和C,其中表示0℃水温对应的点是 (填“A”“B”或“C”)。(3)其他小组同学利用上述器材自制相同的温度计,测不同水温时,发现红色液柱始终没有移动,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写出一点即可)。26.(2025七上·慈溪月考)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中,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27.(2025七上·慈溪月考)如图,仔细观察图中两条横线,你觉得它们是直线吗 用直尺来判断一下,它们 直线。这说明单凭我们的感官,常常不能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进行实验时,需要借助 。28.(2025七上·慈溪月考)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温度计发展史”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请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三种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质的 制成的。如上图的气体温度计,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管中水柱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上图中的固体温度计。已知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温度升高时,指针会偏向 侧(选填“A”或“B”)。(3)如图甲是小黄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时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29.(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金同学利用量筒来测量某矿石的体积,但是由于该固体体积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中,因此,小金使用了以下的方法(如图),步骤为:①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②将矿石取出,并取200mL的水在量筒中备用。③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_________,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④计算矿石的体积。请回答:(1)请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该种方法能否测量海绵的体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为 。(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0.(2025七上·慈溪月考)在日常清洗中选择那种洗涤液才能尽可能多地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了研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从市场上购买的小白菜洗净,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将清洗过的小白菜用农药敌敌畏稀释液浸泡30min,取出自然晾干。②选取一定数量的在农药稀释液中浸泡过自然晾干的小白菜随机分成四组分别在质量相等的清水、淘米水、低浓度的食盐水和低浓度的小苏打水(浓度和食盐水相同)中浸泡 10min,然后用流水冲洗 1min。将冲洗后的菜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③使用专用仪器对小白菜中农药敌敌畏的去除率进行了检测并记录。结果记录如下:洗涤液种类 清水 淘米水 低浓度食盐水 低浓度小苏打水农药去除率 32% 24% 18% 76%请回答:(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 。(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 (写出一点)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3)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是否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请说明理由 。31.(2025七上·慈溪月考)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为了探究影响“个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小明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改变回形针的数量,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 翅身长度 (厘米) 翅尾长度 (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1 4 4 无 t12 4 5 无 t23 5 4 无 t34 4 5 一枚回形针 t45 4 5 两枚回形针 t5(1)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数量进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比较 组别(填序号)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竹蜻蜓”下落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且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1、t2、t3”三者应满足的大小关系是 。32.(2025七上·慈溪月考)在19世纪中叶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生说”,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材料1:如图甲,雷迪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两瓶中的鲜肉都腐烂,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苍蝇的幼虫)。材料2:如图乙,巴斯德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冷却后放置数天,瓶内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打断细长玻璃管,几天后用显微镜观察,瓶内肉汤出现了大量的微生物。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中,雷迪实验中的变量是 ;(2)材料2中加热肉汤至沸腾1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实验 (填“否定”或“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一咫的长度约为18cm, 一尺的长度约为23cm。【解答】 3mm(0.3厘米)太小差距太小, 3dm(30厘米)超过一尺本身长度,3m(300厘米)更是远超人的身高,可知长度大约相差3cm左右。故答案为:B。2.【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 A.提出问题是指发现某种现象后提出疑问,小明的行为并非提出问题,A错误。B.作出猜想是对问题的原因等进行猜测,小明更换电池不属于作出猜想,B错误。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是针对问题设计方案并实施,小明发现小电风扇不转,通过更换电池这一具体操作来尝试解决问题,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正确。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小明更换电池时还未到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这一步,D错误。故答案为:C。3.【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单位换算【解析】【分析】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在进率后面标注新单位。【解答】A、1L等于1000mL,则2.8升=2.8 ×1000毫升=2800 毫升,故A正确;B、,故B错误;C、2.4 米=2.4×1000毫米=2400 毫米,故C错误;D、 ,故D错误。故答案为:A。4.【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解答】A、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故A错误;B、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故B错误;C、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垂直紧贴,故C正确;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D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再取平均值之前,要先分析数据,若某个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较大,则为错误数据,应舍去。【解答】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A错误;B、在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由记录的数据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故B错误;C、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不是避免偶然性,故C错误;D、12.46cm这个数据其它数据差异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应舍去,书本的宽度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当地环境的最低温和最高温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的测量范围要低于最低温,高于最高温。