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质量评估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初二年级 语文学科)1.①回清倒影;②长河落日圆;③山随平野尽;④五色交晖;⑤相顾无相识;⑥长歌怀采薇;⑦日暮乡关何处是;⑧烟波江上使人愁2.(1)juān(2)①潇;②殚(3)B3.C4.A5.(1)【答案】示例:与诚信相伴,和美德同行(或:凝聚诚信力量,培育时代新风/践行诚信美德,争做时代新人/诚实守信传美德,虚心好学树新风)(2)轻诺必寡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言必信,行必果。(3)引经据典话诚信;环顾身边思诚信;班级演讲说诚信。(4)【答案】C。A项,“杳无音信”指一点消息也没有。信:消息。B项,“信口开河”指随口乱说一气。信:随意。C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诚恳可信。信:诚实,有信用。D项,“难以置信”指很难相信。信:相信。6.【读摘录】①他是(周恩来);②他是(毛泽东);③他是(徐海东);④他是(贺龙)【忆历史】⑤文中的“大迁移”是指(B)另一次战役是(飞夺泸定桥)【讲故事】书中记载,一位名叫季邦的“红小鬼”非常认真地找到斯诺,郑重地请他不要在文章里把自己的名字写错,因为这是一个外国记者对红军战士的尊重。这个细节充分体现了“红小鬼”们虽然年纪小,但拥有高度的自尊、责任感和严肃的使命感,令人感受到他们身上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7.(1)A是彭德怀。选文中可看出他的性格有:关怀战士(或“体贴下属”)、平易近人、同情贫苦。(2)童年时因反抗舅父的虐待(或“因舅父霸占家产,备受虐待”),9岁便离家闯世界。8.(1)辞去、拒绝;(2)批准、同意、允许;(3)接近、前往;(4)更加9.(3分)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10.(1)等到长大后,他读了一万多卷书,一件事不了解,他就把这件事当作耻辱。(2)国家每次有吉凶、征讨出兵的大事,皇帝没有一次不前来咨询陶弘景,当时的人称作山中宰相。11.(3分)(1)散养在水草的牛无拘无束,就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人自由自在;套上金笼头的牛,就像为官之人,虽身处富贵,却备受驱使。(2分)借此陶弘景欲告诉梁武帝自己宁愿隐居山间,而不愿出仕为官。(1分)(2)我每天面对着白云满心欢喜,快乐自足,但是却不能赠予你分毫。言外之意就是,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赠一样。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12.电头13.杭州亚运会5日中国女篮险胜夺冠,何杰夺男子马拉松金牌14.问题一:何杰先生,您在比赛中是如何保持良好状态并最终夺冠的呢?问题二:对于未来在巴黎奥运会上的表现,您有怎样的期待呢?15.(3分)①准备开饭 ②姥姥关心地询问 ③茶香四溢时16.D17.(3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通过描写秀河笑着为姥姥倒茶和看似怪罪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秀河对姥姥的孝顺和温馨的祖孙情。(手法1分,内容1分,情感1分)18.(4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泡茶喝茶引出了下文秀河与姥姥的对话(2分);丰富人物形象:秀河为姥姥泡茶写出秀河的孝顺体贴,姥姥几次喝茶写出对姥爷的挂念、对秀河的关心(2分);暗示文章主旨:一家人常年围在一起泡茶喝茶的行为,表现这个家庭的温馨和睦、互相关怀体贴。(任意2点满分)19.(2分)秀河原来为生病的姥姥和住院的父亲担忧,也纠结是否要放弃喜欢的工作、喜欢的人回老家,现在她不再担忧未来的困难,将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内容1分,生活态度1分)【点睛】参考译文:【甲】陶弘景字通明,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四五岁时常常用芦荻作为笔,在画土灰中学习书法。等到长大成人后,他读了一万多卷书,一件事不了解,他就以之为耻辱。二十岁不到,便被荐举为“诸王侍读”。永明十年,他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上奏章辞去官职。皇帝下诏准许了他的请求。他便隐居在句容县的句曲山上,自号“华阳陶隐居”。他游历遍访各座名山,寻求仙药。本性喜爱山水,每当经过山涧溪谷等地方,他都要在那里或坐或卧,吟咏诗文,久久徘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他对弟子说道:“我见到权贵之家,华屋大厦,虽然见识过华贵之欢愉,却没有向往之心。远望高高的山,俯瞰广阔的湖,(虽然)知道这难以容身居住,但却常常想要接近它们。”沈约,正在东阳郡作郡守,由于尊崇他的志向和节操,多次写信邀请他出来作官,但他始终没有接受。梁武帝原来就和他很有交情,登上皇位后,对他更是恩遇有加,不断地有书信往来,经常派特使前去探望他,还给他送礼物去。