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5 生命的思考(第四单元)课件(66张幻灯片)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考点复习(河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25 生命的思考(第四单元)课件(66张幻灯片)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考点复习(河南)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课时25 生命的思考(第四单元)
热点导入
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生张军桥,为救当地落水民众英勇献身,用生命书写大爱无疆。他托起的不只是一位坦桑尼亚民众,更托起了中坦之间最珍贵的友谊,真正用生命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自1963年以来,中国医疗援非已走过62年。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医疗队员,用医术治愈患者,用仁爱温暖人心。他们像张军桥一样,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他们让世界感受中国和中国医生的力量。
情境思考:
1.张军桥医生的事迹带给我们哪些心灵触动?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要尊重和敬畏生命,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2.中国援非医疗队的事迹启示我们应如何追求生命的高度?
将个人生命与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
张军桥:用生命搭建援外之桥
课标链接
抓主干 明考向
核心 素养 1.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道德修养)
2. 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
抗挫折能力。(健全人格)
3. 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健
全人格)
内容 要求 1. 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学会情绪调控,能够正确看待
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学业质 量描述 采取正确方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自我管理,敬畏生命,热爱生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试题链接:见P244
思维导图
生命 的思考
生命的特点(见P205)
考点1
敬畏生命(2023.10)
生命有时尽
生命有接续
生命至上
休戚与共
★对生命怀有敬
畏之情的原因
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生命脆弱、艰难,坚强、有力量,崇高、神圣
生命宝贵,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敬畏生命的做法(见P206)
生命的长度和广度
怎么做
是什么
为什么
要求
探问生命
珍视生命
生命 的思考
正确认识挫折(逆境)
★面对/战胜挫折的做法(见P208)
生命的强度
怎么做
是什么
为什么
考点2
守护生命
(5年4考)
爱护身体
养护精神
考点3 挫折
(5年2考)
生活难免有挫折
发掘生命的力量
养护精神
★爱护身体的做法
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挫折的影响
生活难免有挫折
要求
实现
探问生命
珍视生命
绽放生命之花
常与“见义‘智’为”见P119结合考查
生命 的思考
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实现
珍视生命
绽放生命之花
考点4 生命的
意义(2022.7)
生命的追问
发现我的生命
贫乏与充盈
冷漠与关切
平凡与伟大
是什么
怎么做
生命贫乏/充盈的表现
★正确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见P208)
★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做法
拒绝冷漠,关切生命的做法
过有意义的人生的做法
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造出比自已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
常与“承担责任”见P124结合考查
核心观点速记
请使用“高频点过关检测单”检测
敬畏生命
1. 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是不可逆的,是短暂的,是不可预知
的,是有接续的。(生命的特点)
2.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对生命怀有敬畏之情的原因
详见P206考点1设问3)
3. 我们要敬畏生命,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敬畏生命的做法 详见P206考点1设问4)
易错点
守护生命 挫折
4.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守护
生命的做法)
5. 生活难免有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正确认识挫折)
6. 我们要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7. 战胜挫折需要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逐渐
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战胜挫折的做法 详见P208考
点3设问4)
8. 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
易错点
答题句
答题句
生命的意义
9.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
生。     
10. 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温暖他人,消融
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拒绝冷漠,关切生命的
做法)
11.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
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
(11~13为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做法 详见P209设问7)
答题句
12. 我们要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
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13.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理考点 析重点
课时主线
第八课 探问生命
敬畏生命(2023.10)
考点
1
目题: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生命至上;休戚与共
1. 生命的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观。)(P89~92)
  ①生命来之不易,是大自然的奇迹;②生命是独特的;③生命是不可
逆的;④生命是短暂的;⑤生命是不可预知的;⑥生命是有接续的;⑦人
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⑦依据2025秋 】
补充
2. 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P92~93)
(1)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
份使命。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
们”的生命。
(3)生命包括身体的生命、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4)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
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3. 为什么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情?(怎样理解“生命至上”?/为什么要
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P94~96)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也是崇高的、神圣
的。
(2)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4)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
切美好的前提。【依据2025秋      】
补充
★4. 如何敬畏生命?(怎样做到与其他的生命休戚与共?)(P96~98)
(2023.10)
(1)意识上:①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
人生命的关怀;②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坚持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②依据2025秋      】
(2)行动上: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
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道德上:对生命的