【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南极的最低温度低于水银和煤油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高于酒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可知科考队应携带酒精温度计。故答案为:B。7.【答案】B【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A、燃烧匙能够直接加热;B、烧杯可以垫石棉网加热;C、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能够加热的仪器的掌握,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应该熟练掌握哪些可以直接加热,哪些可以间接加热,哪些不能加热.【解答】解:A、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B、烧杯能够在酒精灯上加热,但需要垫上石棉网.符合题意;C、蒸发皿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D、试管能够直接加热.不的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实验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将物体浸没,总体积减去该物体以外物体的体积即可得该物体的体积。【解答】由图3可知,水和金属环的总体积为54毫升,由图4可知,水、金属环和塑料盒的总体积为60毫升,可知塑料盒的体积为60毫升-64毫升=6毫升=6立方厘米。故答案为:D。9.【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解答】A、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且手拿温度由于人体的温度会影响温度计的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B、水灌满瓶后取出,瓶内水受温度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改变,用温度计直接测量,会导致测量的数据不准,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拿出读数,玻璃泡上所带液体可能会汽化,影响温度计的示数,会导致测量的温度不准,故C不符合题意;D、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 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这样能保证瓶取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是偏大的;故A错误;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错误;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叶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首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和物体对准确程度的要求;(2)刻度尺的选取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3)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尽量进行一次测量,即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物体的长度。【解答】A 、量程为 15 厘米太小,一般消防栓箱的尺寸会超过 15 厘米,无法一次测量完成,不便于使用。B、量程为 1.5 米可以满足测量消防栓箱尺寸的需求,最小刻度为 1 毫米可以保证测量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准确测量出消防栓箱玻璃的尺寸,便于配换合适的玻璃。C 、最小刻度为 1 厘米的精度较低,对于需要精确配换玻璃的情况来说,可能会导致配换的玻璃尺寸不够准确,影响安装和使用。D 、量程 15 米过大,在测量消防栓箱这种相对较小的物体时,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该刻度尺的精度可能也不适合精确测量。故答案为:B。12.【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4℃,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4℃。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水的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所以乙中空余部分的体积等于甲中空余部分的体积,可知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和空余体积之和,结合数学体积公式进行计算。【解答】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和空余体积之和,可知瓶子的容积为。故答案为:D。14.【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建立两个温度计,一个是准确温度计,一个是不准确的温度计。在两个温度计上分别标出冰水混合物和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对应值。在准确温度计上标出100℃和0℃,在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标出95℃和5℃.在不准的温度计上显示的32℃,设在准确温度计上对应t,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出实际温度。【解答】设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为29℃时实际温度为t℃,如图:由题意知:;解得t=17.5℃。故答案为:A。15.【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提出问题: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情境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呈低龄、高发态势?” 。(2)建立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是为验证假设而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方法等,包括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等。(4)收集事实与证据:是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等方式获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视力筛查就是通过专业手段获取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的数据,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解答】科学探究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其中,“视力筛查”项目的进行是为了获得学生的视力情况,这属于在科学探究环节中对现象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所以该活动被归类为“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6.【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叶的分解产物降低了鱼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而抑制鱼的死亡,错误;B、所测试的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而不是对鱼都有毒性,错误;C、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正确;D、柏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最有利于鱼的生存而不是松,错误。故答案为:C。17.【答案】C【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解答】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题干实验中需要设置清水作为对照组。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计数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小增大,水蚤10 秒内的心跳次数由35增加到42,表明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烟草燃烧时会产生约 1400 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会随着吸烟(烟雾)首先进入呼吸系统,因此吸烟首先危害的是人体的呼吸系统,进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严重时还会导致肺癌、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18.【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为了防止造成污染,不能随意处置实验后的物质,要根据物质性质采取合理的措施。【解答】A、实验室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的位置是必须牢记的安全常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取用,故A不符合题意;B、为避免意外中毒或灼伤,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接触化学试剂是基本安全规范,故B不符合题意;C、化学灼伤的正确处理是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根据试剂性质采取其他措施,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固体垃圾需分类处理,有毒溶剂必须专门回收,禁止直接倒入水槽,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管道腐蚀,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9.