但他并不出仕,只是画了两头牛,一头无拘无束地放养在水草之间,另一头牛戴着金笼头,有人手拿绳子牵着,用棍棒驱赶它.梁武帝笑着说道:“这个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做的,想要学曳尾之龟,怎么会有被我召见进宫任职的道理呢?”每当国家有凶吉征讨的事情,一定会来向他咨询,当时人们就称他为山中宰相。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质量评估 2025.10初二年级 语文学科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分)自然山水,无处不显造化之妙:或清幽,“素湍绿潭,(1) ▲ ”;或雄伟,如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2) ▲ ”;或辽阔,如李白笔下“(3) ▲ ,江入大荒流”;或绚烂辉煌,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4) ▲ ”。眼前之景不仅让人流连忘返,还能引起无限的情思:王绩在《野望》中委婉地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5) ▲ ,(6) ▲ ;登黄鹤楼远眺,崔颢顿生思乡之情:“(7) ▲ ,(8) ▲ 。”2.根据语境,回答问题。(6分)消息阅读中,我们领略了人民解放军 ▲ 的气势。《“飞天”凌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得冠军的xiāo( ▲ )洒身姿。《一着惊海天》中,我国科研人员dān( ▲ )精竭虑地钻研时,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事业的坚持不懈,舰载机飞行员的功绩镌( ▲ )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走出课本,将更加精彩,山川风物神奇灵秀,只要善于发现,美好绝不缺席。(1)给加点字注音。(1分)镌( ▲ )刻(2)看拼音,写汉字。(2分)①xiāo洒( ▲ ) ②dān精竭虑( ▲ )(3)下列词语填入原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惊心动魄 B.锐不可当 C.振聋发聩 D.任劳任怨3.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中饱含了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B. 《使至塞上》中“征蓬”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之内心情感。C. 《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作者按四季更迭的顺序,以生动凝练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D. 新闻,狭义上又称“消息”,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中文体,它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结构上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构成。4.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①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③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④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⑤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A. ③②⑥④⑤① B. ③④②⑥①⑤ C. ⑤⑥②①④③ D. ⑤①②⑥④③5.专题学习活动。(6分)“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准备阶段 班级口号 ① ▲收集素材 有关诚信的名言:② ▲ 有关诚信的故事: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展示阶段 活动一 ▲活动二 情景演绎思诚信宣传阶段 活动宣传 撰写班级公众号推文(1)请你根据主题,在①处为本次班级风采展示活动拟写口号。要求:主题鲜明,使用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2分)▲(2)请你根据主题,在②处为本次班级风采展示活动补写名言。(1分)▲(3)请你根据主题,为本次班级风采展示活动补写活动形式。(1分)▲(4)资料组的同学根据下图以及《说文解字》中对“信”字的解说,收集了关于诚信的成语,下列词语中“信”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 ▲ )(2分)《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本义是诚实,后引申为相信、信任等。A.杳无音信 B.信口开河 C.信誓旦旦 D.难以置信二、阅读与鉴赏(46分)(一)名著阅读(13分)6.