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试题链接:见P32第2题
补充
2025年6月24日,贵州榕江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6月24日凌晨4时许,武警贵州总队黔东南支队出动9台车(次)、80余名官兵,携带救生衣、冲锋舟、皮划艇等救援器材连夜奔赴一线,紧急驰援。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叠加影响,榕江县城境内多条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县城多处低洼地带被淹,武警官兵在县城主要街道采取徒步涉水和乘坐皮划艇的方式,搜救转移被困群众。
热点情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5年4考)
考点
2
目题:爱护身体;养护精神
常考情境: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自护、预防校园欺凌、促进未成年人全
面发展的政策文件、开展研学旅行/全民阅读活动等
1. 怎样守护生命?(P100、102)
(1)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 怎样爱护身体?(P100~102)[2025.13、21 2023.21(1)]
速记关键词 关心身体+爱惜身体+掌握自救自护方法
(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保证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用眼习惯等。(2022.18)
(2)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不做出过激的行为,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
自救自护方法。     参加消防安全演练活动;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等。(2021.11)
(4)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依据2025秋    】
试题链接:见P45第10(1)题、P211第1题、P212第6题
联系情境
联系情境
补充
锻炼身体,保持积极的心态
增强安全意识,有备无患
3.    怎样增强安全意识?【依据2025秋    】
(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
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2)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
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3)增强风险意识。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
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
知识拓展
补充
4.      提高防护能力的原因及做法。【依据2025秋   

(1)原因: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
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
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2)做法: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
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
力;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知识拓展
补充
5. 基本的自救自护(自我保护)方法。 (P101)
(1)暴雨洪水:①沉着冷静,寻找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高层公共建筑
的 2 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避险;②设法和家人、学校或当地政府防汛部
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③若被洪水包围,
尽可能利用船只、门板等工具做水上转移等。
(2)溺水:①不熟悉水性的人,除呼救外,采取仰卧式,头部向后,使鼻
部露出水面,不要慌张,不要乱动,以免使身体下沉更快;②会游泳者,
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
背侧弯曲,缓解痉挛,然后慢慢游向岸边;③他人落水时,要谨慎下水,
大声呼救,利用救生物品帮助他人自救等。
(3)火灾:①及时拨打“119” 火警电话;②用手或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
逃生,有序撤离,切勿乘坐电梯;③若所在楼层较低,可利用绳索、床单
等逃生;④若衣服被火烧着,应迅速脱下衣服,就地打滚熄灭火焰等。
(2021.11④)
(4)交通事故:①若遇到翻车或坠车时,应迅速蹲下,紧紧抓住前排座
位,尽量把身体固定在两排座位之间,随车翻动;②车辆在行驶中发
生事故,切勿随意解开安全带,切忌盲目跳车,应在车辆停止后再有
序撤离等。
(5)校园欺凌:①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②控制自
己的情绪,不要激怒对方;③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获取对方信任;④上下
学结伴而行;⑤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说明情况,寻求帮助等。
(6)电梯故障:①速按紧急救援按钮及每层按键;②拨打救援电话,在等
待救援时要冷静,勿拍打电梯内壁;③电梯下坠时,头背紧贴电梯壁,手
抱脖颈半蹲等。
(7)拥挤踩踏事件:①上下楼梯、台阶时抓牢扶手;不凑热闹,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停留;不随意喊叫,不搞恶作剧,不制造恐慌气氛;②发现人群蜂拥而来时,不要盲目奔跑或逆流前进,应马上避让到一旁,靠墙或抓住牢固的物体,等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③若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要展开自我救助:先稳住双脚,保持平衡,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的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④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被绊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一旦摔倒无法站起,应尽量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护颈,手臂护头,双膝蜷缩至胸前,护住胸腔和腹腔。【依据2025秋     】
补充
试题链接:见本书P209第3题、P211第2题
6. 养护精神的原因和做法。(P102~104)
(1)原因:①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②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
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③作为中国
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④拥有健
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④依据2025秋     

(2)做法:①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自己的心灵,坚持真、善、美;②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弘扬民族
精神。    学习民族乐器、书法、国画、 剪纸;参观红色文化景点;诵读国学经典名著;参观历史博物馆等。[2023.21(1)]
试题链接:见P45第10(1)题
补充
联系情境
重走长征路
阅读国学经典
参观历史博物馆
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5年2考)
考点
3
目题:生活难免有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
1. 正确认识挫折(逆境)。(P105~107)
(1)生活难免有挫折。①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②我们
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
【②为 】
(2)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①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
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②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
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③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
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答题句
2. 挫折的影响。(挫折的两面性。)(P107)
(1)积极影响:①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
怠;②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2)消极影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感受,一味沉浸其中,我们就容易消
