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内江一中高一政治月考测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在奴隶社会中,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据此可以推断( )
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③奴隶拥有少量的土地 ④奴隶劳动创造的部分产品归奴隶支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内在规律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大的变革。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3.2025年初,大批美国“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这些人自述:要打两份工,总时长12小时,月可支配收入约2千美元;叫一次救护车3千美元;每月电费约350美元;大学学费每年约9万美元……美国普通人这种与世界第一强国地位完全不相称的生活状态,说明了美国( )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过剩 ②阶级剥削依然十分严重
③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④社会经济结构明显失调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同点是( )
①生产资料都是私人占有 ②劳动成果全部归剥削者占有
③劳动者都毫无人身自由 ④不同阶级之间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1799年,英国人欧文把新纳拉克工厂作为实验室,开始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他试图实现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人人平等的生活。他的想法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该实验最终以失败结束。欧文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①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②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
③积极主张阶级斗争,反对阶级调和
④没有揭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互助合作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③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社会总产品实行按劳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肩负着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三大任务
②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它的革命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溯那段烽火岁月,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以不屈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书写了壮丽篇章。抗日战争时期( )
①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中日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工农阶级成为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③党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彰显人民战争的伟力
④党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并为之奋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1953年11月,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系统地提出逐步实现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部署。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从城市逐步开始,迅速形成发展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
①意味着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意味着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文物是一个民族镌刻在器物上的集体记忆,这些静默的国之瑰宝,始终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文明的韧性与荣光。如果文物会说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的问世象征着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②:“我”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我”的出现昭示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④:“我”的挂牌意味着中华民族进行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我国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我国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仍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艰辛探索的历史告诉我们( )
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和基础
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④只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 )
①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加快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
B.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D.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表现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④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某班学生围绕“伟大的改革开放”的主题,制作一期黑板报。下列内容可以采用的是( )
A.南方谈话,书写春天新故事——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我国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
C.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国家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D.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18.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深化改革开放
C.加强党的建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2025年2月14日,随着哈尔滨亚冬会最后一个比赛日的结束,这场亚洲冰雪运动的盛会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队在本次亚冬会上表现卓越,最终共计8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收官,亚冬会中国代表队取得骄人成绩主要得益于( )
①坚持道路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②坚持制度自信,为体育健儿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③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的政治优势
④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体育健儿展示了中国的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论断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
③深化了对于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马克思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句话分别是对哪个社会的什么现象的描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分别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根源是什么 (4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雄鸡一唱东方白,万里山河换锦装,马列坚心谋幸福,人民作主感荣光,军容检阅多感武,鼓乐佾行尤激昂。从此乾坤时运转,天安门上国旗扬。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并阐述这一重大事件的意义。(10分)
2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场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的认识。(10分)
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高度重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每空2分)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及其意义
重大理论成果 意义
①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理论 ②
③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⑤
内江一中高一政治月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①②:材料强调在奴隶社会中,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据此可以推断出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①②正确。
③④:在奴隶社会,奴隶一无所有,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答案】B
【详解】B: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这两大阶级,奴隶主为维护阶级利益,建立了暴力机关,国家由此产生,B正确。
ACD:对其内在联系的分析均存在错误,ACD排除。
故本题选B。
3.【答案】C
【详解】①: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材料仅体现部分美国民众生活压力大,未涉及经济危机,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题干描述了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以及美国普通人这种与世界第一强国地位完全不相称的生活状态,说明美国阶级剥削依然十分严重,社会经济结构明显失调,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社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答案】C
【详解】①:在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在封建社会,生产资料主要归地主所有;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①正确。
④: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是统治阶级,处于剥削地位,奴隶是被统治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处于剥削地位,农民是被统治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统治阶级,处于剥削地位,工人是被统治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④正确。
②:在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发给工人一定量的劳动报酬;在奴隶社会,奴隶劳动的全部成果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②错误。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本主义社会的工人有人身自由,③错误。
故本题选C。
5.【答案】A
【详解】①②: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②符合题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不是主张阶级斗争,③说法错误。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没有揭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不是欧文失败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答案】C
【详解】②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③正确。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错误。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错误。
故本题选C。
7.【答案】A
【详解】①②③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故①②符合题意,排除③④。
故本题选A。
8.【答案】C
【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它肩负着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三大任务,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①正确。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革命,②错误。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错误。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④正确。
故本题选C。
9.【答案】D
【详解】①: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非中日矛盾,①排除。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②排除。
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动员民众(如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形成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这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③正确。
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成功的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0.【答案】B
【详解】①④:完成了“三大改造”,意味着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④正确。
②: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②错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1.【答案】B
【详解】①:磨制舌状石斧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①正确。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排除。
③: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标志是五四运动,③排除。
④:“公私合营”照片体现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而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2.【答案】A
【详解】①④: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①④符合题意。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②错误。
③: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错误。
故本题选A。
13.【答案】B
【详解】①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艰辛探索,历经了波折,但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表明必须结合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正确选择,是正确的道路,①③正确。
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②错误。
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并没有完全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表述有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答案】D
【详解】③④:中共八大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④正确。
①: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①排除。
②: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排除。
故本题选D。
15.【答案】D
【详解】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A不符合题意。
B: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不符合题意。
C: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C不符合题意。
D: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标志性的分水岭,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答案】A
【详解】①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①③正确。
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②错误。
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内陆省会城市、沿边城市,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7.【答案】D
【详解】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A说法错误。
B: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即“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B说法错误。
C:“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反映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家治理能力还没有实现现代化,C说法错误。
D:“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反映的是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8.【答案】D
【详解】AB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加强党的建设,这些属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措施,而不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故ABC不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9.【答案】A
【详解】①④:中国队在2025亚冬会上表现卓越,最终共计8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收官,亚冬会中国代表队取得骄人成绩主要得益于坚持道路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发展之路,得益于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体育健儿展示了中国的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①④正确。
②:“为体育健儿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体现的是文化自信,不是制度自信,②不选。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的政治优势”体现的是制度自信,不是理论自信,③不选。
故本题选A。
20.【答案】C
【详解】②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论断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②④符合题意。
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而不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①错误。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1.【答案】(1)①第一句话是李绅对封建社会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这一现象的描述,其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3分)
②第二句话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一现象的描述,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3分)
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2分)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根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2分)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2.【答案】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
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分)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分)
23【答案】①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分)
②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分)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分)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
24.【答案】
①毛泽东思想(2分)
②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分)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分)
④科学发展观(2分)
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分)
【详解】本题为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