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1. 趋势情境 传统文化·成语。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璀璨明珠,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成语中描述机械运动的是 ( )A.花红柳绿 B.心花怒放C.春去秋来 D.万马奔腾2.面花(闻喜花馍)是一种高品质的民间面塑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图是花馍手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将面塑成栩栩如生的“桃子”,该“桃子”的高度大约为( )A.4mm B.4dm C.8cm D.8dm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4.小华国庆假期乘坐动车出去游玩,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平稳行驶,他对妈妈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则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电线杆 B.桥梁 C.车厢内的座椅 D.轨道两旁的树木5.下面是小丽物理笔记中记录的内容,其中不属于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A.养蜂人听蜜蜂的飞行声,就能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人们买西瓜时,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判断瓜的生熟C.小强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听出水有没有灌满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6.关于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7.图中所示为我国某型号火箭发射时上升的情景。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8.如图所示为调节手机时的屏幕显示,此操作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9.小明用金属管自制乐器,如图所示。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能发出"do(1)""re(2)""min(3)""fa(4)""sol(5)""1a(6)""sin(7)"。他演奏童谣《数鸭子》中的“鸭”时,应敲击的金属管是( )A.a B.b C.e D.f10.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12.45cm B. 12.34cm C. 12.35cm D.12.36cm11.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 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A、B两个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4,则A、B 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A.8:3 B.3:8 C.1:6 D.1: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它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了24000次,则它的翅膀的振动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1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13.小微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8年级物理书的长度先后测量了5次,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87cm、25.83cm、25.88cm、25.36cm、25.85cm,根据数据分析,明显记录错误的数据是______ cm,物理书的长度是______ cm。14.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中,物体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物体运动的距离是______cm,则AF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1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两车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可知,乙车在3s 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行驶(选填“东”或“西”)。 16.暑假小明和父母一起乘火车外出旅游,坐上火车后,小明和爸爸分别从列车的两侧车窗向外看,爸爸说:“我们的车已经启动了。”小明说:“我们的车没有动啊!”妈妈看了一下站台的指示牌,说:“咱们的车确实没有动。”爸爸说车已经启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乘坐的列车是______的。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7.在如图所示带刻度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经过A、B、C三点时电子表的示数分别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2)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 (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3)图中AC段的路程SAC= 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5)实验过程中小车在路程中点的速度v1,在时间中点的速度v2,试着分析判断v1与v2的大小关系v1 v2。18.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该实验用到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9题5分,20题7分,共12分)19. 小亮驾车从渭南市到西安市某 地 旅 游,导航给出了“熟 路”“大 路 多”“距 离 长”三个路线方 案。三种方案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方案 熟路 大路多 距离长路程 36 km 42 km 54 km预估用时 45 min 50 min 49 min(1)他选择了“熟路”方案,到达目的地所用时间与导航上的 预估用时一致,求汽车的平均速度。(2)若以60 km/h 的平均速度按“距离长”方案的路径行驶, 求全程需要多少时间。20.如图12甲所示,一辆汽车在 距前面山崖处鸣笛,汽车鸣笛后经过4 s 听到回声。(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1)若车以20m/s 速度向靠近山的方向匀速行驶,汽车从鸣 笛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若车以20m/s 速度向靠近山的方向匀速行驶,则鸣笛时 汽车和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汽车在高速公路某处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实 际用80 min 到达贵阳,试计算汽车在此路段的平均速度。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