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4.6 跨学科实践:眼睛 学案 及 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教科版4.6 跨学科实践:眼睛 学案 及 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重点: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及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难点: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自主学习】
一、认识眼睛
1.从结构上看,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形成物体的像。
2.眼睛睫状肌的作用是调节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肌_______时,晶状体比较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_______的物体;当睫状肌_______时,晶状体变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_______的物体。
3.眼睛的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眼睛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作_______和________。正常眼睛的远点在_________,近点在大约_______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为______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二、探究近视眼的成因
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______,这说明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要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
2.近视眼镜能矫正近视眼,使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因此近视眼镜应该是_____透镜。
3.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所以成像在视网膜______,应该用______透镜进行矫正。
4.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正确填入近视眼、正常眼和远视眼。
5.学习了本节之后,你认为要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护眼行动
1.形成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眼。
2.近视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①吃饭的时候,镜片上会有一层雾,导致看不清事物;②运动的时候,眼睛不能很好地固定;③容易疲劳,影响学习效率;④可能会影响将来的就业等。
【合作探究】
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器材,进行实验。
1.把凸透镜看作是近视眼的_______,烛焰是眼睛要看的物体,光屏看作_______,戴上近视镜,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相当于_______的位置。
2.拿开眼镜,像变模糊,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______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为什么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会模糊?近视眼镜有什么作用?
答:近视眼晶状体______,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所以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会感到模糊。佩戴的近视镜是_______,它使光线_______后再经晶状体折射,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我们看书时间长了,睫状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容易疲劳,导致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退,发展成假性近视。所以我们每天都应该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2.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4.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如图所示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课后巩固】
知识点1: 眼睛的结构及成像原理
1.人的眼球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的成像原理跟 (选填“凸”或“凹”)透镜类似,其中 相当于光屏。
2.眼睛具有很好的调节功能,才使我们能看清远 近不同的物体。如图4-6-2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当我们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为了使近处物体的像也成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的形状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
A.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
B.晶状体变厚,焦距变长
C.晶状体变薄,焦距变短
D.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
知识点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3.以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
B.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C.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
D.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
4.如图所示为平行光线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该眼睛属于( )
A.远视眼 B.近视眼
C.正常眼 D.斜视眼
知识点3: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5.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说法正确的是 ( )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6.小莉和她的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时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应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 (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凹透镜和凸透镜
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下列光学仪器与人眼的晶状体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平面镜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2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 1 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3.青少年时期是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玩手机都有可能导致近视,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4.一位同学自制了水膜透镜A和B,他将两个透镜分别放在书上同一个位置,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可以作为近视眼镜片的是 (均选填“A”、“B”)。
5.图是人眼结构简图,正常人看到汽车从远处驶近的过程中,其眼部晶状体的厚度 (选填“变厚”“变薄”“不变”),人眼看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像(填像的性质)。
6.如图所示,透过该眼镜,发现字变小了,由此判断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它的实质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眼睛成因之一是长时间用眼后,晶状体变厚,眼睛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7.(2025兰州中考)甲、乙两图分别是正常人眼通过调节晶状体等结构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示意图。下列关于丙、丁两图模拟近、远视眼的情况以及应该佩戴何种透镜进行矫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图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 B.丙图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
C.丁图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 D.丁图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
8.关于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光导纤维用于医用内窥镜,利用了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像信息
B.乙图,街头路口安装凸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扩大视野
C.丙图,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D.丁图,物体温度升高时辐射的紫外线会增强,可以利用紫外线拍摄热谱图
9.(2025·眉山中考)如图甲所示是人的眼球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类似;如图乙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示意图,可以用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矫正,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10.小彤的爷爷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小彤推断爷爷可能患上了 (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11.(2025泸州中考)2025年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图甲为眼睛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科学兴趣小组自制的一个用来模拟眼睛变焦过程的装置。
(1)图甲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图乙中的 。在图乙的光屏上已成蜡烛的清晰像(像未画出),其情况是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实像。
(2)图乙中,把蜡烛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后(相当于看近处景物),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缓慢 (选填“注入”或“吸出”)适量水来改变水凸透镜厚度,像又变清晰了。当眼睛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睫状肌会过度疲劳失去弹性,导致看远处景物时无法将晶状体调到较 (选填“薄”或“厚”)状态。
(3)据此,请你为预防近视提一条科学合理的建议: 。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认识眼睛
1.照相机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上
2.晶状体 放松 薄 远处 收缩 厚 近处
3.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远点 近点 无限远 10cm 25
二、探究近视的成因
1.前 厚 强
2.凹
3.薄 弱 后 凸
4.近视眼 远视眼 正常眼
5.经常做眼保健操,不长时间用眼等
三、护眼行动
1.长时间 近距离 不间断
【合作探究】
1.晶状体 视网膜 视网膜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到的物体的情形
3.左 近视眼实际成像的位置
4.太厚 前方 凹透镜 发散
【课堂练习】
1.D 2.C 3.B 4.D
【课后巩固】
1.凸视网膜 2. A 3. D 4. B 5. D 6. D
【能力提升】
1.B
2.A
3.A
4.A B
5.变厚 倒立缩小的实
6.近视镜 凹透镜 前
7.A
8.B
9.照相机 凹透镜
10. 后 远 凸
11.(1)光屏 缩小
(2)注入 薄
(3)为预防近视,我们可以做到不要长时间用眼,例如每用眼一段时间后要休息一下,向远处眺望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