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共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共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古诗知识清单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1.写景抒情
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
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
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
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
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
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 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 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如《归园田居(其一)》
eg.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9.讽喻诗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 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eg.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10.闺怨诗
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
10.闺怨诗
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 诗歌。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
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 《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
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 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
题画诗、无题诗、悼(dào)亡诗等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一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1)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性格特征+身份
(2)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有的要求简要分析,要求分析的要结合诗句内容) 答题步骤:特点(概括要全面准确)+分析

古诗常用答题技巧
具体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
9. 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0. 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

古诗常用答题技巧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①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②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③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④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胜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时光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古诗常用知识清单
⑤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古诗常用答题技巧
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古诗常用答题技巧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
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古诗表达技巧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四大类。
古诗常用答题技巧

3.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古诗常用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表达文章的内容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一篇文章,为了能更好地表情达意,需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 ,包括“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①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eg.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豳风·七月》
②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hù xī
qiú qí
qín
赋比兴
③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eg.《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xìng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表现手法 (主要通过相应的方法巧妙恰当地反映揭示主旨,为中心服务) 抒情类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
借古讽今 吊古伤今、用典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关系;
描写类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远近结合 高低结合 抑扬结合 点面结合 视、嗅、听、觉结合(多感官写景); 烘托(衬托、渲染、正衬、反衬、对比);联想和想象;白描和工笔;
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双关、借代、反复、排比、反问、反语、设问、对偶、用典、顶针、互文等。
结构形式 (篇章结构) 承上启下、设置悬念、过渡、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材料安排 主次、详略、繁简、以小见大
表达题思考顺序:修辞 手法 描写 角度
1.有无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2.有无手法:对比 反衬 象征 联想 情景结合 直抒胸臆
3.何种描写:景物 心理 细节
4.何种角度:远近 视听 上下
表达题模板:运用了……写出了……表达了……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对比
象征
比兴
联想/想象
抑扬
以小见大
表达技巧怎么办
结构特点
铺垫
伏笔照应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起承转合
以景结情
触景生情
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比喻;比拟;象征)
突出作品主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
字句更加精巧(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数字)
表达方式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描写
渲染
烘托
白描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细节描写
颜色/试听/感官/空间位置变化
1.记叙
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主要为语言的表现服务,在表达叙述上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
补充讲解
3.议论
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
2.说明
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 江河 、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5.抒情
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4.描写:
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鉴赏语言怎么办
(1)炼字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虚词】
①点出手法,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表述内容
③分析表达效果
(2)炼句
①指出表现手法,解释该句的意思
②展开联想,简练分析表述内容
③分析表达效果
(3)鉴赏语言风格
①点明语言特色(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叠字/炼字…)
②结合诗句说明如何体现(一句句体现)
③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真切深刻
含蓄隽永,启人联想
清新雅致,新颖亮丽
绘声绘色绘形,感人至深
绚丽飘逸,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色彩缤纷
雄起奔放,立意新奇
看似平淡,实则深长
洗练
语言工整
常用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明白晓畅、简练生动、平淡质朴、华美绚丽、委婉含蓄、婉约细腻、沉郁顿挫、苍劲奔放、雄奇豪放、
慷慨悲壮、慷慨激昂等。
答题格式: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常见诗人语言特色:
浣溪沙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问:“醒时空对烛花红”句历来被人称颂。简要分析“空”的精妙独到之处。
huán
答案示例:
①“空”是徒然的意思
② 与后文中的“对烛花”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因孤独寂寞而怅然若失的情态
③ 表现了她内心的苦闷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shē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问:“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己亥杂诗》
第四种模式:鉴赏语言风格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3.答题步骤
①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两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答】《长干曲》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步骤一),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步骤三)。
鉴赏形象怎么办
(1)鉴赏人物形象
①指出是xxx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②结合诗句分点概括
③概括形象的意义(诗人所寄托的情感)
(2)鉴赏事物形象
①从xxxx方面/运用xxxx手法
②写出了物象的xxx特点
③所写之物象征了xxxx?借物表达了xxxx情感?
(3)鉴赏景物形象
①结合相关诗句,分析用了xxx手法
②营造了xxxx氛围
③烘托了xxxx情感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
爱恨情长,迷惘苦闷
雄辉壮丽,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明丽清新
萧疏寂静,美好安逸
幽僻冷寂,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还可以谈谈色调“冷/暖”
傲视权贵的形象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
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钟情田园的形象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这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爱贤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bēi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