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初中语文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2课时)
1.结合细节之处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
2.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分析表现人物形象的多样写法。
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跟着萧红的文字,从《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里采集生活碎片、归类整理,拼凑出了鲁迅先生充满烟火气的日常。这节课,咱们继续为展板添彩,通过品味文中细腻语言的力量,解码独特写作手法。准备好开启新的探索之旅了吗?
三、品味语言,感受淡中真味
  前面我们通过拟标题梳理了生活片段,又借归类探寻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接下来,让我们聚焦文字本身,深入挖掘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语言密码,品味字斟句酌间的情感与韵味,感受文学独特的感染力。
析语言,关注口语化表达
  从文中找出作者口语化的句子,并说说口语化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的,从朴实平淡的口语化表达中感受情感的自然真挚。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作者用平淡的语气,像是拉家常一样叙述鲁迅先生的待客之道,表现了鲁迅先生待客尽心尽力,以及萧红对先生的无限追忆。
读句子,悟作者情感
  回忆性散文在记述回忆对象的言行时,往往会融入作者的感情。细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这些描述展现出鲁迅先生对青年来信的重视,即使眼睛不好也坚持阅读到深夜,体现了他对青年的关怀与爱护,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这种无私关爱青年的品质的崇敬与赞美。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与众不同,只是“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这表明他即使在休息时也离不开书籍,把阅读当作一种放松,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鲁迅先生热爱阅读、珍惜时间的品质的钦佩。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通过时间的变化,强调了鲁迅先生工作到很晚,体现了他对工作的专注与投入,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勤奋工作、忘我的精神的敬仰。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包书”“用细绳捆上”“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出鲁迅先生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这种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的欣赏与赞美。
四、解码写作手法——学表达
  我们已经在文字细节里,品出语言的温度与韵味。接下来,让我们更进一步,解码作者巧妙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将情感与思考通过精妙表达传递给读者,掌握让文字“活”起来的写作密码。
  思考:文章写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写海婴,写许先生?这些跟写鲁迅有什么关系?
写许先生
劝客人再坐一会儿
讲述她读书时的一些经历
十分忙碌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写许先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既体现了许先生贤内助的形象,也从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热情好客和忙碌。
写海婴
用包饺子的面饼做船和小鸡
等车时不安地来回乱跑
嚷嚷丸子不新鲜
通过描写海婴的片段来烘托鲁迅先生对孩子的慈爱,丰富了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
  在表现鲁迅先生的形象时,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除了侧面描写,还有哪些手法呢?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内容,找一找并进行分析。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这是一段动作描写。通过“抓”“扣”“伸”等连贯的动作细节,生动勾勒出鲁迅行动时的利落姿态,展现其敏捷果敢的性格,让读者如见其人,从日常举手投足间感受先生的独特气质。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描绘出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环境,此时鲁迅先生起身开始写文章。周围的安静环境,烘托出他创作时不受干扰的专注状态,凸显其对写作的投入,也从侧面体现他为唤醒民众、传递思想,在深夜仍笔耕不辍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回忆鲁迅的作品,它结构松散,主要记叙的都是日常琐事,却成为众多回忆鲁迅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你认为这篇的选材和结构有什么独到之处?
在我们的认知中,描写鲁迅作为伟人的文章并不少见,然而像本文这样聚焦生活点滴的却不多。这些琐事看似随意且无关紧要,实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先生的性格品质。萧红原汁原味地描绘生活场景,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让鲁迅这个人物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更显亲切,拉近了读者与鲁迅之间的距离。
选材
结构
本文的结构看似是素材的随意堆砌,实则有着内在的逻辑。作者对鲁迅真挚质朴的情感,如尊敬、爱戴、怀念等,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这种情感并非如爆发的洪流般喷涌而出,而是随着一个个细节的逐步展开,缓缓且深沉地散发开来。尽管叙事节奏舒缓,但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自然流畅、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更真实。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②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等许多感人之处。
③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④更有表现力,即以小见大。文中许先生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写人的文章,往往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个性特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且更具真实性。
小结
这篇回忆性文章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琐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模仿文中作者刻画鲁迅先生形象的写法,试着写一个片段,展现你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人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书本或影视中虚构的)。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