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生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须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知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4分)金秋十月,七年级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举办了以“翰墨书丹心”为主题的学习活动。1.下面是主题学习活动展板上的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我们的祖国从昔日的落后正走向今日的繁荣,这取jué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金秋十月,莘莘学子用笔墨书画酝酿着一个强国梦。一笔一墨,一字一画,尽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甲】与美好祈愿。翰墨丹心,皆为心声。让我们在【乙】着希望的海洋里,用笔墨书画表达我们的赤子之心。给文中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取决 祈愿的“祈”读音为qǐ B. 取决 祈愿的“祈”读音为qíC. 取诀 祈愿的“祈”读音为qǐ D. 取诀 祈愿的“祈”读音为qí根据上下文,选择符合【甲】【乙】两处语境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眷恋 储蓄 B. 眷恋 贮蓄 C. 依恋 贮蓄 D. 依恋 储蓄2.下面摘抄了参与本次主题活动的四名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每段文字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对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判断或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中国像一只斗志昂扬的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理解: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国比喻成雄鸡,表现了中国蓬勃发展的力量。B. 祖国啊,我的母亲!在您的呵护下我茁壮成长。我爱您,就像花朵爱灿烂的阳光。理解: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C.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理解:这段文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D. 爱国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明代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仰里,体现在近代秋瑾“一腔碧血勤珍重”的悲壮里。理解:这段文字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爱国的具体表现。3.下面是一名同学根据本次主题活动书写的一副对联,根据对联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特点,请你在对联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上联: 振翅九万里 下联:少年 一片心大雁 奋进 B. 鲲鹏 奋进 C. 鲲鹏 报国 D. 大雁 报国4.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小丽写了一段心得体会,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3)题。(共6分)我们七年级全体同学积极参加了以“翰墨书丹心”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历史上许多名人的爱国事迹:杜甫的爱国体现在为天下寒士呐喊的诗歌中,鲁迅的爱国体现在敢于直面人生的文章里, 。大家用一行行文字,表达了我们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我的大作居然也被选上参与本次展出,真是【甲】啊!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发表他们的高见,当听到他们对我的夸赞,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1)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谦辞或敬辞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错误: 改正:________________(2)根据文意,在【甲】处填写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喜上眉梢 B.喜形于色 C.喜出望外 D.喜笑颜开(3)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补写: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默写(共6分,每空1分)5.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6.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7.曹操的《观沧海》中,“ , ”两句展现出了秋风中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8.《<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9-11题。(共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9.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 的环境气氛。(1分)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根据你对诗文的理解,诗人的“愁心”有① ;②________________。(2分)11.古诗中常出现“月”的意象,诗人用月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或体现自在旷达的情怀。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其中“月”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12-15题。