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3.    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依据2025秋

(1)顺境不骄。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有忧患意识,警惕
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2)逆境不馁。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3)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
就有可能转化为逆境;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
化为顺境。
(4)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
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知识拓展
补充
★4. 面对挫折,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怎样面对/战胜挫折?)(P107~
109)(2024.16;2022.13)
速记关键词 及时调整+增强承受力+培养勇气和意志+坚持目标+借
助外力
(1)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3)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4)坚持目标,不断努力。
(5)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
和鼓励,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6)我们要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试题链接:见P211第3、4题
答题句
热点情境
1997年,尹龙出生在安徽农村,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但脑瘫没能困住尹龙逐梦的脚步。入学要靠父母签下沉甸甸的保证书,耳畔曾掠过刺耳的嘲笑,高考失利的阴霾也一度笼罩。但他没有犹豫,毅然选择复读,最终如愿上了大学。本科期间,他遵从家人建议读了经济学专业,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真正热爱的中国历史和文学。并且通过自身努力,跨专业考取宁波大学中国史专业。
5. 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P109)
(1)欣赏、培养幽默感。
(2)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3)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4)关心、帮助他人。
(5)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6)说服自己接纳挫折,眼光放长远。【依据2025秋     】
补充
名言哲语
  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用典);②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
扑鼻香;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用典)——正确面
对挫折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生命的意义(2022.7)
考点
4
目题:生命的追问;发现我的生命;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
与伟大
★1. 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P113、115)
(1)探索生命的意义, 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2. 怎样过有意义的人生?(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P113)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
义。【依据2025秋       】
(1)追求自我价值: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
(2)对他人有价值: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自愿承担责
任。
(3)创造社会价值: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
起来。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
生。      
补充
答题句
3. 生命贫乏的表现。 (P116)
(1)封闭自己,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
的困境与难题。
(2)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生命日益空虚。
4. 生命充盈的表现。(如何让生命充盈起来?)(P116)
(1)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
活力。      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学习
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等。
(2)敞开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加研学旅行等。
(3)不断丰富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增强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
学习“时代楷模”“新时代好少年”等模范人物先进迹。
联系情境
联系情境
联系情境
5. 如何拒绝冷漠,关切生命?(P117)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3)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温暖他人,消融
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6. 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P118~120)
(1)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2)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3)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
从一个家境窘迫、背母上学的少年成长为“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始终初心不改。他说:“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大山。”刘秀祥在日常教学之外发起“助学走乡村”公益助学行动,利用周末和假期助学、劝学。十余年间,他成功帮助1800多位学生重返校园。“我愿意做一盏灯,去照亮山里娃的未来,守住每一个孩子的梦,成就他们美好的未来。”刘秀祥说。
热点情境
★7. 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平凡的生命如何闪耀出伟大?)(P119~120)
(1)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
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
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
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2022.7)(3)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
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试题链接:见P129第1题、P210“议题式·典例精讲”
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投身航天事业。他规划人生时紧扣国家需要,以才智攻克无数难关,在艰苦岁月中从未懈怠,为 “两弹一星” 事业奉献一生,用坚持与责任将个体生命与民族命运相连,于平凡坚守中创造伟大。
热点情境
教材栏目设问及改编
1.    洪水、火灾、地震……灾难面前,广大
武警官兵“逆行”出征,为守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付出了无数艰辛甚至
是生命,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
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1)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向我们传递出哪些信息?
  ①国家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②我国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③我
国注重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④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等等。
探究与分享·改编素材  
(2)武警官兵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美”在何处?