【答案】C【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解答】A、银杏叶在入冬后变黄,是因为叶子中含有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就会慢慢的显露出来,因此入冬后银杏叶为会什么会变黄属于科学问题,A不符合题意;B、由于南北地理位置、种植气候、海拔高度等不同,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会不同,因此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属于科学问题,B不符合题意;C、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有观赏价值属于美学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C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银杏叶变黄后是否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将每一个方案仔细分析,找出能证实皮球的弹性的方案即可。【解答】 A、两球向墙掷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故A不合理;B、球的硬度不能决定弹性的大小,故B不合理;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小球反弹的高度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故C不合理;D、两球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除了球自身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故D合理。故答案为:D。21.【答案】(1)胶头滴管(2)E;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胶头滴管用于添加少量液体。(2)取粉末状药品可使用药匙,颗粒较大的固体使用的是镊子。酒精灯点燃时发出热量,可用于加热药品。【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药匙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E;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A。(1)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药匙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E;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A。22.【答案】(1)0.1cm(1mm);物体左侧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刻度垂直(2)0.09【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分度值:刻度尺上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2)铜丝的直径太小,不能直接测量,可通过累积法进行测量,直径等于绕圈后的总长度除以圈数。【解答】(1)由图可知,甲中刻度尺最近距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0.1c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由图可知,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物体左侧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刻度垂直。(2)由图可知20圈的总长度为4.80cm-3.00cm=1.80cm,铜丝的直径为。23.【答案】(1)千米(2)L(3)0.05(4)mm【知识点】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解析】【分析】(1)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波约为8844米。(2)液体体积单位常用的是升和毫升。(3)立方厘米等于毫升,升和毫升之间进率为1000。(4)硬币的厚度较小,不易直接测量,可以采用累积法进行测量。【解答】(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千米,即8844.43米。(2)大瓶雪碧的体积为2.5L,即2500mL。(3)。(4)5枚硬币的厚度约为1cm,可知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0.2cm,即2mm。24.【答案】凹液面最低处相平;18;>【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俯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上方,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下方,会导致读数偏小。【解答】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由图可知,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78立方厘米,水的体积为60立方厘米,可知石块的体积为78立方厘米-60立方厘米=18立方厘米。俯视读数,会导致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偏大,可知测得的石块的体积比真实值偏大。25.【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2)A(3)烧瓶与玻璃管的连接处密封不严【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气体温度越高,体积膨胀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间封的红色液柱向外推的越远;如果烧瓶或玻璃管存在漏气情况,外界空气进入或内部气体泄漏,会导致温度计无法正常工作。【解答】(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气体温度越高,体积膨胀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间封的红色液柱向外推的越远,所以表示0℃水温对应的点应是A点。(3)烧瓶与玻璃管的连接处密封不严,使得气体无法在温度变化时正常膨胀或收缩,所以测不同水温时,发现红色液柱始终没有移动。(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气体温度越高,体积膨胀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间封的红色液柱向外推的越远,所以表示0℃水温对应的点应是A点。(3)烧瓶与玻璃管的连接处密封不严,使得气体无法在温度变化时正常膨胀或收缩,所以测不同水温时,发现红色液柱始终没有移动。26.【答案】热胀冷缩;-15;38.5【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得的。温度计刻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解答】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玻璃泡内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甲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刻线往下越来越大,则示数为-15℃。乙图中是体温计,分度值为0.1℃,读数为38.5℃。27.【答案】是;测量工具【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为了准确的比较,我们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解答】如图,用直尺来判断,它们与直尺边缘重合,是直线。这说明单凭我们的感官,常常不能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进行实验时,需要借助测量工具。28.【答案】(1)热胀冷缩;上升(2)B(3)换用更细的玻璃管【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均是利用玻璃泡内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升高,铜的膨胀系数增大,形变量增大,将向铁块一侧弯曲,带动指针向右偏。(3)要提高精确度,即在温度变化量一定时,液柱高度变化量更明显,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更大的瓶子或换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等。【解答】(1)上述三种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质的热胀冷缩制成的。上图的气体温度计,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装置上方玻璃泡中的空气遇冷收缩,所以管中水柱液面将上升。(2)已知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温度升高时,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所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3)小黄设计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使液柱移动明显,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当温度变化比较小时,液面也会有明显的变化。(1)[1]上述三种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质的热胀冷缩制成的;[2]上图的气体温度计,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装置上方玻璃泡中的空气遇冷收缩,所以管中水柱液面将上升。(2)已知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温度升高时,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所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3)小黄设计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使液柱移动明显,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当温度变化比较小时,液面也会有明显的变化。29.