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考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须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知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4分)北京最美的季节到了,初二年级开展了“漫步京城,寻味秋天”的文学行走活动。有的同学漫步故宫,有的同学在胡同徜徉,还有的同学攀登香山、长城……下面是同学们赏秋归来的所见所感,请你阅读文段,完成下列任务。(一)前往故宫赏秋“打卡”的同学撰写了一则感想,请你阅读文段,完成1-4题。秋游故宫一直令同学们翘首以盼。此时的故宫是最佳的打卡圣地,它不再像个正襟危坐的君王,而是一个和 ① 悦色的老人,为我们呈现故宫独有的风致。走在朱红的宫墙外,就会发现紫禁城的秋色,早已悄然降临。树梢借着秋风从墙边探出了头,像位好奇的公主;滚圆的柿子争相越过琉璃瓦展露身姿,全力昭示着好运头。踏进宫门,那更是满目皆秋。秋阳正飞檐走壁地四处巡视,房檐上的五脊六兽精神抖擞;南窗下的宫猫,好不容易捱过夏日的 ② 热,欢喜地逗弄着满庭的海棠果;连原本深藏不露的西区银杏林,也跃动着满树金黄,气势非凡。此时,宫门内的秋色处处透露着别样的生机。1.同学们对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的读音把握不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翘首(qiáo) 悄然(qiǎo) B.翘首(qiáo) 悄然(qiāo)C.翘首(qiào) 悄然(qiāo) D.翘首(qiào) 悄然(qiǎo)2.同学们对语段横线①②处的字形产生争议,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颜 ②躁 B.①颜 ②燥C.①言 ②躁 D.①言 ②燥3.画线句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2分)答:________________4.故宫正在举行书法作品展览,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一气呵成、狂放不羁 B.一波三折、古色古香C.平和流畅、洒脱俊逸 D.棱角分明、端庄大方(二)前往胡同寻味秋天的小组写了一个片段介绍“胡同秋色”,请你阅读文段,完成5-6题。比不得故宫的庄严、雄伟,胡同以它的亲切、质朴,在秋天这个特殊的季节,构建了另一面的京城。。四合院是北京胡同的典型代表,清一色的青色砖瓦和镂石窗花,仍是红木结构,东西北面各建厢房有走廊接通,朱红色庭门向南而开,多有黑底金字的楹联题于两侧。庭内菊花灿然,桂花飘香;庭院静雅清幽,暗香浮动。这是儒家文化与园林艺术高度契合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浓缩。走进四合院,朱红大门古意悠悠,大门两旁有精致的木质花坛,花坛里养着秋海棠,红红的一片,秋风里红得热烈□红得张扬,给人的感受却是一个“静”字。此情此景正如袁枚《秋海棠》里所写:“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与郊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自然秋景不同,这胡同里的秋,是属于每个人的秋。旅人或者居民,贫或者富,老或少,长或幼,新或旧,只要秋叶落到谁肩上,谁就沾到上了这北京城最惬意的秋天。5.在文段方框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 B., 。” C., ”。 D.、 。”6.根据语境,最适合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对联是(2分)A.飞宇华轩浮紫气,晴窗暗阁沐红轮 B.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C.瞰广殿柳色垂金,出华轩梅芬绽玉 D.情系山川诗浪漫,弦弹风雨曲清冷(三)前往香山、长城赏秋的同学写了一篇游记,下面语句出自该游记。7.下列选项中修辞或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香山黄栌毫不留恋黄叶的浪漫,它用一把火,将秋天的激情点燃,红遍好几个山头。B.金黄的银杏,棕红的枫树,火红的黄栌……秋天的香山色彩丰富,令人眼花缭乱。C.登上烽火台,举目四望,斑斓的秋叶漫山遍野地铺展开来,波澜壮阔,锐不可当。D.“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一条烟灰色的长龙游弋于秋叶绚烂的山峦之间,蜿蜒而去。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一)默写(每空1分,共7分)8.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9.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10.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11.时代精神源起于千百年来文人精神的淘泽。失意的王维孤独地走进边塞,当他看到“ , ”雄浑壮阔的场面,精神也为之一振(《使至塞上》);白居易自求外放,游于白堤,仰视看到“ , ”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顿生愉悦之感(《钱塘湖春行》)。(二)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12-13题。(共5分)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分)答:________________13.本诗是诗人途经荆门时有感而作。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了此次出行的目的地是 ① ;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描绘出荆门一带景物的壮阔和境界的高远;颈联以静观的视角,用两幅美丽的画面描摹江上美景,第一幅是 ② ,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尾联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 ③ 之情。(3分)(三)阅读两篇短文,完成14-16题。(共7分)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晓雾将歇 家喻户晓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世无争C.月色入户 夜不闭户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根究底15.