(共9分)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2.下列词语中的“期”与 “与友期行”的“期”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期而遇 B.后会有期 C.遥遥无期 D.长期打算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翻译:正午已过(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丢下(朋友)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理解:把事情的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同时,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了大门,不再顾及他。理解:“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入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惟妙惟肖。14.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友人无信、无礼的错误,理由分别是① ② (用原文回答)(2分)15.读完《陈太丘与友期行》,你能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话?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 ”理由:____________三、名著阅读(5分)16.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以及每个阶段遇到的不同的人。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对他(她)印象深刻的理由。(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共9分)秋天,正蜿蜒走来钟铃儿①秋天,是蜿蜒而来的。那身影,似传说中的神龙,像变幻多端的云的影子,神秘而又令人着迷。它一路上走走停停,逶迤向前,还冷不丁地忽然后退两步,蜿蜒迂回。因此,它走得很慢很慢,整整走过了三个季节,让喜欢秋天的人盼了又盼。②它先是跳上了一棵大树的树梢,在上面随意挥了挥手,树梢上的叶子就开始变黄了,整棵大树从下而上颜色渐变,均匀而又多彩。接着,它又穿过树林,越过小溪,爬上了一座山坡。于是,绿色的树林开始斑斓起来,叶子纷纷酝酿着一场别离。秋天的一声唿哨,叫醒了大地深藏的成熟。看,这里一片金黄,那里一树硕果。秋天坐在山顶上,看着人们脸上舒展的笑容,它开心极了。它翻下山,在大地上跳跃着行走。秋天躲进了树林里,一朵金黄色的野菊花在草丛里睁开了欣喜的眼睛,一颗毛茸茸的栗子在枝头咧嘴轻笑,一只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忙着准备过冬的食物,一只螳螂举着大刀,正要上演一场好戏向秋天致敬。秋天蜿蜒着爬上了窗台,夜色涌来,窗边响起唧唧之声。唧唧复唧唧,秋虫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秋天,从千百年前的乐府诗中一直叫到今天,叫到了一个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的小孩子的窗前。③趁着夜色,秋天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城市里。它先给行道树的叶子随意撒了些颜料,又给小区里的柿子抹了一圈红色,接着它敲了敲石榴的脑壳。清早,一个中学生来到楼下,风有点凉,他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抬起头,他惊喜地发现树上的柿子变红了,石榴开心地咧开了嘴。走在路上,一片黄色梧桐叶子在他眼前飘落,他在心里说:秋天来了!④秋天把这一切尽收眼底。它想了想,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于是,秋风飒飒而起,漫山遍野而来,以昂扬的姿态书写大地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秋雨细细绵绵,“沙沙、沙沙”,像低语,像呢喃。悲秋者听到离愁,听到枯萎凋零,感慨秋日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智者赞叹“秋风秋雨颇相宜”,在瑟瑟秋风里拥抱喜悦与丰盈。⑤秋如人生,有所丰盈,有所缺失。秋在喧嚣中沉静,在沉静中施与我们爱和美。第②③段文字主要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秋天,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你从中读出了秋天怎样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文章语言清新活泼,生动优美,富有诗意。请从文中摘抄一处,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摘抄:________________品味: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第⑤段写“秋如人生”,有同学认为应改为“人生如秋”,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理由。(3分)答: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2题。(共12分)写好几个字陈纸①前几天,广西民族大学说要成立广西现代文学馆,嘱作家捐献手稿。有幸,自创作以来,我一直坚持笔写。去旧屋整理手稿,翻出了获奖的作品。当那沓微黄的纸页捧于手中,忆起当时笔尖滑动纸面,搅起清风朗月、沟壑山峦、雷霆风雨……多么酣畅淋漓!②我对写字特别讲究,是从留意小学老师的粉笔字开始。遇到粉笔字好的老师,边听边用笔照着老师的笔迹写写画画。作业本上老师的钢笔字,或眉批或评语,其不同的面貌也让我仔细琢磨。我迷恋于这种模仿,其变幻的节奏,与我的兴趣浓淡保持着相同的速度。于是,我模仿的过程从黑板延伸到作业本。③书写时,钢笔刚拿到手,生得很,有点像驯马人鞭下的那匹烈马。【甲】笔尖像烈马的乱蹄,四处狂蹬,不听使唤,飞墨四溅,脏了我的手掌和衣物。我不甘心,不停地调整。先是将两片笔尖拧紧,不济事;再将笔尖拔长些,效果还是不明显。后来想想,一支笔的“硬件”摆在那里,如果不是有太大“硬伤”,书写者只能适应它的性格,这就需要把握所谓的“技法”吧。④后来,我高考落榜了,回乡务农。受惠于写得一手不错的字,我自愿“承包”了村公所墙上那块黑板。我将它办成了一块集政策宣传、文化传播和农技普及于一体的园地。我将其命名为“金谷园地”。村支书很认可我写的字,一天,他问我敢不敢去用石灰水“刷”大字,我毫不犹豫地点头。提着调满石灰水的铁桶,拿着一把刷子,到各个村,在村口的屋墙上刷写标语。这时,我才体会到,用刷子“刷”字,其实就是用排笔写字。虽没复杂的撇捺转折,但要写得方正标准,也绝非易事。