【答案】(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因为海绵会吸水(3)70cm3(4)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解答】(1)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为:水面到达标记处;(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即V石=200mL-130mL=70mL=70cm3;(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偏大,因为取出矿石时会带走部分水。故答案为:(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海绵具有吸水性;(3)70;(4)偏大。(1)实验中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标记处的体积表示水和矿石的总体积。将矿石取出,减小的体积为矿石的体积。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水面到达标记处,使加入水的体积为减小的体积,即矿石的体积,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最后计算矿石的体积。(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为200mL-130mL=70mL=70cm3(4)因为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水,减小的体积当作矿石的体积,所以测得矿石的体积偏大。30.【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大小 健康状况等(合理即可)(3)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4)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大小健康状况等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不能确定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理由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31.【答案】(1)翅身负重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2)1和2(3)【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唯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2)根据控制变量法和实验结论及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3)根据题中的结论和表中数据进行分析,下落速度越快,说明时间越短。【解答】(1)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增加回形针的数量,改变的是竹蜻蜓的负重,可知探究的是翅身负重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竹蜻蜓”下落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应控制除翅尾长度以外的条件相同,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选择的是1和2。(3)由“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且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可知翅尾长度最大的2下落速度最快,翅身长度长的3次之,最慢的是1,可知。32.【答案】(1)苍蝇能否进入瓶子(或“纱布是否封口”)(2)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或“灭菌”)(3)否定【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菌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两组实验的不同点即为实验的变量。(2)加热,可以杀死微生物,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3)根据刚开始肉汤中没有微生物,折断玻璃管后便有了微生物,可知微生物不能凭空产生。【解答】(1)变量是指实验中人为改变或控制的条件。在材料1中,雷迪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入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两个瓶子的唯一区别是是否封上纱布,即是否允许苍蝇接触肉。因此,实验的变量是苍蝇能否进入瓶子(或“纱布是否封口”)。(2)巴斯德将肉汤加热至沸腾1小时,高温可以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从而确保肉汤中最初没有微生物。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肉汤中原有微生物的干扰,以便后续观察微生物是否会在无菌条件下自然发生。(3)肉汤加热后,如果曲颈瓶未被破坏(微生物无法进入),肉汤中不会出现微生物。 当打断细长玻璃管(允许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后,肉汤中才出现微生物。 这说明微生物并非自然发生,而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因此,巴斯德的实验否定了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1 / 1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育才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9月抽测(科学)试卷1.(2025七上·慈溪月考)我国古代把女子一菲长称为“咫”,男子一推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 )A.3mm B.3cm C.3dm D.3m【答案】B【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一咫的长度约为18cm, 一尺的长度约为23cm。【解答】 3mm(0.3厘米)太小差距太小, 3dm(30厘米)超过一尺本身长度,3m(300厘米)更是远超人的身高,可知长度大约相差3cm左右。故答案为:B。2.(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明发现手持小电风扇不会转动了,于是对其进行了更换电池的操作,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 A.提出问题是指发现某种现象后提出疑问,小明的行为并非提出问题,A错误。B.作出猜想是对问题的原因等进行猜测,小明更换电池不属于作出猜想,B错误。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是针对问题设计方案并实施,小明发现小电风扇不转,通过更换电池这一具体操作来尝试解决问题,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正确。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小明更换电池时还未到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这一步,D错误。故答案为:C。3.(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 ×1000毫升=2800 毫升B.C.2.4 米=2.4×1000=2400 毫米D.【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单位换算【解析】【分析】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在进率后面标注新单位。【解答】A、1L等于1000mL,则2.8升=2.8 ×1000毫升=2800 毫升,故A正确;B、,故B错误;C、2.4 米=2.4×1000毫米=2400 毫米,故C错误;D、 ,故D错误。故答案为:A。4.(2025七上·慈溪月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解答】A、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故A错误;B、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故B错误;C、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垂直紧贴,故C正确;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D错误。故答案为:C。5.(2025七上·慈溪月考) 小科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cmC.对书本宽度多次测量可以避免实验偶然性D.测得该书宽度是 12.35cm【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再取平均值之前,要先分析数据,若某个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较大,则为错误数据,应舍去。【解答】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A错误;B、在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由记录的数据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故B错误;C、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不是避免偶然性,故C错误;D、12.46cm这个数据其它数据差异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应舍去,书本的宽度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D。6.(2025七上·慈溪月考)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下表是3种不同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则科考队应当携带哪一种温度计 ( )温度计类型 测量范围水银温度计 -39℃~357℃酒精温度计 -113.5℃~78.4℃煤油温度计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都可以【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当地环境的最低温和最高温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的测量范围要低于最低温,高于最高温。