翻译两文中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理解:猿鸟的鸣叫声透过清晨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下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积水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理解:在庭院中散步,目光被满院积水所吸引,水中倒映着月亮、竹子和柏树的影子。16.两篇短文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答谢中书书》描写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① 之情;《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 ② 之美,传达出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③ 等复杂微妙的心境。(3分)三、名著阅读(5分)17.“词云图”是对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予以视觉化的展现,使得浏览者只要一眼扫过就可以捕捉到文本的关键信息。请从下面《红星照耀中国》词云图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5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阅读《我的太爷老师》,完成18-20题。(共11分)我的太爷老师漆永祥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有娃问,“拖”字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没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字纸都已经不存在了。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⑥西土边壤,春夏之交时才山青草绿。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将里面的蚂蚁和小虫子抖出来,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鸣响。十几个娃娃,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像打了胜仗的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敲着得胜鼓满载而归。⑦夏天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排着队去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柴胡、甘草、杜仲之类的,或挖或采;到了冬天,太爷让我们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一捆一捆地码得整齐好看……⑧太爷会唱戏,但却不会唱革命歌曲,可是他要强得很,到公社或县里去开会,听到一句半句,回来就教我们。太爷还充分发挥他的木匠美工优势,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杆木枪一把木刀。有了刀枪,太爷就教大家跳舞。我们持枪舞刀,变换队形,边唱边舞。有时我们挎枪背刀去邻村作宣传,一二三四,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些学校的学生娃看了,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⑨太爷得过公社、县里甚至地区的各种奖励,奖状贴满了他家厅房里的一面墙,那就是他的一切。他还经常作为先进代表去市里作报告,讲一个只读过十八天书的泥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⑩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小学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他的学生考得不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和他的学生终究是跟不上了。太爷经过痛苦的抉择,辞了职,还原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九十年代,民办教师纷纷转正,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但他已经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了。只有那些发黄的奖状和照片,记载着他过去的荣光。 在我们那个小村,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太爷的弟子。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的根基,使三代人摆脱了文盲命运。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他们给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开启了心智的大门,使数以亿计的农家子弟,学会了写自己的姓名,走出了山沟,融入了城市,走向了世界。太爷们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的是,我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言的丰碑,太上的大德。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至少概括4条。(4分)答:________________阅读第⑥段,从写景和写人两方面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3分)答: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散文《家在西山湖水间》,完成 21-23题。(共11分)家在西山湖水间①天已经很冷了。冬天苏州的西山,多少有了一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静谧之意。西山的古村、古宅、古桥、古道、古石刻等等,由这种静谧之意的配合和烘托,呈现出更浓、更静、更深、更古朴的意味和气息。②有一个古村叫明月湾。只是,今天的明月湾不是“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的明月湾,这是冬天里的明月湾。③游人是有的,不多,也不少,恰恰好。既有鲜活的声响,又不至于过分喧哗;既给安静的古村带来外面世界的现代气息,又不是那么地莽撞和突兀。