这种“美工体”,不仅要讲究基本功,更要讲究手上的稳定性和工整性。⑤在家种田一年多,出版了十几期“金谷园地”,刷了二十多条标语。1992年,我觅得一个到某高校作家班学习的机会。谁想,该班因招录人数不够而未办成。无奈之下,我只好投奔之前给我发表过“豆腐块”文章的杂志社编辑贾汉宁老师。他见到我,安慰我说:“你的文笔不错,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留下来吧,帮我给通讯员改改稿件,为读者回回信……”就这样,因为写字,我改变了命运,走上了记者、编辑之路,成了当时全国青年报刊界唯一一名高中文凭的记者、编辑。我的伯乐贾汉宁老师不但满腹才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他曾把在大学读新闻专业时的笔记本送给我,从那个笔记本里,我不但学会了怎么编辑、设计、出版报纸,而且学写了他不少钢笔字。⑥后来,我到《南宁晚报》《南宁日报》当记者;再后来,任文艺副刊部编辑、主编,直至鲁迅文学院全国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然,不能说我之后的道路,完全得益于一手不错的钢笔字,但我的自学考试、文学创作等,都是与钢笔字分不开的。所以,我对钢笔在纸面上的书写,永远怀有一份感恩。我不想、也不敢轻易丢下手中的笔与纸。⑦20世纪90年代初,电脑写作成了绝大多数作家的首选。我也开始死记硬背“字根表”,几次考核,终于学会了。增添、删除、插入和粘贴……电脑写作给我在报社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原以为尝到电脑的甜头后,我会彻底抛弃纸和笔。但尝试了几次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在纸面上用笔写作。⑧也许有人不理解我的这种坚持,我也很羡慕坐在电脑前“噼噼啪啪”不一会儿就敲出许多字的作家。【乙】但我就是喜欢执笔的感觉,喜欢手指紧握、钢笔连心的感觉;喜欢抚摸纸张,汉字呈现在纸上的那种信任与踏实;喜欢墨水流淌、洇入纸里的深刻。用笔写字,手指掌控着笔尖,笔尖在纸面滑动,人世间的一切不躲闪、不回避,与矛盾、情感磨合成一个繁杂贴切而又惬意洒脱的文学世界。⑨触动我下定决心练习毛笔字,是2008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读书期间。记得刚开学时,为了活跃课余时间,几位爱好书法的同学成立了“书法练习班”,老师很支持同学们的爱好,特地在大楼六层辟了一间房,作为同学们练习书法的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练习毛笔字,于是挑选历代名家名帖,与同学们一起认真临摹。⑩后来,回到南宁,我除了每天坚持临摹字帖之外,还订阅了书法杂志,阅读与书法有关的文章,又听从一位老师的建议,从基本的笔画技法练起,老老实实地练了几年楷书,逐渐悟得书法的精髓。除不辍临摹外,这几年,我又钻进故纸堆里,对古典诗词、历代书画进行系统学习,希望借助丰厚的学养更深刻地理解名家书法创作的精神世界。 书法界有一种说法,叫:“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作家通过作品塑造人物性格,如果他精通书法,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能会多一些气质神韵、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书法中有“虚静”之说,如能成为文学创作时的心态,作家无疑会少些名利躁气,作品中就会多些与之匹配的高远、空灵、安谧的意境,为作品增添别样的生命张力。读鲁迅、茅盾、沈从文、老舍等作家的书法,功底深厚、舒缓劲健、力透纸背,与他们的文学创作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作家的繁花似锦、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正式拜过师,写字纯属自愿自乐,没有成名成家的野心,但我很愉悦,也很知足。从铅笔到钢笔,再到钢笔与毛笔“双管齐下”,我庆幸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我觉得:作文与书法,历来彼此滋养,同源同道。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的作家,电脑的诱惑再大,也不要随便就丢掉手中的这支笔吧。文章叙述了“我”写字的经历及感受。小学时, ① ,练字的过程让“我”明白了“技法”的重要;高考落榜后,“我”在刷写标语的过程中,明白了 ② ;走上记者、编辑之路后, ③ ;2008年以后, ④ ,感受名家书法创作的精神世界,认识到精通书法对作家的重要意义。(4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文章叙述了作者“从铅笔到钢笔,再到钢笔与毛笔‘双管齐下’”的经历。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在写字过程中的体验或感受。(4分)答:________________五、写作(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1)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变化。步入中学,每个人都有新的进步。丰富的课程,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多样的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请以“进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写的神魔小说,书中写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各路神魔大显本领。请以“假如我是 ”(横线处填写你在书中最崇拜的一个神魔的名字)为题目,借助合理想象,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1.(1)B (2分) (2)B(2分)2.D (2分)3.C (2分)4.(1)错误:大作 改成:拙作(作品)评分标准:共2分。指出错误1分,改正确1分。(2)C (2分)(3)示例:朱自清的爱国体现在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气节上。评分标准:共2分。语句通畅1分,句式相同、体现爱国的主题1分。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默写(共6分,每空1分)5.断肠人在天涯 6.海日生残夜 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评分标准:共6分。错字不得分,写错地方不得分。(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9-11题。(共5分)9.示例:悲凉、凄凉、感伤评分标准:共1分。写出其中一个即可得1分。10.