【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南极的最低温度低于水银和煤油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高于酒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可知科考队应携带酒精温度计。故答案为:B。7.(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A、燃烧匙能够直接加热;B、烧杯可以垫石棉网加热;C、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能够加热的仪器的掌握,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应该熟练掌握哪些可以直接加热,哪些可以间接加热,哪些不能加热.【解答】解:A、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B、烧杯能够在酒精灯上加热,但需要垫上石棉网.符合题意;C、蒸发皿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D、试管能够直接加热.不的符合题意.故选B.8.(2025七上·慈溪月考)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A.1cm3 B.3cm C.6cm3 D.9cm3【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实验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将物体浸没,总体积减去该物体以外物体的体积即可得该物体的体积。【解答】由图3可知,水和金属环的总体积为54毫升,由图4可知,水、金属环和塑料盒的总体积为60毫升,可知塑料盒的体积为60毫升-64毫升=6毫升=6立方厘米。故答案为:D。9.(2025七上·慈溪月考)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小科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最准确的是( )A.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C.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估计温度计示数已经与外周水温一致后,再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D.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读取温度计示数【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解答】A、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且手拿温度由于人体的温度会影响温度计的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B、水灌满瓶后取出,瓶内水受温度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改变,用温度计直接测量,会导致测量的数据不准,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拿出读数,玻璃泡上所带液体可能会汽化,影响温度计的示数,会导致测量的温度不准,故C不符合题意;D、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 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这样能保证瓶取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是偏大的;故A错误;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错误;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叶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2025七上·慈溪月考)如图为教学楼的消防栓箱,某天小德发现它的玻璃损坏了,在配换破损的玻璃时,小德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A.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B.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C.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D.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首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和物体对准确程度的要求;(2)刻度尺的选取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3)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尽量进行一次测量,即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物体的长度。【解答】A 、量程为 15 厘米太小,一般消防栓箱的尺寸会超过 15 厘米,无法一次测量完成,不便于使用。B、量程为 1.5 米可以满足测量消防栓箱尺寸的需求,最小刻度为 1 毫米可以保证测量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准确测量出消防栓箱玻璃的尺寸,便于配换合适的玻璃。C 、最小刻度为 1 厘米的精度较低,对于需要精确配换玻璃的情况来说,可能会导致配换的玻璃尺寸不够准确,影响安装和使用。D 、量程 15 米过大,在测量消防栓箱这种相对较小的物体时,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该刻度尺的精度可能也不适合精确测量。故答案为:B。12.(2025七上·慈溪月考)甲同学用体温计给班上同学进行体温晨检: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甲同学首先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4℃,之后直接给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给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37.4℃,这时丁同学马上取走体温计未甩,自测体温得37.5℃,以上测得的四位同学中体温可能不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4℃,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4℃。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2025七上·慈溪月考)某注射用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 D,液面高度为 H1;按图乙放置,测得空间的高度为 H2。若瓶子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容积为多大( )A.DH1H2 B. C. D.【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水的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所以乙中空余部分的体积等于甲中空余部分的体积,可知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和空余体积之和,结合数学体积公式进行计算。【解答】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和空余体积之和,可知瓶子的容积为。故答案为:D。14.(2025七上·慈溪月考)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A.17.5℃ B.19℃ C.23.75℃ D.14℃【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建立两个温度计,一个是准确温度计,一个是不准确的温度计。在两个温度计上分别标出冰水混合物和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对应值。在准确温度计上标出100℃和0℃,在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标出95℃和5℃.在不准的温度计上显示的32℃,设在准确温度计上对应t,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出实际温度。【解答】设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为29℃时实际温度为t℃,如图:由题意知:;解得t=17.5℃。故答案为:A。15.(2025七上·慈溪月考)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低龄、高发态势,危及人民体质健康和国家安全。滨江区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免费视力筛查项目,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保驾护航。“视力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提出问题: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情境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呈低龄、高发态势?” 。(2)建立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是为验证假设而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方法等,包括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等。(4)收集事实与证据:是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等方式获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视力筛查就是通过专业手段获取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的数据,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解答】科学探究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其中,“视力筛查”项目的进行是为了获得学生的视力情况,这属于在科学探究环节中对现象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所以该活动被归类为“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6.