  ①舍小家、保大家的家国情怀;②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
③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责任担当;④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⑤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等等。
1.1 拓展·设问      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会有人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
  ①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至上,要
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逆行
者的行为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善待他人生命,展现了他们的责
任与担当;③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
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
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生活观察
2.    下雨天,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突然倒
地,这时小丽、小治上学路过,小丽想要过去看看是否能够提供帮助,小
治却说:“快走吧,他摔倒和我们没有关系,别人会帮忙扶起的!”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小治的言行进行辨别与分析。
(1)小治的言行是缺乏对他人生命关怀的表现,对生命缺乏敬畏情怀。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当他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要尽己所能地伸
出援助之手,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关切。小治认为老人摔倒与自己无关,
是缺乏关爱他人意识的表现,不利于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
氛围。同时,认为别人会帮忙扶起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关怀他人生命
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种选择。
探究与分享·改编素材
(3)所以,我们要坚持生命至上、敬畏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
人,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温暖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
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        假期将至,某中学给同学们发了一份安全提示。
◎不攀爬窗户和阳台护栏,不往窗外扔东西。
◎不爬野山,不游野泳,不去尚未开发、开放的景点旅游。
◎严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不携带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对此,小郑认为:这些安全提示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郑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1)小郑只看到了这些安全提示对我们的约束和限制,没有认识到这些安
全提示对我们的保护。
探究与分享
(2)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更好
地享有自由。学校发的安全提示看似是对我们的限制,实际是对我们自由
和生命安全的保障。攀爬窗户和阳台护栏,爬野山,游野泳,去尚未开
发、开放的景点旅游会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
往窗外扔东西、驾驶电动自行车等行为,不仅可能危害自身和他人的生命
安全,也可能涉嫌违法犯罪,最终失去自由。
(3)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牢固树立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风险
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增强自律能力,用心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
事,这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攻克选择题陷阱
(1)遇到有人呼救,他人生命安全第一,奋不顾身,见义勇为。(2021河南
11①)
(2)挫折丰富人生,经历挫折的人更容易成功。(2024郑州二测) (   )
改正:

(3)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他人给予的快乐。(2025洛阳三模)
(4)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 √ )
改正:                         。
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见义“智”为

挫折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但并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

改正:
改正:
议题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议题,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感悟生命的
美好,理解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和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通过生涯规划,合
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为国家与社会作贡献。
议题式 典例精讲
教学提示
  生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独一无二,无可替代。我们每个人都拥有
属于自己的生命,它是我们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实现梦想的起点。
  为激发成员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某社团以“生命的意义是什
么”为议题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在河南信阳的黄柏山,近70年来,一代又一代林场人在这里植树造
绿,让荒山变绿洲。
朱时松(爷爷):1959年响应党中央号召来到黄柏山林场植树造林,为了
做好森林生态的气象监测工作,风雨无阻,克服重重困难。直到2005年
去世,朱时松一直扎根在这片大山里。
朱宾(父亲):和同事们在山上开苗圃、自己培育树苗,不断做适应性实
验,最终确定了适合黄柏山的科学方案。从种不活到种一棵活一棵、造
一片成一片。
朱思源(“我”):高中毕业后,追随爷爷和父亲回到大山,继续守护树
木。常常带着朋友来这里骑行,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片森林,去喜欢
它,热爱它。
  社长分享了一则故事:
(1)   生命可以永恒吗?请你分析“一代接着一代干,祖孙三代扎根青山”的故事对此作出了怎样的回答。(4分)
(4分)①朱时松扎根大山无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说明生命有时尽,
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②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
生命的接续,不仅在身体上,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文明;③
“我”追随爷爷和父亲的脚步扎根深山,不仅是对家庭的理想和事业的接
续,更是在创造生命的价值,这体现了生命是永恒的。
新考法
  听完社长分享的故事后,小明发表了自己的感言: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们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的理