示例:①对友人被贬官的同情 ②对友人远调的牵挂(担心、思念)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11.B (2分)(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12-15题。 (共9分)12.A (2分)13.甲 (2分)14. ① 日中不至 ②对子骂父 评分标准:共2分。摘抄原文,每空1分1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示例: 理由:《论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在这篇文章中友人与陈太丘约定出行,却超过约定的时间不到,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评分标准:共3分。运用《论语》语句1分,根据《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恰当评价人物的行为2分。三、名著阅读(5分)16. 评分标准:共5分。说出人物1分,结合内容2分,说明理由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一)阅读《秋天,正蜿蜒走来》,完成17-19题。(共9分)17.示例:①色彩斑斓、色彩艳丽、五颜六色 评分标准:共1分。答出其中一个1分,意思对即可。②丰收成熟、结满硕果、硕果累累 评分标准: 共1分。答出其中一个1分,意思对即可。③生机勃勃、非常热闹、热闹非凡 评分标准: 共1分。答出其中一个1分,意思对即可。18. 示例一: “它一路上走走停停,逶迤向前,还冷不丁地忽然后退两步,迂回。”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秋天人行走的形态,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秋天蜿蜒而来活泼可爱的情形,语言清新活泼,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到来的喜爱。示例二: “趁着夜色,秋天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城市里。”“蹑手蹑脚”一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秋天静悄悄地来到城市的情景,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喜爱之情。评分标准: 共3分。赏析的角度1分,内容和手法分析1分,作者情感1分。19. 示例一: 我同意“人生如秋”。(1分)作者由写秋天转向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如秋天一样既有绚烂的一面,也有缺憾的一面,像人生一样总不能圆满,富有人生哲理,升华了文章主题。(2分)示例二: 我同意“秋如人生”。(1分)作者借人生喻秋天,集中而明确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秋天如人的一生一样有所丰盈,有所缺失,但即便这样残缺中也蕴藏着爱和美。 (2分)评分标准:共3分。观点1分,结合课文内容阐释理由2分。(二)阅读《写好几个字》,完成20-22题。(共12分)20.示例:①“我”迷恋于模仿老师的字迹 ②写字讲究基本功,更讲究手上的稳定性和工整性③“我”仍喜欢写字,对钢笔在纸面上的书写永怀一份感恩之心④“我”坚持练习毛笔字,并系统学习相关内容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21.示例一: 甲句,作者将“笔尖”比作“烈马的乱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刚用钢笔书写时,笔尖不听使唤、墨汁四溅、弄脏了手掌和衣物的生疏而慌乱的样子。示例二:乙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我”执笔时“钢笔连心”的感觉、在纸上书写时的信任与踏实感,写出字迹洇入纸里带来的深刻之感,突出了“我”对纸笔书写的浓浓的喜爱之情。评分标准:共4分。指出“修辞”或“用词”,2分;表达效果,2分。22.示例:作者模仿老师写字的情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也曾被语文老师工整的板书吸引,也曾被同学潇洒的字迹震撼,就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师和同学的字体,学习也更加用心。我既感受到了汉字的优美,也体验到了书写的乐趣。评分标准:共4分。印象最深的内容,1分;自己的经历,2分;体验或感受,1分。五、写作(40分)23.评分参考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明 书写(4分)一类卷 (40-34)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丰富、合理;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36-30分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书写正确、工整,标点正确,格式规范。二类卷 (33-29)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想象比较丰富、比较合理;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9-25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书写基本正确、工整,标点大体正确,格式规范。三类卷 (28-24)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想象不够丰富、不够合理;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4-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书写错误较多,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格式大体规范。四类卷 (23-0)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缺乏想象;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0分 以1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书写错误很多,字迹潦草,标点错误很多,格式不规范。说明:1.字数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分中扣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首师朝阳七年级月考答案——语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