(2025七上·慈溪月考)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叶的分解产物降低了鱼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而抑制鱼的死亡,错误;B、所测试的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而不是对鱼都有毒性,错误;C、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正确;D、柏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最有利于鱼的生存而不是松,错误。故答案为:C。17.(2025七上·慈溪月考) 2017年5月31日是第30个世界无烟日,同学们为了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不做“校服烟民”,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获得了下表数据:组号 一 二 三 四 五不同量的蒸馏水制成的烟草浸出液 清水 50 mL 40mL 30mL 20mL每 10秒内水蚤心跳的次数 35 36 37 39 4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为了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形成对照,设置清水作为对照组B.实验过程中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即先在清水中观察,再在烟草浸出液中观察C.由表中数据可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D.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进入人体后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肺癌,所以不要吸烟【答案】C【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解答】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题干实验中需要设置清水作为对照组。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计数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小增大,水蚤10 秒内的心跳次数由35增加到42,表明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烟草燃烧时会产生约 1400 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会随着吸烟(烟雾)首先进入呼吸系统,因此吸烟首先危害的是人体的呼吸系统,进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严重时还会导致肺癌、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18.(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守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火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应牢记在心B.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C.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D.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垃圾、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并用水冲走【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为了防止造成污染,不能随意处置实验后的物质,要根据物质性质采取合理的措施。【解答】A、实验室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的位置是必须牢记的安全常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取用,故A不符合题意;B、为避免意外中毒或灼伤,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接触化学试剂是基本安全规范,故B不符合题意;C、化学灼伤的正确处理是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根据试剂性质采取其他措施,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固体垃圾需分类处理,有毒溶剂必须专门回收,禁止直接倒入水槽,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管道腐蚀,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9.(2025七上·慈溪月考)入冬之后,银杏树叶逐渐变黄,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科同学在欣赏美景时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入冬后银杏叶为会什么会变黄B.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什么不同C.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有观赏价值D.银杏叶变黄后是否还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解答】A、银杏叶在入冬后变黄,是因为叶子中含有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就会慢慢的显露出来,因此入冬后银杏叶为会什么会变黄属于科学问题,A不符合题意;B、由于南北地理位置、种植气候、海拔高度等不同,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会不同,因此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属于科学问题,B不符合题意;C、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有观赏价值属于美学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C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银杏叶变黄后是否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金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金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金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静止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将每一个方案仔细分析,找出能证实皮球的弹性的方案即可。【解答】 A、两球向墙掷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故A不合理;B、球的硬度不能决定弹性的大小,故B不合理;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小球反弹的高度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故C不合理;D、两球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除了球自身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故D合理。故答案为:D。21.(2025七上·慈溪月考)A-E是实验室常见的各种仪器,请按要求完成填空。(1)写出C仪器的名称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实验室中常作为热源的是 。【答案】(1)胶头滴管(2)E;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胶头滴管用于添加少量液体。(2)取粉末状药品可使用药匙,颗粒较大的固体使用的是镊子。酒精灯点燃时发出热量,可用于加热药品。【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药匙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E;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A。(1)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药匙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E;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A。22.(2025七上·慈溪月考)下图为小科同学在做长度测量的实验。(1)图甲是小科使用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请你指出图中两点不足之处:① ;② 。(2)图乙是小科测量细铜丝直径,请你帮助小科同学计算铜丝的直径为 cm。【答案】(1)0.1cm(1mm);物体左侧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刻度垂直(2)0.09【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分度值:刻度尺上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2)铜丝的直径太小,不能直接测量,可通过累积法进行测量,直径等于绕圈后的总长度除以圈数。【解答】(1)由图可知,甲中刻度尺最近距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0.1c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由图可知,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物体左侧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刻度垂直。(2)由图可知20圈的总长度为4.80cm-3.00cm=1.80cm,铜丝的直径为。