④我们走在明月湾的石板街上,我们经过村落里的一些老宅、旧宅,我们看到村落里的门楼、窄巷,我们停在一座祠堂前,我们站在一棵古树下,我们不但放慢脚步,连说话交谈都是轻轻的,好像怕惊动了什么。⑤那是什么呢?那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生活,那是现代社会的另一个面目。虽然在冬季,明月湾仍然如同一幅长轴画卷,全方位地、毫无保留地将它们展示出来了。⑥且让我们踏进一座老宅去看一看。⑦大门口的台阶上,零散地坐着几位大妈和老太太。早晨的雾气散了,太阳出来了,她们在这里晒太阳,做着手工活,随便地说说话,或者为游人指点一二。院子里挂满了腌制的鱼、肉、鸡、鸭,满是生活的味道。说这里是一个景点,其实它更像是一个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所,是明月湾老人们的一个聚集处,老人和老宅,都是一个“老”字,却让我们感觉到了新鲜,感受到了近切,让我们怦然心动。⑧走出老宅,在石板老街上随便地走着,可能忽然就多愁善感起来,忽然就心思细腻起来。一个粗糙的小竹篓,一捆杂乱的干柴火,都能够激荡起情感的涟漪。也许,这些年来,我们将这些普通而又朴素的情感丢失了,遗忘了。它们是那么的简单而丰富,它们是那么的朴素而饱满。⑨踏进黄氏宗祠,原本是想看看这座建于乾隆四十九年清代建筑的特色,结果第一眼就被大厅的几副对联吸引了:人居东晋风流后,家在西山湖水间;心气和平事理通达,德性坚定品节详明;守古老家风惟孝惟友,教后来恒业日读日耕。被它们拖住了脚步,挪不开了,不想走了,细细地读了一遍,再读一遍,用手机拍下来,以后、再以后,都还会慢慢地品味——总共不到五十个字,已经概括出这个家族的许许多多,甚至一切的一切。老宅之所在,做人之准则,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教,深厚文脉,渊博知识,等等等等。就几十个字,已经足够,已经让我们的内心沉甸甸、热乎乎,似乎已经可以满载而归了。且慢,接下来走进宗祠里的村史馆,我们再一次被征服了。尽管今天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明月湾的建村年代,但是感谢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诗文,留到了今天,才让我们得以知晓,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明月湾就已闻名遐迩了。先看看来过明月湾的几位唐朝诗人吧:刘长卿,公元706年生人;释皎然,760年生人;白居易,772年生人;贾岛,779年生人;皮日休,834年生人……一千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诗人们将从前的明月湾留给了后人,留给了我们。一千多年过去了,诗人笔下的明月湾今天犹存眼前。“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码头。”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文化自信,这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一直传承至今的中华文化优良的美好的内涵。走出明月湾村史馆,继续沿着石板街往前走吧。太阳升高了,气温也高了些,暖和多了,整个村子都活泛起来了。小街的拐角那儿,飘过来一阵香味。一位大叔,正在做油氽萝卜丝饼。大叔的女儿在帮着张罗生意,她戴着眼镜,文文静静,看上去是个大学生。我们没有和她交谈,只是猜想,明月湾走出去的女儿回家来了。是的,今天的明月湾,与许多的老村子一样,年轻人越来越少,只剩下留守着的老人。但是,年轻人会回来的,他们的心会牵记着家乡的,何况是明月湾这样的家乡。站在村口那棵千年古樟树下,冬天的明月湾,就这样刻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我们都知道,苏州西山岛上的古村落,保存下来的,为世人所熟知和所不知的,还有好些好些,它们是一段最真切的历史,是一幅最精致的天然长卷。它们像散落在小岛各处的明珠,一颗一颗都值得用心寻觅,一颗一颗都值得细细品鉴,一颗一颗都值得留下记忆。走过了明月湾,还想再去东村,去阴山,去植里、堂里、甪里、蔡里……去更多更多的古村落,去探访古老深厚的文化,倾听最质朴最本真的历史回音。回家去。(作者范小青,苏州人。选文有删改)21.在冬日明月湾这幅长轴画卷中,作者且行且看且感。请阅读⑥—段,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1)走进老宅,看到晒着太阳做手工闲聊天的大妈和老太太、满院各种各样的腌肉,因这里浓浓的生活味道而感到 ;(2) ,看到大厅里的对联,因感受到 ,内心丰盈厚重;(3)走进宗祠里的村史馆,看到 ,因明月湾悠久丰厚的文化流传至今,内心骄傲自豪。22.词语的反复运用是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之一。请你以第段为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答:________________23.文章结尾“回家去”一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4分)答:________________写作(40分)24.按要求写一篇文章。(40 分)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人值得铭记,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请将“值得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请将题目补全并抄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1.A(2分)2.B(2分)3.示例:此时,宫墙内外都透露着别样的生机。(2分)4.C(2分)5.B(2分)6.A(2分)7.C(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一)默写(共7分)8.徙倚欲何依 9.晴川历历汉阳树 10.沿溯阻绝1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评分标准:共7分。错字不得分,写错地方不得分(二)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12-13题。(共5分)12. 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评分标准:共2分。每句1分。13.楚国(楚地);水中映月图;思乡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三)阅读两篇短文,完成14-16题。(共7分)14.C(2分)15.乙(2分)16. ①闲适自得;②月色;③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写出一个即可)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三、名著阅读(5分)17. 