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完成表格(8分)[读摘录] (4分)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①他是(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②他是( ▲ )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③他是( ▲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④他是( ▲ )[忆历史] (2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B.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⑤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 ▲ 另一次战役是 ( ▲ )[讲故事] (2分)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 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印证这句话。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有一次我同A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合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是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A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我后来了解A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听来感到惊奇。(1)A是谁?选文中可看出他的性格有哪些?(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2)A童年的哪一件惊人事件让他9岁就要离家闯世界?(2分)▲(二)古诗文赏析(14分)【甲】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获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乙】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8.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分)A. 上表辞禄 B. 诏许之C. 自恒欲就之 D. 老而弥笃9.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3分)沈 约 为 东 阳 郡 守 高 其 志 节 累 书 要 之 不 至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2)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11.对文字的理解,一般有两个意思,一是字面意思,一是言外之意。请写出下面两句中的“言外意,画外音。”(任选一句)(3分)①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②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三)(5分)①新华社杭州10月5日电 杭州第19届亚运会5日决出36枚金牌,中国女篮与日本队激战到最后一刻,74:72险胜夺冠。何杰为中国夺得首枚亚运会男子马拉松金牌。②在中国男篮不敌菲律宾队无缘男篮决赛后,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5日晚中日女篮的“巅峰对决”上。两支队伍尽遣主力出战。7月的亚洲杯上中国队2分险胜,时隔12年再度夺冠。来到亚运赛场,中国队几乎全场领先,但日本队打得极为顽强,在终场前17秒将比分扳平。中国队最后一攻,王思雨突破命中“准绝杀”;随着日本队最后一攻无果,中国队74:72险胜。③田径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选手何杰继今年打破尘封15年的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后,再度创造历史。他以2小时13分02秒夺得中国队亚运参赛史上首枚男子马拉松金牌。巴林则实现了在女子马拉松项目上的亚运“三连冠”。④客观来说,男子马拉松整体实力强劲的日本队并未出动最强选手。不过,何杰有信心继续突破自我:“我已经达标巴黎奥运会,将来我有这样的底气去冲击比全国纪录更好的成绩。”⑤截至5日,中国队在奖牌榜上以179金99银55铜遥遥领先。日本队获得44金54银60铜,韩国队获得33金47银77铜。12.“新华社杭州10月5日电”是这则新闻的 ▲ 。(1分)13.给这则新闻重拟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2分)▲14.假如你有机会代表新华社对何杰进行采访,请你为他设计采访文稿,要求包含两个采访问题。