23.(2025七上·慈溪月考)填写合适单位或者数据:(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2)一瓶大雪碧体积为2.5 (3)50= L(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1 。【答案】(1)千米(2)L(3)0.05(4)mm【知识点】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解析】【分析】(1)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波约为8844米。(2)液体体积单位常用的是升和毫升。(3)立方厘米等于毫升,升和毫升之间进率为1000。(4)硬币的厚度较小,不易直接测量,可以采用累积法进行测量。【解答】(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千米,即8844.43米。(2)大瓶雪碧的体积为2.5L,即2500mL。(3)。(4)5枚硬币的厚度约为1cm,可知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0.2cm,即2mm。24.(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科想准确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放入石块后再此读数,根据图中示录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旁边的小王发现放入石块后小科是俯视读数的,那么他测量的石块体积 (填“≥”“=”或“<”)石块实际的体积.【答案】凹液面最低处相平;18;>【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俯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上方,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下方,会导致读数偏小。【解答】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由图可知,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78立方厘米,水的体积为60立方厘米,可知石块的体积为78立方厘米-60立方厘米=18立方厘米。俯视读数,会导致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偏大,可知测得的石块的体积比真实值偏大。25.(2025七上·慈溪月考)小科尝试自制一支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烧瓶中装有空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他把烧瓶先后放入50℃热水、25℃室温环境和0℃的冰水中,并标出红色液柱右侧所在的位置(放大后效果如图乙所示)。(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2)红色液柱右侧所在的位置A、B和C,其中表示0℃水温对应的点是 (填“A”“B”或“C”)。(3)其他小组同学利用上述器材自制相同的温度计,测不同水温时,发现红色液柱始终没有移动,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2)A(3)烧瓶与玻璃管的连接处密封不严【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气体温度越高,体积膨胀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间封的红色液柱向外推的越远;如果烧瓶或玻璃管存在漏气情况,外界空气进入或内部气体泄漏,会导致温度计无法正常工作。【解答】(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气体温度越高,体积膨胀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间封的红色液柱向外推的越远,所以表示0℃水温对应的点应是A点。(3)烧瓶与玻璃管的连接处密封不严,使得气体无法在温度变化时正常膨胀或收缩,所以测不同水温时,发现红色液柱始终没有移动。(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气体温度越高,体积膨胀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间封的红色液柱向外推的越远,所以表示0℃水温对应的点应是A点。(3)烧瓶与玻璃管的连接处密封不严,使得气体无法在温度变化时正常膨胀或收缩,所以测不同水温时,发现红色液柱始终没有移动。26.(2025七上·慈溪月考)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中,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答案】热胀冷缩;-15;38.5【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得的。温度计刻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解答】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玻璃泡内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甲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刻线往下越来越大,则示数为-15℃。乙图中是体温计,分度值为0.1℃,读数为38.5℃。27.(2025七上·慈溪月考)如图,仔细观察图中两条横线,你觉得它们是直线吗 用直尺来判断一下,它们 直线。这说明单凭我们的感官,常常不能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进行实验时,需要借助 。【答案】是;测量工具【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为了准确的比较,我们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解答】如图,用直尺来判断,它们与直尺边缘重合,是直线。这说明单凭我们的感官,常常不能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进行实验时,需要借助测量工具。28.(2025七上·慈溪月考)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温度计发展史”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请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三种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质的 制成的。如上图的气体温度计,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管中水柱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上图中的固体温度计。已知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温度升高时,指针会偏向 侧(选填“A”或“B”)。(3)如图甲是小黄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时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答案】(1)热胀冷缩;上升(2)B(3)换用更细的玻璃管【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均是利用玻璃泡内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升高,铜的膨胀系数增大,形变量增大,将向铁块一侧弯曲,带动指针向右偏。(3)要提高精确度,即在温度变化量一定时,液柱高度变化量更明显,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更大的瓶子或换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等。【解答】(1)上述三种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质的热胀冷缩制成的。上图的气体温度计,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装置上方玻璃泡中的空气遇冷收缩,所以管中水柱液面将上升。(2)已知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温度升高时,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所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3)小黄设计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使液柱移动明显,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当温度变化比较小时,液面也会有明显的变化。(1)[1]上述三种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质的热胀冷缩制成的;[2]上图的气体温度计,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装置上方玻璃泡中的空气遇冷收缩,所以管中水柱液面将上升。(2)已知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温度升高时,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所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3)小黄设计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使液柱移动明显,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当温度变化比较小时,液面也会有明显的变化。29.(2025七上·慈溪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金同学利用量筒来测量某矿石的体积,但是由于该固体体积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中,因此,小金使用了以下的方法(如图),步骤为:①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②将矿石取出,并取200mL的水在量筒中备用。③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_________,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④计算矿石的体积。