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前旗三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九年级 历史学科 试题
出题人:
选择题
1.一位印度父亲吠舍,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位达利特—贱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袭击了他们,并残忍地砍掉了女儿的手。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印度社会遗留的(  )
A.种姓制度 B.采邑制度 C.四等人制 D.农奴制度
2.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古巴比伦”、“债务奴隶”“成文法”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是对下列哪一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  )
A.《查士丁尼法典》 B.《民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3.在古埃及的艺术创作中,多数作品会故意增大法老形象的体积高度,以超大体积突出法老,同时缩小普通人身形,以表达平常。这一创作风格(  )
A.维护了等级尊卑秩序 B.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C.突出王权的独尊地位 D.增加王权的神秘性
4.对《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的表格内容理解最正确的是(  )
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姆渡文化,种植稻谷,饲养猪、牛
约公元前3500年 埃及,创造文字、产生王权
公元前2000年 希腊克里特文明,出现宫廷建筑、象形文字
A.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B.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C.认识文化遗存主要依靠文献记载 D.差异化的环境造就不同文明成果
5.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洪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为两河流域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材料强调了(  )
A.各地区之间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B.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特征
C.古代文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 D.亚非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
6.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说明苏格拉底探讨的哲学主题是(  )
A.自然 B.神 C.政治 D.人
7.公元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描述罗马城时写道:“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由此可知,当时的罗马城(  )
A.生产技术高超 B.商品经济发达 C.社会分工细化 D.长途贸易兴盛
8.鱼尾兽形象定型于古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后,迦毕试古城(古印度西北部)出现了带有鱼尾兽形象的建筑装饰,这一形象还出现于亚洲许多地区。材料反映出亚历山大东征(  )
A.掠夺了东方世界的财富 B.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9.雅典公民为其个人事务和家庭生活留下的时间很少,亚里士多德说:“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劳作的人是不能做一个公民的。”为此,雅典(  )
A.公职人员从贵族中抽签产生 B.取消了贫民参与政治的权利
C.设立元老院掌握国家决策权 D.实行津贴制度鼓励公民参政
10.约公元前4000—3000年,古代文明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欧洲爱琴海地区等世界多地诞生。这说明世界古代文明(  )
A.同质趋同 B.互融互鉴 C.多源多样 D.封闭隔绝
11.拜占庭帝国时期,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文献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注重依法稳固统治 B.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C.学习雅典民主政治 D.否定《十二铜表法》
12.9世纪初,查理曼大帝签署了一道命令,指导管家的庄园工作,其中规定:管家必须保证庄园里有铁匠、鞋匠、伐木者、刀剑制造者、渔民、织网者、面包师等各种职业人员。据此可知,庄园(  )
A.经济自给自足 B.司法公平公正 C.属于管家所有 D.保护市民利益
13.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欧洲古典作品过程中,保护了大量的古典希腊罗马著作并形成规范的译本体系。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推动了西方法律体系的建设
C.直接促进西欧各地城市发展 D.成为联系东西方经济的桥梁
14.12—15世纪的欧洲大学通过官方特许状,获取了免税、司法管辖、生活和教学秩序不受干扰、迁徙等权利。这体现了欧洲大学的(  )
A.自治地位 B.严格等级 C.多元文化 D.基本义务
15.在(欧洲)封建制度下,土地一级一级分下去,权力也一级一级分下去,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都有绝对的权力,就好像一个个小“皇帝”。国王虽然是“一国之主”,但他只能管他自己领地上的人和事。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等级制度消失 B.契约关系普遍 C.社会秩序稳定 D.国家权力分散
16.12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  )
A.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
C.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
17.下列内容是某同学历史学习笔记的一部分,据此分析其学习主题是(  )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西欧庄园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18.有学者在谈及中古西欧时认为,“封土之中,应有尽有”,“农民间有无相通”,故可与外界不相往来而不虞生活之无资。这些现象(  )
A.孕育了西欧近代化的因素 B.体现了近代西欧城市自治
C.反映了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D.当时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
19.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吸取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建立庄园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20.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21.印第安人称他为掠夺财富的恶魔,欧洲人称他为“发现”新大陆的功臣。这个人是(  )
A.哥伦布 B.克洛维 C.麦哲伦 D.华盛顿
22.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个阶段,14和15世纪是第一阶段。这时,西欧的封建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最初形态”的显著表现是(  )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的早期原始积累 D.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出现
23.下面内容节选的是15—17世纪部分欧洲国家的殖民历史。它们共同揭示了(  )
·1493—1600年,葡萄牙人仅在非洲就掠走了超过27万公斤的黄金。 ·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黄金20多万公斤,白银1800万公斤。 ·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通过种植园和黑奴贸易获得巨额利润。
A.西欧庄园制度的建立 B.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4.某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下面同学分享的内容突显了(  )
A.君权神授的理论 B.人文主义的思潮
C.分权制衡的原则 D.民主共和的观念
25.18世纪,荷兰毁掉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水田,将其转为收益更高的砂糖生产地;19世纪,荷兰又在爪哇岛推行强制性栽培制度,大规模经营甘蔗种植园与咖啡种植园。荷兰的这些举动(  )
A.有利于爪哇岛摆脱经济剥削 B.加深了对爪哇岛的殖民掠夺
C.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D.促进了欧洲的庄园经济发展
非选择题
26.(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为了强制农奴从事无偿的繁重劳动,封建领主对农奴拥有行政和司法权力。
——摘编自《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二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教会学校已经不能满足新兴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于是,多数工商繁荣的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者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上,产生了中世纪的大学,奠定了近代欧洲世俗教育的基础。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使“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机构是什么?(2分)概括西欧庄园的特点?(3分)
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等其它地方城市相比的“独特”之处。(4分)
据材料三,分析中世纪的大学兴起的原因。(4分)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6分)
2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次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在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
“人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理性的!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问题】
材料一中“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指什么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6分)
材料二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作者的国籍是哪个国家的?(4分)
在这场运动中,还有哪两位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代表作品?(4分)
这场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8.(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美国以南的美洲称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土著居民是什么人?(2分)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拉美土著人口数量总体呈什么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开始于哪位航海家到达这一区域后?(3分)
材料二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西方殖民者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整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如图所示。
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结合图,从出程、中程和归程三段航程中,选出最能体现资本原始积累野蛮性和残酷性的一段航程。(2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殖民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最终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的,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是哪一国家?(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