(2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立春前一日的清晨赵晓霜“我正去医院食堂给你爸打早饭。明儿就立春了,今儿你记得点香。照顾好姥姥啊,她前脚说的话后脚就忘,你得耐烦点儿。阿尔茨海默病嘛,人老了都这样。”清晨,听到妈妈的语音留言,秀河一下子清醒了,忙披上外套,下床走到窗前,拉开窗帘。窗外的校园里关了满操场的雾,教学楼影影绰绰。秀河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第一晚回家,好不容易才把姥姥哄睡着,又担心妈妈一个人搞不定爸爸入院的事儿,想着自己要不要放弃喜欢的工作喜欢的人回老家来,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着。秀河一家住在一套宽敞的大四居里。在客厅靠窗一边,是一张小方桌。秀河小时候,每天一到点,姥姥就会坐到方桌前,一边喝茶一边盯着校园问:“要下课了吧?”看到姥爷走出教学楼进了操场,她就笑着喊一声:“准备开饭。”客厅与正房之间的简易书架,是秀河三岁那年,姥爷请人安装的。架子上不仅放着她小时候读过的书,还放着姥姥姥爷亲手给她做的玩具。如今,这架子上的书和玩具还原样放着,妈妈说以后留给外孙。哪来的外孙?秀河每次一想到这事儿就苦笑:爸爸妈妈都六十多岁,姥姥八十多岁,这几年爸爸妈妈还能相互照顾,几年以后呢?三年前的今天,姥爷离开了他们。姥爷走后,姥姥大病一场,最初只是丢东忘西,过了一年,身边的人也不认识了。秀河照例进了厨房,把茶壶装满水,放在炉子上,将火调到最小,这才小心翼翼地原路返回,进了书房。秀河从书房出来的时候,清幽的芭兰香也随着她飘了出来。刚走到东屋门口,她就听到姥姥的声音:“谁啊?”秀河赶紧进屋,喊了一声:“姥姥。”“你没有去上学呀?”秀河愣了。洗漱完,秀河把姥姥扶进客厅,坐到方桌前,然后往姥姥的玻璃杯里加茉莉花茶,往自己的紫砂杯里加普洱茶。家里人都爱喝茶,各有各的心头好。每天早上先泡茶后煮饭,是雷打不动的老规矩。秀河去厨房拎水壶的时候,发现虽然开着小火,可水早就开了,扑哧扑哧地冲着壶盖。泡茉莉花茶不需要太高的水温,秀河先洗普洱茶。才有茶香飘出来,姥姥就半握拳手掌朝下扣着桌面,一字一顿地说:“三分之一。”秀河抬高壶嘴,笑道:“姥姥,我记得我记得,每次都这么说,烦不烦啊?”说完这话,秀河愣住了:多么熟悉的场景!多么熟悉的对话!早起给全家人泡茶,只加三分之一的水将茶泡开,大家起床之后喝的时候再续水,温度正好合适。小时候,看妈妈整天被这样提醒,长大了,轮到自己。可现在……姥姥并不是什么都不记得了呀!秀河的心跳得好快,但她还是稳稳地把姥姥的水杯放到自己面前,一边把壶提高,让细流在砸向茶叶之前能分散些热量,一边用眼角余光隔着桌子中间的茶具,看姥姥放在桌子上的手。但这次,姥姥的手没有动,也没有说话,一直转头盯着窗外。秀河有些小失落。倒了半杯水之后,茉莉花的浓香瞬间弥漫开来。秀河放下壶,一手着柄一手托底把玻璃杯放到姥姥面前。但姥姥一动不动,依然望着窗外。秀河顺着姥姥的目光看过去,雾已经散了,操场上满地落叶。恍惚间,她看到姥爷正急匆匆地穿过操场往家走,枫叶在空中飘着,落在他的肩上、他的脚下……“明天就立春了。”秀河轻声说着,掏出手机,想把此时的校园拍下来,传给妈妈,就像去年这个时候,妈妈拍给她一样。然而,她刚开始录像,镜头旁边的姥姥突然转回头问她:“要下课了吧?”自己刚才恍惚看到的一切,姥姥也看见了吗?茉莉香似乎淡了,芭兰香浓起来。秀河深吸一口气,没来由地觉得:有姥姥这句话,姥爷就一直没有离开。一阵密集的爆竹声里,冬日的暖阳照耀着校园,也照进了客厅,照在姥姥微笑着的脸上。秀河看着姥姥,也不由得笑了,不由得想起远方某个人,一转头,看见那排小书架,忙双手捂住发烫的脸……——(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10月18日,有删改)15.文中姥姥的话语总与茶水密不可分,请你完成以下填空。(3分)小时候,悠然喝茶时,姥姥看见姥爷回家便笑着喊:“① ▲ ”;今年,烹煮茶水时,② ▲ :“你没有去上学呀”;今年,③ ▲ ,奶奶一字一顿地说:“三分之一”。16.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A. 第①自然段中对姥姥病情的说明为下文姥姥的话语颠倒、思维混乱作铺垫。B. 第④自然段中秀河的苦笑中既有对家人年事已高的担忧,又有是否放弃爱人回老家的纠结。C. 第⑥自然段中秀河之所以小心翼翼,动作轻微,是为了不惊扰姥姥,看出其孝顺。D. 文章以“喝茶”一事贯穿全文,为了说明秀河一家生活情趣高雅。17.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秀河抬高壶嘴,笑道:“姥姥,我记得我记得,每次都这么说,烦不烦啊?”▲▲18.文中多次写泡茶、喝茶,有什么作用?(4分)▲▲19.对秀河来说,“明天就立春了”意味着什么?(2分)▲▲三、作文(50分)20.你未来的精彩永远生长在不断努力的枝干上。前方,究竟是贫瘠的荒漠,还是葱郁的原野,取决于每一阶段的努力。有的人下定决心,不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有的人做好打算,在书香中找寻更好的自己……不想在未来留下遗憾,就必须不断刷新自我。请以“刷新自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质量评估(答案)(1).docx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质量评估(试卷)(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