请回答:(1)请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该种方法能否测量海绵的体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为 。(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因为海绵会吸水(3)70cm3(4)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解答】(1)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为:水面到达标记处;(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即V石=200mL-130mL=70mL=70cm3;(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偏大,因为取出矿石时会带走部分水。故答案为:(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海绵具有吸水性;(3)70;(4)偏大。(1)实验中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标记处的体积表示水和矿石的总体积。将矿石取出,减小的体积为矿石的体积。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水面到达标记处,使加入水的体积为减小的体积,即矿石的体积,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最后计算矿石的体积。(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为200mL-130mL=70mL=70cm3(4)因为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水,减小的体积当作矿石的体积,所以测得矿石的体积偏大。30.(2025七上·慈溪月考)在日常清洗中选择那种洗涤液才能尽可能多地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了研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从市场上购买的小白菜洗净,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将清洗过的小白菜用农药敌敌畏稀释液浸泡30min,取出自然晾干。②选取一定数量的在农药稀释液中浸泡过自然晾干的小白菜随机分成四组分别在质量相等的清水、淘米水、低浓度的食盐水和低浓度的小苏打水(浓度和食盐水相同)中浸泡 10min,然后用流水冲洗 1min。将冲洗后的菜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③使用专用仪器对小白菜中农药敌敌畏的去除率进行了检测并记录。结果记录如下:洗涤液种类 清水 淘米水 低浓度食盐水 低浓度小苏打水农药去除率 32% 24% 18% 76%请回答:(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 。(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 (写出一点)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3)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是否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请说明理由 。【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大小 健康状况等(合理即可)(3)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4)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大小健康状况等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不能确定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理由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31.(2025七上·慈溪月考)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为了探究影响“个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小明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改变回形针的数量,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 翅身长度 (厘米) 翅尾长度 (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1 4 4 无 t12 4 5 无 t23 5 4 无 t34 4 5 一枚回形针 t45 4 5 两枚回形针 t5(1)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数量进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比较 组别(填序号)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竹蜻蜓”下落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且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1、t2、t3”三者应满足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1)翅身负重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2)1和2(3)【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唯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2)根据控制变量法和实验结论及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3)根据题中的结论和表中数据进行分析,下落速度越快,说明时间越短。【解答】(1)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增加回形针的数量,改变的是竹蜻蜓的负重,可知探究的是翅身负重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竹蜻蜓”下落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应控制除翅尾长度以外的条件相同,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选择的是1和2。(3)由“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且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可知翅尾长度最大的2下落速度最快,翅身长度长的3次之,最慢的是1,可知。32.(2025七上·慈溪月考)在19世纪中叶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生说”,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材料1:如图甲,雷迪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两瓶中的鲜肉都腐烂,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苍蝇的幼虫)。材料2:如图乙,巴斯德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冷却后放置数天,瓶内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打断细长玻璃管,几天后用显微镜观察,瓶内肉汤出现了大量的微生物。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中,雷迪实验中的变量是 ;(2)材料2中加热肉汤至沸腾1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实验 (填“否定”或“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答案】(1)苍蝇能否进入瓶子(或“纱布是否封口”)(2)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或“灭菌”)(3)否定【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菌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两组实验的不同点即为实验的变量。(2)加热,可以杀死微生物,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3)根据刚开始肉汤中没有微生物,折断玻璃管后便有了微生物,可知微生物不能凭空产生。【解答】(1)变量是指实验中人为改变或控制的条件。在材料1中,雷迪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入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两个瓶子的唯一区别是是否封上纱布,即是否允许苍蝇接触肉。因此,实验的变量是苍蝇能否进入瓶子(或“纱布是否封口”)。(2)巴斯德将肉汤加热至沸腾1小时,高温可以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从而确保肉汤中最初没有微生物。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肉汤中原有微生物的干扰,以便后续观察微生物是否会在无菌条件下自然发生。(3)肉汤加热后,如果曲颈瓶未被破坏(微生物无法进入),肉汤中不会出现微生物。 当打断细长玻璃管(允许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后,肉汤中才出现微生物。 这说明微生物并非自然发生,而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因此,巴斯德的实验否定了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育才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9月抽测(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育才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9月抽测(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