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4 师长情谊(第三单元)课件(44张幻灯片)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考点复习(河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24 师长情谊(第三单元)课件(44张幻灯片)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考点复习(河南)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课时24 师长情谊(第三单元)
人民教育家于漪: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热点导入
于漪深耕基础教育70余年,始终践行“教文育人”的理念。她将一名多次逃学、偷窃的学生接回家中,同吃同住,以心换心疏导其行为,最终助他成为正直青年。在电视公开课上,她用充满激情的教学感染全上海观众,被誉为“用生命歌唱”。于漪坚持“教育不能只谈育分,不谈育人”,主张“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她常说“学生就是老师的天下”,“我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即便退休后仍逐字审阅教材,腰椎骨折卧床期间仍坚持指导青年教师。她以“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热忱,诠释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情境思考:
1.于漪老师是如何践行教师的作用和使命的?
关爱问题学生、创新课堂教学、推动教育改革等。
2.从于漪老师的事迹中,我们应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理解老师对教育的尊重与热爱,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面对老师的批评时反思自身不足,主动与老师沟通;主动关心老师。
课标链接
核心 素养 1.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
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道德修养)
2. 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责任意识)
内容 要求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抓主干 明考向
思维导图
师长情谊
常与“友谊”见P194“异性交往”见P216结合考查
教师的作用
尊重老师的原因
考点1
师长交往(2025.14)
怎么做
是什么
为什么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的做法(见P200)
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的做法
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的做法
★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的做法(见P200)
教学相长,
亦师亦友
师长情谊
常与“劳动”见
P135结合考查
正确认识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考点2
孝亲敬长(5年2考)
怎么做
是什么
为什么
创建和谐家庭
家的意义/作用/重要性
★孝亲敬长的原因
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
传统美德、法定义务
★为创建和谐家庭出力的做法(见P201)
★孝亲敬长的做法(见P200):
有效化解亲子冲突的做法
尊敬、聆听、感恩
尽孝在当下
核心观点速记
请使用“高频点过关检测单”检测
师生交往
1.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
之一,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的作用)
2. 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发现不同风格老
师的优点。(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的做法)
3.      对待老师的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
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的做法 详见P200
设问7)
易错点
4.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
修养。(尊重老师的原因 详见P200设问8)
5.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
进,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孝亲敬长
6.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
定义务。(孝亲敬长的原因)
7.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从现在开始,我
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孝亲敬长的做法 详见P200设问4)
8. 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有效化解亲子冲突的
做法)
9. 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9~10为为创建和谐家庭出力的做法 详见
P201设问9)
易错点
易错点
10. 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尊老爱
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课时主线
理考点 析重点
第六课 师生之间
师生交往(2025.14)
考点
1
目题:了解教师职业;风格不同的老师;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1. 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特点。)(P60~61)
(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4)(5)依据2025秋     】
(4)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
塑造新人的重任。(5)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我们学习知识的
引路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
“引路人”)
试题链接:见P203第1题
补充
2. 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
识、有仁爱之心。(P62)
张桂梅是校长,是老师,更像妈妈,她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坚守山区教育的燃灯者。十多年来,她带着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热点情境
3.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依据2025秋     】
(1)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2)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3)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4)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5)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6)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知识拓展
补充
4. 如何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P64)
(1)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
优点。
(2)尊重老师的“不同”,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更好地理解
老师。
(3)主动和老师交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主动和老师交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5.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对教学相长的正确认识。)(P66)
(1)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2)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6. 如何做到教学相长?(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P66~67)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2)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
(4)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7.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P67)
速记关键词 表扬→肯定、鼓励和期待;批评→关心、提醒和劝诫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弥补
不足。(3)对待老师的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
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试题链接:见P202第2题
对不起,老师,我知道错了,后面不会再犯这类错误了
谢谢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8. 尊重老师的原因。(P68~69)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
修养。
(3)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
9. 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
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如何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P68)
★10. 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P68~69)(2025.14①)
(1)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尊重老师
不仅体现了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
止中。     不给老师起绰号;不打听老师的隐私;不私下议论老师。
(2)平等相待、相互促进,和老师成为朋友。
(3)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4)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如: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试题链接:见P233第3题
联系情境
名言哲语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P61);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③所
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习近平用典)——教师的
作用
第七课 亲情之爱
孝亲敬长(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5年2考)
考点
2
目题:生命的居所;中国人的“家”;体味亲情;爱的碰撞;沟通传递
爱;现代家庭面面观;和谐家庭我出力
1. 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家的意义/作用/重要性。)(P72~74)(2025.10)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
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
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
港。(“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4)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
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
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依据2025秋     】
试题链接:见P203第2题
补充
2.      家风的重要性。【依据2025秋 】
(1)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
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
(2)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知识拓展
补充
★3. 孝亲敬长的原因。(P74)
速记关键词 精神内涵+传统美德+法定义务
(1)“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点拨】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有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同
时,成年人还具有赡养和扶助父母的法定义务。
★4. 我们应如何孝亲敬长?(P74~75)
速记关键词 尊敬+聆听+感恩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
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1)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2)聆听。聆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
联系。
(3)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①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
的期望;②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③平日主动承担力所
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     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帮父母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为下班后疲惫的父母递上一杯热
水等。
联系情境
和父母沟通
倾听父母的心声
感恩回报父母
教奶奶使用电子产品
5. 正确认识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如何体味亲情?)(P76、78)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
的亲情之爱。
(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每个人对亲情的感受各不相同,不能
因此而忽略甚至否认亲情的存在。
(3)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只要我们用心
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
6. 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79~81)
(1)原因:①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
的生活;②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
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③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
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④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
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2)危害: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试题链接:见P202第4题
7. 如何有效化解亲子冲突?(P82)[2025.21(2)]
(1)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
智慧,可以帮助双方缓解、化解矛盾,增进感情。
(2)学会应对冲突的智慧,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
做法。
(3)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4)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
的爱。
试题链接:见P212第6(2)题
8. 现代家庭的变化。(P83~84)
(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
程度的变化。
(2)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9. 如何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如何为创建和谐
家庭出力?)(P85~86)(2021.12)
速记关键词 增进理解+分担家务+共同协作+责任意识+良好心态
(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与冲突。
(2)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创建。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
劳动、共同协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家庭成员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4)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生的变化。
【(5)(6)依据2025秋     】
补充
(5)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
重。
(6)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试题链接:见分层作业本P57第6题
照顾生病的妈妈
整理自己的房间
主动帮忙做菜
10. 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应如何做?(P85)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③引导
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11.     家庭成员间应如何相互关爱?【依据2025秋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在接受关爱的同
时,也要学会回报爱。
(1)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
(2)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
(3)家庭成员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换位思考,有事
多商量,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知识拓展
补充
教材栏目设问及改编
1.    
听完小豫和小美的发言,有同学认为: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比老师知道得还多。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为什么?
论证
探究与分享
  需要。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知识。但是,教给我们
思考的方法、激发我们探求知识欲望的依旧是老师。
  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树立榜
样,用人格影响人格,用情感唤醒情感,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
的关怀,这些都是无法被替代的。
  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老师的作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尊重老
师,做到教学相长。
2.         小奇喜欢文学创作,一次上数学课
时,他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后,辛辛苦苦写的手稿被没
收,还挨了一顿批评。小奇很难过,当堂顶撞了数学老师。回家后,妈妈
批评小奇不尊重数学老师,要他向老师道歉。小奇说:“数学老师找我茬
儿,我才顶撞他的。我才不向他道歉呢!”
联系所学知识,请你针对小奇的言行进行辨别与分析。
(1)小奇没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没能做到尊重老师。
(2)小奇在数学课上写小说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表现,当堂顶撞老师是不尊
重老师的表现。小奇把老师对他的关心当作是找茬,没有正确认识到老师
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没有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探究与分享 ·改编素材  
(3)因此,小奇应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真诚地向老师道歉,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
3.        以下是小元在课堂上为大家分享的一
则家训:
(1)上述家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
勤俭节约。
探究与分享·改编设问  
(2)你还知道哪些家训?请你向大家分享几例。
①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颜之推
《颜氏家训》: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③陈毅《示儿女》: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
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
4.     小强在日记中写道:我都上初三了,每天穿什么衣服我妈都要插手。父母什么都想管真是“让人烦恼”!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强的言行进行点评。
  ①小强对父母处处管着自己而感到烦恼,是因为进入青春期,青少年
渴望独立自主,开始审视父母给予自己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
母的权威与经验;②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
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
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③小强可以尝试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变化和需要,同时也要试
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探究与分享 ·引用素材  
评价
攻克选择题陷阱
(1)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
(2024烟台)
(2)老师的表扬是好的,但老师的批评对我们成长不利。 (   )
改正:


(3)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要据理力争,坚持己见。 (   )
改正:

是我们作为“晚辈”
的基本道德修养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
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弥补
不足

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见解,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改正:
(4)尽孝就要采纳父母全部意见。(2024江西) (   )
改正:


孝敬父母要理解、关心、体贴父母,要善于听从父母的意见,但
是不能盲从。
真题精练明方向
1.      (2022备用卷11)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C )
A. 师生之间要携手共进、教学相长
B. 每个人心目中好老师的形象都不尽相同
C.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D. 当今时代,教师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C
相关链接·节选素材
2.    (2025河南10)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写给儿子的家书《训俭示康》广为传诵,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儿子成为了国家有用之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家书中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作贡献;老一辈革命家滕代远家教严格,家风清廉,他曾写信叮嘱儿子要养成战斗作风,他的儿子后来被评为“雷锋式的好干部”。这说明( A )
①家书能起到传递情感、教育子女的重要作用
②我们应该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③家庭应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父母必须经常写家书才能使子女事业成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探究与分享
3. (2021河南12)下面漫画《各有所学》给我们的启示有( A )
①未成年人应树立劳动意识,积极主动学做家务 ②人人都要树立终身学
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③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能够增进家庭和谐幸
福 ④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学习能力差,不必强制学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全国视野看趋势
4. (2025福建)(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往今来的万千家书,汇集成了中华家书文化,有着独特的价值
与魅力。
【沉睡千年的家书】在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内陈列着“黑夫木牍”的家书复制品(右图是复制品及其部分内容)。经考证,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写给兄长“衷”的信,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家书实物。短短527字的家书,一声声别来无恙的问候,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书中一声声别来无恙的问候为何至
今依然令人动容。
(6分)家书中一声声问候,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对家人的牵挂。在中
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中国的家庭文
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