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1.①贮 蓄 ②谧( mì)(2)A (3)学习语文,使我们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
2.B 3.C 4.C 5.C 6.A 7略 8. ①A ②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以乐写哀、乐与哀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断肠人”的思乡愁绪。
吴承恩 七十二变 10.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等
11((1)请用各一个四字词语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2分)
①春: 花红柳绿 ②夏: 烈日炎炎
③秋: 秋高气爽 ④冬: 银装素裹
走进自然,领略美景。(3)写四季美文 吟四季诗歌
(4)A 语文B 数学C 道法D历史
12.约定 离开 同“否”回头看
13.①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示例:做14.人要明礼;做人要诚信;做人要宽容;做人要知错就改。(意思对即可)
15.示例一:做法对,因为友人既对元方的父亲失信,又对元方的父亲失礼,所以元方的行为合情合理。示例二:做法不对,因为友人当时已觉得惭愧,要下车表示友好,既然他能知错就改,就应该原谅他的过失。(言之有理即可)
16.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17.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18.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小山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而娇媚的情态。
19.他带来的钱不够交学费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20.C 2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22.伤心而感动23.B
24.作文 略.
写作评价等级标准及赋分标准
等级 内容 语言 结构
A 等 (46-50 分) 题意切合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 表达生动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B 等 (41-45 分) 题意符合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 用词正确表达明白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C 等 (36-40 分) 题意基本符合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比较真实 语言较通顺语病常产生表达较清楚 结构较完整层次稍清楚
D 等 (31-35 分) 主题不太合适中心不太明确内容不够具体 感情不够真实 语言大体通顺语病产生较多表达比较含糊 段落可以划分条理不够清楚
E 等 (21-30 分) 文不对题辞不达意内容空洞 感情匮乏 语句不通用词不当表达不清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F 等 (1-20 分) 作文不符合写作要求。如:内容透露考生的学校、姓名等真实 信息;文体超出要求;字数不达要求;等等。2025-2026学年绥棱县克音学校六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3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随着语文课本徐徐打开,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我们的人生中缓缓展开。聆听老舍的温情叙述,我们一同欣赏水藻中终年zhù______蓄的绿意;静立于刘湛秋静谧______清冷的秋雨中,我们感悟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伴随史铁生深切的怀念,我们体味到了他与母亲诀别后内心那深深的愧疚;触摸鲁迅温馨的回忆,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情感。
语文是一座 甲 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乙 。通过学习语文,使我们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有了语文,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①zhù 蓄 ②静谧
(2)下列成语放在甲处最合适的是( )(2分)
A.色彩缤纷 B.山高路远 C.尔虞我诈 D.山清水秀
(3)文段中划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写下来。(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不舒服。
B.比赛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地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我渴望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高兴时可以毫无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
D.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包含万种情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C.《金色花》是法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4.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电冰箱是保存食物的必备家用电器。”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B.“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节日。”中“国庆节”“节日”分别是动词和名词。
C.“拥护”和“反对”是一对反义词;“开垦”和“开拓”是近义词。
D.古诗中的“东风”指秋风,常象征秋之萧瑟;“西风”指春风,常象征生机勃勃。
5.下列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春天的雨,( )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 )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细腻 凉爽 迅疾 慈祥 B.凉爽 迅疾 慈祥 细腻
C.细腻 迅疾 凉爽 慈祥 D.凉爽 细腻 慈祥 迅疾
6.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季节不同,注定了雨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夏雨的热烈,往往来去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会儿, ,地面又恢复了生机。夏之雨来得猛烈,去得快捷,丝毫不拖泥带水。
A.雷声渐远,风速渐慢,雨声渐缓,乌云消散
B.雷声渐近,风速渐近,雨声渐紧,乌云消聚
C.渐近的雷声,渐快的风速,渐紧的雨声,渐聚的乌云
D.渐远的雷声,渐慢的风速,渐缓的雨声,渐散的乌云
默写诗文。(8分)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5)《观沧海》中虚写大海能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四句是:   ,   ;    ,   。
8.(4分)古诗文阅读(4分)
诗歌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 “枯藤”句中“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 “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2分)
9.读名著完成问题。(2分)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作者是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会了 和筋斗云等本领。
10.(2分)名著阅读。
请写出两个《西游记》中具有神妙奇幻的想象,紧张曲折的情节? (只写故事名称)
二、综合性实践活动(共10分)
11.综合性学习。(10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七年级学生正在举办“感受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用各一个四字词语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2分)
①春: ②夏:
③秋: ④冬:
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标语。(2分)
(3)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唱四季赞歌
第四环节:   
(4)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一副对联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让我们一道走进对联,丰富一下我们的语文素养。下面是四副对联,请分别赠送四位不同学科的老师。(4分)
A.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赠送    老师
B.巧设计,细绘人生图象;精计算,巧解生活方程。赠送    老师
C.站世界高端,纵观变幻风云;立时代前沿,引领发展潮流。赠送    老师
D.小小课堂,尽观古今中外;大大世界,全看成败荣辱。赠送    老师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28分)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 解释句中加点词。(2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尊君在不
(4)元方入门不顾
1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4 《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赞同元方的做法吗?请说出理由。(2分)
(二)阅读《济南的冬天》回答下列问题(7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给这段话写一个标题。(1分)
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4分)
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2分)
(三)阅读《无题》回答下列问题(11分)
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 97.5 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 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里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出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兰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 50 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⑧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这 50 元钱和一篮鸡蛋——
⑨愕然无语!
第①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2分)
20. 文中写“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用意是什么?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 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 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 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苦闷心情。
21. 这篇文章运用了 、 、 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3分)
22.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
“他”_______ 的情感。(2分)
23. 对小说的标题“无题”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以“无题”作题,能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
B. 小说写的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50元钱”和“一篮鸡蛋”,如果用“无题”作题,可更好地概括上述人和事。
C. 小说充满人间真情: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无题”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目才能含蓄而绝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D. 以“无题”作题,意味深长,能引发读者的深思,给人以启迪。
四、写作,任选一题(共50分)
24.作文。
文题:“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像一颗小小的星星,突然照亮我们的心情。可能是亲人递来的一杯热牛奶,可能是老师在你低谷时的一句鼓励,也可能是你自己完成了一件曾以为做不到的事……请回忆这样一个具体的‘那一刻’,把题目《那一刻我很______》(可填“幸福”、“感动”等)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那一刻’的细节和你真实的情绪。”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章立意要深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积极向上,要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文题:怀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同学们叩开了初中这扇神奇的门扉。你会发现你开启了一片新天地,你正在体味着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生活。它是报名前父母、亲戚口中描述的样子吗?它是你小学毕业时憧憬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吗?它是“三点一线”的重复还是“痛并快乐”的交织呢?
现在,就请你以“不一样的初中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选材新颖,不套用作文。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否则扣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