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机械效率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机械效率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1.3 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知识点一 机械效率的理解
1.在物理学中,把人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叫做 ,记作 ;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记作 ;人们在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动力对机械做的功叫做 ,记作 。
2.在实际使用机械做功时,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总= ,由于存在额外功,即W额外>0,因此,总功必定大于有用功,即W总 W有用。
3.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做机械效率,用 表示。
4.机械效率的公式: 。
5.使用任何机械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总有W有用 W总,所以机械效率总是 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改进机械结构,使机械更合理、更轻巧。
(2)使用时要经常保养,定时加润滑油( 机械间的摩擦)。
知识点二 滑轮或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利用动滑轮或者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物体时,所做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单位为N;h表示物体上升的高度,单位为m;W有用表示有用功,单位为J)
(2)总功:W总= 。(F为拉力,s为绳端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nh,n为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h为物体移动的距离)
(3)机械效率:η=×100%=×100%=×100%=×100%。
重点一 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区别
1.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功率的大小与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都有关,因此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
2.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好坏,它与功、功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大小关系,即机械效率高的机械不代表做的功多,也不代表做功快,只能说明机械的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大,能量的利用率高。
【跟踪训练】 1.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
D.做功快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重点二 滑轮组机械效率相关计算
机械效 率计算 步骤 ①确定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②计算使物体移动的有用功[W有用=Gh(或fL)]和拉力移动的总功(W总=Fs);③计算机械效率(η=×100%)
图解 示例
机械效 率计算 η=×100%=×100%=×100%(G为物重,h为物体移动的距离,F为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η=×100%=×100%=×100%(忽略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 η=×100%=×100%=×100%(f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L为物体移动距离,F为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滑轮组匀速提升350 N重物时的情景,他对绳的拉力为200 N,物体在5 s内匀速上升了2 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滑轮的重力为30 N
B.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160 W
C.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减小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重点三 斜面机械效率相关计算
【跟踪训练】 3.如图所示,斜面高2 m、长4 m,小明用平行于斜面250 N的拉力F,将重400 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做的有用功为1 600 J
B.小明所做的总功为1 200 J
C.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60 N
基础巩固
1.如图,重为G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斜面的底部移到顶部,设沿斜面移动的距离为s,沿斜面上升的高度为h,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A. B.
C. D.
2.用同一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小明提出了三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可行的是( )。
①使用轻质的动滑轮 ②用滑轮组提升很轻的物体 ③在滑轮的轮与轴之间注些润滑油
A.①② B.②
C.①③ D.①②③
3.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均相等,下列选项中有用功最小的是( )。
        A    B     C     D
4.清晨,湖边聚集了很多钓鱼爱好者,某人不小心把水桶掉进水里,捞水桶时发现桶里带了些水,则在打捞水桶的过程中( )。
A.把水桶提高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B.把水桶中的水提高所做的功是总功
C.把水桶和水桶中的水提高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D.把水桶和水桶中的水提高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5.如图显示的是甲、乙两机械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
A.有用功较小 B.总功较大
C.额外功较大 D.机械效率较低
能力达标
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00 N的物体,拉力F为125 N,物体升高的高度为4 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总功为800 J
B.动滑轮重为5 N
C.绳端移动的距离为4 m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7.如图所示,物体重100 N,动滑轮重10 N,小明用60 N的拉力(方向不变)将物体匀速提升2 m,则此过程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__J,其机械效率是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8.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物块上升的高度为30 cm,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为20 cm,这一过程中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块的重力为________N。
9.某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钩码重 力/N 提升高 度/cm 有用 功/J 拉力 /N 总功 /J 机械 效率
1 1.0 40 0.4 1.1 0.88 45%
2 1.5 40 0.6 1.4 1.12 54%
3 2.0 30 1.7
4 2.5 40 1.0 2.0 1.60 63%
(1)请把表格中三个未完成的空补充完整。
(2)甲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 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与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之和,即W总>W有用+W轮。他猜测还有____________影响机械效率。(答一种因素即可)
素养提升
10.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 数 物体的重 力G/N 提升高 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机械 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1)把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数据补充完整(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增加物重可使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第1次实验中,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J。
(3)某同学认为,由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不计摩擦和绳重,用第1次实验的装置以0.1 m/s的速度匀速提起5 N的物体,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W。             11.3 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知识点一 机械效率的理解
