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10月份月考物理试题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85分钟。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 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 _。2.用刻度尺测得一根棒长19.38 dm,它的准确值是_ _,估计值是_ _。3.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 mm,25.2 mm,25.1 mm,27.2 mm,25. 3 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4.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 )的,小船是( )的5.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中显示的时间是 s。6.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和长度,四次测量数据分别为:2.34cm、2.36cm、2.63cm、2.36cm,其中只有一个数据错误,则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_cm。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甲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选填“甲”或“乙”)车的速度大。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请将选项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9.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线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左端量起D.记录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标明单位10要给窗户安装一块玻璃,需要测量窗户的尺寸,应选取下列哪一种工具( )A.有cm刻度的皮卷尺B.有mm刻度的钢卷尺C.准确度可达0.1mm的游标卡尺D.准确度可达0.01mm的螺旋测微器11.一人骑车由东向西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作为参照物,此人(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不运动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12.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 m/s B.4.8 m/s C.5 m/s D.6 m/s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B.下雪后感激万籁俱寂是因为雪的疏松多孔结构吸收了部分声音C.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4.甲、乙两小车分别从P、Q两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甲比乙晚1秒出发,甲出发5秒后两车相遇,则P、Q两点间的距离( )A.可能等于1米 B.可能等于17.5米 C.可能等于16米 D.可能等于19米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共22分)15.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16.一辆以54km/h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山崖某处鸣笛,经过两秒钟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汽车鸣笛时距离山崖有多远?17.小丽一家人去北京。先开车去盘锦火车站,再乘坐高铁。下午 18:00 从家里出发,到火车站路程为 36km,并通过网站查询到从盘锦的到北京G1380 次列车部分时刻表如表所示。(1)家庭轿车按如图所示的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匀速行驶,请通过计算说明能否赶上 G1380 次列车;(2)求 G1380 次列车从盘锦到北京的平均速度;(3)G1380 次列车长 540m,列车以 216km/h 的速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 29 秒。则隧道长是多少米?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8.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小明和小组同学在进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1)如图所示,小明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A测量的结果是 cm,B测量的结果是 cm。(2)小明与同学们用相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组成员 小明 小李 小黄 小吴所测数据 12.37cm 12.36cm 12.73cm 12.35cm①四个数据中 的数据是错误的,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②为了减小误差,请通过计算求出该物体的长度为 cm。19.小明同学要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线圈的总长度L;C.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D.用以上数据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请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步骤写出细铜丝直径的表达式: 。(2)如果绕线圈时没有做到线圈之间紧密靠拢,会使得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3)本实验中的测量方法叫做累积法,运用这种测量方法对于不方便直接测量的物体进行间接测量,可以减少测量误差。下列有关长度测量方法中不能减少测量误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C.增加估计值位数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 mm;(2)该实验的原理是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5)如果在实验的时候,小车还没有放开之前就已经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2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2)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3)实验中,上半程sAB的平均速度为vAB,下半程sBC的平均速度为vBC,则vBC (填“>”或“<”、“=”)vAB。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填“大”或“小”)。(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