示例一:我选择“信仰”一词。毛泽东和贺龙,一位出身于富农家庭,一位“提着菜刀闹革命”,出身不同,却能够共同走上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原因是他们都有着共产主义信仰,“信仰”是《红星照耀中国》的关键词。示例二:我选择“梦想”。书中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坚守着自己救国救民的梦想,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梦想”是《红星照耀中国》的关键词。评分标准:共5分。选择词语1分,结合内容2分,谈出理解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阅读《我的太爷老师》,完成18-20题。(共11分)18.示例:①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②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③教学有方,有声有色,形神兼具。④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逃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艺术启蒙。或: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艺体活动。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19. 示例:①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快乐:描写春夏之交山野清新宜人、生机盎然的景象,烘托孩子们快乐的心情。②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展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山野活动,选取盘花环、吹马莲等有趣的细节,描写去山野路上敲锣打鼓的情景和踏青后满载而归的情景,表现孩子们的快乐。评分标准:共4分。写景分析2分,写人分析2分。20. 示例:文章中的太爷是落后乡村的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他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作者说“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肯定了所有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们对农村教育的巨大贡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崇敬、赞美之情,并希望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评分标准:共3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情感立意2分。(二)阅读《家在西山湖水间》,完成21-23题。(共11分)21.示例:①新鲜近切,怦然心动 ②踏进黄氏宗祠 ③丰富的文化韵味(做人准则、良好家风、严格家教、深厚文脉等) ④一代代文人墨客的诗文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22.示例:“读了一遍,再读一遍”表现了作者对黄氏宗祠对联中蕴含的丰厚文化底蕴反复品味,“以后、再以后”突出了明月湾文化对作者影响之深远长久;句中词语的反复运用,体现出作者细腻而深厚的情感;同时,产生了一唱三叹、回环起伏的效果,节奏舒缓,富有韵律美。评分标准:共3分。词语表达效果2分;对作者情感或对文章节奏韵律的表达效果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3.示例:去更多的古村落,探访珍贵深厚的文化,让内心丰盈;去倾听最质朴最本真的历史回音,拥有文化自豪感;呼唤青年人回到家乡,重拾朴素而丰富的生活状态,传承延续家乡的文化;深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其中三点,意思对即给满分。五、写作(共40分)作文评分参考标准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 明 书写(4分)一类卷 (40-34)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丰富合理;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36-30分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书写正确、工整,标点正确,格式规范。二类卷 (33-29)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想想比较丰富;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9-25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书写基本正确、工整,标点大体正确,格式规范。三类卷 (28-24)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想象不够丰富、不够合理;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4-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书写错误较多,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格式大体规范。四类卷 (23-0)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缺乏想象;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0分 以1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书写错误很多,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格式不规范。说明:1.没有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分中扣1分。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分扣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首师朝阳八年级月考答案——语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