1.在物理学中,把人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人们在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动力对机械做的功叫做总功,记作W总。
2.在实际使用机械做功时,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用+W额外,由于存在额外功,即W额外>0,因此,总功必定大于有用功,即W总>W有用。
3.物理学中,把有用功W有用与总功W总之比,叫做机械效率,用η表示。
4.机械效率的公式:η=×100%。
5.使用任何机械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总有W有用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改进机械结构,使机械更合理、更轻巧。
(2)使用时要经常保养,定时加润滑油(减小机械间的摩擦)。
知识点二 滑轮或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利用动滑轮或者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物体时,所做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Gh。(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单位为N;h表示物体上升的高度,单位为m;W有用表示有用功,单位为J)
(2)总功:W总=Fs。(F为拉力,s为绳端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nh,n为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h为物体移动的距离)
(3)机械效率:η=×100%=×100%=×100%=×100%。
重点一 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区别
1.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功率的大小与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都有关,因此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
2.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好坏,它与功、功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大小关系,即机械效率高的机械不代表做的功多,也不代表做功快,只能说明机械的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大,能量的利用率高。
【跟踪训练】 1.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
D.做功快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重点二 滑轮组机械效率相关计算
机械效 率计算 步骤 ①确定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②计算使物体移动的有用功[W有用=Gh(或fL)]和拉力移动的总功(W总=Fs);③计算机械效率(η=×100%)
图解 示例
机械效 率计算 η=×100%=×100%=×100%(G为物重,h为物体移动的距离,F为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η=×100%=×100%=×100%(忽略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 η=×100%=×100%=×100%(f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L为物体移动距离,F为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滑轮组匀速提升350 N重物时的情景,他对绳的拉力为200 N,物体在5 s内匀速上升了2 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动滑轮的重力为30 N
B.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160 W
C.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减小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重点三 斜面机械效率相关计算
【跟踪训练】 3.如图所示,斜面高2 m、长4 m,小明用平行于斜面250 N的拉力F,将重400 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小明所做的有用功为1 600 J
B.小明所做的总功为1 200 J
C.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60 N
基础巩固
1.如图,重为G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斜面的底部移到顶部,设沿斜面移动的距离为s,沿斜面上升的高度为h,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B )。
A. B.
C. D.
2.用同一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小明提出了三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可行的是( C )。
①使用轻质的动滑轮 ②用滑轮组提升很轻的物体 ③在滑轮的轮与轴之间注些润滑油
A.①② B.②
C.①③ D.①②③
3.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均相等,下列选项中有用功最小的是( B )。
        A    B     C     D
4.清晨,湖边聚集了很多钓鱼爱好者,某人不小心把水桶掉进水里,捞水桶时发现桶里带了些水,则在打捞水桶的过程中( A )。
A.把水桶提高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B.把水桶中的水提高所做的功是总功
C.把水桶和水桶中的水提高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D.把水桶和水桶中的水提高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5.如图显示的是甲、乙两机械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A )。
A.有用功较小 B.总功较大
C.额外功较大 D.机械效率较低
能力达标
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00 N的物体,拉力F为125 N,物体升高的高度为4 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总功为800 J
B.动滑轮重为5 N
C.绳端移动的距离为4 m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7.如图所示,物体重100 N,动滑轮重10 N,小明用60 N的拉力(方向不变)将物体匀速提升2 m,则此过程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__J,其机械效率是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答案】200 40 83.3%
8.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物块上升的高度为30 cm,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为20 cm,这一过程中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块的重力为________N。
【答案】1.5
9.某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钩码重 力/N 提升高 度/cm 有用 功/J 拉力 /N 总功 /J 机械 效率
1 1.0 40 0.4 1.1 0.88 45%
2 1.5 40 0.6 1.4 1.12 54%
3 2.0 30 1.7
4 2.5 40 1.0 2.0 1.60 63%
(1)请把表格中三个未完成的空补充完整。
(2)甲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 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与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之和,即W总>W有用+W轮。他猜测还有____________影响机械效率。(答一种因素即可)
【答案】(1)0.6 1.02 59%
(2)增大 动滑轮重力不变,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增大
(3)绳重
素养提升
10.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 数 物体的重 力G/N 提升高 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机械 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1)把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数据补充完整(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增加物重可使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第1次实验中,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J。
(3)某同学认为,由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不计摩擦和绳重,用第1次实验的装置以0.1 m/s的速度匀速提起5 N的物体,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W。
【答案】(1)66.7% 乙 (2)变大 0.1
(3)不正确。第1次比第4次省力,但两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4)0.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