解。(4分)
(4分)①祖孙三代人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林场工人,他们是平凡的;
②他们坚守了理想,创造出了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
价值,他们是伟大的;③他们承担了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
的力量,书写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创造了伟大。
  向一代代林场工人学习,我们应该如何充盈自己的生命?小米想要和
大家一起制作一张“生命滋养卡”:
生命滋养卡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在探索中拓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
活力,逐渐丰富我们的生命。对此,我们可以:
与他人建立联系:示例:了解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他人建立友谊。
与社会建立联系:①

与自然建立联系:②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旁听小区民主
议事并发表意见
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关注身边的资源
环境问题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3)    请你仿照示例,将上述“生命滋养卡”补充完整。(4分)
新考法
真题精练明方向
1.    (2025河南13)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我们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下列做法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D )
①突发疾病时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医
②为了避免竞争失败而调低预期目标
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④建议学校在楼梯间醒目位置张贴防踩踏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正文·引用素材、补充素材
2.       (2021河南11)初中生小张看到一处民居
起火,还听到里面传来呼救声。此时,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B )
①他人生命安全第一,奋不顾身,见义勇为 
②首先确保自身安全,珍爱生命,见义智为
③迅速离开事故现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④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提供线索,协助救援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B
探究与分享·借鉴思路
3.    (2022河南13)中国女足创造过辉煌,承
受过动荡,经历过低谷,但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女足精神从未离开。
在 2022 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仍顽强拼搏,
最终赢得比赛,时隔 16 年第九次捧起亚洲杯冠军奖杯。中国女足再次夺
冠( D )
A. 告诉我们人生路上充满了困难与挫折
B. 说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磨砺意志
C. 启示我们应对挫折的关键是战胜对手
D. 揭示了面对挫折需要乐观坚强的道理
D
探究与分享·更新素材
4. (2024河南16)右边漫画《经历风雨的孩子更会努力奔跑》给我们的启示
是( D )
①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②只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就能够取得进步和成长 
③要勇于在逆境中锤炼自己,增强自身的生命力量
④增强生命韧性,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5. (2021备用卷1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喜欢说:“人就像种子,
要做一粒好种子。”每个人都是一粒生命的种子,有的开花结果,长成参
天大树;有的则蹉跎虚度一生,随风飘零。我们这一粒生命的种子,要像
袁隆平一样长成参天大树,应该( A )
①真正扎根大地深处,为祖国和人民贡献一切
②不挑肥拣瘦,志愿在艰苦、平凡的地方扎根 
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利益大众又玉汝于成
④在成长中努力汲取养分,抢占优质资源以独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6. (2025河南21)(12分)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引发热议,中小学生超重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近来,不少学校通过供应健康餐、延长课间活动时间、开设健康训练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做好体重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临近暑假,为巩固学生在校期间的体重管理成效,引导学生在假期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过一个健康而有意义的暑假,学校计划在暑期开展“体重管理,健康由我”活动,号召各班自主设计活动任务单。作为体育委员,你负责本班任务单的设计工作。
(1)为明确任务,请你完成任务单的设计。(4分)
(2)任务单发放后,部分同学提出了自己在落实科学饮食任务要求时会遇到的问题。为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请你完善下列建议单。(4分)
(3)小德同学对你说:“考虑到我体重偏大,又擅长跳绳,我打算每天跳绳3000次。这样坚持一个暑假,我一定会很瘦很完美!你觉得怎么样 ”紧扣本次活动主题,你应该对小德说些什么 (4分)
(1)为明确任务,请你完成任务单的设计。(4分)
确定设问主体,识别设问类型和限定词
审设问:
设问类型:开放类
分值定数量
组织答案:【例答】(4分)示例:任务内容:规律作息
任务要求:①早睡早起,不熬夜;②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入睡和起床。
开放类设问答题方法:
结合材料及任务单,联系教材知识和生活实际作答,回答要具体,所答示例必须要符合“体重管理,健康由我”的要求。
(2)任务单发放后,部分同学提出了自己在落实科学饮食任务要求时会遇到的问题。为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请你完善下列建议单。(4分)
确定设问主体,识别设问类型和限定词
审设问:
设问类型:建议类
分值定数量
组织答案:【例答】(4分)问题一的解决建议:磨砺意志,增强自控力,拒绝美食的诱惑;请家人监督和提醒自己;充分认识暴饮暴食的危害,告诫自己要适量进餐;等等。
问题二的解决建议:主动与父母沟通,明确自己的需求;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尝试做简单的饭菜;到附近规范经营的餐馆就餐,选择健康餐食;等等。
(3)小德同学对你说:“考虑到我体重偏大,又擅长跳绳,我打算每天跳绳3000次。这样坚持一个暑假,我一定会很瘦很完美!你觉得怎么样 ”紧扣本次活动主题,你应该对小德说些什么 (4分)
确定设问主体,识别设问类型和限定词
审设问:
设问类型:开放类
分值定数量
答出两点即可
爱护身体
树立正确的
生命健康观、
接纳自己
组织答案:【例答】(4分)小德,你能够认识到自己体重偏大,结合自己的特长设计运动项目,做到了关注自己的身体,是对生命负责任的表现。但是,设计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不能仅根据自己的特长,还需要考虑体重、健康等因素,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询问专业人士等方式,判断你的计划是否合理。小德,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要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把健康作为运动的目的,守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限定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